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基于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血小板聚集试验通道,建立表观健康人群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参考区间。方法 募集表观健康人 134 例,采用 Sysmex CN3000 和 Sysmex CS5100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不同终浓度二磷酸腺苷(ADP)和花 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28 A3c 文件,按照非参数法计算 MPAR 的参考区间。结果 不同终浓度 ADP 和 AA 诱导的 MPAR 重复性为 2.03% ~ 4.92%。不同终浓度 ADP 和 AA 诱导的 MPAR 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2 个检测系统各自 ADP 终浓度 2 和 5 μmol / L 之间、CS 系列 AA 终浓度 0.5 和 1.0 mmol / L 之间 MPAR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除 AA 终浓度 1.0 mmol / L(Z = -2.319,P = 0.020),余不同终浓度诱导的 MPAR 在 2 个系统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ADP 终浓度 2、5 和 10 μmol / L 诱导的 MPAR 生物参考区间在 CN3000 分别为 45.4% ~ 95.7%、72.0% ~ 94.3%和 76.3% ~ 95.1%,在 CS5100 分别为 45.3% ~ 93.7%、 73.1% ~ 99.1%和 75.9% ~ 97.6%;AA 终浓度 0.5 和 1.0 mmol / L 诱导的 MPAR 参考区间在 CN3000 分别为 72.1% ~ 95.7%和 81.0% ~ 95.9%,在 CS5100 分别为 77.1% ~ 96.9%和 81.1% ~ 99.5%。结论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 CN3000 和 CS5100 不同终浓度 ADP 和 AA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 MPAR 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2.
邱方  诸萍  王婵  江鹏  刘向东 《临床检验杂志》2021,39(10):748-751
目的 探讨汉族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 M2 亚型(AMA?M2)抗原表位分布情况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 采用 Red / ET 重组技术制备 AMA?M2 抗原表位蛋白 PDC?E2、BCOADC?E2 和 OGDC?E2,建立相应的 ELISA 检测方法,对 374 例 PBC 患者抗原表位分布进行分析。 比较 AMA?M2 主要抗原表位组合模式间清蛋白-胆红素评分(ALBI)结果的差异,熊 去氧胆酸(UDCA)药物生化应答和不应答患者抗原表位分布的差异。 结果 374 例 PBC 患者血清与 PDC?E2、BCOADC?E2 和 OGDC?E2 抗原表位有反应率分别为 86.6%、88.0%和 35.0%。 与 PBC 患者血清有反应性的常见抗原表位模式( PDC?E2+ BCOADC?E2+OGDC?E2、PDC?E2+BCOADC?E2、PDC?E2 和 BCOADC?E2)间 ALBI 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DCA 生 化不应答患者血清与 BCOADC?E2 的反应率( 89. 9%) 高于应答患者( 77.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结论 与 AMA?M2抗原表位 PDC?E2、 BCOADC?E2 和 OGDC?E2 同时有反应性的 PBC 患者疾病预后不佳的风险较高, PDC?E2 和 BCOADC?E2抗原表位可能与 UDCA 治疗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分析范可尼贫血互补群 D2(fanconi anemia complementation group D2,FANCD2)突变与卵巢上皮癌(epithelial ovar ian cancer,EOC)患者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后的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 年4 月至 2019 年 4 月兵器工业五二一医院收治的 184 例 EOC 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穿刺活检组织并提取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患者 FANCD2 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 FANCD2 基因突变与 EOC 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 FANCD2 突变 与 NACT 治疗4 周后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表明,FANCD2 基因突变率为42.39%。FANCD2 突 变型与野生型 EOC 患者的肿瘤病灶直径、ECOG 评分、分化程度和病理分型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分别为 0.024, 0.037,<0.001,0.002)。FANCD2 突变型 EOC 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显著低于 FANCD2 野生型 EOC 患者 (66.67% vs 83.96%,χ2 = 7.506,P= 0.006)。