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颈中交感神经节阻滞方法和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比较颈中神经节和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效果和并发症,将23个病例随机分为颈中节组,共阻滞100例次,和星状节组,共阻滞80例次。阻滞药液均为1%利多卡因10ml(含维生素B120.5mg、当归液1~2ml或/和地塞米松2.5~5mg)。颈中节组采取气管旁颈6横突法,星状节组采取气管旁颈7横突法。两组均以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为阻滞成功的标准。结果;颈中节组成功率为98%,星状节组为91.2%,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前者声嘶、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P<0.05)。我们认为颈中神经节阻滞同样能获得良好效果,迅速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其方法比星状神经节阻滞更简便、安全、可靠,故对头面部疾患,可选用颈中神经节阻滞。但操作亦应谨慎,以防止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颈中交感神经节组滞方法和并发症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颈中神经节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效果和并发症,将23个病例随机分为颈中节组,共阻滞100例次,和星状节组,共阻滞80例次。阻滞药液均为1%利多卡因10ml(含维生素B12 0.5mg、当时液1 ̄2ml或/和地塞米松2.5 ̄5mg)。颈中节组采取气管旁颈6横突法,星状节组采取气秋旁颈7横突法。两组均以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为阻滞成功的标准。结果:颈中节组成功率为98%,星状节组为91.2%,差异性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3.
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颈浅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实验组为颈浅丛加C5横突阻滞组。记录阻滞后30min各感觉神经阻滞情况,并评价阻滞效果,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者达到90.0%,而对照组仅为16.7%(P〈0.05);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加C5横突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臂丛阻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曦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747-2747
目的 探讨0.25%罗哌卡因行双侧颈深丛阻滞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I—II级24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二组:I组(n=12)为研究组,局麻药用0.25%罗哌卡因30ml,行双侧颈深,颈浅丛阻滞;II组(n=12)为传统方法组,局麻药用0.25%布比卡因30ml,包块较大一侧行颈深+颈浅丛阻滞,包块较小一侧行颈浅丛阻滞。两组病人深丛阻滞均给局麻药7~9ml,浅丛阻滞6~8ml,术中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阻滞效果。结果 呼吸监测:I组病人无一例出现呼吸抑制;II组病人有一例由于阻滞效果差,在应用静脉辅助药后出现呼吸抑制。阻滞效果:I组(研究组) 优:6例,良:5例,一般:1例,差:0例; II组(传统方法组) 优:0例,良:2例,一般:7例,差: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0.25%罗哌卡因用于双侧颈深丛阻滞,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功能影响轻微,在临床上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Ⅰ组)。用2%利多卡因10mL和0.75%罗哌卡因10mL混合成20mL,内含1:200000肾上腺素,取10mL行颈深丛阻滞,另10mL行颈浅丛阻滞。第二组病人颈丛阻滞的方法是肌间沟法(Ⅱ组)。用上述20mL混合液直接在肌间沟的顶点内注射从而一次性阻滞颈神经丛。观察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麻醉镇痛效果不佳者追加局麻药或改行全身麻醉并终止连续VAS评分。结果:Ⅱ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肌间沟法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手术非肥胖成年病人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但其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艾司洛尔持续静脉输注与单次注射在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反应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静注组、静注+微泵组两组,每组20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给予药物静脉注射:静注组艾司洛尔1mg/kg,静注+微泵组先静注0.5mg/kg,随即根据心率(控制心率在:60~90次/min)以50~200ug·kg^-1·min^-1的速度泵注艾司络尔。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并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麻醉效果。结果静注+微泵组在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状态(SBP、DBP、HR、RPP)保持相对稳定。两组颈丛阻滞即刻的HR、RPP均较阻滞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23、9.42、7.62、6.86,P均〈0.05);两组颈丛阻滞后5min的HR、RPP均比阻滞即刻时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1.56、8.72、10.36、4.59,P均〈0.05)。阻滞后20min,静注组SBP、DBP、HR比静注+微泵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20、10.20、8.65,P均〈0.05)。结论颈丛阻滞前预防性使用艾司洛尔,可以有效的抑制阻滞导致的心血管副作用,微泵持续注射比单次注射艾司洛尔效果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不少医院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肩臂综合征。本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肩臂综合征患者共30例,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选择30例颈肩臂综合征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40~73岁,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观察组,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Ⅱ组为对照组,给予理疗按摩。Ⅰ组采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g,维生素B1 200 mg,维生素B12 1.0 mg,地塞米松5 mg,患者取颈后仰卧位,在胸锁关节上2.5 cm、正中线外1.5 cm处,以左手食指或中指将颈总动脉向外侧与气管分开,触及C7横突处用7号针头垂直刺入,回吸无脑…  相似文献   

8.
