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改进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适应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需要。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0年入职的75名新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前培训模式进行培训;选取2011年入职的78名新护士为实验组,采用院-科-站三级连锁式岗前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专科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考试成绩、同事对新护士的综合评价、患者对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新护士对岗前培训的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科-站三级连锁式岗前培训模式的实施,能全面提高新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使其迅速适应新时期护理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师负责制联合培训手册在新入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门诊导诊轮转的34名新入科护士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带教培训;将2016年1月~2018年4月在门诊导诊轮转的31名新入科护士作为观察组,实施全程导师负责制联合培训手册法规范化培训。对两组护士均实施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培训结束后对两组护士岗前培训综合能力、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岗前培训考核综合能力、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导诊新入科护士培训中应用导师负责制联合培训手册能提高新入科护士的综合素质及门诊专科技能,使新入科护士能更好更快地胜任门诊导诊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化培训模式在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53名新入科护士按胸牌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6人)和对照组(27人)。观察组进行三个阶段系统化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培训。 结果 观察组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独立工作能力及患者对他们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 分阶段系统化培训提高了新入科护士的理论、实践水平,为科室的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4h住院护士培训制在基层医院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将2013年入职培训的新护士作为对照组,2014年入职培训的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方法,观察组制订24h住院护士培训方案,实行24h住院培训制度,培训考核合格后给予夜班准入,履行独立上岗职责。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后护理技能考核、一次性夜班准入合格率、医生对新护士工作配合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培训后护理基本技能考核合格率、一次性夜班准入合格率及医生对新护士工作配合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临床24h住院护士培训制度能让新护士在心理上、行为上尽早适应临床工作环境,提高新护士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症状护理课程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78名新入职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课程培训。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规范化培训基地79名新入职护士为观察组,采用症状护理课程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评价教学效果;采用教学质量调查问卷评价教学质量。结果观察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和教学质量满意度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症状护理课程使护理培训临床化,同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新入职护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新入职护士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新入职护士38名设为对照组,2016年8月新入职护士36名设为观察组。两组新入职护士均接受为期两周的临床常用护理技术岗前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灌输式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培训。对两组护士的操作考核成绩和培训模式满意度进行调查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操作考核平均成绩、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工作坊模式对新入职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能提高新入职护士的考核成绩,提高新入职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护理培训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护士专科能力培养新模式。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12月入科的新护士52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6名。试验组为七日制强化培训法,对照组为传统带教法。并进行专科理论、专科技能考核及七日制强化培训满意度调查。结果:七日制强化培训组与传统带教组新护士的专科理论、专科技能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七日制强化培训使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工作,既能保证医疗安全,又能缓解护理人员紧张,同时使新护士积极性提高。  相似文献   

8.
朱恒美  房树恒  刘洁  艾文婷  孙莹  许丽丽 《全科护理》2021,19(11):1570-1572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在肝胆专科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7月25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8月—2018年7月新入职的12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8月—2019年7月新入职的13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重点培养优秀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统一理论授课、制订规范的带教及考核计划、专科理论授课、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视频反馈教学等多元化培训模式进行规范化培训。两组时间均为1年。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自我效能感、核心能力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对培训形式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培训后观察组新入职护士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核心能力、自我效能较对照组提升(P<0.05),培训后观察组带教老师及新入职护士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元化培训模式教学方法可提高新入职护士综合能力及新入职护士和老师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三步渐进护理查房在普通外科新护士培训中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步渐进护理查房在普通外科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年入科的15名新护士为对照组,2014年入科的14名新护士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培训方式;观察组在传统带教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参与三步渐进护理查房。观察两组新护士入科1年后专科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水平和护理行为能力。结果两组新护士入科时理论、操作、护理行为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经过培训,观察组新护士半年后理论成绩开始优于对照组(P0.05)。入科1年后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护理行为能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行为能力中教学与合作、计划与评估、沟通交流能力三方面更是得到显著提高(P0.01)。结论三步渐进护理查房将理论与实践有益结合,形成协作团队,有效提升了临床带教效果,全面提高了普通外科新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胸心外科重症监护室(CICU)专科护士岗前培训中"(1+1)~3培训"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采用"(1+1)~3培训"模式("探索问题+师生合作""视频课堂+线下座谈""理论争鸣+情景操作"三位一体)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24名新入CICU的专科护士(观察组)进行培训,与2014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的24名新入CICU的专科护士(对照组)进行比较。对比2组培训后理论考核成绩,评价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观察组理论成绩得分(96.96±1.65)分,高于对照组(71.96±2.31)分(P <0.01)。观察组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分(95.50±2.60)分,高于对照组(84.21±2.57)分(P <0.01)。同事评价中,观察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 <0.01),说明"(1+1)~3培训"模式下新入科护士的工作能力更得同事的认可。结论采用"(1+1)~3培训"模式能够提高CICU新入科专科护士岗前培训效果质量。  相似文献   

11.
