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艳平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10,25(6):473-475
经颅磁刺激(TMS)是磁刺激所产生的磁场在脑内诱发出局部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可以促使神经细胞去极化,从而起到神经刺激和神经调节作用的一种技术。重复的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调节皮质的兴奋性。不同的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2.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一种语言交流障碍,对患者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交影响巨大。失语症大脑恢复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大脑的突触可塑性进行语言功能区域的网络重塑,从而恢复语言功能。基于脑网络重塑的神经调控技术在失语症的早期以及恢复期的治疗中均被证明有效。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经颅磁刺激(TMS)和镜像神经元治疗(MNT)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3项神经调控技术,可通过电或化学方式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引起相关语言功能区的皮质兴奋性改变,从而达到改善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听理解、图片命名、复述、日常交流等方面)的目的。tDCS作为一种新的安全性高、携带方便且无创的神经调控技术,可通过不同电流、不同电极放置来调节大脑神经元活动治疗失语症,且治疗效果具有后续效应。TMS技术安全无创,通过选择不同的频率、不同的刺激部位,激活相应大脑区域皮质及皮质下神经元轴突,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镜像神经元区域与重要的语言功能区位置吻合,通过激活患者镜像神经元,可辅助修复和重塑受损语言网络,从而改善患者命名、复述和听理解等语言功能。且镜像神经元与运动、感觉和语言的关系都可作为失语症治疗的切入点。神经调控技术与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的交互应用也成为失语症治疗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将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观察这种联合治疗干预方式对脑卒中平台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3例脑卒中后平台期偏瘫患者在4周基线期后接受4周的tDCS结合FES治疗干预。干预前后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U-FMA)、表面肌电图(sEMG)、经颅磁刺激(TM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U-FMA分数较干预前提高。7个主动肌中有5个表面肌电激活性干预前后有明显变化。用TMS成对刺激方法评估受试者健侧大脑短潜伏期皮质内抑制与短潜伏期皮质内易化结果显示部分的干预前后变化。结论:tDCS结合FES治疗干预改善了受试者上肢的运动功能,该方案可能是针对脑卒中平台期患者的一种有前景的干预康复方案。  相似文献   

4.
经颅磁刺激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非侵入性无痛性的神经系统检测和治疗技术。通过TMS可以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皮质静息期、运动皮质兴奋性等,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评价和监测有重要意义,可提供疾病病理生理机制方面的重要信息。重复TMS具有的调节病变区皮质兴奋性等复杂机制,使其在抑郁症、帕金森病、癫痫、脊髓损伤、卒中等疾病的实验性和应用性治疗研究方面具有的巨大潜在价值,并逐渐被应用于临床神经学、神经康复学和精神心理学领域。  相似文献   

5.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脑病,涉及多个脑区神经生理学改变。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项新型非侵入性大脑调控技术,可精准定位于特定脑区,有助于戒断香烟成瘾。本文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总结评价经颅磁刺激治疗香烟成瘾的临床应用及有效性,以期为香烟成瘾戒断治疗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利用时变磁场作用于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改变皮质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从而影响脑内代谢和神经电活动的生物刺激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Shifield大学Barker等~([1])首次用单脉冲经颅磁刺激(single-puls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sTMS)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去极化并推荐应用临  相似文献   

7.
孕期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心理疾病,孕期抑郁治疗不当会对母体和胎儿产生严重后果。无创、安全、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案对改善育龄妇女及胎儿健康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有研究通过经颅磁刺激(TMS)或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调节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神经元兴奋性的方式来改善孕期抑郁,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适宜的刺激参数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就TMS和tDCS两种主要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的神经调控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孕期抑郁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孕期抑郁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阿尔茨海默病(AD)和额颞叶痴呆(FTD)是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痴呆。AD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淀粉样蛋白沉积,而FTD的神经病理学特征是TDP-43蛋白和tau蛋白包涵体。鉴于经颅磁刺激(TMS)已被证实能评估中枢神经系统中不同的皮质回路,本研究旨在使用TMS评估神经生理参数以区分ADD与FTD。受试者为80例可疑AD患者,64例可疑FTD患者。由罗马的布雷西亚大学圣卢西亚基金会无创脑刺激组进行神经生理学评估。使用TMS 8字线圈,静息运动阈值在左侧运动皮质  相似文献   

9.
药物成瘾(drugaddiction),又称药物滥用(drugabuse)、药物依赖(drugdependence)、药物使用不当(drugmisuse),是一种由神经活性物质作用于大脑所导致的心理行为异常状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功能性脑疾病。以往研究认为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主要原因是躯体依赖,把吸毒看作一种不良习惯,而不是一种疾病;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初始吸毒者通常是出于好奇,缓解压力和焦虑,或意外和重大生活事件等原因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一旦成瘾,不仅在脑功能上发生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长程经颅磁刺激(TMS)对脑梗死大鼠梗死灶周围皮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和脑损伤体积、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TMS组与假刺激组大鼠各48只,于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90min后的3周内每日接受1次TMS(200脉冲)与假刺激治疗。检测2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及脑损伤体积,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治疗2周和3周时,TMS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假刺激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0.01)。TMS组在治疗3d、7d、14d、21d时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计数与假刺激组各对应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治疗21d时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计数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877,P〈0.01)。治疗3周后,TMS组脑损伤体积明显小于假刺激组(P〈0.05),2组脑损伤体积与最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相关(r=0.859,P〈0.01)。结论长程TMS有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作用,其作用通过持续上调梗死灶周围皮质BDNF阳性细胞表达、减小梗死后脑损伤体积等作用而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戴云蕊  陈军 《磁共振成像》2022,13(3):138-142
成瘾是一种影响决策、情绪平衡、行为控制的疾病,不仅会在使用精神活性产品的情况下产生,而且在行为依赖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统称为物质相关和成瘾性障碍.物质相关和成瘾性障碍对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长期成瘾造成大脑功能的变化是成瘾过程发展和维持的关键,如何客观评估这种改变成为了研究的一大热点.酒精使用...  相似文献   

