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跨专业合作模拟教学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以2018级重症护理方向44名学生和涉外护理方向36名学生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内科护理学课程16学时的实验教学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模拟教学;观察组36名学生分为6小组,参与"三站式"跨专业合作模拟教学,具体内容包括入院时健康评估、诊疗计划实施评价、出院健康指导。教学结束后,采用跨专业准备量表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教学干预结束后,观察组跨专业价值认同能力、角色认知能力、沟通能力及跨专业合作学习能力准备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观察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跨专业合作模拟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医学各专业培养间互补、融合,提高了护理本科生角色认知能力,在内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实施跨专业合作得到学生认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护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为跨专业教育在护理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生中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汉化版跨专业学习态度量表(RIPLS)对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护理学研究生(n=79)、临床医学研究生(n=156)进行调查。[结果]235名学生跨专业学习态度总评分为73分~114分,中位数100分。其中护理学研究生得分80分~114分,M(P_(25),P_(75))为104分(95分,108分),平均秩次为132.12;临床医学研究生得分73分~113分,M(P_(25),P_(75))为99分(93分,104分),平均秩次为110.85。护理学与临床医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态度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研究生参与跨专业学习需增强职业认同感,教育者应引导培养学生跨专业教育的理念,促进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跨专业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高校本科护理学专业开展跨专业学习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和大五人格量表对湖南省5所医学院校的928名在读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928名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总分为(74.09±10.54)分。人格特质(宜人性、外向性),院校层次,年级,性别是影响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主要因素(P0.05),共解释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30.2%。结论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宜人性、外向性、院校层次、年级、性别是本科护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的影响因素。各高校应重视跨专业学习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培养本科护生的跨专业合作学习理念,提高其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促进多学科合作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护理学专业本科调剂生与志愿生的专业认同感之间的差异。方法应用调查问卷,对大连地区两所护理学院本科在校300名护生进行专业认同感及就业意向调查。结果护理学在校生专业调剂率为47%,志愿录取率为53%;在专业认知、学习满意度、是否从事护理工作方面,调剂生均明显低于志愿生( P<0.05);在学习态度方面,调剂生与志愿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学专业学生调剂率高,调剂生的专业认同感低,但学习态度良好,护理学院校应针对调剂护生的特点,利用其良好的学习态度,加强入学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跨专业教育在本科生手术室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在手术室护理实践教学中,对临床医学、麻醉学与护理学3个专业学生组合实施"三站式"跨专业合作教学,教学内容包括术前联合访视、配合完成动物仿真模拟手术、术后联合随访,采用跨专业准备量表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250名(98.04%)学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度总分≥57分,255名(100%)学生团队合作维度得分≥27分,248名(97.25%)学生专业认同维度得分≥21分,225名(88.24%)学生角色和职责维度得分≥9分。结论学生的跨专业合作积极性较高,团队合作积极,专业认同较好,能较积极地应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在手术室实践教学中应用跨专业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理学研究生跨专业学习(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IPL)态度及影响因素,为跨专业教育在护理学研究生中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9-10月,采用中文版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对3所高校2016-2018级115名在读护理学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学研究生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总分为(78.49±8.48)分,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团队合作得分为(39.83±5.22)分、消极的专业认同得分为(12.21±3.05)分、积极的专业认同得分为(17.63±2.46)分、角色和职责的得分为(8.81±2.04)分;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性别是护理学研究生IPL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护理学研究生IPL态度较好,具有较高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专业认同感,各高校应重视跨专业教育,不断提升护理学研究生专业间的协作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由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结合教师职称、学历、专业、所属科室及是否精品课程教师等项目,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专业科室、不同职称、精品课程教师与非精品课程教师之间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专业类型、不同学历教师之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对《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较高,但个别科室以及中级职称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待改进,同时应广泛开展精品课程评比,适当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与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希望能有助于推动不同专业生死教育课程设计与发展。方法使用死亡态度描绘修订版量表对某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学生119名、某中医院校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116名进行调查。结果学生中有90%参加过葬礼,且过半学生阅读过死亡方面相关书籍。两个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均以自然接受为主。护理专业学生在死亡恐惧与死亡逃避2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临床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护理学专业学生对死亡的态度更倾向于"恐惧与逃避"。建议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生死观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生命与死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跨专业教育在临床医护操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在公共选修课临床医护操作技术课程中,对60名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学生采用跨专业教育进行实验教学,共4学时。采用跨专业合作学习准备量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59名(98.3%)学生跨专业合作态度总分≥57分,60名(100%)学生团队合作维度得分≥27分,56名(93.3%)学生职业认同维度得分≥21分,51(85.0%)名学生角色与职责维度得分≥9分。结论学生的医护合作积极性较高,团队合作积极,职业认同较好,能较积极地应对自己的角色和职业。在临床医护操作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跨专业教育得到学生的认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方法]采用老年人态度量表(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Scale,KAOP)对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本科专业共计628名学生开展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家庭经济状况、专业、被老年人照顾过、愿意从事老年医疗/护理工作的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学和护理学本科专业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在性别、家庭经济状况、专业、被老年人照顾过、愿意从事老年医疗/护理工作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专业与志愿服务结合的护理专业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对促进护理专业志愿服务发展及护生专业成长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5级五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99名,用随机抽取软件抽取50名护生作为观察组,另外49名护生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护生采用专业与志愿服务结合的志愿服务模式,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志愿服务模式,对比两组护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前后护理志愿知信行的转变。