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利用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双抗)再导向效应细胞治疗肿瘤是目前很有前景的一种特异免疫疗法。体外研究表明,双抗再导向效应细胞杀伤各种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疗效显著的特点,动物实验证明,双抗具有明显的抑制或治疗肿瘤的作用。现有的Ⅰ期临床试用结果显示,晚期肿瘤病人普遍对双抗有很好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2.
癌症的免疫治疗研究近年来进展显著,通过将双特异性抗体(双抗)桥接、重定向并激活免疫效应细胞杀伤癌细胞,实现了令人瞩目的疗效。自2014年抗-CD19及抗-CD3的双抗blinatumomab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以来,重定向免疫效应细胞的双抗在血液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和临床中的研究越来越活跃。本综述针对最常见的淋巴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和白血病3大血液恶性肿瘤,总结了B淋巴细胞、浆细胞和髓细胞不同的癌细胞抗原靶点双抗的科研和临床应用的进展。为了更好地使临床受益及降低毒副反应,寻找特异性更高的癌细胞抗原,优化抗原抗体结合的亲和力,延长双抗分子的体内半衰期,以及重定向不同种类的免疫效应细胞等研究还在持续地拓展,预期双抗介导的免疫疗法将会不断给血液恶性肿瘤带来突破和契机。  相似文献   

3.
1906年,Enrilich首先提出靶向治疗的概念,是指在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上,以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结构分子作为靶点,利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体、配体等,将具有肿瘤杀伤作用的药物或物质选择性地送到靶部位,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一类疗法。靶向治疗将治疗作用或药物效应限定在特定靶细胞、组织或器官内,从而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目前研究认为,靶向药物在恶性肿瘤治疗中,不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而且毒副作用也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树突细胞(DC)因其强大的抗原呈递功能,具有激活针对肿瘤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作用,已成为白血病及肿瘤生物治疗的重要研究领域。白血病细胞来源的DC携带有自体已知或未知的多个肿瘤抗原,在HLA限制性和肿瘤特异性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将白血病DC作为疫苗回输体内以清除微量残留病(MRD)已显示出可喜的临床效果。但DC的抗原呈递功能依赖其成熟,应用有效佐剂组合对DC进行成熟调控从而增强其抗肿瘤效应是目前需要  相似文献   

5.
曾玉婷  邱想英 《护理研究》2012,26(3):247-248
CIK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是一种新型、高效,具有广谱杀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ECTL为肿瘤抗原特异性杀伤T淋巴细胞,是通过树突状细胞(DC) 摄取、加工肿瘤抗原为抗原多肽提呈给 T细胞,使 T细胞被充分激活、增殖为 CTL,启动细胞免疫机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CIK和ECTL治疗均为免疫细胞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综合方法之一,并在临床上显示了一定的应用前景[1].  相似文献   

