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定量与HBV—DNA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病情监控的相关性。[方法]对347例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在我院治疗后的HBVM以及HBV—DNA进行检测,并作出相关性分析。[结果]HBeAg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91.85%。HBsAg,HBeAg与HBV—DNA呈现较高相关性。R分别为0.263和0.504。[结论]在乙肝治疗中,血清HBVM的定量与HBVDNA的联合检测是可成为最好的评价乙肝病毒复制能力和抗病毒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徐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20):1249-125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大、小三阳血清与乙肝病毒(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对42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为乙肝大、小三阳的血标本,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大三阳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147例,HBV-DNA阳性141例,阳性率为96%;小三阳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273例,HBV-DNA阳性195例,阳性率为71%。结论HBsAg和HBeAg可作为检测HBV感染和复制的量化指标;HBV定性和HBV-DNA同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药物疗效观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与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和在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200例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HBV-LP、HBVM、HBV DNA和60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半年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M、HBV DNA,并与HBV DNA作对比分析。结果 200例HBsAg阳性患者中,HBeAg与HBV-LP和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LP与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抗病毒治疗患者血清HBV-LP和HBV 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LP能准确反映乙肝病毒在人体内感染和复制情况,动态检测HBV-LP的变化有助于临床评估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HBV DNA、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并分析其相互关系,探讨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ccc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HBV感染者8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中HBVcccDNA及HBV DNA,同时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sAg和HBeAg。结果 83例患者中HBV DNA阳性62例,其中HBV DNA载量≥105拷贝/mL者40例,血清HBV cccDNA阳性28例(70.00%);HBV DNA载量〈105拷贝/mL者22例,血清HBV cccDNA阳性2例(9.09%),不同DNA载量组HBV cccD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HBV cccDNA阳性率分别为70.00%(28/40)和4.65%(2/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cccDNA定量值与HBV DNA、HBsAg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中HBV cccDNA水平可同时反应血清HBV DNA和HBsAg水平,血清HBV cccDNA含量可作为观察HBV复制情况和评价抗病毒疗效的相关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患者3种血清标志物模式HBV DNA含量。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同份血清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均表现出一定的HBV DNA水平,尤以模式(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含量最高,为107.16±1.79,且明显高于模式(HBsAg、抗-HBc阳性)(P0.01)和模式(HBsAg阳性、抗-HBe、抗-HBc阳性)(P0.05)。结论应用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对反映HBV复制情况及其传染性强弱优于HBV血清学检测指标,对乙型肝炎患者决定是否接受治疗以及疗效监控也优于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何伟彬 《新医学》2005,36(8):450-451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B virus DNA,HBV DNA)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评价HBV DNA定量检测在慢乙肝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950例慢乙肝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5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患者的HBV DNA阳性率为88.1%(288/327),HBsAg、抗-HBe、抗-HBc同时阳性患者则为40.2%(163/405),HBsAg、抗-HBc阳性患者则为52.9%(81/153),单项抗-HBc阳性患者则为1/7.结论:HBV DNA定量检测可了解慢乙肝患者的病毒复制状况,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有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7.
乙肝病毒检测中,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是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五个指标。随着现代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实时动态荧光定量PCR(FQ-PCR)因其技术成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已逐渐应用于临床。为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我们采用ELISA法与实时定量(FQ-PCR)技术,同时进行HBV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 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标本HBV DNA阳性率高,分别为:Ⅰ组[HBsAg、HBeAg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98.9%(181/183);Ⅳ组(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阳性率96.3%(26/27);Ⅶ组[HBsAg、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和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率100.0%(2/2);HBsAg阳性、HBeAg阴性,HBV DNA阳性率也较高,为Ⅱ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60.4%(58/96);Ⅲ组(HBsAg、抗-HBc阳性)50%(10/20);HBeAg、HBsAg阴性有一定的HBVDNA阳性率,但阳性率低,分别为:Ⅴ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3%(2/15);Ⅵ组(抗-HBs、抗-HBc阳性)8.3%(1/12);Ⅷ组(抗-HBs阳性)0(0/26);Ⅸ组(HBV M全阴性)6.7%(1/15)。