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细胞癌(HCC)预后的相关因素。 方法收集2008年5月至2012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RFA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HCC患者104例,共147个病灶。随访36个月,记录HCC患者生存情况,采用超声造影监测RFA术后HCC患者局部复发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影响HCC患者RFA术后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与HCC患者RFA术后预后有关的因素再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104例HCC患者RFA术后半年、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6.1%、92.0%、80.0%、53.3%,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为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消融范围、首选RFA治疗等因素与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有关(χ2=7.119,P=0.008;χ2=20.485,P=0.000;χ2=14.160,P=0.000;χ2=11.825,P=0.001;χ2=7.979,P=0.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01;P=0.005;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毒标志物、首发癌、背景肝、肿瘤直径、肿瘤边界、邻近脏器或大血管、消融范围、首选RFA治疗等因素与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有关(χ2=7.234,P=0.007;χ2=9.083,P=0.003;χ2=7.791,P=0.005;χ2=13.042,P=0.000;χ2=20.657,P=0.000;χ2=58.615,P=0.000;χ2=6.681,P=0.01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边界、消融范围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因素(P=0.017;P=0.002)。 结论影响HCC患者RFA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因素是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首发癌、术后肝内产生新发病灶,影响HCC患者RFA术后1年局部复发率的独立因素是肿瘤边界、消融范围。为了提高HCC患者生存期、减少局部复发应对高危人群建立良好的观察随访制度,治疗中采取多学科合作方式及规范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在不同直径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甘肃省人民医院行TACE、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以及二者联合治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共122例,根据转移灶最大径分为≤3 cm组(A组)57例,>3,≤5 cm组(B组)65例,观察3种治疗方法在A组及B组中的疗效,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3种治疗方法间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3种治疗方法的生存曲线并计算治疗后1、2、3年累积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3种治疗方式间累积生存率的差异,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因素。 结果A组中,联合治疗与微波消融治疗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累积生存率及复发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治疗、微波消融治疗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TACE治疗[95.2% vs 91.3% vs 64.0%;100% vs 95.7% vs 72.0%;(100%、95.6%、55.7%) vs (100%、92.3%、24.2%) vs (95.1%、59.5%、0%)],复发率低于TACE治疗(21.1% vs 22.2% vs 6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χ2=6.546、5.056,P=0.013、0.039;疾病控制率:P均=0.011;累积生存率:χ2=19.256、7.651,P<0.001、=0.006;复发率:P=0.006、0.008)。B组中,联合治疗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累积生存率分别高于微波消融治疗、TACE治疗[94.4% vs 70.9% vs 38.5%;97.2% vs 80.6% vs 57.7%;(100%、91.3%、11.7%) vs (95.5%、71.1%、4.5%) vs (91.5%、34.0%、0%)],复发率低于微波消融治疗、TACE治疗(36.0% vs 68.2% vs 9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χ2=6.690、22.964,P=0.018、<0.001;疾病控制率:P=0.043、<0.001;累积生存率:χ2=5.511、24.469,P=0.019、<0.001;复发率:P=0.028、<0.001),且微波消融治疗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累积生存率高于TACE治疗,复发率低于TACE治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率:χ2=6.068,P=0.020;疾病控制率:χ2=3.159,P=0.046;累积生存率:χ2=5.429,P=0.020;复发率:P=0.039)。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转移灶最大径(RR=3.360,Ρ<0.001)、数目(RR=2.210,Ρ=0.022)、治疗前化疗(RR=0.979,Ρ=0.001)、分化程度(高分化:RR=0.103,Ρ<0.001)、治疗方式(联合治疗、微波消融治疗:RR=0.044、0.174,Ρ均<0.001)为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联合TACE在>3~5 cm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有明显优势,能显著延长生存期;患者转移灶直径越大、数目越多,预后越差,采用联合治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且结合治疗前化疗可提高生存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肿瘤射频治疗系统,在B超引导下对114例单个肝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术后3个月每月行1次CT及AFP检查。结果 RFA治疗后77例患者的肿块呈完全凝固性坏死,占72.38%(77/114),71例患者的AFP渐恢复正常,占62.28%(71/114)。其中直径小于2 cm的49个肿块完全凝固性坏死,AFP恢复正常(100%);直径为2~5 cm的32个肿块中20个完全凝固性坏死(62.5%),17例患者AFP恢复正常(53.12%);直径大于5 cm的33个肿块中8个完全凝固性坏死(24.24%),5例患者AFP恢复正常(15.15%)。