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薄层轴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对壶腹周围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顺序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壶腹周围病变95例,均行上腹部MR检查,同时对感兴趣区行薄层扫描。结果MRCP结合常规MRI对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75.79%。薄层扫描可显示约2.5mm小结石和10mm的肿块,增加薄层扫描后准确率为92.63%,增加薄层扫描前后准确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增加感兴趣区薄层扫描有助于壶腹周围小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乏特氏(Vater)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特氏壶腹癌的螺旋CT表现,每例患者CT扫描前均口服800~1 000 mL纯净水充盈胃及十二肠,采用常规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56例患者CT图像能明确壶腹部肿块,显示率为100%,术前诊断壶腹部癌47例,胆总管癌(下段)6例,胰头癌3例,术前诊断准确率为85%,CT双期动态增强较平扫进一步显示病变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关系、侵犯范围、血供情况、周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等表现。30例采用了后处理技术。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的使用,更加直观显示壶腹癌直接征象、间接征象,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头型壶腹癌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常规CT扫描后,后行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不仅能准确确定梗阻的平面,还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壶腹癌强化的肿块影,对肿块的显示和定性明显优于常规扫描。结论:饮水低张薄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乳头型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普通CT 2 mm薄层骨算法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135例患者存常规CT 10 mm标准重建扣描后对感兴趣区行2 mm薄层骨算法扫描。结果 本组135例患者通过10 mm标准重建与2 mm薄层骨算法重建扫描的CT征象对照(表1—3)认为2 mm薄层骨算法扫描可清晰显示肺部中轴间质及小叶间隔、胸膜下线影、蜂窝症、2~5mm小结节孤立结节内成分、边缘征象及支气管壁改变.结论 通过对135例患者肺部病变的影像分析、研究认为普通CT 2 mm薄层骨算法扫描较10 mm标准重建扫描能更好、更清晰的显示肺部病变的各种征象,在诊断肺部孤立或弥漫性结节病灶、肺部弥漫性间质病变及气道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与高档螺旋CT高分辨扫描相似的价值,对基层医院CT检查工作的开展,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3例高度怀疑壶腹周围占位患者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记录病变造影时的增强模式、始增时间、峰值时间等,分别于造影前与造影后静脉相测量病灶大小,并分别与术后切除病灶大小相比较.结果 25例手术病例中22例为壶腹周围癌.22例病灶在注入造影剂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始增时间为9~17 s,达峰时间为14~33 s.22例手术切除病灶大小与造影前、后所测病灶大小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静脉相发现1例肝脏多发转移.结论 壶腹周围癌在超声造影动脉相均有增强,为壶腹周围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用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早期周围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20例早期小肺癌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对病变区域再次进行薄层扫描,16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薄层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CT扫描,空泡征(6/3)、小结节堆积征(7/4)、支气管充气征(4/1)、分叶征(8/4)、毛刺征(15/8)、胸膜凹陷征(7/3)。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MPR重建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征象显示及诊断、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病人螺旋CT常规胸部扫描 ,病灶区薄层扫描并三维重建 .结果螺旋CT薄层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肿瘤内部形态特征,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显示肿瘤周边形态优于常规扫描.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诊断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经十二指肠胰胆管造影(ERCP)活检确诊的35例壶腹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 35例均发现肿瘤,增强扫描肿瘤本身可见不同程度强化,其中16例经图像后处理,35例均清晰显示肿瘤及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结论 MSCT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壶腹部肿瘤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壶腹癌及壶腹周围癌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鉴别诊断胆总管壶腹区恶性肿瘤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选2008年12月到2015年6月我院收治疑似胆总管壶腹区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为30例,研究组为3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诊断方法,给予研究组CT鉴别诊断方法,与病理学分析对比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给予两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0%,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3.3%,研究组的诊断准确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疑似胆总管壶腹区恶性肿瘤患者采用CT鉴别诊断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正确指导。  相似文献   

