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调查住院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问卷、彩色眼底照相法,通过方便抽样,调查2018年12月—2019年6月某三级医院39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以及视网膜病变情况。结果:392例住院糖尿病患者中,267例有视网膜病变,其中需要治疗者123例。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良好者20.9%(82/392),态度积极者10.5%(41/392),行为良好者7.9%(31/392)。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总分的相关因素为视网膜病变分期和糖尿病病程(P<0.01);知识的相关因素为性别、视网膜病变分期(P<0.01);态度的相关因素为糖尿病治疗方式、视网膜病变分组和糖尿病病程(P<0.01);行为的相关因素为视网膜病变分组(P<0.01)。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知识、态度、行为良好率偏低,提示医务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识、态度、行为的提高,尤其应关注文化程度较低、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糖尿病病程较短和尚未发生重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群,做到糖尿病知识的普及,改善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定期眼底检查态度,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良好眼底检查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行为状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运动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85.82%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前没有携带糖尿病卡片和食物;半数以上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前没有穿宽松的衣服和鞋袜、没有做到每周运动至少3~5次、未做到每次运动30 min以上;70%以上的患者未做到餐后1 h进行运动、运动前热身及运动后做整理运动,且未达到最适宜的运动量;97.01%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未做到运动前后监测血糖。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无论在运动治疗的安全性,还是在运动治疗的合理性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运动治疗教育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iabetic microangiopathy,DMAP)是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特征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mfinopathy,DR)作为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糖尿病患者致盲的首位原因。[1]我国DM发病率在逐年上升,DM患者中DR的患病加,DM病程<5年,DR的发生率为35.48%,10年以上发病率95.45%。[3]动物实验证实,早期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已发生微血管和视网膜神经组织的病理改变。[4]但血糖在早期控制良好,糖尿病血管病变也可良好控制,若早期血糖控制不佳,即使以后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危险因素的效果。方法由经过糖尿病专科护士培训的人员对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内分泌科及眼科住院的1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指导、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胰岛素笔使用方法、糖尿病自我监测、血糖仪使用方法、糖尿病足部护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知识教育及心理护理等。教育前及健康教育1年结束后对研究对象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并记入健康档案。结果接受1年的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低于教育前,达标人数较教育前增多,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和吸烟、饮酒的人数比教育前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教育前后患者的胆固醇、体质指数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等危险因素,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能力,延缓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因此,应重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眼底血管性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和病程增长而增高,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1].我国DR病人一般在进入病变中晚期,也称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方来就诊,此时因玻璃体新生血管膜出血机化,牵引视网膜脱离,预后不良.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PDR唯一有效的方法[2],手术难度大,护理要求高,恢复时间长.现将我院2000年至2002年66例PDR病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632-5633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4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另选14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进行OCT测量。在临床上观察组患者表现弥漫性黄斑水肿、囊样黄斑水肿以及浆液性神经上皮层脱离的人数较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有视网膜渗出的患者人数也较多。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黄斑病变,患者视力下降是一个较强的信号,临床上还需进一步做好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OCT测量与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术前行振荡电位检测对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共收集2002-03/2005-08在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77例(77眼)术前振荡电位总波幅及其子波的波幅、潜伏期资料,并与其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析,以20例(20眼)正常受试者为对照组。结果:参加实验77例患者(77只眼),中途脱落2例,1例至外地就诊,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为75例患者(75只眼),正常受试者20人(20只眼)。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0期患者振荡电位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患者振荡电位总波幅、振荡电位3的波幅除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③振荡电位2波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④振荡电位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相邻组别中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振荡电位4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以上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⑥振荡电位1~3的潜伏期变化在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亚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⑦振荡电位4的潜伏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0期组和增殖期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振荡电位总波幅、振荡电位2~3波幅的测定能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而各子波潜伏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估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变化情况,分析两者在诊断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01/2004-12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111例。按眼底改变将患者分为三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48例(96眼),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41例(82眼),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22例(44眼)。健康体检者35例(70眼),为正常对照组。用眼底摄片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进行视网膜振荡电位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查。观察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及其子波波幅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和振幅在各组的变化情况。结果:纳入患者111例和正常对照者3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网膜振荡电位: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眼底尚未发现异常时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和子波2已出现振幅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正常对照组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分别为(186.86±43.15),(205.64±33.95)μV;子波2分别为(53.26±17.81),(61.89±19.38)μV,P<0.05],子波1,3则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振幅明显下降[子波1分别为(11.07±7.20),(5.84±4.60),(16.85±8.97)μV,子波3分别为(24.51±10.88),(13.26±7.87),(30.81±15.13)μV,P<0.05],子波4在各组振幅变化无明显差异。②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分别为(118.72±9.00),(120.27±9.63),(112.45±6.99)ms,F=16.287,P=0.000]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振幅在背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6.89±2.46),(3.65±1.96),(9.52±4.11)ms,F=32.014,P=0.000]。并随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增加,潜伏期延长和振幅降低更明显。结论:①视网膜振荡电位总波及子波2能较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前期改变,当然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②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及振幅能提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故可作为判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态与激光治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1月就诊接受激光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62例587眼,使用Zeiss Visucam型眼底造影机采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面积和分布,将视网膜新生血管按形态分为4个类型:隐匿型、轻型、中型、重型。隐匿型采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其余采用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记录患者激光治疗参数、激光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和眼底的动态变化,进行为期9~12个月随访,总结不同类型新生血管对激光治疗的反应和预后。