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上气道CT矢状位软腭影像学测量及其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分析了自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52例OSAHS患者腭咽成形术(UPPP)术前接受上气道CT检查的资料,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CS2选择上气道CT矢状位观测软腭长度、厚度,对测量结果与30名正常健康人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对42例以腭咽水平狭窄为主OSAHS患者和10例以喉咽水平狭窄为主OSAHS患者上气道CT矢状位软腭影像学测量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OSAHS患者软腭CT测量的厚度明显增厚,长度却未见明显增长;腭咽水平狭窄为主,OSAHS患者软腭CT测量的厚度明显大于喉咽水平狭窄为主的OSAHS患者,而长度亦未见明显差异.结论:OSAHS患者软腭影像学测量的厚度与OSAH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sdLDL)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163例OSAHS患者,分为轻中重3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用多导睡眠脑电监测仪(PSG)进行睡眠脑电监测,并测定外周血sdLDL的含量。结果 OSAHS患者sdLDL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不同程度的OSAH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SAHS患者sdLDL明显升高,且与OSAHS的程度有关,在OSAH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颈动脉超声对监控精神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价值展开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病患者和85例本市体检中心人员,将所有受试者分为2组,精神病患者编制为实验组,本市体检中心人员编制为对照组。对有所受试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脂测定,统计并对比两组受试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结果:实验组TG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30至40年龄段的男女患者其内中膜厚度、最大内中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中性别一致的受试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40至50岁阶段的男女患者其内中膜厚度及最大内中膜厚度与对照组中性别一致的受试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30岁的实验组患者其最大内中膜厚度及内中膜厚度与对照组性别一致的受试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出的内中膜厚度数据可以作为评价精神病患者早期动脉硬化的参照依据,在监控精神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上其可行性与准确性均能得到保障,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脑磁图SAM分析法定位皮质运动功能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脑磁图SAM分析法研究健康受试者运动皮质反应及其磁源影像定位价值。方法10例右利手健康受试者给予tone音刺激,受试者听到声音后右手食指触压按键感应器。以运动触发为基点进行平均,选择触发点前后的波形分别用等价电流偶极子(ECD)和合成孔径磁场测量(SAM)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三维的脑功能影像图。结果所有10例受试SAM法均定位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运动皮层解剖位置一致,ECD法7例定位于中央前回运动中枢,3例定位偏差。结论脑磁图SAM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显示皮质运动反应并能对皮层运动功能进行成功定位。  相似文献   

5.
应用脑磁图对人脑初级体感皮质功能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通过脑磁图确定脑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方法 对 16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 ,引起支配手的脑初级感觉皮质兴奋 ,脑初级感觉皮质的兴奋产生微弱的颅外磁场 ,用脑磁图机对这个微弱的颅外磁场进行测量。脑磁图检查后 ,受试者进行MRI检查 ,扫描序列为SE序列 ,矢状T1WI。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出现M 2 0波峰及M 3 5波峰 ,只有 2例出现明显的M 60波峰。将同一受试者M 2 0波峰及M 3 5波峰的等电流偶极与MRI叠加 ,即可明确显示手区初级体感皮质在左、右侧半球的位置。同一受试者M 2 0偶极位置与相应半球的M 3 5偶极位置相近。结论 将脑磁图获得的脑电生理学资料与MRI获得的解剖学资料叠加到一起所得到的磁源性影像可准确地确定脑的手区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癌增强CT肾脏皮质厚度与肾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2月到2020年1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肾实质内病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肾癌28例(肾癌组)与肾良性病变50例(良性组),两组都给予增强CT检查,记录CT成像常规参数、肾脏皮质厚度,同时记录与检测患者的肾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了采用正常人体的CT数据构筑三维模型研究皮质骨厚度的空间分布的方法。