184 例 EOC 患者的总体生存率为 65.22%,FANCD2 突变型 EOC 患者的 2 年生存 率显著低于 FANCD2 野生型(32.07% vs 42.31%,log rank χ2 = 4.152,P= 0.042)。Cox 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显示,分化程度和病 理分型是 FANCD2 突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运用 Kaplan Meier 法对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肿瘤大小(P = 0.031)、肿瘤病理分型(P<0.001)、分化程度(P<0.001)、突变型 FANCD2 的表达(P= 0.042)与患者的总生存期密切相关。Cox 风险比例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和 FANCD2 突变是 EOC 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 值分别为0.014, 0.035,0.036)。结论 FANCD2 基因突变与 EOC 患者 NACT 疗效相关,肿瘤病理分型、分化程度、FANCD2 突变是 EOC 患者预 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 miRNA 381 通过改变细胞周期蛋白 A2(CCNA2)的表达水平,对乳腺癌增殖、迁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 择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6 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血清标本 122 例作为乳腺癌组。选择同 期体检健康者血清标本 75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 PCR)检测各组血清和乳腺癌细胞系中miRNA 381和 CCNA2 的表达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 miRNA 381 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1±0.64 vs 2.66±0.89,t = 8.693,P< 0.01),术后乳腺癌患者血清 miRNA 381 的表达水平较术前(2.46±0.76 vs 1.71±0.64,t = 8.338,P<0.01)明显升高;而乳腺癌组 血清 CCNA2 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2.91±0.95 vs 2.33±0.73,t = 4.528,P<0.01)明显升高,术后血清 CCNA2 的表达水平(2.42± 0.63 vs 2.91±0.95,t = 4.748,P<0.01)较术前明显降低。miRNA 381 抑制乳腺癌细胞 CCNA2 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且 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乳腺癌患者血清 miRNA 381 和 CCNA2 的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 移与否、TNM 分期和 Ki67 比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死亡组比较,生存组血清 miRNA 381 的表达水平明 显升高(P<0.01),而血清 CCNA2 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血清 miRNA 381 和 CCNA2 的表达在预测乳腺癌患者术后 3 年内出 现死亡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 75.0%,特异性为 84.7%,AUCROC 为 0.876,均显著高于miRNA 381 (Z= 1.993,P<0.05)和CCNA2(Z= 2.539,P<0.05)单独检测。结论 miRNA 381 通过改变 CCNA2 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细胞的 增殖和迁移,血清 miRNA 381 和 CCNA2 在预测乳腺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RE)的耐药特征。 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0 月北 京友谊医院分离的 98 株非重复 CRE,采用纸片扩散法、E?test 法和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PCR 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 基因(blaKPC 、blaNDM 、blaVIM 、blaIMP 、blaOXA?48 ),多重 PCR 方法检测质粒介导的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2、3、4 和 5),多位点序列 分型(MLST)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 结果 半数以上 CRE 菌株来自痰液(32.7%)和血液(24.5%),以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 伯菌(CR?KPN)占优势(87.8%)。 所有 CRE 菌株呈多重耐药性,对头孢他啶/ 阿维巴坦和黏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 4.1%和 7.1%。 84.7%的 CRE 菌株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CR?KPN 菌株中 blaKPC?2检出率最高,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CR?ECO)和 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中以携带 blaNDM?1为主。 