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卡博替尼、克唑替尼和奥斯替尼(AZD9291)对小鼠骨髓或脾脏源性抑制细胞(MDSCs)亚群比例、凋亡及增殖的影响。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BALB/c小鼠(雄性)骨髓G-MDSCs和M-MDSCs,分别加入卡博替尼(0.01、0.1、0.3和0.9μmol/L)、克唑替尼(0.2、2、20和200μg/mL)或AZD9291(0.01、0.1、1和10μmol/L)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种靶向药物对MDSCs亚型的影响,CCK-8法检测MDSCs增殖;流式细胞分选仪分选小鼠骨髓Gr-1~+CD11b~+细胞,检测Gr-1~+CD11b~+细胞凋亡。结果克唑替尼处理组骨髓粒细胞型MDSCs(G-MDSCs)、单核细胞型MDSCs(M-MDSCs)比例均下降(P0.05);卡博替尼处理组脾脏G-MDSCs比例下降(P0.05);卡博替尼、克唑替尼处理骨髓MDSCs后早期凋亡比例增加(P0.05),AZD9291处理的MDSCs凋亡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卡博替尼和克唑替尼可能通过诱导MDSCs凋亡降低MDSCs比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菊粉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单核细胞样MDSCs(monocytic-MDSCs,M-MDSCs)比例的变化和意义及其与血浆炎症因子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60%高脂饮食联合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6 mg/100 g+0.1 ml芝麻油制备PCOS小鼠模型,选取21~27日龄的雌性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菊粉干预组,每组10只。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脾脏、肝脏中MDSCs和M-MDSCs的比例变化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17A和IL-10的水平。结果对MDSCs和M-MDSCs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外周血、脾脏、肝脏中MDSCs和M-MDSCs显著增加,与模型组小鼠相比,菊粉干预组小鼠外周血、脾脏和肝脏MDSCs及M-MDSCs也显著增加。对血浆炎症因子分析发现:TNF-α、IL-17A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中相比显著增加,而在模型组与菊粉干预组中相比显著降低,IL-10在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小鼠中相比显著降低,而在模型组与菊粉干预组中相比增加,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对MDSCs和M-MDSCs与血浆炎症因子TNF-α, IL-17A相关性分析发现:PCOS小鼠外周血、脾脏、肝脏中MDSCs和M-MDSCs与血浆炎症因子TNF-α、IL-17A均呈负相关。结论菊粉能够诱导MDSCs、M-MDSCs在外周血、脾脏和肝脏中募集,减少促炎因子TNF-α、IL-17A的生成,从而延缓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富含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ALA)的亚麻籽油(flaxseed oil,FO)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sis,AS)ApoE~(-/-)小鼠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中单核细胞样MDSCs(M-MDSCs)比例的变化,检测血浆和主动脉炎症因子及其与M-MDSCs的相关性。方法将3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空白对照组(CON)、AS模型组(MOD)和亚麻籽油干预组(MOD/FO)。干预10周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和脾脏中M-MDSCs含量,采用流式微球阵列检测技术(CBA)检测血浆及主动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IL-10的水平;采用Pearson方法分析M-MDSCs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FO干预后的AS斑块减轻(P0.05),且外周血和脾脏M-MDSCs比例显著高于MOD组(P0.05);此外,外周血IL-1β和TNF-α水平较MOD组显著降低,主动脉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较MOD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0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外周血MMDSCs与主动脉组织TNF-α、IL-1β、IL-6呈负相关,与主动脉组织IL-10呈正相关,并与血浆TNF-α、IL-1β呈负相关。结论富含ALA的FO能够升高AS小鼠M-MDSCs比例并抑制炎症。  相似文献   

