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体外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干细胞。 目的:观察不同代次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及诱导成神经球的潜力。 方法:取SD大鼠脂肪体外分离培养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传代扩增,分别在P3、P6、P10、P20时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测定增殖速度。流式细胞仪检测定不同代次细胞表型及细胞周期。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球,计数成神经球率。 结果与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呈长梭形,不同代次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具有很强的体外增殖能力;除P3细胞其他代次细胞均高表达CD29、CD44、CD73,低表达CD45、CD34。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P3为93.4%、P6为92.7%、P10为92.4%、P20为86.0%。P6、P10诱导成神经球率均显著高于P20(P〈0.05),P3细胞较难诱导成神经球。提示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时,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扩增代数,以便在获得足够纯度细胞的同时保留细胞最佳的分化潜力。  相似文献   

2.
祖波  尹宗生  张辉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4-6,I0001
目的:观察新生小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其分化特性。 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2在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显微解剖分离新生小鼠(出生后2d内)脊髓,采用原代机械吹打使其成为单细胞悬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加入于细胞培养液(含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B27辅助培养液),以1&;#215;10^8L^-1。密度接种于25mL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②将原代培养7d左右的细胞再次离心。弃去上清,加入干细胞培养液,机械吹打成单细胞悬液,以5&;#215;10^7L^-1密度进行传代培养海六七天传代1次。③机械吹打制成的单细胞悬液.经过传代培养。重新增殖为神经球,采用巢蛋白抗体鉴定培养细胞,用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用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相应抗体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 结果:①脊髓源性神经千细胞形态学观察:在细胞培养第3,4天即可见培养基中出现由几个或十几个细胞组成的结构紧密、大小不等的悬浮细胞团块,称之为“神经细胞球”;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多次传代换液,细胞增殖迅速,神经细胞球数目明显增多。②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与鉴定:将神经球转入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中。数小时内迅速贴壁并开始分化,5d后分化的细胞呈现出3种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及其分化的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微管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分别染色阳性。 结论:新生小鼠脊髓存在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它们可以在体外大量增殖,经过诱导可朝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生小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及其分化特性。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2在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完成。①在无菌条件下,利用显微解剖分离新生小鼠(出生后2d内)脊髓,采用原代机械吹打使其成为单细胞悬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加入干细胞培养液(含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B27辅助培养液),以1×108L-1密度接种于25mL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②将原代培养7d左右的细胞再次离心,弃去上清,加入干细胞培养液,机械吹打成单细胞悬液,以5×107L-1密度进行传代培养,每六七天传代1次。③机械吹打制成的单细胞悬液,经过传代培养,重新增殖为神经球,采用巢蛋白抗体鉴定培养细胞,用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后,用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相应抗体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情况。结果: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形态学观察:在细胞培养第3,4天即可见培养基中出现由几个或十几个细胞组成的结构紧密、大小不等的悬浮细胞团块,称之为“神经细胞球”;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和多次传代换液,细胞增殖迅速,神经细胞球数目明显增多。②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分化与鉴定:将神经球转入含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中,数小时内迅速贴壁并开始分化,5d后分化的细胞呈现出3种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神经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及其分化的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微管相关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分别染色阳性。结论:新生小鼠脊髓存在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它们可以在体外大量增殖,经过诱导可朝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成年大鼠脊髓中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悬浮培养神经干细胞技术,对成年大鼠脊髓组织进行干细胞培养,并通过自我增殖实验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进行鉴定。结果培养1~2周时,培养液中即出现神经干细胞克隆球。该克隆球有很强的自我增殖能力,可多次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证明该克隆球表达大量神经干细胞特征性的中间丝——巢蛋白(Nestin)。结论正常成年大鼠脊髓中含神经干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培养及鉴定方法,观察高浓度的皮质酮和抗抑郁剂氟西汀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2004-02/06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完成。分离新生第1天大鼠的海马组织,将其制成单细胞悬液后置于无血清条件培养基中进行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所培养的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用四甲基氮唑兰法观察高浓度的皮质酮和氟西汀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从新生大鼠海马分离得到的细胞接种于含有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两种丝裂原刺激因子的条件培养基中,可以持续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克隆(神经球),该神经球可以表达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巢蛋白)。