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贮存式自身输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贮存式自身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是自身输血的方式之一,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血库成立时就被提倡。由于HIV等的出现,PABD的应用至1992年达到高峰(采血率达8.5%,输血率达5.0%)。随着异体输血安全性的不断提高,PABD的应用呈下降趋势,至2001年采血率为4.0%,而输血率仅2.6%。PABD已作为一种标准操作应用于择期手术,但单独应用PABD的好处不多,为了增强PABD的效果,可延长术前采血的间隔时间,或应用EPO,或结合应用其它血液保护技术。鉴于输异体血安全性问题及血源短缺情况时有发生。PABD仍将发挥其作用。现将PABD近年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琼  王静  张洪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7):2339-2340,2342
目的 为贮存式自身输血(PABD)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4例符合PABD条件并进行了PABD的外科择期手术患者,观察采血前和回输后患者血红蛋白(Hb)﹑RBC、WBC、PLT、红细胞比容(HCT)5项血液学指标,以及患者术前备血和术中、术后用血量。结果 只进行自身输血的患者(A组)采血前和回输后(术中或者术后24h内)的5项血液学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BC、Hb、HCT、PLT都下降(P<0.05),WBC则上上升(P<0.05)。既进行了自身输血又进行了异体输血的患者(B组)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也有相似的情况,RBC、Hb、HCT、PLT都下降(P<0.05),WBC则升(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采血前和回输后的5项血液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BD在外科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体现在血液学指标上),但个别病例中对于术前失血量的评估还不够准确,导致所采集的自身血液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影响PABD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 术前自体采血已证明能减少大型择期手术患者输异体血。输血服务方面的改变,使得我们启动检查1993年至2000年参与加拿大Hema—Quebec术前自体采血(PABD)患者的规划。研究设计与方法 将参与Hema—Qebec PABD规划的患者的血液采集和输注、手术的类型、人口统计学特征预先输入计算机数据库。结果 自体采血占总采血量的0.8%~2%,比1995年达到高峰时下降26%。每一患者采血的单位数,输注的单位数和利用率均下降。1993年,前列腺全切术、膝关节置换术、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院近年来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应用情况,为下一步PABD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2016年本院5个临床科室所有开展PABD的择期手术患者170例,计算择期手术患者PABD的使用比例,比较年龄、体重、采血量、手术失血量、贮血至手术时间的差异,观察采血前后和手术前后RBC、Hb、Hct、Plt数量变化,以及献血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择期手术患者PABD的应用比例较低,患者手术前后的RBC数与采血前后Plt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泌尿外科经皮肾镜碎石术、穿刺取石术和造瘘取石等术3类患者采血量、采血前Hb、手术后Hb、手术失血量、贮血至手术间隔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红蛋白≥100 g/L者占88.52%(117/136)。3例患者在采集自体血时出现轻度献血反应。44例患者将贮存的自体血在术中或术后全部回输,未发生任何输血不良反应。1名患者自体贮血量不够,使用了同种异体血。结论PABD相对安全与节约血液资源,本院在促进PABD方面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与空间,有关部门可针对具体情况,加大应用与管理力度,使我院PABD更好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PABD)在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择期手术进行PABD的1 0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进行PABD的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我院进行PABD的手术科室主要是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及肝胆外科,分别占同期择期手术患者的5.97%、4.90%、3.78%、3.76%及3.55%;(2)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及肝胆外科择期手术异体RBC输血率,PABD组分别为5.66%、2.51%、4.89%、0及4.88%,非PABD组分别为25.46%、28.58%、24.77%、10.62%及17.54%;(3)术前血红蛋白120 g/L组异体RBC输血率显著高于(120-129.9)g/L组、(130-139.9)g/L组及≥140 g/L组(7.65%vs 2.44%、3.66%及2.70%,P0.05)。结论 (1)综合医院开展PABD主要以神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妇科及肝胆外科为主;(2)Hb水平120 g/L的择期手术患者异体RBC输血率高;(3)需要改良PABD才能使患者从PABD中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响择期手术患者贮存式自体血利用率的因素,探讨其在择期手术贮存式自体血采集中的指导意义。方法 2013年1-11月对本院106名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患者和97名未备自体血患者贮存式自体血的利用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前Hb水平、术中预计出血量、自体血回输率、异体血输注及人均输血量等,对PABD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106名PABD患者中有101例(95.3%)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77例患者(72.6%)术中仅输注自体血,26例(24.5%)因术中出血较多而又输注异体血;5例(4.7%)自体血未回输。当患者术前Hb水平125 g/L时,术中实际出血量800 m L时,PABD组总的输血率和输血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800 m L时,2组患者总输血量没有差异,与术前Hb水平无关。