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补气益肾、软坚散结作用的蜂贝化瘀胶囊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干预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7/2004-07在潍坊医学院分子免疫研究室完成。选用8周龄的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①造模及分组:用0.1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pH4.5)链脲佐菌素配成4.5g/L的溶液,按50mg/kg单次腹腔注射,72h后取大鼠尾静脉血查空腹血糖值达16.7mmol/L的大鼠30只纳入实验。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成2组:中药治疗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5只;同时另取与糖尿病大鼠体质量、鼠龄相匹配的健康大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②分组干预:中药治疗组:饲料中加用蜂贝化瘀胶囊中的粉末(蜂胶、丹参、葛根、贝母、生地、菟丝子、黄精及黄芪等),以21.6g/kg喂养10周。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普通饲料喂服大鼠10周。③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血浆醛糖还原酶活性测定:参照Vander等方法测定血浆醛糖还原酶的辅酶-还原型辅酶2的吸光度示醛糖还原酶活性。尿蛋白测定采用改良Lowry法。全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微柱亲和层析法。血脂测定: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测定均采用酶法。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测定: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丙二醛含量,采用721分光光度计,按试剂盒说明测定。24h尿蛋白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按Green等方法用Greiss试剂测一氧化氮的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间接反映一氧化氮含量。④血管平滑肌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率测定:以液闪仪测定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率,反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DNA合成量。⑤形态学观察:分别对肾脏和眼球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和过碘酸-Schiff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及视网膜病理改变。制备肾脏和视网膜组织超薄切片,乙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肾脏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⑥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纳入大鼠55只,其中10只造模失败被剔除,进入结果分析45只。①血糖、总胆固醇及丙二醛水平:中药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t=4.15,2.38,2.35,P<0.05~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糖尿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77~5.20,P<0.05~0.01)。②血醛糖还原酶活性、糖化血红蛋白和尿蛋白含量: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t=2.35~5.03,P<0.05~0.01),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05,4.22,5.19,P<0.01);血浆亚硝酸盐含量:中药治疗组明显高于糖尿病组(t=2.21,P<0.05),糖尿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62,P<0.05)。③血管平滑肌细胞内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率: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犤(11891±1386),(12729±1438)min-1,t=2.23,P<0.05犦,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犤(10909±1255)min-1,P>0.05犦。④形态学观察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脏结构和血管、视网膜血管均有炎性浸润性增生改变;中药治疗组其病理改变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结论:蜂贝化瘀胶囊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各项代谢指标,且能明显减轻其肾及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补气益肾、软坚散结作用的蜂贝化瘀胶囊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干预以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1-07/2004-07在潍坊医学院分子免疫研究室完成。选用8周龄的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①造模及分组:用0.1mol/L枸橡酸钠缓冲液(pH4.5)链脲佐菌素配成4.5g/L的溶液,按50mg/kg单次腹腔注射,72h后取大鼠尾静脉血查空腹血糖值达16.7mmol/L的大鼠30只纳入实验。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大鼠分成2组:中药治疗组和糖尿病组,每组15只;同时另取与糖尿病大鼠体质量、鼠龄相匹配的健康大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②分组干预:中药治疗组:饲料中加用蜂贝化瘀胶囊中的粉末(蜂胶、丹参、葛根、贝母、生地、菟丝子、黄精及黄芪等),以21.6g/kg喂养10周。糖尿病组及对照组:普通饲料喂服大鼠10周。③生物化学指标的测定:血浆醛糖还原酶活性测定:参照Vander等方法测定血浆醛糖还原酶的辅酶-还原型辅酶2的吸光度示醛糖还原酶活性。尿蛋白测定采用改良Lowry法。全血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测定:采用微柱亲和层析法。血脂测定: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测定均采用酶法。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测定:脂质过氧化降解产物丙二醛含量,采用721分光光度计,按试剂盒说明测定。24h尿蛋白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按Green等方法用Greiss试剂测一氧化氮的代谢产物亚硝酸盐含量,间接反映一氧化氮含量。④血管平滑肌细胞^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率测定:以液闪仪测定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率,反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的DNA合成量。⑤形态学观察:分别对肾脏和眼球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和过碘酸-Schiff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及视网膜病理改变。制备肾脏和视网膜组织超薄切片,乙酸双氧铀和枸橡酸铅染色,透射电镜观察肾脏及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⑥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纳入大鼠55只,其中10只造模失败被剔除,进入结果分析45只。①血糖、总胆固醇及丙二醛水平:中药治疗组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t=4.15,2.38,2.35,〈0.05-0.0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糖尿病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2.77~5.20,〈0.05~0.01)。②血醛糖还原酶活性、糖化血红蛋白和尿蛋白含量: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t=2.35~5.03,P〈0.05~0.01),糖尿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4.05,4.22,5.19,〈0.01);血浆亚硝酸盐含量:中药治疗组明显高于糖尿病组(t=2.21,P〈0.05),糖尿病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t=2.62,P〈0.05)。