神经球中可以探测到外源性给与的细胞增殖特异性的标记物Brdu。撤除培养基中的丝裂原后,所培养的细胞可以分化,并且分化后可以表达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或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四甲基氮唑兰法显示,高浓度的皮质酮(100—500μmol/L)可以使吸光度(A570nm)明显降低。而氟西汀(0.5~1.0μmol/L)则使之升高。结论:用此方法分离得到的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的特性。高浓度的皮质酮可以抑制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氟西汀可以促进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背景: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在悬浮培养时由于自身增殖特性会形成球,传代时将会面临如何将细胞球分离成单细胞的问题。目的:寻求理想的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传代方法,以获得大量可增生的神经干细胞以供研究。方法:分离新生1d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至五六天时,分别用机械吹打法、胰蛋白酶、TrypLE和Accutase消化法分离神经干细胞球。之后每7d传代1次,连续传代3次。分别于每次传代后第1天和传代后第4天计数活细胞比例和细胞球数目,实验重复3次。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球经3种酶消化后获得的均是单细胞;经机械吹打后既有单个细胞,也有小细胞球分布于培养液中。在酶消化法中,Accutase消化法传代后神经干细胞的活细胞比例明显高于胰蛋白酶消化(P〈0.01)和TrypLE消化法(P〈0.05)。同时,Accutase消化法传代后新形成的细胞球数目也较其余各组多(P〈0.01)。提示在实验条件下,Accutase消化法能够较好地将神经干细胞球分离成存活率较高、能快速形成新的克隆球的单个细胞,是较为理想的神经干细胞分离传代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可为揭示神经系统的发生、发育过程提供可靠依据。观察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体外刺激新生鼠基底前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其各自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的能力。 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7在广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完成。①动物:清洁级新生24h内的SD大鼠30只,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新生鼠在无菌条件下取脑,分离出基底前脑,胰蛋白酶消化,离心过滤制备单细胞悬液,接种于含B27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瓶中,每瓶40-60万个细胞,加入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刺激生长,在体外进行神经干细胞的克隆培养,传代培养过程中加入终浓度为6mg/LBrdU用于标记神经球,设立3组,各自加入体积分数为0.1的小牛血清、终浓度均为10μg/L的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培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进行诱导分化。③实验评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巢蛋白抗原的表达,并用BrdU标记和免疫荧光证实其增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的能力。 结果:①细胞形态观察:从新生鼠基底前脑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原代培养呈透亮的圆球形,2—3d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部分细胞开始分裂。1周左右培养瓶中出现许多由数十到数百个细胞组成的悬浮生长的细胞球,球中的细胞形态规则,边界清楚,折光性较强,胞浆颜色较深,核,浆比较大。该细胞具有连续增殖能力,可以传代培养。②巢蛋白抗原的表达:传代神经球中的细胞均呈巢蛋白抗原阳性。③BrdU标记检测:克隆球中的细胞均为BrdU阳性,表明克隆球是由不断分裂增殖的细胞组成。④诱导分化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于损伤脊髓后,所提取的脑脊液(BMSCs-CSF)对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影响,探讨BMSCs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培养BMSCs及神经干细胞;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培养的BMSCs注入脊髓损伤区,于术后3d、5W分别提取脑脊液,并注入神经干细胞培养液中,观察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的分化。试验分为五组,A:无脊髓损伤组脑脊液;B1:脊髓损伤3天后收集的脑脊液;B2:脊髓损伤组5周后收集的脑脊液;C1:脊髓损伤并行BMSCs移植,在3天后收集的脑脊液;Q2:脊髓损伤并进行BMSCs移植,在5周后收集的脑脊液。结果加入脑脊液培养72小时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显示A、B1、B2各组神经干细胞球无贴壁,悬浮于培养基中,神经干细胞无细胞突形成;C1组显示神经干细胞球贴于培养板底部,并有细胞突生长。C2组显示仅有少量的神经干细胞球贴壁,细胞突短小少见。结论BMSCs移植于损伤的脊髓后所提取的脑脊液(BMSCs-CSF)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细胞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分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咪  龚凯  杨鹏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13-15,i0001
目的:观察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条件及分化情况。 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4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教研室完成。①从7~10周胚龄流产人胚胎脊髓分离脊髓神经干细胞(家属知情同意),采用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液组成:DMEM/F12(1:1),表皮生长因子2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重组人白血病抑制因子10μg/L,N2添加剂(终浓度为10mL/L)。②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①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形态学观察:原代细胞培养得到大量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球,形态较规则,呈圆形,细胞边界清楚,折光性强。部分细胞贴壁生长继而分化。传代培养后,细胞团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传3代以后脊髓神经干细胞易贴壁。②人胚脊髓神经干细胞的鉴定和分化结果:神经干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结论:人胚胎脊髓分离培养得到的细胞具有脊髓神经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可进一步用于基础及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褪黑素对EGF作用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褪黑素对体外培养、EGF诱导后神经干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取胚胎13d SD大鼠纹状体行神经干细胞培养,分别加入表皮生长因子(EGF)、EGF+褪黑素(MT)、MT和空白对照组。培养7d的神经干细胞球胰酶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再培养,分别加入EGF、MT、EGF、M和空白对照组。结果:EGF、EGF+MT组原代培养的纹状细胞在第二天即可观察到细胞出芽、增殖,7d可见大量细胞克隆,两组之间细胞克隆的数量和大小没有明显差别;MT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传代再培养后,EGF、EGF+MT和MT组第二天即可观察到细胞再增殖,3d即形成大量的细胞克隆,此三组之间相比细胞克隆数量没有明显变化;空白对照组没有见到任何细胞增殖,但可见细胞分化成神经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结论:褪黑素能够诱导EGF刺激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1.