结论血清HBV DNA水平与HBV M表现模式有关,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而HBV M阴性的患者也可能有HBV DNA阳性,因此HBV M和HBV DNA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判断以及指导治疗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胃液乙肝病毒与胃部病变、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HBV)指标及其传播途径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5 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18例血清HBV指标阴性的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胃液和血清中的HBV指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 5 8例中的 32例血清和胃液的HBV DNA。结果  5 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液中乙型肝炎e抗原 (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以及HBV DNA阳性患者其胃部病变较重 ,主要表现为隆起或平坦糜烂性胃炎、门脉高压性胃病、慢性胃炎伴胃窦急性炎症。胃液中HBeAg和HBsAg的阳性率在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类型中的顺序依次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中度 ,但HBeAg的阳性率在这 3种疾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16 7) ,而HBsAg的阳性率中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度 (P <0 .0 16 7)。 5 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液中HBsAg、HBeAg及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5 1.7%、12 .1%和 34.4 %。其胃液中的HBV指标与血清中的HBV指标无相关性 (P >0 .0 5 ) ,部分血清HBsAg、HBeAg及HBV DNA阴性者 ,胃液中出现阳性。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胃液中可检出HBV标志物 (HBVM )和HBV DNA ,具有传染性 ,且常伴有较明显的胃部病变 ,故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酯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预测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均予替比夫定600 mg治疗48周,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的HBsAg、HBeAg、HBV DNA定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根据治疗24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聚合酶链反应(PCR)低于检测下限(〈300拷贝/m l)的A组和高于检测下限(≥300拷贝/m l)的B组。结果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越低,HBsAg下降幅度越大,在48周HBV DNA达到PCR检测不到的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越高。A组患者在48周时HBeAg血清转换率为44.1%,B组患者则为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比夫定治疗24周时HBV DNA水平及HBsAg下降幅度可作为48周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掌握该地区预手术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HBV血清标志物的表达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预手术者静脉血,以ELISA法检测HBV五种标志物.结果 在4 853例标本中,共发现十种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HBsAg、抗-HBs的阳性率分别为2.25%、20.73%.结论 该地区预手术人群HBV的感染低于全国人口的整体感染水平.手术前HBV的血清学检测非常重要,为防范与化解医患纠纷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本实验分析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s抗原(HBsAg)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时,应用MEIA法复检.结果 156例样品用MEIA法复检HBsAgELISA法HBsAg阳性标本,结果4例阴性,ELISA法阴性误检率为2.56%.结论 ELISA法本实验室试剂存在HBsAg假阳性.在日常工作中,对ELISA法测定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HBsAg阳性的样品,严格多家试剂联合复检HBsAg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sAg检测假阳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高,HBV感染血清学标志物是临床实验室最主要的检测项目之一.本实验分析ELISA法检测HBV标志物s抗原(HBsAg)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 ELISA法检测HBsAg阳性时,应用MEIA法复检.结果 156例样品用MEIA法复检HBsAgELISA法HBsAg阳性标本,结果4例阴性,ELISA法阴性误检率为2.56%.结论 ELISA法本实验室试剂存在HBsAg假阳性.在日常工作中,对ELISA法测定的HBV标志物5项指标HBsAg阳性的样品,严格多家试剂联合复检HBsAg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汤桂芳  袁霞  陈瑞玲  姜友珍 《新医学》2009,40(7):436-438
目的: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antigen,Pre—S1Ag)与HBVDNA、HBeAg的相关性,并评价Pre—S1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采用EUSA法检测Pre.S1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比较Pre.S1Ag、HBeAg与HBVDNA的诊断符合率,并根据HBVDNA载量分为低复制组、中等复制组及高复制组,分析HBVDNA载量与Pre-S1Ag阳性率的相关性。结果:178例的HBVDNA均为阳性,其中Pre—S1Ag阳性144例(80.9%),Pre—S1Ag阴性34例(19.1%);HBeAg阳性112例(62.9%),HBeAg阴性66例(37.1%)。Pre—S1Ag、HBeAg与HBVDN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9%、62.9%,上述两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例HBeAg阳性慢乙肝者中,Pre-S1Ag的阳性率80.4%;66例HBeAg阴性慢乙肝者中,Pre—SlAg阳性率82%。HBV高复制组的Pre-S1Ag阳性率(93%)高于中等复制组(80%)和低复制组(64%),且HBVDNA载量与Pre—S1Ag的阳性率呈正相关(r=0.293,P〈0.01)。