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临床疗效采用行×列表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视网膜新生血管类型激光治疗的有效率:视力维持或提高:(1)隐匿型:77.3%;(2)轻型:56.7%;(3)中型:41.0%;(4)重型:17.2%;新生血管消退且无灌注区减少:(1)隐匿型:42.3%;(2)轻型:34.9%;(3)中型:16.9%;(4)重型:5.4%。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激光治疗的预后,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不同类型相关,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治疗是挽救患者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的关系,以期为DR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1-9/2002-09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共34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8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通过的DR诊断标准,并由眼科医师作眼底荧光照影。排除标准:排除大血管病变,结缔组织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无急性和慢性感染患者。本文实际纳入2型糖尿病DR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龄(43±4)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4.7±1.8)年。正常对照组30例,均为来本院自愿研究的健康体检成人,男21例,女9例。检测3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omglobinA1c,HbA1c)水平。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病变程度与CRP和HbA1c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R组HbA1c水平犤(10.5±1.5)%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4.5±1.7)%犦(t=2.565,P<0.01)。两组血清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病程、HbA1c呈明显正相关(r=0.35,0.389,P<0.05),与血清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55,P>0.05)。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其发病机制可能与CRP介导的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12-2514
选取我院门诊部2013年6月~2014年6月诊断的210例18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眼底镜照相检查、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检查,并参照统一标准进行评价。同时对糖尿病患者对视网膜病变的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6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占总人数的29.5%。共有15眼为2期,22眼为3期,16眼为4期,9眼为5期。随着年龄的增加,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呈增高的趋势,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38.2%。糖尿病可导致眼部病变的知晓率为58.57%,听说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知晓率为51.4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的知晓率为31.9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的知晓途径主要来自于电视、网络和报纸,分别占32.86%、24.76%、23.81%,仅有5.24%的患者从医务人员处了解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知识。门诊部糖尿病患者的患病率较高,知晓率较低,应切实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人们的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意识,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得到早期的筛查和早期治疗,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对983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镜检查,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情况,同期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血流动力学、24 h尿蛋白定量等检查,调查患者一般资料。结果: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59例(26.35%),其中单纯型209例(21.26%),增殖型50例(5.0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空腹血糖、餐后最高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尿蛋白、吸烟、锻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运动锻炼、餐后最高血糖、血浆黏度、尿蛋白纳入的回归方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延长、蛋白尿、餐后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浆黏度,加强运动锻炼可预防和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多贝斯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冬梅 《临床医学》2003,23(8):47-48
目的 :观察评价多贝斯治疗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5 8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多贝斯组与常规对照组 ,多贝斯组给予口服多贝斯 15 0 0mg 天 ,疗程共 3个月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 :多贝斯组患者视力、眼底情况比服药前改善者达 93 1% ,常规组为 68 9% ,多贝斯组病变改善情况好于常规组 (P <0 0 5 )。结论 :多贝斯能够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视功能及眼底病变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致盲的主要眼疾.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糖尿病地图(Diabetes Atlas)数据显示,2010年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2.85亿,约占全世界成人的7%[1].早在1935年,Howard Root就有预言: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是常见的、痛苦的,未来注定将会成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2]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将会经受DR折磨.根据WHO最近的预测,全世界因为眼部疾患失明的3700万人中,DR 占到4.8%[3].  相似文献   

15.
覃建  李健 《临床医学》2005,25(10):42-4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电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3年我院121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住院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有59例,阳性率为49%。异常心电图共分为9种类型,其中ST-T改变所占比例最高,为41%,其次为窦性心律失常,为10%。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心电图改变主要为ST-T改变,因此应该注意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0例,根据超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结果将其分成对照组与病例组。其中对照组207例,病例组93例。抽取所有患者肘静脉血3 ml,离心处理后留血清,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检测空腹血糖(FPG)水平。采用日本多功能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HbA1c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FPG、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Ⅲ期、Ⅳ期患者F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A1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分别为80.56%、90.36%、93.64%。HbA1c水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敏感性、特异性、可靠性,分别为85.67%、96.25%、96.70%。HbA1c水平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A1c增高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视网膜病变,促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发展及血糖水平升高,控制HbA1c能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毋济霞  袁琳  张爱华 《临床荟萃》2000,15(3):107-10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严重者可造成失明 ,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观察了 5 6例DR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 ,并与糖尿病未并视网膜病变患者及正常人比较 ,以探讨血液流变学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根据 WHO标准确诊的 型糖尿病患者 15 6例 ,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 ,按其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 DR、NDR两组。DR组 :5 6例 ,男 30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 (5 7± 8)岁 ,均经眼底检查明确有不同程度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 :10 0例 ,男 5 3例 ,女 47例 ,平均年龄 (5 4…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患病率已达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息病率已占糖尿病患者的35%-50%。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detic retinopathy,DR)也逐渐成为眼科的临床常见病。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将我科2002年12月-2003年6月DR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血糖变化的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糖尿病患者以2型为主,2型糖尿病可并发多种并发症,其中微血管病变,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相对特异性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与视网膜微血管血流改变及视网膜缺血缺氧密切相关[1].本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潮州地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依从性,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连续筛选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在潮州市中心医院糖尿病专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调查其在既往12个月是否进行眼底检查以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收集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结果:共筛选157例患者,纳入110例,其中只有10.9%的患者在既往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