梅方  康玲  李晴 《当代护士》2016,(12):95-96
目的探讨自制专科视频教材在手术室低年资护士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015年轮转或调入手术室工作一年内的护士12名作为观察组,在手术室专科护理技能培训中采用自制专科视频辅助培训,选择2011年~2013年的一年资护士11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培训低年资护士手术室基本技能,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护士各项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专科视频教材可以迅速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专科护理技能操作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工作坊(Workshop)教学法在麻醉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2018年我科新入职的20名护士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名,传统教学法)与研究组(10名,Workshop教学法)。比较两组麻醉护士理论与操作考试成绩及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培训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Workshop教学法在麻醉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新入职护士更好地掌握临床麻醉操作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元化培训模式运用于手术室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2017年新进入手术室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导师"制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微课微视频、视频反馈教学、情景模拟训练等多元化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新护士理论考核、专业技术考核、手术配合质量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室新护士理论考核、专业技术考核、手术配合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多元化培训模式使新护士尽快达到岗位要求,提高了手术室新护士的核心能力,明显提升了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标教学指导下的PBL教学模式在ICU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2013年在ICU轮转新护士39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将2014~2017年在ICU轮转新护士32名作为观察组,采用目标教学指导下的PBL教学模式实施培训。比较两组的带教老师和医生对新护士满意度、新护士的ICU归宿感、出科考核情况;对比传统带教模式,带教老师对新模式的评价。结果两组比较项目中,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带教老师对新模式的评价较好。结论目标教学指导下的PBL教学模式应用于ICU新护士培训中产生了良好的培训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互联网+"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第21期、第22期ICU专科护士培训学员146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第21期的学员71人作为对照组,第22期的学员75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法,观察组采用"互联网+"翻转课堂+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实践反思三位一体培训模式。培训3个月后比较两组护士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高阶思维能力。结果:观察组护士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评估(DOPS)及高阶思维品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在ICU专科护士培训中应用"互联网+"翻转课堂+PBL+实践反思三位一体培训模式能够提高ICU专科护士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高阶思维能力,培训效果优于常规ICU专科护士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和内容,以提高培训效果、护理技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武汉协和医院224名新入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11名新入职护士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新护士培训方案;2017年113名新入职护士设为观察组,根据《大纲》要求,重新制定新入职护士培训方案,培训后采用临床实境考核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根据《大纲》重新制定的培训方案,观察组临床实境考核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新制定的规范化培训方案提高了新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新护士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培训模式在神经外科新入科护士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3名新入科护士按胸牌号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6人)和对照组(27人)。观察组进行三个阶段系统化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一对一带教模式培训。结果观察组的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独立工作能力及患者对他们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分阶段系统化培训提高了新入科护士的理论、实践水平,为科室的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机动护士实施重症监护室(ICU)规范化培训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在医院ICU轮转学习的92名机动护士按入科时间分为对照组(45名)和观察组(47名),对照组采用传统跟班带教培训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体化实践训练3个月,带教老师与机动护士签署学习契约书,带教老师根据机动护士的基本情况、工作特点、技术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制订规范化培训计划,依据计划执行规范化培训,注重危重症实践护理与应急能力的训练,定期进行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对两组培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后观察组专科理论及实践技能考核得分、对带教的总体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ICU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机动护士的专科理论及实践技能成绩,提高机动护士的综合临床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肿瘤科新护士规范化操作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入科的30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化操作培训模式;将2015年7月入科的30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采用翻转课堂进行培训。比较两组考核成绩、对培训方法的评价及患者对两组护士操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护士操作考核成绩、对培训方法的评价及患者对新护士操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翻转课堂能激发新护士主观能动性,增强培训效果,同时,提高患者对新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企鹅式培育在手术室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进行应用,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2019年入职的71名手术室规范化培训护士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3名,对照组38名。观察组采用企鹅式培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通过同行满意度调查、理论和操作考核、工作体验访谈和职业精神态度调查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两组新入职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护士对培训的认可度更高、负性工作体验较少;观察组护士同行满意度及职业精神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保证新入职护士理论和操作能力的前提下,企鹅式培育可以提高新入职护士的同行满意度并改善其职业精神,减少负性工作体验,有助于形成积极、融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