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血塞通软胶囊合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综合疗效以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将89例HBsAg、HBeAg、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口服拉米夫定100mg和血塞通软胶囊,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41例口服天晴甘平及复方丹参滴丸,亦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测HA、LN、IV-C等肝纤维化指标、HBV-M、HBV-DNA以及肝功能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有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部分肝功能指标、HBV-M、HBV-DNA明显好转(P<0.05~0.01)。结论:拉米夫定联用血塞通软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使乙肝病毒数量明显下降的同时,还可使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显著下降,在对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以及HBV-M指标转换、HBV-DNA转阴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患者激素治疗过程中拉米夫定对HBV复制的防治效果。【方法】16例肾病综合征并HBV标志物阳性患者同时口服强的松及拉米夫定2个月,观察血清HBV DNA滴度、HBV感染标志物及ALT、AST变化。【结果】拉米夫定治疗1个月后血清HBV DNA滴度由(5.8±1.7)×105下降至(1.9±0.8)×105(P<0.05),治疗2个月后下降至(1.2±0.7)×105(P<0.01)。【结论】拉米夫定对HBV标志物阳性的肾病综合征患者激素治疗过程中的HBV复制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方法:将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疗程为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ALT、AST等肝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病理改变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中药清肝排毒饮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并可显著减轻肝组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金洁 《山西临床医药》2009,(29):691-692
目的:评价肝爽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分为2组,治疗组30人,服用拉米夫定联合肝爽颗粒;对照组10人,单独服用拉米夫定,治疗3个月。以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的变化为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肝爽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使患者血清HA、LN、PC-Ⅲ、IV-C含量显著下降,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有效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肝组织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 0例,给予口服拉米服定10 0 mg/ d,连用1a,动态观察服药0、6、12个月肝功能、HBV- DNA定量、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 N)、型前胶原(P P)和 型胶原( C)的变化,对其中10例治疗前后行肝组织穿刺活检,观察肝脏组织学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拉米夫定治疗组治疗后AL T、AST水平下降,HBV- DNA定量和4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均明显降低(P<0 .0 1)。肝细胞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以明显降低血清HBV- DNA及转氨酶水平,延缓肝组织纤维化的进展,减轻肝组织的炎症坏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加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联合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37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分为对照组(A组):36例,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抗病毒组(B组):32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及阿德福韦酯10 mg/d抗病毒治疗;血浆置换组(C组):31例,综合治疗基础上加血浆置换;血浆置换加抗病毒组(D组):38例,在联合抗病毒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HBV-DNA定量。结果 A、B、C、D组的临床好转率分别为33.3%(12/36)、46.9%(15/32)、64.5%(20/31)和71.1%(27/38);达临床好转所需时间为(138±25)d、(105±21)d、(89±18)d和(71±15)d;,组间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4组的HBV-DNA阴转率,治疗1个月时分别为0(0/36)、59.3%(19/32)、0(0/31)和60.5%(23/38)(B、D组vsA、C组,P<0.01);治疗3个月时分别为0(0/36)、87.5%(28/32)、3.2%(1/31)和92.1%(35/38)(B、D组vsA、C组,P<0.01)。治疗后12个月时4组的存活率分别为25.0%(9/36)、36.1%(14/32)、48.3%(15/31)和65.7%(25/38);近期临床好转患者治疗后12个月时死亡率分别为25.0%(3/12)、6.7%(1/15)、25.0%(5/20)和7.4%(2/27)(B、D组vs A、C组,P<0.05)。结论联合抗病毒加血浆置换治疗可加快肝功能好转,快速抑制病毒复制,缩短病程,提高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对肝纤维化指标的作用。方法:对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服药前、服药后6个月、12个月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结果:治疗后肝纤维化水平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拉米夫定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失代偿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1例失代偿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分两组 ,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口服 10 0mg ,每日 1次 ,疗程平均 2 5 .5个月 ,对照组不作任何抗病毒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 6个月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学及病毒学指标都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 ,治疗 12个月后血清总胆红素从 (5 1.7± 2 9.6 ) μmol/L降至 (2 5 .9± 6 .4 ) μmol/L (P <0 .0 1) ;血清白蛋白从 (2 7.9± 3.4 ) g/L增至 (36 .3±2 .9) g/L (P <0 .0 1) ;Child Pugh分级计分从 9.4± 1.6降至 6 .1± 0 .9(P <0 .0 1)。HBVDNA全部阴转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结论 :拉米夫定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可显著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所致的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复制的防治效果。方法:8例肾病综合征伴HBV标志物阳性患者口服足量泼尼松或甲泼尼龙,同时口服拉米夫定治疗3个月以上,观察血清HBVDNA滴度、HBV标志物及ALT、AST的变化。结果:拉米夫定治疗1个月后血清HBVDNA滴度由(6.9±2.8)×108copy/mL下降至(3.0±1.9)×108copy/mL(P<0.05),治疗3个月后下降至(1.1±0.6)×108copy/mL(P<0.01),8例中2例病人治疗后血清HBVDNA滴度阴转,其中1例HBsAg、抗-HBe及抗-HBc阳性患者治疗2个月后血HBVDNA滴度阴转,ALT、AST正常,但无1例HBeAg阴转。结论:拉米夫定对激素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的HBV复制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6例患者应用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32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对比分析3、6、12个月HBV-DNA阴转率与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后HBV-DNA阴转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单用拉米夫定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VD)联合血浆置换(PE)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评价。方法将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5例,两组均给予促肝细胞再生、护肝、免疫调控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LVD+PE治疗。