ST11 为 CR?KPN 主要克隆株,占 83.7%。 7 株黏菌素耐药的 CRE 菌株仅 1 株携带 mcr?1。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 CRE 菌株呈多重耐药,已出现头孢他啶/ 阿维巴坦和黏菌素的耐药株,需 要谨慎选择抗菌药物,加强感染控制措施,避免耐药菌株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全自动酶免疫分析仪在检测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中,用临界血清阳性判定值(COV1)为标准,与阴性对照(COV2)全阴血清(COV3)以及依据临界血清所确定的固定CO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OV1与COV2,COV3所获得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而与COV4和手工操作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避免了使用试剂盒阴性对照确定的阳性判定值(COV)所引起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瘦素可作为诊断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指标之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瘦素(Leptin)测定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36例PCOS妇女(PCOS组)及2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血清瘦素,胰岛素(Insulin),黄体生成素(LH)与促卵泡素(FSH)的比值,并进行体重指数与Leptin的相关性分析和用Leptin诊断PCOS时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的ROC曲线分析。结果(1)PCOS组血清Leptin,In-sulin,LH/PSH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2)PCOS组血清 Leptin浓度与体重指数(BMI)呈显著正相关(r=0.6170,P<0.001);(3)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Leptin浓度6ng/ml作为诊断PCOS的临界值,其灵敏度达86.1%,特异性为65%。结论 血清Leptin测定可作为PCOS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血红蛋白A2(HbA2)和血红蛋白F(HbF)是诊断和随访血红蛋白(Hb)疾病的重要分析指标。 作者用毛细管区域电泳法(CIE)将用作Hb分析的常规血样标本作HbA2和HbF分析。并将CIE方法与阳离子交换HPLC法和微量柱阴离子交换色谱法(MAEC)比较。 结果CIE法迁移时间的总CVs<2%,相对迁移时间总CVs<1%。HbA2浓度为3%~6%时(CV为2.0%~5.6%,HbF浓度为5%时(CV为1.8%~18.9%。用CIE法检测混合样本中HbA2和HbF的浓度呈线性相关(r2=0.993…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克隆起源,经形态学及ABC法筛选18例外周血无浆细胞污染的MM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CDR3区编码基因,并经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分析其单链构象多态性。经平行检测患者外周血(PB)和骨髓(BM)标本,发现15例BM及11例PB获得预期的克隆特异性PCR产物为80~110bp,其中9例PB和BM获得相同的PCR产物,8例为1条扩增条带,其SSCP分析可见2条单链,另1例PCR产物为2条扩增条带,其SSCP分析可见3条单链,同一患者PB与BM标本的单链泳动速度一致。提示至少60%MM患者PB和BM不仅PCR产物一致,其单链构象也一致,研究结果证实了外周血B细胞参与MM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研究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功能的变化。方法:因输液致感染性休克患者8 例,入ICU后置入Swan Ganz导管测定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CO),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于入ICU 后1、2、3、4 和5 日内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出氧输送(DO2 )、氧耗量(VO2 )、氧摄取率(O2extr)、肺内分流率(Qs/Qt)、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差〔P(A- a)O2 〕、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和心排指数(CI)。结果:感染性休克患者入ICU 后1 日内MAP和CVP分别降低38.5% 和42.8% (P均< 0.01);入ICU 后3 日内PaO2 降低30.6% ~43.2% ,〔P(A- a) O2 〕和O2extr分别升高38.8% ~50.3% 和8.0% ~32.0% (P均< 0.01);入ICU 后5 日内CI、PVRI、MPAP、DO2 、VO2 和Qs/Qt分别升高12.0% ~22.3% 、35.3% ~58.2% 、17.2% ~24.8% 、11.9% ~20.9% 、14.9%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三种不同方法:(1)国产试剂微板ELISA,(2)进口试剂微板ELISA,(3)全自动ELISA分析法同时检测人血清中抗HCV抗体,结果批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10.3%,5.9%和2.6%。