12.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并发症,预后差且治疗方法有限。因此,将神经刺激的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重点介绍咽腔电刺激(pharynge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 技术在人类吞咽运动系统中的治疗应用,阐明咽腔电刺激调控吞咽功能的机制,通过大量研究结果证明该刺激能够增加咽部运动皮质的兴奋性,该技术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研究也可窥见一斑。尽管目前的研究结果提示咽腔电刺激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的神经调控干预手段,但仍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研究,以便充分地探索其潜在用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动态观察不同参数设置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正常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磁刺激仪依次连续刺激Wistar大鼠右侧大脑皮质固定区域,根据刺激参数分为4组:高频高强度(5Hz,100%)组、高频低强度(5Hz,50%)组、低频高强度(1Hz,100%)组、低频低强度(1Hz,50%)组,每组参数刺激50次;通过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记录激光探头下大鼠脑局部皮质血流量的变化。结果:4组不同参数r TMS干预后大鼠刺激区域脑皮质局部血流量均增高,不同强度的1Hz与5Hz经颅磁刺激后脑血流量曲线变化特征不同,强度是影响脑血流量变化的重要因素,频率与强度相互不影响,脑血流随刺激结束不再变化。结论:大鼠脑血流量变化呈强度依赖性,频率影响不明显,刺激后血流量变化无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14.
神经调控技术基于皮质修复机制,通过电或化学方法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影响神经元兴奋性,辅助神经网络重建,促进功能恢复。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经颅磁刺激技术近年来在吞咽障碍康复中被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吞咽障碍患者可根据大脑皮质受损情况,选择适宜的恢复模型,通过电极部位、频率的选择,实施不同的神经调控干预策略,兴奋、抑制或调控大脑目标皮质,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5.
郭铁成 《中国康复》2015,30(3):163-163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由英国学者Barker等于1985年首先报道的一种非侵入性大脑皮质刺激方法。最初用于中枢神经传导通路功能完整性的检查和评估,随着磁刺激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研究与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拓展,现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神经调制(neuromodulation)与神经刺激(neurostimulation)技术,前应用领域从神经通路功能评估、监测,逐步扩展到各种疾病的治疗,成为康复医学领域近年来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16.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可发生于多种神经疾病患者中,对其进行积极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针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咽腔电刺激是一种新型的周围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悬置在咽部表面的电极导管向咽部黏膜输送电刺激,能增强咽部运动皮质兴奋性。本文主要概述咽腔电刺激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从而为咽腔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药物成瘾(drug addiction),又称药物滥用(drug abuse)、药物依赖(drug dependence)、药物使用不当(drug misuse),是一种由神经活性物质作用于大脑所导致的心理行为异常状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功能性脑疾病[1].以往研究认为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主要原因是躯体依赖,把吸毒看作一种不良习惯,而不是一种疾病;而近年来研究发现初始吸毒者通常是出于好奇,缓解压力和焦虑,或意外和重大生活事件等原因带来的压力和焦虑,一旦成瘾,不仅在脑功能上发生病理变化,而且结构上也会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因此,阿片类药物成瘾就转化为以脑高级精神活动障碍为特征的反复发作性顽固脑功能疾病,对智力、记忆力、人格等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失语症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工作、家庭和社会交往能力影响巨大。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 TMS)是用于诱导或增强神经可塑性的一种安全无创的方法,有助于脑卒中后失语症的恢复。本文从言语恢复的机制、r TMS治疗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恢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梗死(CI)患者神经电生理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收集于河南省胸科医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治疗的120例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每组40例。均行MT治疗,在此基础上,A组采用低频r TMS治疗,B组采用高频r TMS治疗,C组采用低频联合高频r TMS治疗。均干预4周。比较三组神经电生理[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结果 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三组MEP潜伏期、CMCT值均缩短,且与A组、B组比较,C组MEP潜伏期、CMCT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A组与B组MEP潜伏期、CMCT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高频联合低频r TMS与MT联合治疗CI可改善神经电生理。  相似文献   

20.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流行性疾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可塑性改变有关,因此能够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的无创性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技术就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有效治疗手段。刺激靶点和刺激参数是决定r TMS镇痛效应的主要因素,初级运动皮层(M1区)和前额叶背外侧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是目前r TMS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两个主要靶点。本文对这两个刺激靶点的历史发展、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