目的:根据髋骨皮质骨三维厚度分布规律对髋臼区域的皮质骨厚度进行分区。方法:使用Mimics对8名健康志愿者髋骨CT图像进行分割提取皮质骨并建立几何模型。以A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语言PCL编写皮质骨厚度测量的新算法。获得厚度数据后根据各厚度范围皮质骨分布面积的大小,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测得的厚度范围进行分组。结果与结论:髋骨皮质骨厚度介于0.44~4.00mm,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发现可分为0.44~1.133mm、1.133~1.826mm及1.826~4.00mm3组,按照这3组厚度范围对髋骨模型进行渲染后发现整个髋骨的皮质骨的较厚部位可分为明显的三组皮质骨束,第1组沿弓状线延伸至耻骨联合,第2组从臼顶延伸到髂结节,第3组分布在坐骨大切迹上下。说明在髋臼区域皮质骨较厚的部位可大致分为3组,其部位与应力集中点点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在尿毒症期肾脏弹性变化的特点,并测量肾脏皮质厚度,分析其与皮质弹性指数(elastic index,EI)的相关性。方法:尿毒症期患者38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组20例、高血压肾病组1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肾脏皮质、髓质及肾窦EI值及皮质厚度的差异,并分析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组皮质区的EI值高于高血压肾病组(t=-2.37,P0.05);在髓质区,糖尿病肾病组EI值低于高血压肾病组(t=2.43,P0.05);两组肾窦的E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病组皮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肾脏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存在正相关(r=0.35,P0.05)。结论:在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脏EI值有不同变化,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体内炎症因子与嗜睡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就诊于解放军第463医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40例作为OSAHS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受试者40例作为健康组。以问答形式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留取晨起空腹血标本,分析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改变及其与E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OSAHS组ESS评分、血清TNF-α、MDA较健康组升高(P0.05);OSAHS组血清GSH、SOD较健康组降低(P0.05)。两组受试者ESS评分与血清TNF-α(r=0.815)、MDA(r=0.528)、GSH(r=-0.433)、SOD(r=-0.607)均相关(P0.01)。结论:OSAHS患者血清TNF-α、MDA、GSH、SOD改变,其变化程度与嗜睡情况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儿童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探讨VEGF、TNF-α检测的意义及其浓度与OSAHS严重程度关系。方法32例OSAHS儿童,依据多导睡眠图PSG监测结果分为轻度6例、中度11例、重度15例,选择2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经PSG监测后,检测比较各组儿童血浆中VEGF、TNF-α的浓度。早晨7:00左右收集受试者外周静脉血4 ml于含EDTA的试管内进行VEGF、TNF-α检测。结果 OSAHS儿童组的血浆VEGF、TNF-α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HS儿童三个不同严重程度亚组比较发现,病情重的OSAHS患儿中,VEGF、TNF-α浓度高于病情轻者(均P0.05)。结论 VEGF、TNF-α在OSAHS患儿体内升高,并与OSAHS严重程度相关,对儿童OSAHS的辅助诊断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弱视儿童的MRI全脑皮层厚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利用皮层厚度分析技术探讨弱视患儿脑灰质发育的异常.方法 对11例弱视患儿和10名视力正常儿童行3D T1WI扫描,数据应用Freesurfer软件进行后处理,以双样本独立t检验进行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全脑皮层厚度比较,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像素在标准脑模板上生成伪彩图.选取像素阈值为500个相邻像素,分析弱视患者皮层厚度改变的区域.结果 弱视组在双侧中央前回、左侧距状回前部、左侧颞上回和右侧额中回、额上回皮层厚度大于对照组;而在双侧舌回、枕颞外侧回、顶上小叶的区域,对照组皮层厚度大于弱视组.结论 皮层厚度分析研究能够发现弱视患儿与视觉相关的大脑区域的灰质皮层发育异常,从而为探讨弱视相关的神经结构发育异常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观察前阅读阶段儿童皮质结构变化与其语言发育的关系。方法 于卡尔加里学龄前MRI研究成像数据库中选择来自39名健康发育儿童的117组脑结构T1WI,提取各ROI皮质指标,计算其偏侧化指数(AI)。记录儿童发育神经心理测评中语音处理和快速命名标准分数评价结果,以PLS回归分析观察语言能力与大脑皮质结构特征的关系。结果 语音标准处理分数与左侧环岛沟下段、左侧顶枕沟、左侧颞上沟、左侧中央下回和下沟、右侧额下回岛盖部皮质厚度均呈负相关,与前横侧副沟皮质厚度AI呈正相关。快速命名标准分数与胼胝体沟皮质厚度AI、大脑外侧眶沟和楔回高斯曲率AI均呈负相关,与大脑前横颞回、枕中沟和月状沟及嗅沟平均曲率AI均呈正相关。结论 语言中枢及附近脑区皮质结构改变可影响前阅读阶段儿童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3.