结果治疗组TBiL、ALT、ALB及PTA等生化指标于治疗后4周、12周恢复好转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HBV-DNA水平呈进行性下降趋势,12周HBV-DNA转阴率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P〈0.01);治疗组12周治愈好转率79.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P〈0.01)。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应用LVD+PE治疗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 l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60例,其中给予一般保肝、利尿等基础治疗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每日100m g)者为治疗组,两组各为30例。观察患者治疗中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等的变化,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死亡追溯死因。统计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上述指标、Ch ild-Pugh评分及其转归和预后的差异。结果:(1)治疗组ALT、TB、ALB水平12周后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观察结束时治疗组23例(76.6%)患者有病毒应答,而对照组为4例(13.3%)。(3)观察结束时治疗组中A级8例、B级21例、C级1例,Ch 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22例(73%);对照组A级1例、B级10例、C级11例,Child-Pugh评分下降≥2分者3例(10%)。(4)观察期内治疗组并发肝昏迷4例,肝肾综合征3例,肝癌1例;对照组则分别14例、10例、5例。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8例。(5)治疗组共6例出现YMDD变异,5例出现病毒变异后加用阿德福韦酯10 mg/d继续治疗。结论:HBV-DNA阳性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次数,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非肝病专科对慢性HBV感染者应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前后HBV相关标志物的监测和抗病毒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在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住院的这类特殊病例的HBV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40例中,仅58.6%进行了相对规范的随访,23.6%进行了预防性抗病毒治疗,肝损害发生率54.3%,肝衰竭相关病死率13.6%;规范随访组的肝损害发生率(45.1%)显著低于不规范随访组(67.2%)(P=0.043),但肝衰竭相关病死率无差异(P=0.949);结缔组织病患者的规范随访率显著低于恶性血液病(P=0.013)和肾病综合征者(P=0.021)。结论非肝病专科医师对慢性HBV感染者使用细胞毒药物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前后的HBV相关指标监测、抗病毒治疗有待规范。  相似文献   

14.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pha-2a,PEG-INF-α2a,商品名:派罗欣)是目前有效的抗病毒、抗肿瘤、调节免疫的药物,能清除和抑制乙肝病毒,减少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染性,减轻肝脏炎症,阻断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防止肝细胞癌变的发生[1]。但因副作用多、疗程长,往往影响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因此,在使用派罗欣的过程中,应重视药物的副作用,采取相应的护理施,确保疗程和疗效。我科2005年6月~2006年11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观察对象本组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2~50岁,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和亚型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的关系。方法对454例CHB患者,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为阳性,再以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亚型。结果 (1)454例HBV DNA阳性的CHB患者其中HBV B基因型68例(14.9%);其中Ba亚型35例,Bj亚型3例,未分B亚型30例,C基因型338例(74.5%),C基因型中C1亚型3例,C2亚型285例,未分型50例。B+C混合基因型48例(10.6%),均为Ba+C2基因型;(2)B与C基因型比较,B基因型中HBeAg阴性的患者多于HBeAg阳性的患者(χ^2=17.69,P〈0.001)。CHB患者中C基因型的HBeAg阳性率明显高于B基因型(χ^2=17.025,P=0.000)。(3)定量PCR检测B基因型HBV水平低于其他基因型;C基因型HBV复制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我国CHB患者中HBV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主;HBV基因亚型中Ba与C2亚型是主要的亚型,不同的HBV亚型间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eAg阳性或HBeAg阴性的CHB患者中HBV基因型分布不同;HBV基因型和亚型的临床意义值得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慢性HBV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为慢性HBV携带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113例慢性HBV携带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和血清学、病毒核酸检测。结果:57.52%的慢性HBV携带者肝组织炎症(G)在2级以上,HBeAg阴性携带者G≥2占70.59%,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分级与HBV-DNA滴度无相关性(P>0.05),肝组织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显著相关(χ2=51.589,P<0.001)。结论:对慢性HBV携带者应建议行肝脏穿刺检查,尤其是HBeAg阴性的慢性HBV携带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并进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总结护理体会。方法9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及治疗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治疗组进行血浆置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测定血液肝肾功、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电解质变化。对比两组存活率。总结护理注意要点。结果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P<0.05);患者胆红素明显降低(P<0.05);白蛋白、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增加(P<0.05);电解质紊乱明显改善(P<0.05);而对肾功影响不明显。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早、中期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晚期存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工肝血浆置换是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肝脏替代治疗方法,且在病程早期进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viralhepatitisB,CHB)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建立病历档案、面对面个体教育、发送健康教育手册、电话随访与咨询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院内外全程跟踪教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教育前后的疾病知识水平和教育后治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乙肝知识知晓率为90.70%,对照组为48.84%,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治疗依从率为93.02%,对照组为76.74%,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基因亚型的分布情况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对北京地区850份HBV感染者血清进行基因型、基因亚型检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660例,肝硬化85例,肝癌105例。结果:B型、C型、BC混合型分布在不同类型乙肝病毒感染者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肝硬化,肝癌患者C型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阳性和阴性感染者中,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中,均以C2和Ba亚型占优势。结论:在北京地区HBV感染者中,以Ba和C2亚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更易于发展为肝硬化、肝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