结论:Pre.S1Ag与HBVDNA有较好的相关性,在无法开展HBVDNA检测的基层医院,对于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应增加检测Pre-S1Ag,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对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红细胞的致敏作用及对ABO-HDN诊断的意义。方法选取孕满30周以上的O型孕妇315名,用A型及B型压积红细胞分别与血清做吸收放散试验,使放散液经2-Me处理后分别与B型及A型红细胞交叉反应,检测其中的IgG抗-A,B;分娩后使其分娩的A型及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分别与B型及A型红细胞交叉反应,检测红细胞是否被抗-A,B致敏,观察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IgG抗-A,B与其分娩的A型及B型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抗-A,B的关系。结果315名O型孕妇中有217名(68.89%)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了IgG抗-A,B,效价介于2—128;分娩的新生儿中有171名母婴ABO血型不合(A型新生儿91名、B型新生儿80名),144名母婴ABO血型相合(均为O型);母婴ABO血型不合的171名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IgG抗-A,B者133名(77.78%),其中123名分娩的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检出了抗-A,B,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未检出IgG抗-A,B的38名孕妇分娩的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也均未检出抗-A,B;144名母婴ABO血型相合的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检出IgG抗-A,B者84名(58.33%);母婴ABO血型不相合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中IgG抗-A,B检出率明显高于母婴ABO血型相合O型孕妇(χ2=13.79,P<0.001)。结论O型孕妇血清IgG抗-A,B可通过胎盘致敏妊娠的A型及B型胎儿红细胞,检测O型孕妇血清吸收放散液及其ABO血型不合新生儿红细胞放散液中IgG抗-A,B,对ABO-HDN的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聚乙二醇沉淀,胰蛋白酶处理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后,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检样中的含抗HBs独特型抗体免疫复合物(抗HBs-Ab_2-IC)。结果发现,乙肝患者血清中IgG、IgM类抗HBs-Ab,-IC检出总阳性率分别为:急性乙型肝炎14.5%(9/62),慢性活动性肝炎219%(28/128),慢性迁延性肝炎12.5%(2/16)。抗HBs-Ab_2-IC阳性者的抗HBs独特型抗体检出率84.1%(33/39),且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标志阳性率显著高于抗HBs-Ab_2-IC阴性者。表明,乙肝患者体内存在抗HBs-Ab_2-IC,抗HBs独特型抗体(抗HBs-Ab_2)可能通过与抗HBs结合,削弱和影响抗HBs中和、清除乙肝病毒抗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BcAg与HBVDNA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传染性及诊断的实验室依据。【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053例HBsAg阴性标本的六种血清标志物,同时对其中107例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结果】1053例HbsAg阴性中HBcAg阳性率为7.31%。在同时检测HBcAg和HBVDNA的107例各种感染模式中.HBcAg阳性率为10.28%,HBVDNA阳性率为8.65%,且阳性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含量均低于10^4Copies/mL。[结论]HBcAg可反映HBV病毒感染与复制,是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可靠指标。HBcAg检测作为HBV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RNA的方法进行评估,比较不同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血清HBV RNA水平及其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HBV RNA检测方法的精度密、灵敏度及线性范围进行评估.收集81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同时检测HBV RNA、HBV DNA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统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检查情况,为降低HBV感染率提供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7日到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HBV血清学检测的4255例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受检的4255例样本中,测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443例,检出率为10.41%;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阳性887例,HBsAb阳性率20.85%;HBV标志物五项全阴者为2839例,占总人数的66.72%。结论该地区存在感染的概率较高,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民族地区的预保资金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没有保护性抗体的人群实施乙肝疫苗接种或补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在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immunog lobu-lin,HBIG)可否改善其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方法:291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HBsAg、HBeAg均阳性的A组(83例),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B组(208例),按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A组59例、B组116例在孕晚期应用HBIG(200U,每4周1次),为HBIG组,其余孕晚期未应用HBIG为非HBIG组。两组孕妇所生婴儿均在出生当日、1月龄分别注射乙肝疫苗5μg。检测6月龄婴儿外周血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比较与分析各组6月龄婴儿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及抗-HBs阳转率。结果:①非HBIG组的婴儿6月龄抗-HBs阳转率在A、B组分别为38%及6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IG组6月龄婴儿抗-HBs阳转率在A、B两组分别为81%及85%,均显高于非HBIG组(P<0·05)。②孕晚期应用3次HBIG者,其6月龄婴儿HBsAg、抗-HBs阳转率与应用1~2次HBIG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阳性(尤其是HBeAg同时阳性)孕妇的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反应性较低,孕晚期应用HBIG可有效提高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