背景:颈交感神经阻滞促进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稳态的恢复.其能否抑制创伤后应激紊乱导致的内稳态失衡仍不明确。目的: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探讨颈交感神经阻滞可否成为严重创伤后续损害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设计:随机分组设计,动物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麻醉科。材料:实验于2004-02/2005-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复合伤研究所完成。选择昆明小鼠16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80只(仅对动物给予放烧复合伤,颈部注射生理盐水0.3mL)和颈交感神经阻滞组80只(对动物给予放烧复合伤,伤后给予颈交感神经阻滞,1次/d,连续14d)。方法:动物致伤方法:①放射损伤:^60Coγ射线5Gy,照射距离1.5m,吸收剂量率(5.17-5、33)mGy/s,全身一次均匀照射。②烧伤:放射损伤后给予20g/L凝固汽油涂于背部燃烧8s造成15%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病理切片证实)。颈交感神经阻滞方法:对大鼠进行双侧颈交感神经阻滞,注射5g/t利多卡因0.2mL,注射后5min观察小鼠是否出现类似于霍纳综合征症状。主要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动物伤后2,5,7,10,15,20,30d死亡率及伤后7,14,21d外周血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另观察颈交感神经阻滞对放烧复合伤后3,6,14d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结果:纳入动物16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使放烧复合伤后5,7,10,15,20,30d的死亡率显著降低[对照组各时相点累计死亡率分别为8%,22%,32%,54%,74%,82%,90%;颈交感神经阻滞组分别为8%,14%,16%,22%,28%,34%,56%]。②颈交感神经阻滞组伤后7,14,21d的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以21d为例,血红细胞计数分别为23-21&;#215;10^12L^-1,14.58&;#215;10^12L-^-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6.87&;#215;10^11L^-1,12.57&;#215;10^11L^-1: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0.65&;#215;10^9L^-1,14.58&;#215;10^9L^-1].③颈交感神经阻滞组伤后3,6,14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以14d为例,肿瘤坏死因子α分别为189,365ng/L;白细胞介素1β分别为14,23ng/L;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70,132ng/U。结论:颈交感神经阻滞显著降低放烧复合伤动物的死亡率,是治疗严重创伤简单而有效的手段;颈交感神经阻滞降低放烧复合伤动物死亡率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造血功能的恢复、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神经阻滞与手法治疗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希  哀君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924-4925
背景: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cervical dorsal rami neck-shoulder pain,CDRNSP)因缺乏特征性体征。目前认识不足。极容易同具有相似症状而不同病因的疾病相混淆,发生误诊误治。目的:分析CDRNSP的病理特点,对照比较神经阻滞和手法松解的治疗效果。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设立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本院门诊和住院部完成。实验对象为130例CDRNSP患者,男45例,女85例;平均年龄(40&;#177;4)岁。干预:分为颈神经后支阻滞组63例,行颈神经后支阻滞治疗。1次/周;定点旋转手法组67例,行定点旋转手法治疗。2次/周。4次为1疗程。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颈肩痛症状缓解情况。结果:颈神经后支阻滞组显效20例。有效2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3%(46/63);定点旋转手法组显效40例,有效2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3%(6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7.04,P&;lt;0.01)。结论:手法治疗颈神经后支源性颈肩痛疗效优于颈神经后支阻滞疗效。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院30例颈丛神经阻滞后对循环系统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别对阻滞前和阻滞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发现:颈丛神经阻滞时,局麻药中加入的肾上腺素(1:200000)对循环无影响,不影响血压和心率,其循环系统的改变是由局麻药阻滞迷走神经和颈动脉窦引起。我院颈丛神经阻滞均采用一针法,即从斜角肌间沟进针,将局麻药注入颈4横突附近的斜角肌间隙以阻滞颈丛,每侧局麻药用量10~15ml此法有安全性大、操作简单、用药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麻醉。局麻药配方均为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的混合液,对比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臂丛复合颈丛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臂丛麻醉,且不增加麻醉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颈肌筋膜炎是颈部疼痛性疾病中最多见的一种癌症,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30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ZI例,女9例,年龄16~43岁,平均年龄34.5岁。对照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7~42岁,平均24.8岁。60例均符合颈肌筋膜炎诊断标准(李仲廉主编《临床疼痛治疗学》),采用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黑卫药准字[83I0038号)研制的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刺五加注射液4」,利多卡因2」、V民。500M局部痛点注射,每次选用l~2个痛点,每日一次,7次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康博宁、耐乐品及布比卡因分别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手术的甲状腺囊肿患者,术前随机分为3组,行颈丛神经阻滞。Ⅰ组:0.25%布比卡因;Ⅱ组:0.25%耐乐品;Ⅲ组:0.25%康博宁。