结论患者术前Hb水平较高且术中出血量较少时,实施PABD增加了总的输血量和自体血的报废率,对异体血的节约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创新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模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对2020年1-6月入院需行PABD的患者实施传统PABD模式,2020年7-12月入院需行PABD的患者实施创新型PABD模式.传统PABD模式由临床科室医师对拟用血患者进行评估、开具用血申请,输血科执行采血、发血工作;创新型PABD模式由临床科室医师对拟用血患者进行评估、开具用血申请,由输血科参与审核、评估、采集和监控,实现全程参与和输血过程管理,将被动型的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型.比较两种模式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2020年1-6月,该院手术患者2302例,备血患者583例,成功实施传统PABD模式的患者16例;2020年7-12月,该院手术患者6032例,备血患者1446例,成功实施创新型PABD模式的患者113例.手术患者传统PABD模式的实施率(0.70%)低于创新型PABD模式的实施率(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8,P<0.05).结论 采用创新型PABD模式能发挥输血科医师的专业能力,促进PABD在临床的有效实施,保障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血液保护.方法 对2009年9月~2011年8月,本院429例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29名PABD患者主要来自本院脊柱骨病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整形外科和妇产科等.407例(94.87%)自体血得以回输,其中322例患者(79.11%,322/407)只用自体血就完成了手术,85例(20.89%,85/407)由于术中出血量大而加输了异体血;22例(5.13%)自体血没有回输成功.共节约异体血液124550 mL.通过回输自体血完成手术的322名患者,80%(258/322)出血量在400~800 mL;加输异体血的85名患者,80%(68/85)的出血量在1 000~2 500 mL.所有患者均未在回输自体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术后7d恢复情况良好.自体血回输后与术前比较,患者血液指标(Hb、Hct等)有所下降,但均在可接受范围内(P>0.05).结论 储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血使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择期手术血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不失为1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老年患者中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的应用,探讨推广PABD的可行性和难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择期手术行PABD的患者285例的回顾性资料,选择其中年龄大于55岁的老年患者127例为观察组,与同等条件下未实施PABD的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输血率、输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和不良反应上的差异。结果实施和未实施PABD的老年患者的术中输血量和输血率均高于非老年患者(P0.05)。观察组的老年患者未见输血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2例,均表现为过敏或发热反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中输血率及输血量大幅下降,但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BD在老年患者中同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ABD)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以缓解临床用血紧张的局面。方法选取2014年10~1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PABD指征,并进行PABD输血的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实施PABD,并输异体血的10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术前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住院天数及病种分布情况等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的病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BD在外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我国部分医院的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开展情况.方法 自制PABD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医院床位数、年住院人次、PABD量(人次及血液量)等,调查20家中大型综合性医院(床位数≥1000张),按照设计的调查问卷要求回报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 20家医院回收来自12家医院的有效调查问卷12份;数据离散度很大,2018-2020年3年间,开展最好的医院开展PABD人次占手术人次的百分比最高为1.55%.2020年12家医院开展了PABD,2家医院开展有成分血(单采血浆、血小板和红细胞)采集.结论 在所调查的12家医院中,开展PABD人次占手术人次的百分比差异很大,与医院类型、输血管理和血液供应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应用自体采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1-6月期间做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对符合自体采血的患者进行自体采血,做为自体输血组,同时随机选取100例年龄、性别均匹配的未进行自体输血的患者,做为异体输血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出院前测定血液学参数,应用SPSS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体输血组采血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和红细胞数(RBC),与术前、术后第1天以及出院前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择期符合自体输血条件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可以进行自体输血。既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可避免异体血输注中输血反应以及疾病传播。  相似文献   

13.