③血管平滑肌细胞内^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率:中药治疗组明显低于糖尿病组[(1189&;#177;1386),(12729&;#177;1438)min^-1,t=2.23,〈0.05],而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明显[(10909&;#177;l255)min^-1,P〉0.05]。④形态学观察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肾脏结构和血管、视网膜血管均有炎性浸润性增生改变;中药治疗组其病理改变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结论:蜂贝化瘀胶囊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各项代谢指标,且能明显减轻其肾及视网膜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2-10/2003-03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动物房、病理科和复旦大学医学院电镜室完成.选用2月龄雄性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留取正常大鼠20只,其余大鼠禁食过夜后,按55 mg/kg,腹腔内注射10 g/L的链脲佐菌素溶液造成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大鼠病程2个月后经过电镜病理观察证实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肾病的超微结构异常63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32)和高压氧治疗组(n=31)及对照组(n=20).对照组(n=20):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不进行干预.模型组(n=32):隔天清晨皮下注射一次正规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13 mmol/L.高压氧治疗组(n=31):同样用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进入动物舱在0.15 MPa的压力下,吸入95%以上浓度的纯氧1 h.连续20 d.②分别在高压氧治疗10和20 d后分批留取股动脉血和肾脏后处死大鼠.用快速血糖仪测定尾静脉血糖,并测定体质量.取股动脉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同时取肾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并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多抗对肾组织做3',3-二氨基联苯胺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③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①在分组干预过程中,高压氧治疗组死亡1只,模型组死亡2只.进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测定大鼠:对照组20只、高压氧治疗组30只、模型组30只.高压氧治疗10 d后,对照组处死6只,模型组处死7只,高压氧治疗组处死7只大鼠;治疗20 d后,对照组处死6只,模型组处死8只,高压氧治疗组处死8只大鼠.分别进行相应指标测定.②治疗前,糖尿病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内玻璃样变、硬化和血管减少.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肾小球血管袢足突减少、融合、排列紊乱,系膜细胞旁间质基质沉积、纤维化.③治疗10 d后,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肾脏超微结构得到初步改善,而病理变化不明显.④治疗20 d后,高压氧治疗组肾小球病理异常减轻,超微结构较糖尿病组明显改善,而与对照组相似;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内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明显减少.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合成和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和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2-10/2003-03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动物房、病理科和复旦大学医学院电镜室完成.选用2月龄雄性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留取正常大鼠20只,其余大鼠禁食过夜后,按55 mg/kg,腹腔内注射10 g/L的链脲佐菌素溶液造成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大鼠病程2个月后经过电镜病理观察证实糖尿病大鼠糖尿病肾病的超微结构异常63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32)和高压氧治疗组(n=31)及对照组(n=20).对照组(n=20)仅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不进行干预.模型组(n=32)隔天清晨皮下注射一次正规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13 mmol/L.高压氧治疗组(n=31)同样用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进入动物舱在0.15 MPa的压力下,吸入95%以上浓度的纯氧1 h.连续20 d.②分别在高压氧治疗10和20 d后分批留取股动脉血和肾脏后处死大鼠.用快速血糖仪测定尾静脉血糖,并测定体质量.取股动脉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同时取肾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并用转化生长因子β1多抗对肾组织做3',3-二氨基联苯胺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③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①在分组干预过程中,高压氧治疗组死亡1只,模型组死亡2只.进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测定大鼠对照组20只、高压氧治疗组30只、模型组30只.高压氧治疗10 d后,对照组处死6只,模型组处死7只,高压氧治疗组处死7只大鼠;治疗20 d后,对照组处死6只,模型组处死8只,高压氧治疗组处死8只大鼠.分别进行相应指标测定.②治疗前,糖尿病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肾小球内玻璃样变、硬化和血管减少.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肾小球血管袢足突减少、融合、排列紊乱,系膜细胞旁间质基质沉积、纤维化.③治疗10 d后,高压氧治疗组大鼠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肾脏超微结构得到初步改善,而病理变化不明显.④治疗20 d后,高压氧治疗组肾小球病理异常减轻,超微结构较糖尿病组明显改善,而与对照组相似;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而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内转化生长因子β1染色明显减少.结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合成和其在肾组织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能够影响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的因素.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03在中山大学医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取无菌级成年纯系雄性Wistar大鼠40只,禁食12 h后随机分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20只/组.糖尿病组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诱发糖尿病,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盐缓冲液.于糖尿病组发病后4,6,12,16周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程度,硫代巴比妥酸荧光法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并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中启由基含量及糖尿病病程进行相关分析.