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血清中HBV感染模式。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1294名在校学生进行血清HBV标志物[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检测。结果1294名在校学生的HBsAg总阳性率为6.57%,抗-HBs总阳性率为32.38%,HBeAg总阳性率为4.17%;单项抗-HBs阳性率为27.20%。HBsAg阳性的感染模式共6种,HBsAg阴性的恢复期模式共7种,以“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大二阳”[HB-sAg(+)、HBeAg(+)]、“抗-HBs(+)”、“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c(+)”模式为主,约占93.29%。结论HBsAg和HBeAg同时阳性的比例较高,易感者多;重视在校学生HBV感染情况及感染模式的检测,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免疫,对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在中等职业学校流行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同时阳性的血清学模式与HBVDNA的关系,并探究其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分析法筛选出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的标本,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确认,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HBV DNA含量。结果在选取的HBsAg和抗-HBs双阳性的56人中,共出现4种HBV血清学模式:(1)HBsAg、抗-HBs、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42.8%,HBV DNA阳性率41.6%;(2)HBsAg、抗-HBs、HBeAg、抗-HBc阳性模式占30.4%,HBV DNA阳性率70.5%;(3)HBsAg、抗-HBs、HBcAb阳性模式占25%,HBV DNA阳性率21.4%。(4)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占1.8%,HBV DNA阳性率100%。56例样本中,有27例血清HBV 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8.2%。结论 HBsAg和抗-HBs双阳性伴HBeAg阳性者,血清中有较高水平的HBV DNA。HBsAg和抗-HBs双阳性并不代表疾病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产妇能否进行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时HBsAg阳性的产妇146例,其中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阳性为大三阳组;HBsAg、乙型肝炎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为小三阳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乳汁中乙型肝炎标志物及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大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71.2%(37/52)、75%(39/52)、32.6%(17/52)、90.4%(47/52);小三阳组乳汁中HBsAg、HBeAg、抗-HBc、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0.2%(19/94)、0.0%、19.1%(18/94)、21.3%(20/94)。结论产妇乳汁中HBV—DNA阳性及产妇血清中大三阳者(HBsAg、HBeAg、抗-HBc阳性)不提倡哺乳;乳汁中单纯HBsAg阳性或单纯抗-HBc阳性,而HBV—DNA阴性的产妇可以哺乳。  相似文献   

4.
FQ--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华  王淑琴  高建英  王宁 《检验医学》2001,16(6):363-364
目的评价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1份和健康体检者血清116份的HBV DNA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以及抗-HBs、抗-HBe、抗-HBc同时或分别阳性的样品,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5%、56.6%和12.3%,HBV DNA拷贝数分别为1.12×10s/ml、1.45×106/ml和6.61×104/ml.用ELISA检测HBeAg阳性率仅为FQ-PCR检测HBV DNA阳性率的55.4%.结论FQ-PCR对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及疗效考核有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 23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组合模式和前S1抗原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HBsAg阳性率为18.45%,抗-HBs阳性率为34.3%,6项全阴性者224例,HBsAg(+)、HBeAg(+)、抗-HBc(+)(大三阳)76例,阳性率为6.15%,HBsAg(+)、抗-HBe(+)、抗-HBc(+)(小三阳)129例,阳性率为10.44%,在大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90.79%,在小三阳组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74.42%。男性HBsAg阳性148例,阳性率为21.29%;女性HBsAg阳性80例,阳性率为14.78%,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6,P<0.01)。结论精神病患者HBV总感染率略高于普通人群,对这类患者应采取监测隔离,治疗等措施,防止HBV的传播感染。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肝炎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绍基 《新医学》2003,34(5):281-283
1诊断进展1.1免疫学检测1.1.1乙型肝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标记物,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仍是目前最常用的项目之一。通常为HBsAg阳性、抗-HBc阳性、HBeAg或抗-HBe阳性。由于HBV基因变异的发生,有时可出现HBeAg、抗-HBe均为阴性,HBeAg、抗-HBe均为阳性;HBsAg、抗-HBs均为阳性等情况。1.1.2丙型肝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标记物,HBV抗体IgG和IgM。因HCV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故阳性提示HCV感染。若同时血液HCV核糖核酸阳性,则说明为现症HCV感染。1.2分…  相似文献   

7.