背景:平衡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但缺乏相关现代科学理论机制。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纳入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于平衡针针刺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双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并对平衡针刺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经平衡针治疗后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均有好转。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正常受试者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与杏仁核连接增强;双侧小脑齿状核、小脑蚓、左侧小脑坡、双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与杏仁核连接下降。提示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慢性应激与抑郁症患者脑影像学改变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120例抑郁症患者,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评估患者慢性应激状态,根据评分结果分为慢性应激组(n=78)和非慢性应激组(n=42),另选取同期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行头颅MRI扫描,采集得到的3DT1数据采用FreeSurfer自动化处理,计算并比较全脑脑区皮层厚度,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抑郁症状,分别比较慢性应激组、非慢性应激组、对照组全脑皮层厚度及HAMD-17评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ES评分与全脑皮层厚度、HAMD-17评分的相关性;抑郁症患者出院后随访6~12月,比较慢性应激组、非慢性应激组抑郁症发作时间及6月内临床治愈率。  结果  对照组、非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左侧额叶三角部、双侧额上回、左侧额缘、双侧楔前叶、双侧颞中回、左侧顶下缘上回、左侧扣带回、右侧额叶岛盖部、右侧额下回及皮层平均厚度均呈下降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皮层厚度增加脑区;对照组、非慢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HAMD-17评分呈升高趋势,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ES评分与大脑皮层平均厚度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HAMD-17评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慢性应激组6月临床治愈低于非慢性应激组(P<0.05),抑郁发作时间长于非慢性应激组(P<0.05)。  结论  慢性应激可加剧抑郁症患者大脑皮层萎缩,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体素度中心度(DC),结合种子点功能连接(SFC)方法,以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早盲青少年静息态下脑功能连接异常改变。方法对16例早盲青少年(观察组)和性别及年龄相匹配的16名正常视力志愿者(对照组)采集rs-fMRI数据,比较2组DC值差异;以组间DC值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作为ROI,采用SFC方法计算其与其他脑区间的功能连接。结果观察组初级视觉皮层(右侧距状沟、双侧舌回)DC值较对照组降低,而语言皮层(双侧三角部额下回、右侧岛叶)DC值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观察组与右侧距状沟功能连接减低脑区包括初级视觉皮层(左侧距状沟、双侧舌回)和非视觉皮层(双侧中央后回、楔前叶、顶上小叶、中央旁小叶、额中回、颞上回及颞中回)。结论早盲患者脑网络功能连接存在异常改变,与失用性萎缩和功能重塑相关。联合DC和SFC分析方法可为研究盲人脑网络改变及病理生理机制提供更宽阔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观察缺血性脑卒中脑功能连接(FC)的特点,并探讨针刺治疗在脑卒中功能恢复中可能存在的重塑机制。方法:纳入脑卒中伴右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21例(脑卒中组)和健康受试者18例(健康对照组)。采集脑卒中组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及所有受试者的rs-fMRI数据,选取双侧初级运动皮质(M1)为种子点,比较脑卒中组和对照组双侧M1区与全脑的FC差异,并将差异脑区FC值与FMA评分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在针刺治疗后FMA评分明显提高(t=-8.595,P<0.001)。脑卒中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左侧M1区FC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额上回、左侧中央后回等,但Cerebelum_6_区FC增强。右侧M1区FC减弱的脑区主要有左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右侧顶下缘角回等,但Cerebelum_Crus2_R区FC增强。脑卒中组针刺治疗前后比较,左侧M1区FC增强的脑区有右侧中央前回、右侧额中回,FC减弱的脑区有左侧颞中回、左侧前扣带和旁扣带脑回。右侧M1区FC增强的脑区有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右侧颞中回。脑卒中组针刺后右侧中央前回的FC值与治疗后FM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523,P=0.015)。结论:针刺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针灸后双侧M1区与右侧中央前回和额中回的FC显著增强,这可能是针刺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重塑机制。  相似文献   

17.