组间比较行t检验,组内比较行H检验,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实验纳入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大鼠发病前后不同时期空腹血糖的变化:两组大鼠在发病前基本相近[(4.16&;#177;1.1),(4.16&;#177;1.2)mmol/L,P>0.05],发病后4,6,12,16周糖尿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1679,P<0.001).②两组大鼠发病后4,6,12,16周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糖化血红蛋白、全血中自由基含量、视网膜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视网膜细胞溶解液吸光值均明显增高(t=2.438 8,P<0.05;t>2.567 3,P<0.01;t>2.851 4,P<0.01;t>2.915 5,P<0.01),而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t>2.961 2,P<0.01).③各指标间相关性分析:糖尿病组视网膜细胞凋亡量与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中自由基含量、视网膜组织中过氧化脂质水平和糖尿病病程呈高度正相关(r=0.758 4,0.784 4,0.796 2,0.824 8,0.624 6,P均<0.001),而与视网膜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呈高度负相关(r=-0.861 7,P<0.001).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病后4周即发现血中自由基含量增加、视网膜组织中抗氧化机能下降、同时伴有视网膜细胞凋亡.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的程度与空腹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中自由基含量、视网膜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增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降低密切相关.提示糖代谢异常和机体抗氧化机能的下降可能对糖尿病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抗氧化机能、降低视网膜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程度将可能对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的发生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鼠的生化代谢变化特征,分析其在糖尿病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7/2004-01在福建中医学院中心实验室、福建中医药研究院完成.选择12周龄SD大鼠160只,适应性喂养2周后按性别抽取56只,雌雄各半,分为4组,每组14只,作为对照组.其余104只大鼠进行造模,按60 mg/kg体质量的剂量给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速发型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模型.造模鼠从造模后24 h起注射长效胰岛素4 U/kg,隔天1次,作为基础胰岛素以维持生命.在造模后给予足量的水与饲料,每天测尿糖1次,48 h及1周后分别剪尾取血测非空腹血糖1次.然后取尿糖始终在+++以上,两次血糖均超过16.7 mmol/L者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大鼠.抽取造模成功鼠56只,雌雄各半,按性别分为4组,每组14只,作为糖尿病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组,4组大鼠分别于4,8,12,24周时分批麻醉后处死取材.对照组大鼠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也于造模后4,8,12,24周时分批麻醉后处死取材.①骨生化指标测定:取一侧股骨头,羟脯氨酸采用改良Neuman-Logan法测定,钙采用Connecty法测定.②血生化指标测定:骨钙素、胰岛素等采用放射免疫法;钙采用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磷采用孔雀绿直接显色法;碱性磷酸酶采用金-阿氏法.③尿生化指标测定:尿钙用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尿磷用磷钼酸直接显色法;尿羟脯氨酸采用二甲氨基苯甲醛显色法.结果:纳入大鼠160只,进入结果分析112只.①各糖尿病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组大鼠的骨羟脯氨酸、钙含量及钙/羟脯氨酸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t=2.185~4.733,P<0.05~0.01).②各糖尿病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组大鼠的胰岛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t=2.084~2.581,P<0.05);但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t=4.262~18.850,P<0.01).③第12,24周处死的糖尿病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组大鼠的血清骨钙素含量低于同期对照组(t=2.962~2.463,P<0.05).④各糖尿病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组大鼠血清钙含量、钙磷乘积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t=2.583~16.233,P<0.05~0.01).⑤各糖尿病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组大鼠的尿钙、磷、羟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t=2.625~16.233,P<0.05~0.01).结论:糖尿病由于胰岛素不足存在明显的生化代谢紊乱,出现负钙平衡,引发骨质疏松.股骨头因压力的作用出现显微骨折及软骨下骨压缩而塌陷,压迫骨内微血管引起缺血,这是导致糖尿病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一个重要病理过程和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肾益气功效的中药蜂贝化瘀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尿代谢指标和肾脏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①实验于2002-10/2003-10在潍坊医学院分子免疫实验室完成.选用30只8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②喂养1周后,随机选用22只大鼠,将其造成糖尿病模型:按50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溶于0.1 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中,pH 4.5),72 h后血糖值达16.7 mmol/L者确定为糖尿病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6只大鼠分为2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各8只.设其余8只为对照组(只注射相同体积的枸橼酸钠缓冲液).中药组根据每只大鼠体质量(按大鼠体表面积换算成等效剂量21.6 g/kg)每日给予五六个蜂贝化瘀胶囊(主要成分:黄芪30 g,黄精30g,蜂胶15 g,丹参30 g葛根15 g,生地30 g,浙贝母15 g,菟丝子30 g)中的粉末进行灌胃,喂养10周,自由饮水.正常组及模型组用普通饲料喂服10周,自由饮水.③血糖、血肌酐、尿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测定采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计算肌酐清除率[尿肌酐浓度(mg/d)&;#215;尿量(mL/min)/血肌酐浓度(mL/d)].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Fas和Fas-L表达,以荧光指数[(样品的平均荧光强度-对照样品平均荧光强度)/正常组织平均荧光强度]表示Fas及Fas-L的相对含量.④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大鼠30只中因造模失败脱失6只,进入结果分析24只.①血糖、尿素氮、尿蛋白:模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组(t=2.25~5.36,P<0.05~0.01).②内生肌酐清除率:三组相近(P>0.05).③单个肾小球细胞凋亡率和肾小管细胞凋亡率: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组[(1.89&;#177;0.03)%,(13.85&;#177;0.53)%;0,(2.91&;#177;0.30)%;(0.65&;#177;0.03)%,(9.98&;#177;0.81)%,t=2.27~5.15,P<0.05~0.01].