HBsAg阳性血清HBV DNA与HBV标志物定量测定的相关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HBsAg阳性血清HBV DNA与HBV标志物(HBV M)含量之间的量化关系,揭示两种HBVM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含量的相关性特征。方法对225例血清标本采用PE7000型FQ-PCR仪和AXSYM免疫分析仪分别进行HBV DNA和HBVM的定量测定,以HBV M血清学模式进行HBV DNA分组并分析比较各组的相关性及特点。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模式的HBV DNA含量54.5%分布在107拷贝/ml以上,HBV DNA的C~G组及抗-HBs、HBeAg、抗-HBe的F~G组含量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BV DNA含量与抗-HBs呈负相关(r=-0.670)、与HBeAg和抗-HBe则呈正相关(r=0.524、r=0.814);而HB-sAg/抗-HBe/抗-HBc阳性模式的HBV DNA含量82.2%分布在105拷贝/ml以下,HBV DNA的B~G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仅与抗-HBs呈负相关(r=-0.569)。结论不同HBV M血清学模式HBV DNA与HBV M含量之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不同类型HBV免疫标志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判断标准。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20例血清标本进行HBV免疫标志物检测,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 96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91.7%(88/96);100例HBsAg(+)/抗-HBe(+)抗-HBc(+)标本中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20.0%(20/100)。HBsAg阳性组与HB-sAg阴性组、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的DNA载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Q-PCR可以检测HBV感染的真实性和复制情况,其与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相结合,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学标志(HBVM)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分别对1 573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患者血清进行HBVM(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及HBV DNA检测.结果 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HBV DNA≥103 copy/ml检测率高达91.84%,其余HBsAg( )、抗-HBe( )、抗-HBc( )为58.13%,抗-HBe( )、抗-HBc( )模式为33.33%,抗-HBs( )、抗-HBe( )、抗-HBc( )为16.28%,抗-HBs( )模式为10.53%及HBVM全部阴性模式10.00%,并对HBVM各种模式HBV DNA表达的频率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HBV DNA拷贝值由低(≥103 copy/ml)向高(108 copy/ml),且50.20%乙肝患者在107~108 copy/ml范围内.HBVM其余模式,多数患者集中在较低拷贝值范围内(103 copy/ml).分别是HBsAg( )、抗-HBe( )、抗-HBc( )为71.4%,抗-HBs( )、抗-HBe( )、抗-HBc( )为42.86%,抗-HBe( )、抗-HBc( )为66.70%.结论 血清HBVM阳性患者中72.38%血清HBV DNA≥103 copy/ml,且HBsAg( )、HBeAg( )、抗-HBc( )模式的血清中HBV DNA≥103 copy/ml检出率及HBV DNA的拷贝值均明显大于其他各种模式(P<0.05),病毒复制活跃,传染力强,但其余模式仍可能存在病毒复制.  相似文献   

10.