10.
超声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对壶腹癌分型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超声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对壶腹癌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34例壶腹癌患者行饮水前后超声准确率比较,并根据壶腹癌的不同超声表现分为壶腹内型、壶腹周型与混合型。结果饮水后壶腹癌的超声准确率为94.12%(32/34),明显高于饮水前的67.65%(23/34)。胃十二指肠水窗法将壶腹癌分型的阳性率由饮水前的26.47%明显提高到79.41%。结论胃十二指肠水窗法超声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可明显提高壶腹癌诊断准确率,且可提示壶腹癌的分型,对临床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T2WI-DWI融合技术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3例前列腺癌及43例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行MR检查,由2名医师独立分析图像,先审阅常规MR图像,诊断有无前列腺癌,随后在MR后处理工作站将T2WI与DWI图像融合,根据融合图像提供的信息再次做出诊断。结果 2名医师采用常规MRI及T2WI-DWI融合图像诊断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1.43%(40/56)、76.92%(10/13)、69.77%(30/43)和87.50%(49/56)、84.62%(11/13)、88.37%(38/43),以及60.71%(34/56)、61.54%(8/13)、60.47%(26/43)和80.36%(45/56)、76.92%(10/13)、81.40%(35/43)。融合图像的准确率、特异度明显提高(P均<0.05)。结论 T2WI-DWI融合可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特异度,有助于鉴别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MRT2加权成像与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比较MR T2WI和增强CT对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诊断效能。方法 51例经活检病理证实的原发直肠腺癌,术前其中27例接受常规MR检查,43例接受CT检查,19例接受MR和CT检查。用MR T2WI和增强CT图像对肿瘤浸润深度进行判断,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R T2W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与术后病理的一致性优于增强CT(Kappa值0.72 vs 0.52,P<0.05),对原发直肠癌T1/T2和T3/T4分期准确率高于增强CT(88.89% vs 79.07%);MR T2WI鉴别T1/T2、T3/T4期肿瘤的特异度(94.74% vs 81.25%)、阳性预测值(85.71% vs 57.14%)均优于增强CT。MR T2WI对T1/T2和T3/T4期肿瘤的分期效能优于CT。结论 MR T2WI在原发直肠癌术前T分期评价中的效能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肝脏容积快速采集扫描序列诊断壶腹周围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MR三维肝脏容积快速采集(LAVA)扫描序列在诊断壶腹周围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7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MR T1WI、T2WI、MRCP和胰头-壶腹部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壶腹周围癌的影像学特征,探讨MRI特别是LAVA序列在显示壶腹周围癌中的特点。结果 17例患者中,术后经病理证实胰头癌7例,胰头段胆管癌4例,壶腹癌6例。LAVA增强扫描序列能够清晰显示病灶的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同时三种病理类型在不同血管时相表现出不同影像学特征。结论 MR LAVA增强序列可以为不同病理类型壶腹周围癌定位、定性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证据,对于外科手术及预后均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D 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3D MRI在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膝关节损伤拟行关节镜检查的病人行术前MRI扫描,46只患膝在常规MRI序列完成后加扫3D MRI序列.在不知道病人信息和病史的情况下先评估常规MR图像,然后评估3D MR图像.评估内容限于ACL完整或撕裂的表现.最后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准,分别计算常规MRI和3D MRI诊断ACI.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常规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0%、95.2%和93.5%;3D MRI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0%、100%和97.8%.结论 3DMRI可以提高前交义韧带损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8 F-FDG PET/CT联合薄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9例SPN患者采用18 F-FDG PET/CT常规扫描后行肺部薄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对比分析18 F-FDG PET/CT联合薄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单独诊断SPN的准确率。结果139例SPN,经病理证实恶性83例、良性48例,8例经临床抗感染治疗病灶变小或消失而诊断为良性SPN。PET/CT联合薄层CT三维重建诊断SPN的灵敏度85.71%(72/84)、特异度78.18%(43/55),诊断符合率82.73%(115/139),均高于单独18 F-FDG PET/CT[64.29%(54/84)、54.55%(30/55)及60.43%(84/13)]。结论联合CT三维重建能明显提高18 F-FDG PET/CT诊断SPN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MR弥散加权成像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患者行常规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b值分别取0、500、1000 s/mm~2),比较常规扫描及DWI对肝硬化癌变结节的检出率.结果 常规扫描及动态增强扫描共发现21例肝癌28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27例共37个癌结节,弥散加权成像发现的病例数及结节数均多于常规MR平扫及增强扫描,两种检查方法对癌变结节检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DWI诊断肝硬化不典型癌变结节较MR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R T2* PWI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74例患者,共84个病灶,患者行常规MR平扫、T2* PWI和DWI检查。根据MR T2*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于ADC图测量病灶的ADC值;计算T2* PWI的最大下降线性斜率(MS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T2* PWI、DWI和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SD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 PW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57%(48/53)、83.87%(26/31)、90.57%(48/53)、83.87%(26/31)、0.87;DWI分别为84.91%(45/53)、74.19%(23/31)、84.91%(45/53)、74.19%(23/31)、0.83;两者联合分别为94.34%(50/53)、90.32%(28/31)、94.34%(50/53)、90.32%(28/31)、0.91。结论 T2* PWI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病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病(HE)的CT和MRI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临床诊断为HE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38例接受CT检查,5例接受MR检查,22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 结果 20例患者未发现异常;45例患者发现异常,其中26例表现为典型的顶枕部水肿,19例为弥漫性水肿. 结论 HE患者的头部CT、MRI可表现为无明显异常改变或典型的顶枕叶水肿及弥漫性脑水肿.CT、MR头部扫描及定期复查对HE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Negative-contrast CT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nCTCP) has been introduced into clinical practice recentl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compared CT with nCTCP vs. MRI with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 for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eriampullary carcinomas.

Methods

Fifty-nine patients with pathologically proven periampullary carcinomas who had received both CT and MR examinations before operation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interpreted the two image sets [the two-dimensional (2D)-CT with nCTCP set (CT set) vs. the 2D-MRI with MRCP set (MRI set)] in differentiating periampullary carcinomas,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e final pathologic records.

Results

An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with a weighed κ value of 0.868 for the CT set and 0.701 for the MRI set was obtained for both reviewers in this study.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accuracy of identifying each of the periampullary carcinomas of four origins (P values of 0.250, 0.500, 0.500, and 1.000 for reviewer 1 in comparison with 1.000, 0.625, 0.687, and 1.000 for reviewer 2 on the two image set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T set provides a comparable performance to that of the MRI set in differentiating periampullary carcinomas, and it may be an alternative to 2D-MRI with MRCP in assessing malignant biliary obstruction in patients who are not suitable for MR examinatio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软骨病变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符合2009年ASAS分类标准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AS组),对患者行骨盆正位片和MR序列扫描(STIR、T1WSE、T2WSE、3D-WATS)。另选取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相同参数下的MR扫描,对比观察两组骶髂关节软骨表现,并测量对照组骶髂关节软骨厚度。结果 3D-WATS序列显示AS患者的骶髂关节软骨呈不规则增粗、扭曲、中断。该序列可分辨出正常骶侧软骨、髂侧软骨及两者之间的间隙。对照组骶侧软骨厚度[(1.38±0.17)mm]大于髂侧软骨厚度[(0.81±0.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0,P<0.001)。结论 3D-WATS序列可显示骶髂关节软骨破坏,为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