④Fas和Fas-L荧光指数:模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中药组(1.51&;#177;0.07,1.69&;#177;0.11;1.00&;#177;0.02,1.00&;#177;0.02;1.25&;#177;0.02,1.31&;#177;0.12,t=2.39~4.85,P<0.05~0.01).结论:蜂贝化瘀胶囊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蛋白Fas和Fas-L的表达而抑制肾脏细胞凋亡,从而改善大鼠血尿代谢指标,发挥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α1mRNA表达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4在南华大学动物部完成.大鼠预养1周后,空腹12 h,腹腔注射60mg/kg链尿佐菌素-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依据72 h后尿糖()~(),静脉采血测血糖≥16.7 mmol/L,确定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组,保持大鼠血糖波动在25 mmol/L左右,持续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结果30只SD大鼠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尿量增加,血糖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45,3.779,P<0.05),治疗后维生素C组与糖尿病组相比,体质量、肾质量/体质量有显著提高(t=2.927,3.032,P<0.05).②大鼠血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4.113,3.1251,2.798,P<0.05),糖尿病组与维生素C组相比,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t=2.875,2.994,3.102,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小球血管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经灰度值测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4.766),治疗后维生素C组肾组织着色浅淡稀疏,与糖尿病组相比Ⅳ型胶原α1基因相对表达明显下调(t=2.879,P<0.05).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α1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α1mRNA表达及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1/04在南华大学动物部完成.大鼠预养1周后,空腹12 h,腹腔注射60mg/kg链尿佐菌素-柠檬酸钠缓冲液,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钠缓冲液,依据72 h后尿糖 ~ ,静脉采血测血糖≥16.7 mmol/L,确定建立Ⅰ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维生素C组,保持大鼠血糖波动在25 mmol/L左右,持续16周.观察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大鼠的一般状况、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排泄率,原位杂交检测肾组织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结果:30只SD大鼠实验过程中无死亡,全部纳入结果分析.①大鼠体质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尿量增加,血糖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45,3.779,P<0.05),治疗后维生素C组与糖尿病组相比,体质量、肾质量/体质量有显著提高(t=2.927,3.032,P<0.05).②大鼠血清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4.113,3.1251,2.798,P<0.05),糖尿病组与维生素C组相比,尿白蛋白排泄率、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t=2.875,2.994,3.102,P<0.05).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小球血管细胞外基质Ⅳ型胶原α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经灰度值测定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4.766),治疗后维生素C组肾组织着色浅淡稀疏,与糖尿病组相比Ⅳ型胶原α1基因相对表达明显下调(t=2.879,P<0.05).结论:维生素C无降糖作用,但具有确切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临床观察发现中药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但具体作用途径不甚清楚.目的: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及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研究所.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1在吉林大学再生医学科学研究所病理研究室完成.选用Wistar大鼠46只.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12只);苯那普利治疗组(阳性对照组,12只)和解毒通络保肾胶囊治疗组(实验组,12只).检测各组第12周的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尿白蛋白排泄率、肾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和肾脏肥大指标及肾脏组织学检查,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主要观察指标: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⑤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糖尿病对照组死亡5只大鼠,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分别死亡4只和3只.实验结束时,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有10,7,8,9只进入结果分析.①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体质量上升、肾重/体质量和血糖降低(P<0.05,P<0.01),实验组血糖较糖尿病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尿素氮、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白蛋白排泄率指标均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P<0.01).②肾脏组织的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阳性对照组肾组织肾素活性较其余3组明显升高(P<0.01).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阳性对照组较实验组下降明显(P<0.05).③肾脏纤维连接蛋白、兔抗鼠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较糖尿病对照组免疫染色明显减弱(P<0.01),介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之间.④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表达: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表达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糖尿病对照组的66.28%,64.75%(P<0.05).⑤组织学观察:光镜下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增生、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均较轻,且系膜区扩大不明显,肾小球基底膜无明显增厚且厚度均匀,系膜细胞增多不显著,上皮细胞足突均匀分布.结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肾脏病变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组织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减少肾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含量,下凋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 mRNA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