背景:多项研究证实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功能的恢复。 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的神经前体细胞在脊髓损伤大鼠中的作用。 方法:14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脊髓全横断模型,实验组造模后在椎管内损伤区上下两端注射胚胎干细胞衍生细胞;对照组于相同部位注射PBS;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不损伤脊髓,不做其他处理。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造模后21 d后,对照组脊髓损伤区域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脊髓中髓鞘碱性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移植后各时间点实验组BBB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胚胎干细胞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后期可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并可以提高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变化,有助于大鼠全横断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背景:国内对视网膜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新生大鼠视网膜干细胞,探讨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用神经干细胞无血清培养方法分离和培养新生24h的SD大鼠睫状体细胞,第6代视网膜干细胞经胎牛血清诱导分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视网膜干细胞的分化特性。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细胞球具有连续克隆能力,Nestin抗原阳性,BrdU标记结果显示悬浮细胞团主要由分裂增殖的细胞组成,并表达胚胎发育早期视网膜内原始细胞的特异性抗原Chx-10;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GFAP、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NSE、感光细胞标志物Opsin、双极细胞特异性抗原PKC和节细胞特异性抗原β-tubulin,实验初步证实培养的视网膜干细胞具有神经干细胞特性,能自我更新和增殖分化成为感光细胞类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13.
背景:依达拉奉是一种自由基清除药,可以减轻受损神经组织水肿和改善脊髓损伤区微环境。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的修复效果。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80只,建立胸9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不做处理;依达拉奉组脊髓损伤后6h经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神经干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h脊髓损伤区域注入神经干细胞悬液;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脊髓损伤后6h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同时尾静脉注射依达拉奉。结果与结论:造模后8周可观察到PKH-26标记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联+细胞移植组可见少量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荧光金逆行脊髓追踪显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可见被荧光金标记的神经锥体细胞穿越损伤区。PKH-26标记的阳性细胞数及荧光金阳性神经纤维数: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最多,依达拉奉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次之,对照组最少,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后肢功能运动BBB评分依次为依达拉奉+细胞移植组〉神经干细胞移植组〉依达拉奉组〉对照组。提示依达拉奉能促进神经干细胞在损伤区的存活并向神经细胞分化,依达拉奉联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有促进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背景:如何有效促进移植入脊髓损伤组织内的神经干细胞存活和迁移,是目前神经修复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移植神经干细胞存活、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均制备脊髓横断损伤模型。造模7d,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脊髓损伤处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7μL(1×109L-1),脊髓损伤对照组移植DMEM/F12培养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腹腔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5000U/kg,1次/d,连续注射7d,其余两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细胞移植后8周取损伤脊髓组织。结果与结论:造模2周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脊髓损伤对照组(P〈0.05),造模4周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组BBB评分明显高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大鼠损伤脊髓组织BrdU阳性细胞数量及迁移距离均大于神经干细胞移植组(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损伤脊髓组织原位移植的神经干细胞的存活与迁移,加速神经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的研究表明,从胚胎大鼠大脑皮质分离的神经干细胞在胶原蛋白凝胶中可增殖并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对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取45只SD大鼠制作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造模1周后,细胞移植组大鼠运动皮质后部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悬液,联合组在脊髓损伤部位注入同种异体神经干细胞结合胶原蛋白悬液,模型组不植入任何物质。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8周,3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且联合组移植后8周BBB运动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 0.05)。