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探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与抗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细胞外第二环自身抗体产生的关系,并观察该抗体的生物学效应。 方法:采用缩窄腹主动脉制备心力衰竭大鼠模型。(2)以人β3AR细胞外第二环的合成肽段作为抗原,采用ELISA检测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抗β3AR自身抗体。(3)提纯该抗体阳性的心力衰竭大鼠血清中的IgG。(4)设立各相应对照组观察该抗体对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收缩效应和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 结果:(1)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在术前抗β3AR自身抗体呈低阳性率21.05%(4/19)、低滴度(平均滴度为 1∶19.49);于术后12周该抗体呈高阳性率78.95%(15/19)、高滴度(平均滴度为 1∶152.79)(与术前相比,P<0.01)。(2)该抗体可降低成年大鼠心肌细胞收缩和舒张效应,该作用不能被β1AR和β2AR受体拮抗剂(nadolol)阻断,但可被非特异性β受体拮抗剂(bupranolol)或β3抗原阻断。(3)该抗体可降低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同样该作用不能被nadolol阻断,但可被bupranolol或β3抗原阻断。此外,该抗体的负性变时效应在观察时间内(6 h)无衰减。 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心力衰竭模型形成过程中可产生较高滴度的抗β3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并具有负性变力和变时效应,提示该抗体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纯化的心肌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乳鼠心肌细胞,48 h后用流式分选方法(FACS)分选纯化心肌细胞,纯化的心肌细胞继续培养48 h。分为对照组(空白纯化心肌细胞组)和TGF-β1刺激组,用RT-PCR方法测定两组细胞中TGF-β1、CTGF、纤维连接蛋白(FN) mRNA的含量, 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两组细胞胞浆蛋白中CTGF、FN含量。结果: 心肌细胞中有较低水平的CTGF表达,在予以 TGF-β1刺激后细胞内CTGF mRNA与蛋白含量分别提高 2.49 倍(P<0.01) 和3.63 倍(P<0.01),FN mRNA与蛋白含量分别提高 1倍(P<0.01)和4.18倍(P<0.01),而TGF-β1mRNA水平减少34%(P<0.01)。结论: 纯化的心肌细胞有CTGF的基础表达,并且TGF-β1可以明显上调其表达,提示心肌细胞主动参与了心肌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实验性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β3-肾上腺素能受体(AR)表达水平的变化及β3-AR激动时对心脏室颤阈值(VFT)和心室有效不应期(ERP)的影响。方法: 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6只,随机分为心力衰竭组(n=8)及对照组(n=8)。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肌梗死建立心力衰竭模型;使用RT-PCR法检测左心室β3-AR mRNA的表达;观察使用β3-AR激动剂BRL37344对VFT、ERP和LVESP、+dp/dtmax、-dp/dtmax的影响。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β3-AR mRNA表达量(β3/β-actin的比值) 增加(0.011 vs 0.028, P<0.05),所占比例(β3123) 增加(1.2% vs 5.4%, P<0.05);②心力衰竭大鼠VERP较正常对照组VERP明显延长(70.5 ms±5.5 ms vs 59.5 ms±6.4 ms,P<0.05);静注BRL37344后,心力衰竭大鼠VERP稍延长,但对比用药前VERP无显著差异(73.0 ms±4.8 ms vs 70.5 ms±5.5 ms,P>0.05);③心力衰竭大鼠VFT较正常对照组VFT显著降低(10.9 mV±0.8 mV vs 30.5 mV±1.3 mV,P<0.05);静注BRL37344后,心力衰竭大鼠VFT相比用药前亦显著降低(7.1 mV±0.6 mV vs 10.9 mV±0.8 mV,P<0.05); BRL37344降低VFT的作用与BRL37344对LVESP、+dp/dtmax、-dp/dtmax及β3-AR mRNA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0.708、0.759、0.787(P<0.05)。结论: 心力衰竭大鼠左心室β3-AR mRNA表达明显增高,β3-AR激动时不影响衰竭大鼠心室ERP,但明显降低衰竭大鼠心脏VFT,其降低VFT作用与β3-AR的负性肌力作用及β3-AR mRNA表达量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E2)对内皮素-1(ET-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ET-1刺激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肥大细胞模型;观察E2对ET-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影响,并检测心肌细胞中ERK1/2活性的变化。结果: ET-1可使心肌细胞蛋白质含量、表面积和[3H]-亮氨酸掺入显著增加,这些作用可被E2明显抑制。E2预处理抑制ET-1诱导的心肌细胞ERK1/2活性的增加。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Ta)可抑制E2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3H]-亮氨酸([3H]-Leu)掺入和ERK1/2活性的作用。MEK1/2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使ET-1诱导的心肌细胞[3H]-Leu掺入减少,使E2对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的抑制作用加强。