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 C)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根据2000年WHO亚太地区成人肥胖标准,按BMI 25 kg/m2、BMI 28 kg/m2为切点,将160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体质量(NW)组88例、超重(OW)组42例及肥胖(OB)组30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T2DM不同BMI的影响因素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OB组、T2DM-OW组血清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T2DM-NW组,以T2DM-OB组最高(P0.05或P0.01)。T2DM-NW/OW/OB与BMI、高血压史、ALT、AST、TC、TG、LDL-C、Apo B及Cys C呈正相关(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T、TG、LDL-C及Cys C是T2DM合并OW/OB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随着T2DM患者BMI增加,血清Cys C水平逐渐升高,提示Cys C可能参与T2DM患者BMI变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兰州市社区中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情况、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以及分析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兰州市城关区张广中心社区40~7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其中4 968名资料完整者纳入研究。统计并分析中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相关疾病的患病风险以及肥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7.6%和10.4%,其中男性肥胖率高于女性(11.9%vs.9.8%,P<0.05),男性超重率明显高于女性(42.7%vs.35.7%,P<0.01);高年龄段,较低文化程度,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疾病人群均有较高的BMI、超重率和肥胖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脑卒中、冠心病的患病风险(OR:1.013~9.164,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男性、不规律运动、文化程度较低是肥胖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兰州市张广中心社区中老年人群超重率近40%、肥胖率约10.0%,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应提倡多运动,尤其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男性人群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青年超重和肥胖对高血压各亚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某单位职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具有完整身高、体重、血压测量资料和生化指标且未服用降压药物的共计300名研究对象的结果。比较中青年超重和肥胖对高血压各亚型患病率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结果该单位员工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5%和10.33%,男性更高,30~49岁间是超重和肥胖的患病高峰。随着BMI水平增加,男性和女性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值和血Hcy水平逐渐升高,在超重和肥胖组中,血压的性别差异消失。肥胖组血Hcy的性别差异消失。该单位员工总体高血压患病率为16%,在超重和肥胖组中分别达到20%和45.16%,收缩期和舒张期联合高血压(SDH)和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患病率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30~49岁的中青年人群高血压亚型以SDH和IDH为主。2/3以上的超重或肥胖合并SDH或IDH是分布在中青年人群。37.5%和42.85%的30~49岁肥胖者合并高Hcy血症。结论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的性别差异消失,高血压亚型以SDH和IDH为主,大多数的超重或肥胖合并SDH或IDH发生在30~49岁的中青年,应重点针对这部分人群开展综合健康促进措施防治高血压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中心性肥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中心性肥胖的相关因素.方法 280例T2DM患者,以腰围数值(男≥90.0 cm、女≥80.0 cm)定义为中心性肥胖,分为中心性肥胖组和非中心性肥胖组,对其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史、原发性高血压史、糖脂代谢指标、肝肾功能指标等进行分析,Logestic回归分析中心性肥胖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组问比较显示,中心性肥胖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比例低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显示,在合并中心性肥胖的T2DM患者中.女性比例、脂肪肝患病率、ALT高于非中心性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s-CRP高于非中心性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低于非中心性肥胖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T2DM患者中性别、脂肪肝患病率、ALIT、hs-CRP及HDL-C与中心性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超重、肥胖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2年第3期)、CNKI、VIP、CBM和WanFangData,查找关于超重、肥胖与T2DM发病风险相关性的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5月。南2位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5.1和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个研究,共101864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人群的T2DM发病风险均明显增高[超重:RR=2.59,95%CI(2.11,3.19),P〈0.00001;肥胖:RR=6.28,95%CI(4.99,7.91),P〈0.00001]。西方肥胖人群的T2DM发病风险[RR=6.91,95%CI(5.59,8.56)]高于东方人群[RR=4.19,95%CI(2.93,5.99)10将超重和肥胖对T2DM发病影响的研究按GRADE系统推荐分级,质量分别为低级和中等。结论超重、肥胖均能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且女性肥胖人群比男性发病风险高,西方肥胖人群比东方肥胖人群发病风险高。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年龄超过20岁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2型糖尿病(T2DM)占糖尿病的90%以上。T2DM的发病机制已比较清楚,其中肥胖是引起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肥胖者糖尿病发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合并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仅预后不如单发患者,而且病死率也高出2.5倍。中国T2DM防治指南指出,治疗糖尿病时应重视肥胖和超重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蛋白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微量蛋白尿与超重、肥胖的关系。方法:不伴有糖尿病、原发性肾脏疾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例,按体重指数(BMI)分为正常体重、超重、肥胖3组,检测其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血液生化指标及一般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常体重者尿MA明显低于超重、肥胖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超重与肥胖者间尿MA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正常体重、超重、肥胖者间血肌酐(Cr)、尿素氮(BUN)等生化指标及尿β2-MG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高血压患者超重、肥胖可能与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及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63例T2DM患者,按体质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108例)、超重和肥胖组(155例),并与7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FINS水平,FFA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结果T2DM组较正常对照组FINS水平明显升高[(6.18±1.86)mIU/L与(4.60±2.58)mIU/L,P<0.01];FFA水平明显升高[(0.58±0.25)mmol/L与(0.35±0.14)mmol/L,P<0.01].超重或肥胖组血FINS水平[(7.20±1.99)mIU/L]与正常体重组[(5.31±1.21)mIU/L]、正常对照组[(4.60±2.58)m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FINS水平与病程(r=0.334,P<0.01)、体质指数(r=0.532,P<0.01)及舒张压(r=0.342,P<0.01)呈正相关.结论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FIN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T2DM患者,T2DM患者血FF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参与了胰岛素抵抗及T2DM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诊断的肥胖和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提高对2型糖尿病(T2DM)肥胖患者代谢紊乱的认识。【方法】81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MI)分为肥胖和非肥胖两组。肥胖组40例.非肥胖组41例。