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旁流型二氧化碳监测法在危重症病人留置鼻胃管确认鼻胃管位置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病人留置鼻胃管后,采用旁流型二氧化碳监测法以及X线法确认鼻胃管位置,并对两种方法判断结果的一致性、所需时间、成本进行比较。[结果]旁流型二氧化碳监测法和X线法确认鼻胃管位置判断结果的一致性比率均为100%;旁流型二氧化碳监测法确认鼻胃管所需时间较X线法短(P0.01);旁流型二氧化碳监测法所需成本低于X线法。[结论]旁流型二氧化碳监测法操作简单易行,具有时效性强、准确率高、成本低的特点,有助于保障病人留置鼻胃管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140例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判断胃管位置,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病人胃管位置判断情况。[结果]对照组判断胃管位置易判断54例,难判断16例,判断准确69例;观察组胃管位置易判断64例,难判断6例,判断准确70例。[结论]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应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可提高易判率和判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在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应用.[方法]将140例需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判断胃管位置,观察组采用改良法,比较两组病人胃管位置判断情况.[结果]对照组判断胃管位置易判断54例,难判断16例,判断准确69例;观察组胃管位置易判断64例,难判断6例,判断准确70例.[结论]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应用改良胃管位置判断法可提高易判率和判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腹患者鼻胃管位置判断的方法。方法便利抽样选择68例空腹需要留置鼻胃管的患者,置管后使用注气气泡逸出试验和X射线检测法判断胃管位置,并记录注气气泡逸出试验验证胃管位置的准确率。结果使用注气气泡逸出试验判断68例空腹患者鼻胃管在胃内位置的准确率为97.1%(66/68);判断胃管不在胃内的准确率为100%(40/40),与X线检验法最终验证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气气泡逸出试验可以用于判断空腹患者胃管位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判断鼻胃管位置的准确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 JBI 循证护理中心图书馆、 MEDLINE 、 EMbase 、CINAHL 、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所有关于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判断胃管位置的诊断性试验。由 2 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提取资料,使用 MetaDisc 1.4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综合评价灵敏度、特异度、似然比、诊断优势比,并用 RevMan 5.0 绘制森林图和 SROC 曲线。 结果 共检索文献 256 篇,最终纳入 9 项研究,共 949 例研究对象。 Meta 分析结果显示,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判断胃管位置的合并敏感度为 0.99 ( 95%CI=0.98~0.99 ),合并特异度为 0.93 ( 95%CI=0.81~0.99 ),合并阳性似然比为 9.05 ( 95%CI=4.00~20.47 ),合并阴性似然比为 0.01 ( 95%CI=0.00~0.03 ),合并诊断优势比为 581.47 ( 95%CI=148.13~2282.48 ), SROC 曲线下面积 =0.96 , Q=0.90 。 结论 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测定法判断胃管位置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高,与 X 线检测方法相比,具有操作方便、节约时间、利于早期喂养、成本低等优点,可作为重症监护室或意识障碍患者胃管位置的判断方法,但因其存在漏诊和误诊,因此,仍不能完全替代 X 线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触诊法在判断胃管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4月ICU病房内留置胃管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触诊法和听气过水声法判断胃管位置各1 000例次,最后均测定胃液Ph值以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结果 触诊法成功率为98.0%,听气过水声法成功率为97.6%(x2=0.3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抽取胃液合并腹部触诊法确定胃管位置简便、快速、有效,为临床判断胃管位置增加了一种新的方法,从而降低了胃管误入气道而未被发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9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科就诊的2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插法进行胃管留置,观察组在PetCO2监测下进行胃管留置。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用时、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胃管在位准确率及生命体征波动变化情况。结果 210例患者均完成留置胃管操作。观察组留置胃管用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呛咳、黏膜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胃管在位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留置胃管过程中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变化波动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在PetCO2监测下置入胃管,能够指导护士准确判断胃管位置,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石英  唐姗姗  展淑敏 《护理学报》2012,19(15):65-66
报道2例无典型症状留置胃管误入气管的病例.通过分析胃管误入气管的高危因素和不典型表现,以及目前临床常用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方法的局限性,探讨预防无典型症状留置胃管误入气管的对策.建议将经X线摄片显示胃管穿过膈肌进入胃泡内的方法确定为判断胃管在胃内的金标准.在胃管未能置入到预测长度,且经胃管抽吸出的胃液量<10 mL时或进行鼻饲前,必须进行X线摄片确定位置.无典型症状的胃管误入气管病例临床罕见,因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高世蓉 《护理学报》2013,(10):44-45
报道1例食管手术患者术前留置胃管误入气管,通过分析胃管误入气管的原因:入院后患者CT增强提示食管上段管壁不均匀增厚,病理侵犯范围广,增生明显,给留置胃管带来了极大困难;患者术前做过胃镜、食道钡餐造影,对留置胃管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护士不了解胃管误入气管的原因及未掌握其防范对策,不能正确指导患者配合置管.从中启示:食管疾病患者有不同程度食管狭窄或食管不完全梗阻,留置胃管时需准确评估患者病情,选用合适的插管方法;准确判断胃管位置;掌握胃管误入气管的不典型表现的细节等.建议精神高度紧张不能很好配合且食道狭窄部位偏上段的患者,不要在病房留置胃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nd-Tid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ETCO_2)监测在指导昏迷患者留置胃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8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ICU就诊的44例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编号后按单号、对号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插方式进行胃管置入,干预组在PETCO_2监测下进行胃管置入,比较两种操作方法的置管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4例患者均完成留置胃管操作。干预组留置胃管耗时[(4.87±1.03) min]比对照组[(7.22±2.51)min]短(P0.05),干预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63.64%)比对照组(50.00%)高。干预组患者在插胃管过程中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波动值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4.55%,13.64%)低于对照组(31.82%,45.45%)(P0.05)。结论 :在PETCO_2监测下对昏迷患者进行胃管的置入,不仅能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还能及时有效地判断胃管位置,从而指导护士插管,提高效率,减少隐患。  相似文献   

11.