4.
胃癌(gastriccancer)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髓源性免疫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由未成熟的髓细胞组成的异质性细胞群,且目前普遍认为CD33+CD11b+HLA-DR-是其标志特征。此外,早在2012年已证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比例升高,但国内外对晚期胃癌外周血中MDSCs与化疗疗效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晚期胃癌化疗前后MDSCs比例的变化,以期为晚期胃癌化疗疗效监测和预后评价寻找特异性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细粒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不同亚群髓源抑制性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对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20只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小鼠腹腔注射活原头节2 000个/只,对照组小鼠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感染第180天后,解剖并观察小鼠腹腔和各脏器的病变。无菌条件下取其脾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及其亚群比例。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感染组和对照组小鼠MDSCs亚群以及正常对照组小鼠CD19+B细胞,将二者以1∶1比例共培养,3 d后流式检测Bregs比例。结果 细粒棘球慢性感染小鼠腹腔和内脏器官中发现单房性包囊。MDSCs、多核MDSCs(PMN-MDSCs)及单核MDSCs(M-MDSCs)的比例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M-MDSCs与B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与单纯B细胞组相比,正常对照及感染小鼠M-MDSCs均能显著增加CD19+IL-10+B以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MM)患者外周血中髓样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及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MDSCs数量的影响.方法 采集20例MM患者CIK细胞治疗前后和18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用anti-CD33-mAb和anti-CD11b-mAb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DSCs比例.结果 MM患者外周血中MDSC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M患者经CIK治疗后,其MDSCs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CIK可降低MM患者外周血MDSCs水平,这一结果揭示了CIK抗肿瘤作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频数,分析MDSC变化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82例结直肠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粒细胞型MDSC(G-MDSC)和单核细胞型MDSC(M-MDSC)频数。使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频数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的关系以及常用治疗措施对MDSC的影响。用相关分析评价G-MDSC与M-MDSC频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结直肠癌患者组外周血中G-MDSC和M-MDSC频数显著增高。TNM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与M-MDSC频数显著高于TNMⅠ、Ⅱ期患者,且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G-MDSC和M-MDSC频数亦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外周血G-MDSC和M-MDSC频数在不同肿瘤部位与分化程度的结直肠癌患者间无明显差异。施行根治性切除术以及经辅助化疗有效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和M-MDSC频数显著下降。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与M-MDSC频数之间无相关性。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和M-MDSC频数均显著升高,并且其频数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根治性切除术及有效的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G-MDSC和M-MDSC频数。  相似文献   

8.
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异质性、未成熟髓系细胞,对维持肿瘤患者免疫逃逸和耐受,促进肿瘤生长、增殖及转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少特异性标志物及MDSCs异构性,人MDSCs表型尚未完全明确。人MDSCs能够通过上调关键酶降解氨基酸、诱导氧化应激、辅助性与调节性T细胞、激活PD-1/PD-L1轴、诱导高丰度肠道真菌及高表达抑制性细胞因子等机制抑制免疫应答,作为肿瘤预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应用于临床。检测外周血、腹腔液、肿瘤组织中MDSCs有助于肿瘤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通过抑制MDSCs功能、促进其分化为更成熟的细胞、破坏细胞内在结构链等可降低MDSCs的比例和表型。本文就国内外关于MDSCs临床应用相关分析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可能存在的免疫抑制机制并分析其临床应用现状,从MDSCs入手改善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状态,有望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中的髓源抑制细胞(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及对T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感染BALB/c小鼠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MDSCs动态比例变化,免疫磁珠分选小鼠骨髓中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 (CD11b~+Gr1~+Ly6G~+)亚群细胞,Write-Giemsa染色进行形态学鉴定; CFSE法检测单核系和粒系MDSCs亚群对CD4~+T、CD8+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3、TGF-β和精氨酸酶(ArgⅠ)、一氧化氮合酶2(NOS2)的表达。结果: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的MDSCs较对照组小鼠明显增多,以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增多为主。两个亚群细胞均能降低CD4+T、CD8+T细胞的增殖活性,粒系亚群MDSCs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Real-time PCR结果显示两个亚群细胞的细胞因子IL-4、IL-10、IL-13、TNF-α、IFN-γ以及ArgⅠ、NOS2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结论:血吸虫感染模型小鼠体内的MDSCs显著增高,单核系MDSCs(CD11b+Gr1+Ly6G-)和粒系MDSCs(CD11b+Gr1+Ly6G+)亚群均能抑制CD4~+T、CD8~+T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两亚群细胞均能上调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IL-13和ArgⅠ、NOS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鼠乳鼠肌源性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诱导大鼠乳鼠肌源性干细胞(MD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取SD大鼠乳鼠骨骼肌,差速贴壁至第5代时培养液中加入诱导培养基培养,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RT-PCR分析.结果:分化后细胞NSE染色阳性,RT-PCR结果显示,诱导后MDSCs样品中检测到NSE、GFAP特异性条带.结论:在一定条件下NGF和bFGF联合诱导法可以诱导MD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iric oxide synthase,iNOS)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VEGF-C和iNOS的表达,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 VEGF-C和iNOS在乳腺癌组织中均呈强阳性表达,而在癌旁正常组织则不表达。VEGF-C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iNOS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VEGF-C和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γ=0.43,P<0.05)。结论 VEGF-C和iNOS蛋白在乳腺癌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两者可能共同参与肿瘤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基因在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微环境中的表达差异。方法:46例初诊、初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Foxp3基因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微环境中Foxp3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外周血及肿瘤组织匀浆中的TGF-β和IFN-γ水平。结果:Foxp3基因在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强于无转移的淋巴结,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的Foxp3表达明显强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前者肿瘤组织匀浆中的TGF-β水平也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Foxp3基因的表达及TGF-β、IFN-γ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存在Foxp3基因表达增强及TGF-β水平增高的现象,提示该类患者存在较为严重的局部肿瘤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在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并在荷瘤小鼠体内探讨MDSCs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9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及荷瘤小鼠脾脏MDSCs的比例,采用ELISA分析鼻咽癌患者及荷瘤小鼠中MDSCs对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与肿瘤的分期有关,晚期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高于早期患者;鼻咽癌荷瘤小鼠脾脏内MDSCs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表明MDSCs可明显抑制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MDSCs的比例较健康人高,且与鼻咽癌分期密切相关,荷瘤小鼠实验表明肿瘤组小鼠脾脏MDSCs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MDSCs可影响荷瘤小鼠细胞因子的分泌。MDSCs可能作为鼻咽癌生物治疗的1个靶点。  相似文献   