结论 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创伤小、安全、疗效可靠,且肿瘤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患者热消融治疗后早期进展对总生存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行热消融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29例患者。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期。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热消融治疗后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329例患者,根据肿瘤进展时间分为1年内进展组、2年内进展组及2年内未进展组。3组患者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8.2%、40.7%和22.0%(1年内进展组);98.0%、83.6%和50.2%(2年内进展组);99.5%、97.2%和75.2%(2年内未进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整体:χ2=142.0,组1 vs组2:χ2=19.58,组2 vs组3:χ2=15.04,P均<0.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个数、甲胎蛋白(AFP)、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胆红素(ALBI)分级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ALBI分级、肿瘤个数、AFP及ALP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1年内进展的患者总生存期较差。 结论早期进展与肝细胞癌患者局部热消融后长期预后相关,随着治疗后肿瘤进展时间缩短,患者预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分析首次采用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14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收治的肝癌患者258例,分为两组:A组(生存期≥5年)患者150例,B组(生存期<5年)患者108例。所有患者首次治疗均采用TACE,后续治疗为TACE治疗和/或包括外科切除、其他介入治疗和靶向药物在内的综合治疗。结果:A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7个月(95%CI 84.5~109.5),B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95%CI 10.4~1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肿瘤数目、肿瘤大小、AFP值、肿瘤分期、动静/门脉瘘、肝外转移、腹水、门脉受侵/癌栓、碘油沉积状态、肝外血供、肿瘤边界、综合治疗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数目≤3(HR=2.141,P<0.01)、无门脉侵犯/癌栓(HR=3.554,P<0.01)、碘油沉积状态Ⅰ型+Ⅱ型(HR=1.679,P=0.017)、综合治疗(HR=2.745,P<0.01)是肝细胞癌患者TACE治疗后获得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细胞癌患者TACE及以TACE为主的综合治疗安全有效,TACE术前的肿瘤数目、门脉受侵/癌栓、TACE后碘油沉积状态、综合治疗等是影响TACE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同步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186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行TACE治疗,观察组TACE治疗同步行RFA治疗。治疗后2个月评价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血清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 AFP)水平及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随访观察治疗后1、2 a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TACE+RFA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治疗后2个月,观察组客观缓解率(64.52%)高于对照组(40.86%)(P0.05),有效率(91.40%)与对照组(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2个月血清AFP[(86.32±41.76)、(135.08±58.39)μg/L]均低于治疗前[(223.28±82.17)、(216.62±89.25)μg/L],QOL评分[(38.35±9.32)、(32.68±7.86)分]高于治疗前[(22.53±8.26)、(23.36±6.35)分](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血清AFP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 a生存率(88.17%)与对照组(81.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a生存率(73.12%)高于对照组(45.16%)(P0.05);2组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AFP水平≥200μg/L(HR=3.32,95%CI:1.87~5.92,P=0.002)、肿瘤直径5 cm(HR=2.05,95%CI:1.25~3.23,P=0.013)、BCLC分期C期(HR=5.37,95%CI:2.62~8.78,P=0.001)是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TACE+RFA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TACE联合同步RFA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效果良好,可提高QOL及2 a生存率;治疗前高血清AFP、肿瘤直径5 cm及BCLC分期C期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肝癌患者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95例以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为主要治疗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介入治疗后患者生存时间的不同分为≥5年组和<5年组,比较两组间影响患者生存期各因素间的差异.结果 31例患者生存5年以上,肿瘤内碘油沉积类型Ⅰ型者18例,Ⅱ型13例.495例患者5年、7年、10年的存活率分别为6.26%(31/495)、1.41%(7/495)和0.40%(2/495).肿瘤分型、临床分期、血管造影表现、动静脉分流、碘油充填类型、扩散转移、肝功能因素、年龄、肿瘤直径、TACE治疗次数、TACE前后AFP值及其变化对肝癌介入治疗后长期生存存在影响(P均<0.05).结论 肿瘤分型、患者自身状况、TACE治疗的质量、联合经皮无水乙醇消融(PEI)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因素对肝癌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 (RFA)联合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 (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 ,2 1例行RFA联合TACE治疗 (综合组 ) ,与 2 2例单纯TACE治疗及 19例单纯RFA治疗组进行对照分析。