自动分析法由于减少了手工操作的误差,精密度明显高于另外二法。用(1)法测定了三种不同稀释度的抗HCV阳性血清,结果A值越小,CV越大,A值在阳性判断值附近同一标本可得到阳性或阴性结果,在实际检测中应予注意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 C)与 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1)检索 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VIP、万方数据库及 CBM 等数据库,收集 sdLDL C 与 2 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的文献,检索 时限为建库至 2021 年7 月,提取相关数据,并用stata16.0 软件进行分析。(2)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 年3 月至2021 年2 月确诊的 305 例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其中单纯 T2DM 患者(对照组)119 例,T2DM 微血管病变患者(病例组)186 例。测 定所有患者的血清 sdLDL C 及其他相关临床代谢指标,采用 SPSS26.0 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 (1)本次 Meta 分析共纳入 6 篇病例对照研究,1 597 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单纯 T2DM 患者(对照组)642 例,T2DM 微血管病变患者(病 例组)955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的血清 sdLDL C 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 = 0.56,95%CI:0.33~ 0.78,P<0.001)。Begg′s 检验和 Egger′s 检验结果显示各项研究间无明显的发表偏倚,敏感度分析认为本次 Meta 分析结果具有稳定性与可靠性。(2)回顾性分析 305 例 T2DM 患者,对照组和病例组患者的 sdLDL C、TC、TG、Lp(a)、 FPG、Cr 及 T Bil 存在差异,其中病例组患者的 sdLDL C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而性别、年龄、HDL C 及 LDL C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sdLDL C 是 T2DM 患者并发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 sdLDL C 水平明显高于单纯 T2DM 患者,sdLDL C 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简便、灵敏、试剂稳定性好的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变色酸(8Q5SAC)血清镁测定法。方法用国内合成的8Q5SAC作显色剂,EGTA掩蔽钙,在甘氨酸-NaOH缓冲体系中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镁。结果该法线性0~3mmol/L,平均回收率98.1%,变异系数1.92%~2.98%。与Calmagite法对照,r=0.996,P>0.2;与MTB法对照,r=0.983,P>0.2;测试灵敏度分别是上述方法的2.5倍和4.3倍。结论该法简便、灵敏、试剂稳定性明显优于MTB法和Cal-magite法,适于血清镁的常规手工分析和自动分析。  相似文献   

14.
112例M蛋白的检测及其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112例M蛋白并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 血清和尿液来自1998年4月~1998年8月长征医院及各地送检标本。12 仪器 Helenarep全自动电泳仪,BeckmanArray360系统。13 试剂 血清M蛋白检测试剂、抗血清分别由Helena公司、Beckman公司提供,尿本周氏蛋白(BJP)测定试剂及抗血清由本室自制。14 方法141 血清蛋白电泳(SPE) 均按使用说明,由Helenarep全自动电泳仪完成。142 免疫固定电泳(IFE)…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特异有效的脂蛋白(a)检测方法,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4株抗载脂蛋白(a)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M_1、M_2、M_3、M_4。各株单克隆抗体与纤溶酶原和载脂蛋白B等无交叉反应。单抗相加试验及竞争抑制试验结果表明:M_1、M_4识别同一抗原位点,M_2、M_3识别另一位点。选用M_1、M_2、M_43株单克隆抗体建立了测定血清脂蛋白(a)浓度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测定法。样品稀释后测定范围为0.05~1.60mg/L,批内平均变异系数(CV)4.2%,批间平均CV8.7%。测定了1032例中老年临床血清标本,脂蛋白(a)浓度为179,1±179.3mg/L(x±s)。与多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测定法同时测定了38份临床标本,结果相似。此法可满足临床脂蛋白(3)浓度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荧光信号引物PCR定量测定血清HCV—RNA的实验室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Amplisensor荧光标记HCV定量PCR方法进行实验室考核。