14.
荧光定量RT-PCR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EA mRNA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81例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58.02%(47/81),对照组27例(健康人)未见表达.原发性肿瘤、远端转移的患者外周血CEAmRNA呈高表达,而化疗后外周血CEAmRNA表达阳性率和水平下降(P<0.05).结论荧光定量RT-PCR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决定治疗手段、判断疗效、有否转移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中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 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磷酸酶法检测了56例多发性硬化(M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CSF)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活动期MS患者外周血CD4+、CD8+细胞较对照组减少,CD25+细胞、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p<0.05).CSF中CD4+、CD25+细胞、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升高,CD8+细胞降低(p<0.05<0.05),且CSF中淋巴细胞亚群均高于自身外周血中的相应细胞(p<0.05).经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随病情缓解,外周血、CSF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可能参与MS的发病,并与MS的缓解-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EG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病理学因素,为EGC的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2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早期胃癌的大小、原发部位、大体分型、组织学分型、侵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等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结果 228例EGC患者中出现淋巴结转移31例(13.6%),其中粘膜内癌10例(7.9%),粘膜下癌21例(20.6%)。单因素分析发现EGC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小、肿瘤侵润深度及分化程度相关(P〈0.01),而与肿瘤的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直径大于2 cm、粘膜下癌及分化程度低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肿瘤直径小于2 cm、分化程度较高的粘膜内癌并无淋巴结转移的EGC,建议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或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结论肿瘤直径大于2 cm、粘膜下癌及分化程度低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影响了早期胃癌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正>近来,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1-2]。MDSCs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群异质性细胞,由一些髓系祖细胞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巨噬细胞和粒细胞的前体细胞组成,具有显著抑制免疫细胞应答的能力~[3]。小鼠MDSCs的表面标志:粒样MDSCs(G-MDSCs)  相似文献   

18.
<正>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未成熟,异质性的细胞群体,由髓系前体细胞组成。在小鼠,MDSCs共表达髓样细胞谱系分化抗原Gr1和CD11b,其中Gr1又包括Ly6G和Ly6C两个亚型,因此MDSCs可分为两种亚  相似文献   

19.
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72例肿瘤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肿瘤病人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水平。结果: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较正常人有减少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相比,CD4+细胞比例均较正常人降低,其中肺癌组和其它组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Th1向Th2的漂移趋势;CD8+细胞则有升高趋势,且在肺癌组、胃癌组和其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组比较各组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肿瘤病人根据CEA水平分组,CEA升高组较CEA正常组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肿瘤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的降低可能反映了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T细胞亚群可与肿瘤标志物协同用于了解病人的疾病和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20.
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l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缺乏淋巴系标志具有多方向分化潜能和免疫抑制功能的异质性细胞,它包括未成熟树突状细胞(DCs)、巨噬细胞、粒细胞和其他早期分化阶段的髓系细胞.MDSCs 的共同特性是它们的髓系来源、未成熟状态及对T细胞应答的显著抑制作用,荷瘤宿主体内MDSCs大量蓄积是造成肿瘤免疫无应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以MDSCs为靶点的免疫治疗方法为抗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现就MDSCs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