黄静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8):706-707,70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感染者不同模式血清标志物(HBV-M)中的阳性表达情况,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386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血清标本的乙肝病毒前S1抗原和HBsAg、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抗-HBe、抗-HBc,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S1抗原在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HBeAg阳性组的阳性率显著增高,分别为87.1%和84.6%;在HBsAg阳性、抗-HBc阳性、和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以及HBsAg阳性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依次为60.0%、49.8%和33.3%;HBeAg阳性组的前S1抗原阳性率86.7%,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51.0%(P0.01);386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前S1抗原阳性率为60.1%,HBeAg阳性率为25.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作为HBV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更敏感,可补充和完善乙肝五项检测的不足,尤其对HBeAg阴性的血清,检测前S1抗原,能更好地反映病毒的复制状态和传染性,同时对病情的预后和疗效的判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含量与血清标记物HBeAg、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及其对肝病患者诊断、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523例乙肝患者血清学标记物(HBV-M),其血清学模型包括以下四种组合,A组:HBsAg(+)、HBeAg(+)、HBcAb(+)(大三阳);B组:HBsAg(+)、HBeAb(+)、HBcAb(+)(小三阳);C组HBsAg(+)、HBcAb(+);D组:HBsAb(+)、HBeAb(+)、HBcAb(+);并选取65例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正常人(E组)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血清中HBV-DNA含量,同时采用酶法测定血清ALT水平.结果 A组HBV-DNA阳性率为92.55%,明显高于B组78.97%(x2=189.60,P〈0.001)和C组50.98%(x2=234.15,P〈0.001),A、D、C三组A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01);Log HBV-DNA与HBeAg S/CO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418,P〈0.001),而ALT与Log HBV-DNA及HBeAg S/CO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HBV-DNA含量与乙肝病毒e抗原具有显著相关性,HBV-M和HBV-DNA定量检测并联合ALT水平对于临床乙肝病毒感染、复制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BV—DNA的检测结果与乙肝两对半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25例疑似乙肝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含量,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BsAg(+)HBeAg(+)HBcAb(+)组(大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85%(51/60),平均拷贝数为2.24×10^7 copies/mt;HBsAg(+)HBeAb(+)HBcAb(+)组(小三阳组)患者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31%(31/98),平均拷贝数为3.86×10^5copies/ml;HBsAg(+)HBcAb(+)组患者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38%(5/13),平均拷贝数为6.93×10^5copies/ml。[结论]大三阳组和小三阳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58,P〈0.005);大三阳组和HBsAg(+)HBcAb(+)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954,P〈0.005);HBVDNA病毒含量检测更能准确反映患者HBV感染情况,因此在检测中应该联合使用两种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指导临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与HBV-DNA和体液免疫的关系。方法:选择63例HBsAg阳性患者其血清中检出同一种抗原抗体同时存在(HBsAg与HBsAb同时阳性或 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以HBeAg是否阳性为标准分为2组:HBeAg阳性组(n=26)与HBeAg阴性组(n=37)。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TRFIA)定量测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含量;采用Olympus AU6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A 、IgM)和补体(C3、C4)。结果:63例HBsAg阳性的血清学标志物少见模式表现为5种模式,以HBsAg(+) HBsAb(+)HBeAb(+)HBcAb(+)模式检出率最高,占52.38%(33/63);各少见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检出HBV-DNA;HBeAg阳性组HBV-DNA、IgG、IgM和C4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和C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慢性HBV感染过程中,血清出现抗原与抗体共存这一个特殊阶段,虽然有HBsAb的出现,但并不意味着HBV-DNA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不同血清学模式,其HBV复制和体液免疫水平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于2013年3~11月,随机选择具有不同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患者120例进行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分析PreS1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与两对半检测结果的关系。结果大三阳及小三阳患者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9%和7%,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14%,单纯 HBsAg阳性患者阳性检出率为5%。PreS1抗原与 HBsAg、乙肝 e抗原和 HBcAb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两对半联合PreS1抗原、抗体检测能够更灵敏、准确地反映乙肝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在HBV感染早期诊断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孕产妇血清HBV-DNA与乳汁HBV-DNA的相关性,以期指导乙肝产妇的喂养方式。