方法28例抗HCV(+)、定性PCR(+)的血清标本,用于重复性测定;20例健康人血清用于正常值测定;5例定性PCR(+)和5例定性PCR(-)标本用于Amplisemsor和branch-DNA两种方法的比较。结果孔间变异系数(CV)为 20.6%,操作者间CV为 43.8%,批内 CV为 61.9%,批间CV为85.1%。20例健康人血清测定值均小于最小检测浓度,即102拷贝/ml。用Amplisensor和branch-DNA两种方法对5 例定性PCR(-)标本测定,Amplisensor和branch-DNA均为阴性;对5 N定性PCR(+)标本测定,Amplisensor均为阳性,HCV-RNA的浓度为 2. 5 × 105拷贝 /ml~ 1. 7 ×106拷贝 /ml, branch-DNA方法有 2例未能检出。结论 Amplisensor HCV定量 PCR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好,可用于临床疾病的研究和抗病毒药物疗效的评估。由于批内、批间变异系数较大,试验与操作均应严格规范。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外泌体中人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因子 1 (MALAT 1)和缺氧诱导因子 1α 反义 RNA2 (HIF1A AS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于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膀胱癌、膀胱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人各 40 例尿液样本,采用 ELISA 法 检测各组尿液外泌体中 MALAT1 和 HIF1A AS2 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绘制 ROC 曲线并分析 MALAT1 和 HIF1A AS2 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膀胱癌组中 MALAT1 和 HIF1A AS2 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膀 胱良性疾病和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MALAT1 和 HIF1A AS2 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的病理分级 和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P<0.05);尿液外泌体中 MALAT1 诊断膀胱癌的曲线下面 积(AUCROC )为 0.748,敏感性为 75.0%,特异性为 66.25%;HIF1A AS2 诊断膀胱癌的 AUCROC 为 0.757,敏感性为 75.0%,特异性 为68.75%;MALAT1 和 HIF1A AS2 联合检测诊断膀胱癌的 AUCROC 为 0.820,敏感性为 85.0%,特异性为 81.25%,均高于两项指 标的单独诊断价值。结论 尿液外泌体中高表达的 MALAT1 和 HIF1A AS2 可作为膀胱癌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持续静脉输注吗啡用于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应用微量输液泵持续静脉输注吗啡(CIM)进行腹部手术后镇痛的前瞻性临床研究,40例腹部大中手术患者随机分入两组,实验组接受CIM法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间断肌注哌啶镇痛(IMP)。实验组20例术后24h内镇痛效果均达Ⅰ~Ⅱ级,而对照组肌注哌啶后2h内有70%患者达Ⅰ~Ⅱ级,仅10%患者在肌注2h后仍保持Ⅰ~Ⅱ级的镇痛效果。实验、对照组患者术后24h睡眠时间分别为6.2±1.9h和4.0±1.2h(P<0.01)。CIM法术后肠道通气时间短于IMP法,分别为54±13h和66±11h(P<0.01)。两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SpO_2等无明显差别。结果表明,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吗啡法镇痛效果优于常规方法,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术后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用咔玛琪染料结合法对24例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及28例健康人作了红细胞镁(MgRC)和血浆镁(MgPL)浓度及其与心肺检查关系的研究。结果:①肺心病组MgRC(2.57±0.58mmol/L)及MgPL(0.80±0.15mmol/L)明显低于健康组(分别为3.41±0.49mmol/L、0.96±0.11mmol/L),P均<0.01。MgRC与MgPL之间无相关。②MgRC与FEV1.0%明显相关(r=0.676,P<0.001),MgPL与PEV1.0%无相关。③右室肥厚组与右室肥厚伴心律失常组之间MgRC差异明显(P<0.05),MgPL无差异。④MgRC与右室内径(RVIDd)相关明显(r=0.451,P<0.05),与右室流出道(RVOTd)及平均肺动脉压(MPAP)相关极明显(r分别=0.525、0.553,P均<0.01),MgPL与RVIDd、RVOTD和MPAP无相关。提示,MgRC浓度与心肺功能损害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简便,灵敏,试剂稳定性好的2-(8′-羟基喹啉-5′-磺酸-7′-偶氮)-变色酸(8Q5SAC)血清镁测定法,方法 用国内合成的8Q5SAC作显色剂,EGTA掩蔽钙,在甘氨酸-NaOH缓冲体系中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镁。结果 该法线性0~3mmol/L,平均回收率98.1%,变异系数1.92%~2.98%,与Calmagite法对照,r=0.996,P〉0.2;与MTB法对照,r=0.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