肿瘤最大径 5 .0~ 8.1cm ,平均 ( 5 .9± 0 .7)cm ,计 10 6个肿瘤 ,多发病灶者选其中最大径肿瘤为观察目标。 3组病例的平均年龄、病灶大小以及肝功能分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综合组的肿瘤坏死率达 80 .9% ,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及单纯RFA组 (分别为 2 7.2 %、47.4% ,P <0 .0 5 )。局部复发率分别为 2 3 .8%、45 .5 %和 3 6.8% ,三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综合组的平均生存期为 2 5 .6月 ,高于TACE组 ( 14 .9月 ,P <0 .0 5 ) ,与单纯RFA组 ( 2 0 .1月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RFA联合TACE治疗大肝癌与单纯TACE和单纯RFA组治疗结果相比 ,可提高肿瘤完全坏死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肿瘤射频消融(RFA)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技术参数.方法 选择临床根治性肾肿瘤切除术病例30例,均为单侧单发肿瘤,按肿瘤最大直径((φ)max)及RFA前是否阻断肾动脉分组:A组(φ)max≤4.0 cm,10例,其中A1组5例,RFA前先阻断肾动脉,A2组5例,RFA前不阻断肾动脉;B组4.0 cm<(φ)max<6.0 cm,10例,其中B1组5例,RFA前先阻断肾动脉,B2组5例,RFA前不阻断肾动脉;C组(φ)max≥6.0 cm,10例,其中C1组5例,RFA前先阻断肾动脉,C2组5例,RFA前不阻断肾动脉.经开放或腹腔镜手术,先游离肾肿瘤及肾蒂血管,每组RFA前阻断或不阻断各5例,直视下对肾肿瘤进行单次RFA,消融频率均为450 kHz,再根治性切除肾肿瘤,将肿瘤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获得肾肿瘤内部及边缘消融灶的病理表现,分析病理结果与肿瘤大小、消融时间及RFA前阻断肾动脉与否之间的关系.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肾细胞癌,其中透明细胞癌25例,集合管癌5例.消融参数、RFA前阻断肾动脉与否及肿瘤大小与病理结果关系如下:A组消融时间10 min,A1组消融灶直径约(5.2±0.5)cm,A2组消融灶直径约(4.5±0.6)cm(A1 vs.A2,P=0.035);B组消融时间12 min,B1组消融灶直径约(5.4±0.4)cm,B2组消融灶直径约(4.6±0.5)cm(B1 vs.B2,P=0.028);C组消融15 min,C1组消融灶直径约(5.5±0.6)cm,C2组消融灶直径约(4.8±0.8)cm(C1 vs.C2,P=0.038).A、B、C组消融直径分别为(5.0±0.6)cm、(5.1±0.1)cm、(5.1±0.4)cm,组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选择性病例中,肾肿瘤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与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对(φ)max≤4.0 cm的小肾癌,RFA完全可以获得超过肿瘤直径的消融直径,达到“根治”的疗效.对于(φ)max≥4.0 cm的大肾癌,单次RFA无法获得“根治”的疗效;在相同条件下,消融前阻断肾动脉能获得更大的消融直径;在消融10 min的情况下,再单纯延长消融时间无法获得更大的消融直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意愿不同,将7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分为TACE+RFA组37例和TACE组33例。TACE+RFA组采用TACE联合RFA治疗,TACE组采用TACE,观察2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及半年、1年、2年生存率,并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ACE+RFA组血清AFP水平下降率明显大于TACE组(P0.05),且总有效率显著高于TACE组(P0.05)。TACE+RFA组1、2年生存率明显优于TAC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TACE联合RFA能有效治疗HCC,延长患者生存期,其疗效优于TACE单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人类异常纺锤体样小头畸形相关蛋白(ASPM)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175例随访满5年的NSCLC患者术后石蜡标本,包括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织中ASPM的表达情况。比较ASPM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年龄、性别比、分化程度构成比、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构成比;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NSCL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64.57%(113 / 175)的肿瘤组织标本中呈ASPM高表达,而癌旁组织中仅有22.29%(39 / 175)呈ASPM高表达,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的ASPM高表达占比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χ2 = 63.683,P < 0.001)。根据肿瘤组织标本染色结果,将175例NSCLC患者标本分为ASPM低表达组(62例)和ASPM高表达组(113例)。两组患者肿瘤大小( χ2 = 5.060,P = 0.024)、淋巴结转移( χ2 = 3.998,P = 0.046)及TNM分期构成比( χ2 = 5.427,P = 0.0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SPM低表达组NSCLC患者5年总生存率显著优于ASPM高表达组( χ2 = 5.040,P = 0.025)。将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ASPM表达纳入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风险比(HR)= 3.883,95%置信区间(CI)(1.616,9.330),P = 0.005]和ASPM表达[HR = 3.845,95%CI(1.795,8.236),P = 0.008]是影响NSCLC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ASPM在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7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进行经皮RFA治疗,对照组采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肿瘤缓解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至少2年的随访,对比两组6个月、1年及2年的生存率;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时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及治疗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为81.6%,对照组治疗后的ORR为57.