检测两组的腰围、臀围、血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C肽(FCP)、餐后2hC肽(2hCP)、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全套以及心电图和腹部B超。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肥胖组的BMI、腰/臀比、血尿酸、FCP和2hPCP明显高于非肥胖组(P〈0.01),肥胖组收缩压、舒张压和血清谷丙转氨酶较非肥胖组略高(P〉0.05),肥胖组中合并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非酒精性脂肪肝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1)。【结论】新诊断的T2DM患者中.肥胖患者较非肥胖患者有更严重的代谢紊乱.对肥胖的T2DM患者应采取综合治疗,不仅要控制血糖。还要减肥和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城市中心社区在档60岁以上居民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整理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档案,对2010年参加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居民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5名60岁以上体检人群的高脂血症总患病率为57.1%,以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脂血症与性别、高血压、超重/肥胖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社区在档老年人群高脂血症受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水平影响,应加强对老年女性、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充分利用社区健康档案相关信息,全面评价相关危险因素,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城市中心社区在档60岁以上居民高脂血症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方法]整理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健康档案,对2010年参加健康体检的60岁以上居民的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5名60岁以上体检人群的高脂血症总患病率为57.1%,以高三酰甘油血症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脂血症与性别、高血压、超重/肥胖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高血压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该社区在档老年人群高脂血症受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水平影响,应加强时老年女性、超重肥胖及高血压病人的健康管理,充分利用社区健康档案相关信息,全面评价相关危险因素,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SCH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女性T2DM患者526例,比较围绝经期、绝境后期SCH、NAFLD的患病情况及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分析TSH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围绝经期组中,NAFLD在SCH亚组所占比例增加。SCH+NAFLD组TC、TG、HDL及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CH是中老年女性T2DM患者NAFLD的独立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图提示TSH对NAFLD的诊断有意义,TSH与TG、CRP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中老年女性T2DM合并SCH患者发生NAFLD的危险增加,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高TSH是T2DM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通过影响血脂、CRP等因素增加该人群患NAFLD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从2型糖尿病(T2DM)缓解的定义和标准、超重和肥胖T2DM缓解的影响因素、饮食干预缓解超重和肥胖T2DM的机制、模式类型、效果以及提高饮食干预依从性的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指导超重和肥胖T2DM病人科学、有效的减重,为T2DM缓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指出: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4%,前期流行率为35.7%,估计我国DM患者人数为3.88亿,且未诊断的DM患者约占总数的63%[1].2型糖尿病(T2DM)是最常见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肥胖和超重是T2DM和心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2-3...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和正常体重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临床防治超重和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在吉林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就诊的122例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超重肥胖组(n=57)和正常体重组(n=65).检测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含量和相关血生化指标.结果 超重肥胖组空腹血糖(Glu)、血清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重及肥胖青少年丙氨酸氨基转肽酶(ALT)异常的影响因素,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干预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避免肝损害的发生,促进身体健康。方法收集210名超重及肥胖青少年及169名超重及肥胖成人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少年组ALT异常的相关因素。结果超重及肥胖青少年组脂肪肝的发病率为33.33%,超重及成人组的脂肪肝发病率61.5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9.99,P0.001),但与超重及肥胖成人组相比,超重及肥胖青少年组虽然脂肪肝发病率低,但ALT异常的发生率为45.71%,高于超重及肥胖成人组30.18%的发生率(χ~2=9.52,P=0.002)。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脂肪肝、体质量指数(BM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超重及肥胖青少年ALT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0、P=0.027、P=0.006)。结论超重及肥胖青少年相对于超重及肥胖成年人更需重点干预防治脂肪肝,并降低LDL-C水平,以避免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9例非肥胖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43例无合并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糖、血脂、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合并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高于无合并组(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星独立相关(P<0.01).结论 非肥胖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早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46例(35.64±4.11)岁的早发T2DM患者(早发T2DM组)与382例(62.71±16.00)岁的迟发T2DM患者(迟发T2DM组)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发T2DM组体质指数(BMI)及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阳性家族史者、肾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迟发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发T2DM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只有BMI和糖尿病家族史是早发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有T2DM家族史且体重超重者易患早发T2DM;早发T2DM患者易于发生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3(UCP3)基因、浆细胞膜蛋白-1(PC-1)基因在2型糖尿病(T2DM)伴肥胖患者中的表达。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6—12月120例T2DM伴肥胖患者、120例T2DM非肥胖患者、120例肥胖患者、120例非T2DM非肥胖健康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UCP3Tyr210Tyr(C-T)多态性基因型及PC-1基因第4外显子121位谷氨酰胺/赖氨酸多态性。记录腰臀比(WHR)、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检测患者相关基因型。结果非T2DM非肥胖健康组与肥胖组(x~2=6.452,RR=5.290,P=0.016)、T2DM非肥胖组(x~2=4.658,RR=4.260,P=0.028)、T2DM伴肥胖组(x~2=10.982,RR=9.280,P=0.00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T2DM伴肥胖群体具有PC-1 Q等位基因而肥胖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非肥胖群体的9.28倍。结论 UCP3基因与T2DM伴肥胖无相关性,PC-1基因中Q等位基因是胰岛素抵抗的易感基因。应对T2DM伴肥胖家族史的人群进行早期诊断,指导其改变生活方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正现如今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在西方国家,有65%~7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超重[1],肥胖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是非肥胖人群的2倍[2]。本文拟从现代医学、中医学两方面简要阐述肥胖相关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并从药物、针灸、饮食导引等方面来阐明中医药在治疗及预防肥胖相关性高血压上的独到之处和显著疗效,进而展望未来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