杨松  郑祥德 《华西医学》2006,21(1):98-100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共116例,比较回输后HR、MAP、SPO2的变化;随机选择其中部分病例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术毕24h采血测定HB、Hct、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回收原血和回输血的RBC、HB和Hct。结果:(1)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2)术中自体血回输后HR减慢(P<0·01),MAP上升(P<0·01)。(3)HB和Hct在回输后升高(P<0·01);Plt在回输后择期病例低于术前(P<0·01),急诊病例无显著变化,但术毕24h两者均比术前升高显著(P<0·01)。(4)急诊病例FIB、PT和APTT于术后24h增加(P<0·01);择期病例在回输前和回输后FIB降低(P<0·01),而PT、APTT则延长(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5)回输血与回收原血比较RBC、HB和Hct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后循环功能较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节约血源和避免输血并发症。但出血量较大时,还不能完全避免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贮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孕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Rh(D)阴性孕妇42名进行贮存式自体输血,比较贮存式自体输血组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 d RBC、Hb、Hct、Plt数量,并观察妊娠结局及母婴预后。结果 42名妊娠晚期Rh(D)阴性孕妇采血前后及分娩前后3 d血常规主要指标RBC、Hb、Hct、Plt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产(术)后母婴情况良好,新生儿结局无不良反应,Apgar评分为9~10分;自体血液回输时无任何输血不良反应,也未输异体血。结论妊娠晚期贮存式自体输血对Rh(D)阴性孕妇的血液主要指标RBC、Hb、Hct、Plt数量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且母婴预后良好,认为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三峡大学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35例Rh(D)阴性妊娠晚期孕妇进行研究,在分娩前1~3周采集自体血液200~400mL,储存在储血冰箱待分娩后回输,比较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RBC)变化情况,以及新生儿结局、采血与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35例孕妇均顺利采血,采血过程中2例孕妇伴有轻微头晕症状,其余孕妇无不良反应。胎心监护未发现胎儿不良反应。采血后孕妇RBC、Hb、Hct水平下降,PLT水平增高,但采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例孕妇进行血液回输,无异体输血孕妇。回输前后孕妇RBC、Hb、Hct及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过程中未发生过敏、发热及畏寒等不良反应。新生儿体质量2.53~4.08kg,平均(3.27±0.54)kg。Apgar评分10分26例,9分9例,平均(9.74±0.27)分。结论储存式自体输血在Rh(D)阴性妊娠晚期孕妇中应用安全、有效,可缓解血源紧张,推广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6.
储存式自体输血(PABD)是指提前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再于患者手术治疗时使用.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输血科或血库开展此项工作,但PABD涉及患者的采血过程安全监护、不良反应处理及血液采集、检验、储存与发放等环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有关医务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该文探讨输血科开展此项工作时应配置的人员及相应规范化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在择期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患者169例,采用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术前采血400~1200 ml,检测患者采血前及输血后各项血液指标;制订护理计划并按之实施,观察实施效果.结果 169例患者采血前及输血后HCT、RBC和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在输血过程中发生危险.结论 改良预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法,系统周密的护理是保证输血过程顺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predeposit autotransfusion,PAT)在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应用PAT者48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同时选取不同心脏外科手术前异体输血(homologous blood transfusion,HBT)者48名,比较2组间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指标的变化差异。结果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采取PAT,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出院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T与HBT 2组比较,术前及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学检测指标显示,不同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PAT或HBT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比较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自体输血及同种异体输血疗效及术前预存自体输血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67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分为术前储存式自体血输血组(Ⅰ组,n=85例)、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组(Ⅱ组,n=101例)、输同种异体血(Ⅲ组,n=81例),对3个组的输血情况和2个自体输血组的血液检测指标作分析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Ⅱ组分别有71.9% (61/85)和65.7% (66/101)无需输异体血顺利度过了围手术期,而Ⅲ组仅为28.6% (23/81)(P<0.05);2个自体输血组与Ⅲ组的用血量(mL/人)分别为500±200、400±200、1 000±200(P<0.05);Ⅰ组采血前、后血液指标无明显差异,Ⅱ组术后1d的RBC、Hb、HCT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术后1周恢复正常,术中回收血经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正常,无明显碎片,细菌培养阴性.结论 自体输血可避免大多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输注异体血带来的潜在风险,极大节约血源.  相似文献   

20.
吴彩云  黎炼 《当代护士》2013,(11):37-37
目的 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在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外科手术前应用贮存式自体输血者49名,比较其术前采血与术后RBC、Hb、Hct、Plt变化差异.结果 49名患者自体血输注后无不良反应,没有发生贮存输血相关并发症,无感染等并发症.术前与术后RBC、Hb、Hct、Plt之间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贮存式自身输血安全、有效,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