结论: E2通过雌激素受体抑制ET-1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这一过程与ERK1/2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AT1受体抗体在心脏疾患发病中的作用,观察AT1受体抗体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几种主要离子电流的影响。方法: 按照人AT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合成AT1受体抗原肽段,以此肽段对大鼠进行主动免疫,获取抗AT1受体抗体;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Ca2+通道电流(ICa-L)、钠-钙交换电流(INa/Ca)、瞬时外向钾电流(Ito)与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结果: 抗AT1受体抗体IgG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加ICa-L和INa/Ca,而减小Ito和IK1。以上各项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上述效应与AT1受体激动剂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这些电流的作用是一致的,并且可被AT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氯沙坦所阻断。结论: 心脏AT1受体抗体对心肌细胞离子电流具有显著的激动剂样效应,可以促进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而影响心脏的活动。这可能是该抗体参与心脏疾患发病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差速贴壁法分离新生Sprague-Dawley(SD)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Fs)。MTT法测CFs生长,羟脯氨酸法测CFs胶原含量,RT-PCR 法测TSP-1mRNA表达。结果: TGF-β1诱导CFs TSP-1的表达呈浓度-时间依赖性增加(P<0.01)。TGF-β1(20 μg/L)作用下24 h可诱导CFs增殖和胶原合成(P<0.01)。TSP-1反义寡核苷酸作用后的CFs的MTT A值、胶原含量减少(P<0.01)。结论: TGF-β1可诱导新生大鼠CFs TSP-1表达,TSP-1反义寡核苷酸对TGF-β1诱导大鼠CFs增殖与胶原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SP-1在TGF-β1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sTNFRI)、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I(TGF-β1)水平与心功能状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112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及60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清TNF-α、IL-6、sTNFRI、IL-10和TGF-β1水平,同时采用心脏超声仪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 (1)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TNF-α、IL-6、sTNFRI、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P<0.05,P<0.01)。(2)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sTNFRI、IL-6/IL-10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P<0.01),而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逐渐升高(P<0.05,P<0.01)。(3)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P<0.05)。 结论: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促炎症性细胞因子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促炎症细胞因子与抗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向炎症方面偏移,两者的改变能够反映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缺氧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胞内钙浓度([Ca2+i)的影响及L-型钙通道和胞内钙库的作用,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复制大鼠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利用Fura-2/AM钙离子成像方法测定PASMCs在不同钙离子浓度细胞外液及L-型钙通道阻滞剂nifedipine和IP3R钙通道抑制剂肝素干预前后 [Ca2+i变化。 结果:(1)缺氧+含钙外液组PASMCs [Ca2+i 显著高于对照+含钙外液组(P<0.05)。缺氧+含钙外液组PASMCs [Ca2+i显著高于缺氧+无钙外液组(P<0.05)。(2)缺氧nifedipine组PASMCs[Ca2+i在加药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3)缺氧未干预组与缺氧肝素组PASMCs [Ca2+i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慢性缺氧可使PASMCs的[Ca2+i增加。慢性缺氧引起[Ca2+i增加可能与细胞外钙内流有关,L-型钙通道和IP3R钙通道在调节[Ca2+i的过程中可能不独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浆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在常氧、急性和慢性低氧条件下对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s)膜钙激活氯离子通道(ClCa)的调节作用。 方法: 常规离体血管灌流法检测急性低氧时肺动脉环张力变化;钙荧光探针(Fura-2/AM)负载培养PASMCs,观察常氧和慢性低氧条件下[Ca2+i的变化并由此对ClCa的影响;同时用四唑盐(MTT)比色法观察当[Ca2+i变化时ClCa对PASMCs增殖的影响。 