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14,P<0.05)。观察组治疗后整体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457,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及2年的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患者痛苦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前后临床特征比较的变化。 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68例,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双歧三联活菌+黛力新。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腹痛、腹部不适、腹泻、便秘、焦虑等临床症状,并比较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腹痛(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χ2=6.91,P=0.03)、腹部不适(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χ2=7.03,P=0.02)、腹泻(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χ2=8.76,P=0.01)、便秘(治疗组26例、对照组27例,χ2=7.35,P=0.02)、焦虑(治疗组29例,对照组30例,χ2=16.70,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黛力新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万骋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8):1321-1323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序贯射频消融(RFA)及TACE序贯RFA联合CIK细胞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分为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治疗27例(研究组),TACE序贯RFA治疗34例(对照组)。于治疗前后检测肿瘤大小、血清甲胎蛋白(AFP)及CD3+、CD4+、CD8+、CD4+/CD8+,治疗后评估生命质量。结果: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治疗研究组治疗后的缓解率(85.19%)高于对照组(61.76%)(P<0.05);研究组AFP降为正常者占84.21%,高于对照组(52.00%)(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升高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研究组生命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ACE序贯RFA后联合CIK细胞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TACE序贯RFA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保暖结合体位调节对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及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性剖宫产手术产妇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环境保暖结合体位调节干预。比较2组寒战和母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术中寒战程度轻于对照组(Z=-2.700,P=0.007);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低氧血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8.010,P=0.005;χ2=8.040,P=0.005;χ2=5.311,P=0.021)。 结论 采用环境保暖结合体位调节的护理方式可有效减轻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减少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低氧血症、新生儿窒息等不良事件,保证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影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PMV)的因素,以及PMV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接受OPCABG的1 097例患者。根据术后气管插管的时间,分为对照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 24 h,972例)和PMV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 24 h,1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PMV的相关因素,探讨PMV对接受OPCABG患者预后的影响。 结果对照组及PMV组患者间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 χ2 = 34.138,P < 0.001)及左室舒张功能分级( χ2 = 215.175,P < 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与对照组比较,PMV组患者年龄[(62 ± 9)岁vs.(67 ± 9)岁,t = 6.618,P < 0.001]、手术时间[(4.0 ± 1.2)h vs.(5.9 ± 2.5)h,t = 8.246,P < 0.001]、移植桥血管数目[(2.8 ± 0.6)支vs.(3.2 ± 0.9)支,t = 4.769,P < 0.001]、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E)[4.0%(39 / 972)vs. 20.8%(26 / 125),χ2 = 55.998,P < 0.001]及左心室成形术(SVR)[2.3%(22 / 972)vs. 12.8%(16 / 125),χ2 = 36.771,P < 0.001]发生率均显著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58 ± 6)% vs.(47 ± 7)%,t = 18.006,P < 0.001]水平则显著降低。将年龄、NYHA分级、LVEF、左室舒张功能分级、手术时间、移植桥血管数目、CE和SVR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OR)= 1.881,95%置信区间(CI)(1.399,2.529),P < 0.001]、NYHA分级[OR = 1.476,95%CI(1.220,1.785),P < 0.001]、左室舒张功能分级[OR = 2.866,95%CI(1.712,4.799),P < 0.001]、手术时间[OR = 1.599,95%CI(1.068,2.394),P = 0.003]和SVR [OR = 2.334,95%CI(1.196,4.554),P < 0.001]是接受OPCABG的患者术后发生PMV的独立危险因素,而LVEF [OR = 0.287,95%CI(0.189,0.436),P = 0.009]是其保护因素。