观察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情况、术中镇痛效果,记录声嘶、呼吸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定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SA)法,0—2为效果优,3~5为效果良,6~7为效果差,8~10为无效。结果三组VAS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博宁和耐乐品用于颈丛神经阻滞与布比卡因无显著差异,可在临床颈丛神经阻滞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不同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硬化(CAS)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每组各60例,治疗12周后观察其对颈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均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颈动脉膜中层厚度(CIMT)的水平,阿托伐他汀组治疗效果优于辛伐他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降低颈动脉硬化方面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段椎体病变的方法及其缓解疼痛效果。方法:以2002—09/2004—11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收治的8例颈段椎体病变(9个椎体)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行椎体成形术,其中椎体转移瘤6例(7个椎体),血管瘤1例,神经鞘瘤椎体侵犯1例。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用11G椎弓根穿刺针刺入椎体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5-2.0mL。治疗前后应用视觉模拟评分(0~100分,0分为无痛,100为剧痛)评定疼痛程度。结果: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术前疼痛平均值为8.21&;#177;1.35,骨水泥注射第3天为2.67&;#177;1.04(P〈0.01)。8例9个椎体均1次穿刺成功。2例骨水泥渗入椎旁软组织内。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颈段椎体肿瘤引起的疼痛安全可行,止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超声介导双侧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超声介导双侧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病人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超声介导颈丛阻滞麻醉组(A组)和普通颈丛阻滞麻醉组(B组),A组在B超监测下、B组以盲穿法行C4一点法双侧颈深丛阻滞,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麻醉效果,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并发症.结果A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且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超声介导应用于颈丛阻滞麻醉可以改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颈性眩晕患者的疗效。方法:102例颈性眩晕患者分别用葛根素(治疗组)和常规西药(对照组)治疗,疗程5天,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愈显率,治疗组为82.4%,对照组为51%,P〈0.01。治疗组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颈性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浅丛阻滞麻采用0.75%布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和0.75%罗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相比较的麻醉效果。方法:对30例甲状腺瘤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即A组用局麻药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L混合液,B组用局麻药0.75%罗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均行颈浅神经扇形阻滞。观察两组阻滞前、阻滞后5~30min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阻滞后5.30min血压升高平均值与阻滞前比较,A、B组有显著差异(P〈0.05),从心率增加看,A组对心率影响较明显。两组阻滞方法的麻醉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局麻药0.75%罗比卡因10mL+2%利多卡因10mL混合液,行颈浅神经扇形阻滞对循环系统影响较轻,其心脏毒性低,并发症减少。是颈浅丛阻滞麻一种理想的局麻药配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旧麻醉方法对颌下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颌下区手术病人45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15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B组采用单纯颈浅丛神经阻滞,C组颈浅丛神经加下颌神经联合阻滞,分别记录基础值、术始、手术关键操作时(最高值)、标本切除后5min的SBP、HR值以及麻醉费用。结果三纽SBP、HR值在基础值、术始、标本切除后5min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B组与C组比较SBP、HR值在手术关键操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费用显著高于B、C组麻醉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组麻醉效果满意,且费用又低,故最为实用。  相似文献   

20.
背景:颈肩腰腿痛是一类较难治愈的疾病,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复发率高。目的:了解局部注射类固醇颈肩腰腿痛的疗效,旨在找出一种简单快速方法治愈这类疾病。设计:以诊断为依据自身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同济医院外科门诊颈肩腰腿痛诊疗中心完成,对象为1251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男504例,女747例;年龄19~84岁,平均49.1岁。干预:在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的前提下,采用局部注射类固醇,并且以小针刀、针灸为辅助治疗的方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并分别于治疗后1-6次逐次进行疗效评定。主要观察指标:患者的症状及自身感觉。结果:1251例患者中经治疗有完整资料的1060例,基本痊愈为95.3%,无好转为4.7%。结论:用类固醇局部注射治疗颈肩腰腿痛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