Regional cortical thickness was evaluated using CIVET processing of 3D T1-weighted images (i) to compare the variation in cortical thickness between 33 participants with fetal alcohol spectrum disorders (FASD) aged 6-30 years (mean age 12.3 years) versus 33 age/sex/hand-matched controls, and (ii) to examine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cortical thickness with age from children to young adults in both groups. Significant cortical thinning was found in the participants with FASD in large areas of the bilateral middle frontal lobe, pre- and post- central areas, lateral and inferior temporal and occipital lobes compared to controls. No significant cortical thickness increas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FASD group. Cortical thinning with age in a linear model was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but the locations were different for each group. FASD participants showed thinning with age in the left middle frontal, bilateral precentral, bilateral precuneus and paracingulate, left inferior occipital and bilateral fusiform gyri; while controls showed decreases with age in the bilateral middle frontal gyrus, righ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bilateral precuneus gyrus, and bilateral occipital gyrus. A battery of cognitive assessments of memory, attention, motor, and verbal abilities was conducted with many of the FASD participants, 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ere found between these cognitive scores and regional cortical thickness. Non-invasive measurements of cortical thickness in children to young adults with FASD have identified both key regions of cortex that may be more deleteriously affected by prenatal alcohol exposure as well as cortical changes with age that differ from normal developmental thinnin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基于低频振幅(ALFF)算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观察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脑活动的变化。方法 对9例左眼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组)和1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在黑白棋盘格刺激下行fMRI,应用t检验对ALFF脑图进行组间和组内统计学分析。结果 1例弱视组患者数据在预处理后被剔除。左眼接受刺激时,弱视组较对照组左侧舌回、右侧枕中回、右侧中央前回、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楔前叶和楔叶等区域ALFF减弱,左侧额中间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颞上回、右侧杏仁体和右侧壳核等区域ALFF显著增强;右眼接受刺激时,弱视组较对照组胼胝体和左侧颞中回ALFF减弱,双侧枕叶、右侧额中回和右侧尾状核等区域ALFF显著增强。弱视组中,与右眼接受视觉刺激时比较,左眼接受视觉刺激时右侧额下回、左侧尾状核、丘脑及前扣带回等脑区ALFF显著增强,双侧枕叶ALFF显著减弱。结论 任务状态下基于ALFF算法的fMRI不仅可反映弱视患者视皮层的功能损害,还可反映多脑区神经活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 Ho)及分数低频波动振幅(f ALFF)的改变特点。材料与方法共纳入21名T2DM伴MCI患者(D-MCI组)及25名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相匹配的对照组志愿者(HC组),通过3.0 T MR仪采集T2WI、FLAIR、三维T1WI结构数据和静息态功能数据,分别计算静息态Re Ho值和f ALFF值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然后提取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脑区的Re Ho/f ALFF值与临床数据做相关分析。结果 D-MCI组存在多个右侧额上回亚区、部分小脑Re Ho值显著增高,双侧内侧眶额部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右侧颞下回、左侧枕中回及右侧舌回Re Ho值显著减低;而左侧颞下回、双侧扣带回前部f ALFF值显著增高,右侧舌回f ALFF值显著减低。D-MCI组Hb A1c与扣带回前部f ALFF值(r=-0.482,P=0.027)、Mo CA评分与左侧颞下回f ALFF值(r=-0.547,P=0.010)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T2DM伴MCI患者存在认知控制网络、视觉信息处理、语义认知等多个相关脑区的异常活动,这些异常活动可部分阐释T2DM患者伴发MCI的神经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轻微型肝性脑病(MHE)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其他区域功能连接(FC)变化。方法 对22例肝硬化伴MHE患者(MHE组)、23例肝硬化无MHE患者(NMHE组)和24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静息态fMRI,选择双侧楔前叶为种子点,采用种子体素相关性脑功能网络分析方法计算并比较各组间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其他区域的FC。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HE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上回、左侧中扣带回的FC及右侧楔前叶与右侧颞极、左侧颞上回、双侧前额叶和内侧扣带回的FC降低,NMHE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中回的FC及右侧楔前叶与左侧楔前叶、左侧中扣带回的FC降低(P均<0.05);与NMHE组比校,MHE组左侧楔前叶与右侧额上回的FC及右侧楔前叶与右侧脑岛、右侧额中/上回的FC降低(P均<0.05)。结论 MHE患者静息态下双侧楔前叶与全脑多个脑区FC存在异常,这可能是其大脑内源性神经功能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