PMV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29.6% (37 / 125)vs. 14.7%(143 / 972),χ2 = 17.898,P < 0.001]、肺部感染[10.4% (13 / 125)vs. 2.3%(22 / 972),χ2 = 26.281,P < 0.001]、胸腔积液[12.8%(16 / 125)vs. 3.0%(29 / 972),χ2 = 27.131,P < 0.001]、血清肌酐[(114 ± 37)μmol / L vs.(81 ± 27)μmol / L,t = 9.547,P < 0.001]、脑血管事件[10.4%(13 / 125)vs. 3.2%(31 / 972),χ2 = 14.957,P = 0.001]、胃肠道事件[17.6%(22 / 125)vs. 4.0%(39 / 972),χ2 = 38.939,P < 0.001]、住ICU时间[(43 ± 20)h vs.(13 ± 8)h,t = 16.187,P < 0.001]、术后住院时间[(11 ± 9)d vs.(6 ± 3)d,t = 5.937,P < 0.001]和30 d病死率[8.8%(11 / 125)vs. 0.9%(9 / 972),χ2 = 38.365,P < 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年龄、NYHA分级、LVEF、左室舒张功能分级、手术时间及同期行SVR是影响患者OPCABG术后PMV的相关因素。预防PMV的发生可减少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患者30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观察膜联蛋白A5(ANX A5)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l47)在癌旁正常组织和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喉癌组织中ANX A5和CD147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的喉癌组织标本51例和癌旁组织标本35例,运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喉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中ANX A5和CD147的表达情况。采用四格表χ2检验分析不同病理、临床特点喉癌患者中ANX A5、CD147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喉癌组织中ANX A5和CD147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ANX A5和CD14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χ2=6.939,P=0.008;χ2=14.722,P<0.001)。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喉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为低-未分化患者、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TNM分期Ⅲ~Ⅳ期患者、喉癌组织病理学分级为高-中分化患者、存在颈淋巴结转移患者中ANX A5的表达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98,P=0.021;χ2=3.869,P=0.049;χ2=8.419,P=0.004);≥60岁和<60岁患者以及不同性别患者中ANX A5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7;χ2=0.082,P=0.775)。与TNM分期Ⅰ~Ⅱ期、无颈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TNM分期Ⅲ~Ⅳ期、存在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患者中CD147具有更高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009,P<0.001;χ2=11.004,P=0.001);≥60岁和<60岁患者、不同性别患者以及不同病理学分级患者中CD147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6,P=0.214;χ2=1.373,P=0.241;χ2=0.002,P=0.964)。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喉癌组织中ANX A5与CD147的表达呈正相关(r=0.918,P<0.001)。 结论ANX A5和CD147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且在具有不同病理、临床特点的喉癌患者中存在表达水平的差异,提示ANX A5与CD147可能参与喉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皮疹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梅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661例确诊的SLE患者,根据皮肤有无皮疹损害分为皮疹组及非皮疹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和疾病活动等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各种临床表现的例数及实验室结果异常的例数,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及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皮疹与性别、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的相关性。 结果661例SLE患者中338例(51.1%)出现皮疹损害。皮疹组患者的发热、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炎发生率均高于非皮疹组(38.5% vs 30.3%;27.8% vs 19.2%;39.3% vs 25.1%;63.0% vs 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P=0.028;χ2=6.800,P=0.009;χ2=15.366,P<0.001;χ2=9.124,P=0.003];皮疹组患者贫血的发生率低于非皮疹组(56.8% vs 6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4,P=0.046)。免疫学结果显示,皮疹组患者血清C3水平低于非皮疹组[(0.47±0.27)g/L vs (0.55±0.2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29,P<0.001);皮疹组患者血清抗双联DNA抗体、抗Sm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非皮疹组(84.3% vs 77.7%;41.7% vs 2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07,P=0.030;χ2=13.941,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E患者发生皮疹的危险因素为口腔溃疡(OR=3.523,P<0.001)、脱发(OR=4.549,P<0.001)、关节炎(OR=1.758,P=0.002),起病年龄大(OR=0.502,P=0.006)、无贫血(OR=0.613,P=0.012)及补体C3水平正常(OR=0.472,P=0.006)是保护因素。 结论皮疹是SLE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皮疹损害可能预示SLE疾病过程中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SLE患者发生皮疹损害与起病年龄、临床表现及血清学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