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70例血清HBV抗原阳性孕产妇(乙肝组)及20例健康产妇(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及乳汁中免疫血清学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血清及乳汁中HBV-DNA含量情况,并对所检测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用ELISA检测到乙肝组产妇大三阳18例,小三阳27例,HBsAg、HBcAb均为阳性的有35例,乳汁HBV-DNA在各组中的检出的阳性率、病毒载量均小于血清HBV-DNA,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汁HBV-DNA的含量随血清HBV-DNA含量的升高而增大(P<0.05)。结论乙肝孕产妇要根据血清及乳汁中的HBV-DNA情况选择喂养方式,均为阴性才能进行哺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V-M)结果与HBV-DN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该院2011年1~12月437例门诊和住院患者血清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37例标本中,其中有136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98.5%,含量为7.07±1.31;有175例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72.0%,含量为5.27±1.46;有67例HBsAg、抗-HBc阳性,其血清中HBV-DNA的阳性率为58.2%,含量为5.11±1.60.结论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标志物有密切的相关性.荧光定量PCR是检测HBV-DNA含量较精确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正确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和活跃程度;HBeAg前S1蛋白(PreS1)等血清学标志和HBV-DNA定量测定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al, HBV)脱氧核糖核酸(DNA)含量与HBV免疫标志物(HBVM)和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DNA含量,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五种HBVM(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用速率法监测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了解乙肝患者肝功能的损害程度。结果 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要明显高于HBsAg、HBeAb、HBcAb阳性患者(P<0.01)及HBsAg、HBcAb阳性患者(P<0.05);HBeAg 与HBV-DNA拷贝数呈明显的正相关(r=0.474,P<0.05);HBV-DNA载量与ALT、AST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前者r=0.286,P<0.05;后者r=0.296,P<0.05)。结论 血清中HBV-DNA含量与乙型肝炎免疫标志物以及肝细胞损害程度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清乙肝免疫标志物、ALT、AST和HBV-DNA含量联合检测,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预后及指导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BV—DNA和乙型肝炎五项(HBV—M)定量检测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在乙型肝炎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63例乙型肝炎和既往感染HBV患者血清,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同时以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TRFIA)定量检测HBV-M,用统计软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患者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92.9%(79/85),平均DNA含量(4.31±1.64)×10^6Copies/ml。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HBsAg、HBeAb、HBcAb阳性)外周血HBV.DNA阳性率为47.7%(105/220),平均DNA含量(2.47±2.21)×10^4Copies/ml。HBsAg、HBcAb阳性3例,HBV-DNA均阳性,HBV—DNA为(5.73±1.14)×10。Copies/ml。余人群外周血HBV—DNA均阴性。HBV—DNA拷贝量与HBeAg载量呈正相关(r=0.59,P=0.041);HBV。DNA拷贝量与HBsAg含量相关一致性不明显(r=0.221,P=0.077)。结论HBV—M与HBV—DNA之间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临床上可以多项检测来估计病情,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肝血清学两种常见模式与相应乙肝核酸定量及两种模式的危险性.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6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与相应乙肝核酸定量检测,分别记为模式1与模式2.结果 ①两种模式阳性率与相应乙肝核酸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模式1乙肝核酸阳性率与乙肝核酸载量对数值均明显大于模式2(P<0.01),但二者阳性检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种模式下HBsAg、HBeAg、HBcAb组合与HBsAb、HBeAb、HBcAb组合阳性检测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种模式下HBsAg、HBeAb、HBcAb组合阳性检测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模式1HBsAg、HBcAb组合与HBeAb阳性检测率均明显大于模式2(P<0.05),但两种模式下全阴性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④两种模式下HBsAg、HBeAb、HBcAb组合及HBsAb、HBeAb、HBcAb组合HBV DNA阳性率、HBV DNA含量与HBsAg、HBeAg、HBcAb组合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具有高敏感度与高特异度等特点,在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水平及病毒复制水平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HBV M阳性率与HBV DNA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祁金友  樊卫  陈平  施成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0):2487-2487,2489
目的探讨3种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方法的比较和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MEIA)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MEIA法与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结果的符合率较高,经χ2检验,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的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IA法联合FQ-PCR法或者ELISA法联合FQ-PCR法应用,为临床提供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对于疗效的分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