6.
罗帅 《中国临床护理》2013,5(4):308-309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的结构分子作为靶点,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达到直接治疗或导向治疗目的的生物治疗模式。分子靶向治疗有较好的选择性,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具有较少的远、近期毒副作用和良好的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它已经成为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γδT细胞识别抗原不需要特异性抗原刺激并无MHC限制性,在抗肿瘤免疫中具有连接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作用,是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强有力的工具。激活的γδT细胞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抗肿瘤效应;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免疫疗法,γδ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现就γδT细胞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于翠香 《临床荟萃》1996,11(15):689-690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有飞跃的发展,其中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作为一种新的抗肿瘤效应细胞,由于其抗肿瘤特异性强,被认为代表了机体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研究表明:TIL是继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edkiller cell,LAK)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免疫活性细胞,较LAK细胞作用强50~100倍,因而TIL在肿瘤的过继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在肺癌治疗方面有成功报道,本文对此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膀胱原位癌和微小转移灶的诊断和治疗目前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寻找高特异性和高结合力的肿瘤导向多肽已成为提高诊断和治疗效率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获得与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细胞株T24特异结合的小分子多肽序列,以期作为膀胱癌靶向诊断和治疗的导向载体。方法利用噬菌体随机7肽库对肿瘤细胞进行4轮全细胞筛选,分析筛选后单克隆对膀胱癌细胞的特异性结合能力。提取单克隆DNA并测序,得出多肽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4轮筛选后所挑选的20个单克隆均显示与膀胱癌细胞有较高的特异性结合,并测序得到四条重复性高的多肽序列(-SNARGTE-、-VSEKNRQ-、-DSIYNAR-、-DWS-GACS-)。结论通过噬菌体随机肽库对膀胱癌细胞进行全细胞筛选得到的噬菌体多肽能与膀胱癌细胞T24特异性结合,初步可作为膀胱癌靶向诊断和导向药物研究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 T)在临床治疗淋巴系统白血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肿瘤开辟了新的途径。该疗法的关键是将识别淋巴细胞白血病CD19抗原的基因导入淋巴细胞,使其能够在输注给患者后特异性地杀伤体内白血病细胞。如果将同样的细胞免疫疗法原理用于其他肿瘤,还需要给淋巴细胞导入另外的特异性靶标基因。近期研究发现,高迁移率组蛋白N2(high mobility group chromosal protein N2,HM GN2)是淋巴细胞识别肿瘤抗原的极好的靶标,是CD8+T细胞的抗肿瘤效应分子,对髓系白血病、乳腺癌、宫颈癌等多种肿瘤细胞具有趋向性和特异性结合识别能力,有望用于制备特异性识别肿瘤的淋巴细胞,治疗更多类型的白血病和肿瘤。本文论述了HMGN的结构和功能,以及HMGN2在白血病和肿瘤细胞中的趋化性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在宿主抗原特异性肿瘤免疫应答中具有关键的作用,可通过直接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分泌细胞因子产生高效、特异性强的抗肿瘤杀伤效应。TILs包括T细胞,少量的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其中效应细胞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如CD8~+T细胞、部分CD4~+T细胞;多种调节型淋巴细胞,如巨噬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和Tregs等。多种细胞在肿瘤微环境中共同发挥作用。该文就TILs及其亚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蒋敬庭 《临床检验杂志》2012,30(10):837-841
摘要: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是一群体外诱导的以CD3+CD56+ T细胞为主的异质细胞群,具有效应CD8+ T细胞的TCR特异性和非MHC限制性抗肿瘤活性的特点。采用荷瘤小鼠模型进行CIK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CIK对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临床研究证实CIK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且无毒副作用。用免疫学与基因工程方法增强CIK疗法的特异性和细胞毒活性,寻求其疗效判断的生物学标志及CIK治疗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双特异性抗体(BsAb)作为含有2种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的人工抗体,可诱导效应细胞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如抗CD3/抗CD19 BsAb和抗CD33/抗CD3 BsAb等,目前已成为免疫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热点之一.笔者拟就基础及临床试验2个方面介绍BsAb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探讨BsAb在血液肿瘤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4.
31例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肿瘤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金环  郭海霞 《天津护理》2009,17(5):268-269
氨基酮戊酸(ALA)光动力学疗法(PDT)为一种肿瘤消融技术,系利用光敏剂能够选择性地滞留于肿瘤细胞或生长旺盛细胞,在特定波长的光照下对病变肿瘤组织产生光动力杀伤效应达到治疗目的。作为一种相对新型的皮肤肿瘤治疗方法,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不损伤正常组织,美容效果好;耐受性好,可重复治疗.副作用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预后很差,现有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加化疗和放疗,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水平对发病机制的认识,肿瘤的药物治疗进展到现在的“靶向治疗”时期。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肿瘤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利用肿瘤组织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性)结构分子作为靶点,  相似文献   

16.
双功能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功能抗体具有许多不同于天然抗体的性质,是指一类具有双特异性的抗体杂合子,它们在功能上是单价的,化学结构是双价的。BFA具有双重特异性,这种新型抗体的两个fab段能在同时怀不同的两个抗原结合。即抗体的一臂与肿瘤标记结合,另一臂则与药物、毒素或细胞毒性细胞结合,BFA应用于辅助癌症的治疗,这些作用能直接导向瘤细胞,BFA可以用化学偶联法,杂交瘤法和基因工程手段制备。  相似文献   

17.
双功能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功能抗体(bifunctionantibody.BFA)具有许多不同于天然抗体的性质,是指一类具有双特异性的抗体杂合分子,它们在功能上是单价的,化学结构是双价的。BFA具有双重特异性,这种新型抗体的两个fab段能在同时与不同的两个抗原结合。即抗体的一臂与肿瘤标记结合,另一臂则与药物、毒素或细胞毒性细胞结合,BFA应用于辅助癌症的治疗,这些作用能直接导向瘤细胞,BFA可以用化学偶联法,杂交瘤法和基因工程手段制备。  相似文献   

18.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传统的化疗、放疗、骨髓移植或细胞因子介导的系统性免疫治疗,对机体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免疫学基础研究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展,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是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由于血液系统细胞具有系特异性,不同分化阶段表达不同的表面抗原,肿瘤细胞常大量表达相应系性细胞的表面抗原,因而血液系统肿瘤适于单克隆抗体的治疗。针对肿瘤抗原制备的单抗治疗具有杀伤性强、副作用小,能显著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 198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Rosenbarg研究室首先发现在白细胞介素Ⅱ(Interleu-kin-2IL-Ⅱ)存在的条件下,经短期培养的淋巴细胞(46-72h)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因为这种杀伤作用依赖 IL—Ⅱ的存在,故将这种细胞称为淋巴因子活化杀伤细胞(Lym-ph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LAK)。LAK 细胞特征为不需抗原刺激,缺乏靶细胞特异性,并具有广谱抗肿瘤效应。近年国外已将 LAK 细胞回输与 IL-Ⅱ联合应用对肿瘤患者治疗,特别是对晚期肿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国内苏盛首先倡导 LAK 细胞回  相似文献   

20.
单克隆抗体是以肿瘤的特异性蛋白为靶点,在肿瘤治疗中具有特异性、有效性、低毒性的特点。单克隆抗体治疗的靶点包括细胞表面抗原和生长因子受体等。单克隆抗体单一治疗和联合化疗、放疗在实体瘤治疗中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抗体与放射性核素结合的放射免疫性治疗也有明显的疗效。本文通过单抗治疗机制和临床治疗试验两方面介绍了几种单克隆抗体以及抗体的治疗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