移植后1周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3组均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及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大量Bax阳性细胞;随时间的推移,3组Bax凋亡蛋白阳性细胞、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并且移植后8周联合组、细胞移植组Bax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模型组(P 〈 0.05),Bcl-2抗凋亡蛋白阳性细胞高于模型组(P 〈 0.05),此时3组均无凋亡细胞。表明神经干细胞联合胶原蛋白支架移植可抑制脊髓损伤后鼠大脑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前期实验显示,在体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与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目的:观察与许旺细胞共移植,神经干细胞是否能在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内存活、分化,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组织工程复合物是否能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方法:制作成年Wistar大鼠T8段半横断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3组:支架组植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神经干细胞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联合组植入接种神经干细胞(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取向支架。结果与结论: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可在大鼠脊髓内存活,并迁移至邻近脊髓,联合组标记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神经干细胞组(P〈0.001)。联合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多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神经干细胞组未发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标记绿色荧光蛋白双阳性细胞。联合组有少部分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表达突触素,再生轴突和有髓轴突数量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8)。表明与许旺细胞共移植,可促进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少部分神经元样细胞还可能形成了突触连接;种植了神经干细胞和许旺细胞的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支架可促进轴突再生及其髓鞘化。  相似文献   

17.
背景:神经干细胞基因疗法的提出,给运动性脊髓损伤的修复与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挑战。目的:综述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基因调控促进运动性脊髓损伤恢复的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清华同方数据库1991-01/2010-12有关神经干细胞疗法治疗运动性脊髓损伤的文献,以"neural stem cells,gene therapy,exercise spinal cord injury,gene modification,gene transfection"为英文检索词,以"神经干细胞,脊髓损伤,基因治疗"为中文检索词,排除重复性、陈旧性研究,对所得文献资料进行整理,运用归纳演绎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基因治疗能够通过其神经营养因子的修饰、增殖分化和移植技术,以替代坏死、凋亡的神经细胞,并在损伤区域分泌大量的神经营养因子,达到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神经通路的重建、新生神经元的增殖等促进运动性脊髓损伤的再生与修复。同时,神经干细胞基因治疗运动性脊髓损伤还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包括神经干细胞基因治疗技术的成熟性、转基因后的稳定高效表达性等相关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需要不断的进行基础性研究和临床实验。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但是不同年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特点有很大差异,有关年龄与骨髓间充质干细数量的关系目前尚缺少系统研究。目的:观察不同鼠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活性的差异。方法:通过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纯化、扩增 SD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学特点,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分化并鉴定。取第3代2,4,6,8,12周龄和10,12月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1,2,3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骨钙素含量。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贴壁生长,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可增殖形成克隆;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D29、CD90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CD44部分表达;经成骨分化诱导,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茜素红染色阳性;经成软骨分化诱导,阿利辛蓝染色阳性,可见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可成功地从大鼠骨髓中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不同鼠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骨分化后骨钙素含量测定得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随鼠龄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9.
背景: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复杂,其中不仅存在多种化学物质,而且也存在着多种细胞因子,这些物质能否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分泌功能还不清楚。目的:探讨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成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髓鞘前脂蛋白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分离纯化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稳定传到第3代后,分别用正常和损伤的Wistar大鼠脊髓匀浆上清诱导培养20d。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ELISA法检测培养液内髓鞘前脂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含量,即时定量-PCR检测髓鞘前脂蛋白mRN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mRNA水平。结果与结论:损伤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和培养液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的含量在各个时间点均较正常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组高。提示,损伤的脊髓匀浆上清液能够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髓鞘前脂蛋白,有利于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