刘晓丽 《全科护理》2013,(28):2668-2668
听气过水声法是临床上确定胃管位置的常见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性强、可靠性高等优势,有研究表明,听气过水声法确定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成功率高达97.6%[1]。但病人处于空腹状态时,留置胃管后几乎或者完全听不到气过水声,而难以判断胃管位置。为此采用改良听气过水声法,成功判断胃管在胃内。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12年4月—2013年4月25例带气管插管危重病人,空腹状态,需留置胃管行肠内营养。常规方法留置胃管,插管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胃肠减压时鼻胃管留置的最佳长度,以达到更好的胃肠减压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进行上腹部手术但保留全胃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根据传统的鼻胃管留置长度,将所有研究对象的鼻胃管置入45~55 cm,术中通过触摸探查并适当调整至最佳位置,记录位置并于胃管末端的标签上标明留置长度。结果传统方法留置鼻胃管达到胃窦部仅8例,占13%。调整后最佳留置长度为53~65 cm,身高≤165 cm者留置长度为(56±2.52)cm,身高165 cm者留置长度为(62±2.71)cm。结论成人胃肠减压留置鼻胃管的最佳长度应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延长8~10 cm,约为53~65 cm,并可根据身高进行适当调整,最远端应达到胃窦部,此时鼻胃管的引流效果最佳,胃肠减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浅谈全麻侧卧位患者置胃管的方法与体会。方法:8例全麻患者在侧卧体位下进行留置胃管术。置管前充分润滑胃管,掌握鼻咽部解剖,准确判断置管是否成功,并做好复苏阶段胃管的护理。结果:8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全麻患者侧卧体位置胃管,需要操作者掌握鼻腔解剖结构并且需要手术者的密切配合,借助复尔凯胃管本身的材质特点,综合各要素才能确保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平卧位与侧卧位对意识障碍患者置胃管的效果。方法将64例意识障碍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平卧位插胃管;B组32例采用侧卧位插胃管,比较2组患者插胃管时的不适症状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结果侧卧位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平卧位(P<0.05);侧卧位置胃管时患者的不适症状明显少于平卧位(P<0.001)。结论对意识障碍患者采用侧卧位置胃管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工作中,给神志清醒的患者留置胃管而不慎将胃管置入气管内时,会导致患者发生呛咳、窒息。而气管插管的患者大多神志不清或昏迷,在给其留置胃管时很难判断是否误入气管。为提高气管插管昏迷患者留置胃管的成功率,笔者尝试将气管导管的气囊充盈后填塞整个气管口,而后再行留置胃管,从而避免了除气管导管外的其他异物进入呼吸道,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平卧位与侧卧位对意识障碍患者置胃管的效果.方法 将64例意识障碍需留置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32例采用平卧位插胃管;B组32例采用侧卧位插胃管,比较2组患者插胃管时的不适症状及一次性插管成功率.结果 侧卧位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平卧位(P<0.05);侧卧位置胃管时患者的不适症状明显少于平卧位(P<0.001).结论 对意识障碍患者采用侧卧位置胃管可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报道1例帕金森病留置胃管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时抢救护理经过,通过分析,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为:患者胃内滞留大量空气、胃潴留,不适感觉又无法与人有效沟通,最终大量气体急于外涌,胃内食物大量反流进入气道,从而导致患者窒息,进而呼吸心跳骤停。从中启示:应加强对居家鼻饲患者及照顾者的健康教育,留置胃管时需准确评估患者病情,建立胃管风险评估制度,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准确判断胃管位置。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留置胃管技术方面,如喉镜明视下插管法、内镜介入法、金属丝导入法等的应用,使得留置胃管的方法已不再是我们探索的重点。如何保持胃管固定和保持在正确位置是临床护理工作者面临的问题,我科2007年1月-2008年2月,采用新方法为76例患者固定胃管,在留置胃管期间,无一例患者因固定不当而引起胃管滑脱,同时增加了患者自身的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利多卡因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法留置胃管,试验组在常规法留置胃管前应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表面麻醉,比较两组留置胃管成功率及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结果试验组留置胃管成功率100%,优于对照组,且对胃管刺激的反应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置管成功率及症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胃管前应用利多卡因胶浆进行表面麻醉,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多种手术体位经特殊气道留置胃管的方法。方法选取不适用常规留置胃管法的全身麻醉手术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体位(卧位、半坐位、仰卧位)分别给予可视喉镜留置胃管法、经鼻插管引导留置胃管法、气管插管钳留置胃管法、气管插管钳与气管导管联合留置胃管法。结果 120例患者均留置胃管成功,其中60例采用可视喉镜法留置胃管,35例特殊体位者行经鼻插管引导留置胃管,10例采用气管插管钳留置胃管,15例采用气管插管钳与气管导管联合留置胃管法留置胃管。结论特殊气道留置胃管,能提高留置胃管成功率,为抢救危重患者节省宝贵时间,可在特殊情况下选择适合的胃管留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