结果参与活动前,两组护生对志愿者活动相关知识了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活动后,观察组对10项志愿服务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均好于对照组(P<0.05),除了对志愿者含义的理解一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与活动前,两组护生对护理志愿活动相关态度、相关行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活动后,两组护生的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业与志愿服务结合的护理专业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品牌建设不仅有利于志愿服务的发展,还能促进学生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Kolb体验式教学"在《社区护理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建立完善社区护理学"Kolb体验式教学"及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并在我院188名本科护生中实施。将15级普通护理1~2班设为实验班,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15级涉外护理班1~2班为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社区护理学课堂授课。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班级进行相同试卷的闭卷考试和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比较。结果Kolb体验式教学模式实施后,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为(77.77±9.05)分,对照组学生成绩为(73.19±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63,P=0.002)。授课前两组护生间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授课前后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3个维度(自我监测及调节、获取及处理信息、交流合作能力)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授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的4个维度(自我动机、自我监测及调节、获取及处理信息、交流合作能力)及总分显著高于授课前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olb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效果显著,对本科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深远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社区护理课程体系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的方法,课程改革前2017级114名学生为对照组;课程改革后即2018级164名学生为观察组。分析两组学生社区护理学综合成绩及社区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总分及一、二级指标得分差异。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的综合成绩得分分别为81.04±5.76分和81.30±6.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课前岗位胜任力总分、一级指标得分、二级指标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学生课后岗位胜任力总分分别为46.38±18.38分、60.14±18.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岗位胜任力第一、二级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社区护理学采取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指导教师采取针对性的知识传授并加强学生对社区护理学知识、技能以及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翻转课堂在《基础护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法,选取某大学某年级护理学专业146名本科生,按学号顺序分成A、B两组,两组轮流进行翻转课堂及传统课堂教学.通过护生自主学习能力量表、随堂知识测验及翻转课堂效果评价问卷对其进行评价.结果:①翻转课堂实施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为(79.28±2.89)分,实施后得分为(79.58±8.64)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翻转课堂组4次随堂测验的总成绩为(63.81±12.1)分,传统组得分为(63.53±9.5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③护生对翻转课堂效果评价问卷中的"我重视并完成在线学习""翻转课堂能激发学习兴趣"这两个条目的认可度较低,显示其仍不适应该教学模式.结论:翻转课堂对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参加翻转课堂的积极性和适应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基于保持型双语教学形式,探讨多元化渗透式双语教学的效果。方法在护理专业核心课程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2014级79名三年制涉外护理专业专科学生作为试验组,实施多元化渗透式双语教学;2014级89名三年制护理专业专科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双语教学。比较两组学生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期末考试成绩、CGFNS模拟考试成绩、全国医护英语水平考试二级及三级通过情况、护士资格证通过情况。结果两组学生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期末考试平均成绩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CGFNS模拟考试成绩、医护英语水平考试二级及三级通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学生护士资格证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元化渗透式双语教学提高了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175-1176
了解在校期间与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设计调查问卷,对某院合作学校2010级本科、2009级大专的护理学生进行实习前、实习后的阶段性调查。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依次为社会地位、同学看法、个人奋斗目标、护理专业前景、家人态度及护理人员在病人接受医疗服务过程中的作用。两阶段比较,教师的影响、课外学习情况、个人兴趣及重选本专业的意愿四个条目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临床阶段调查问卷中增加的10个条目统计结果显示,自我价值的实现感对护理学生专业态度的认同关系很大,构成比为78%。护理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应予以重视,并采取相关措施提升护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为护理队伍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以及对基础护理的态度,为有效提高护生的基础护理意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北京市某大学282名学习过《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学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现状及其对基础护理工作的态度。结果:(1)护生对基础护理概念、内涵以及护士在基础护理中职责认识还存在不足。(2)不同文化程度、是否进行毕业实习以及不同原因选择护理的学生群体之间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是否是独生子女对基础护理的认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学生群体(除是否进行毕业实习外)对基础护理的态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护生对生活护理和治疗性操作的态度存在差异(生活护理平均分为2.740±0.483;治疗性操作平均分为3.204±0.415)。(5)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与其对基础护理的态度成正相关关系(r=0.392,P<0.01)。结论: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不足,对基础护理的积极性不高,护生更愿意进行技术性操作而忽视生活护理,护理教育者要加强护生对基础护理认知方面的教育,提高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以改善其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对基础护理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外科护理学教学中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由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结合教师职称、学历、专业、所属科室及是否精品课程教师等项目,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专业科室、不同职称、精品课程教师与非精品课程教师之间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专业类型、不同学历教师之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生对《外科护理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较高,但个别科室以及中级职称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待改进,同时应广泛开展精品课程评比,适当提高护理专业的教师比例,进一步提高《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朝鲜族和汉族护生临床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艳  吴美福  金红梅 《护理研究》2006,20(25):2279-2282
[目的]探讨朝鲜族与汉族护生临床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延边地区朝鲜族、汉族护生实习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结果]朝鲜族、汉族护生间的个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前护生SCL-90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女性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护生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精神病性、阳性项目数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习前后朝鲜族护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汉族护生实习前后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朝鲜族与汉族护生实习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差,学校、实习医院护理管理者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本科护生(以下简称护生)对《护理学基础》课间临床见习的兴趣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护理学基础》课间临床见习后对64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见习前护生对课间临床见习的平均兴趣指数为(3.77±0.96)分,见习后为(3.73±1.04)分,见习前后比较,t=0.35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生对课间临床见习重要性和专业学习态度的认识与课间临床见习兴趣呈正相关。阻碍护生课间临床见习兴趣的最主要因素是见习护生人数太多。结论护生对《护理学基础》课间临床见习的兴趣处于中等以上水平;认为课间临床见习越重要、专业学习态度越好的护生对《护理学基础》课间临床见习的兴趣越大。加强护生对课间临床见习重要性的认识并端正专业态度,同时增加师资,合理安排见习师生比例有助于提高护生课间临床见习的兴趣,进而提高课间临床见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