结果: (1) ClCa阻断剂尼氟灭酸(NFA)和indaryloxyacetic acid (IAA-94)可以舒张急性低氧引起的肺动脉环收缩。(2) 慢性低氧时[Ca2+i升高:常氧状态下, PASMCs [Ca2+i为(123.63±18.98)nmol/L,低氧时为(281.75±16.48)nmol/L (P<0.01)。(3) 常氧时,NFA和IAA-94对[Ca2+i 无明显影响(P>0.05)。(4) 慢性低氧时, NFA和IAA-94使PASMCs [Ca2+i由(281.75±16.48)nmol/L降低到(117.66±15.36)nmol/L (P<0.01)。(5)MTT比色法中,慢性低氧状态下NFA和IAA-94引起升高的吸光度(A)值降低,由0.459±0.058到0.224±0.025 (P<0.01)。 结论: 低氧引起[Ca2+i升高,这可能激活ClCa,对[Ca2+i起正反馈作用,ClCa可能在低氧肺动脉高压中起作用;慢性低氧条件下ClCa可能参与促进大鼠PASMCs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链脲菌素法复制不同病程的糖尿病模型。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GF-β1的表达。DNA断端末端标记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TGF-β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凋亡阳性细胞数量在糖尿病早期明显高于正常,晚期有所减少。结论:TGF-β1在糖尿病的心肌中表达增加,且随病程发展而上升,可能是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的重要促发因子。糖尿病心肌中细胞凋亡现象随病程延长而逐渐减弱,机制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前列腺素F2α(PGF2α)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方法:利用乳鼠心肌细胞培养,以细胞直径、蛋白质含量和心房利钠因子(ANF)mRNA表达为心肌肥大反应指标,观察PGF2α致心肌肥大效应。采用Fura-2/AM为荧光指示剂测定心肌细胞内钙浓度([Ca2+i);RT-PCR法半定量测定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蛋白表达。结果:随着PGF2α 浓度升高(10-10-10-5 mol/L),心肌细胞直径、蛋白含量和[Ca2+i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P﹤0.01);PGF2α 10-7 mol/L使ANF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钙调神经磷酸酶(CaN)mRNA及CaN信号通路(含CaN及其下游因子NFAT3和GATA4)蛋白的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加入CsA(CaN阻断剂)后,PGF2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Ca2+i升高的作用明显降低(P﹤0.01),CaN mRNA和Ca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亦明显减少(P﹤0.05)。结论: PGF2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至少部分与其升高[Ca2+i从而激活CaN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晚期预处理对缺氧/复氧乳鼠心室肌细胞游离钙的影响及其离子通道机制。方法:建立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预适应组和卡托普利组。经Flou-3/AM负载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利用膜片钳技术,观察L-型钙通道和钠钙交换电流的变化。结果:(1)缺氧/复氧时,[Ca2+]i和Na+/Ca2+交换电流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型钙电流(ICa-L)峰值下降,I-V曲线上移,半数失活电压(V0.5)减小,ICa-L失活曲线左移。(2)晚期预处理和卡托普利使缺氧/复氧时[Ca2+]i低于缺氧/复氧组(P<0.01);ICa-L增加,I-V曲线下移,V0.5增大及稳态失活曲线右移;Na+/Ca2+ 交换电流减少;但[Ca2+]i和Na+/Ca2+交换电流高于对照组(P<0.05)。(3)卡托普利组与缺氧预适应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心肌细胞缺氧/复氧,通过Na+/Ca2+交换电流的异常增加可引起[Ca2+]i的异常升高及其钙超载;卡托普利通过轻度增加Na+/Ca2+交换电流及其[Ca2+]i而触发晚期预处理,抑制后续缺氧/复氧引起的Na+/Ca2+交换电流及其[Ca2+]i的异常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mad2/3信号蛋白在大鼠梗阻性肾病模型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可能作用。 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3、7、14、21和28 d取肾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磷酸化Smad2/3和α-SMA在梗阻肾肾组织中的表达;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梗阻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肾组织具有基础的TGFβ1(4.32%±1.72%)和磷酸化Smad2/3[(19.31±5.37)个/mm2]的表达,α-SMA只表达于血管平滑肌,肾小管-间质无表达。UUO术后1 d,TGFβ1的表达无明显增加(5.15%±2.08% vs对照组,P>0.05),第3 d明显增加(13.55%±6.33% vs 对照组,P<0.01),第7 d达高峰(26.78%±8.77% vs 对照组,P<0.01),此后表达减少;磷酸化Smad2/3的表达在UUO术后3 d明显增加[(67.95±13.87)个/mm2 vs 对照组,P<0.01],并持续增加到第7 d[(150.61±27.34)个/mm2 vs 对照组,P<0.01],此后表达减少;而UUO术后3 d肾组织α-SMA表达亦明显升高(5.58%±1.23% vs 对照组,P<0.01),7 d达到高峰(13.43%±3.32% vs 对照组,P<0.01),14 d表达开始下调;UUO术后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随着疾病的进展而进行性增加,第28 d达到最高峰。梗阻肾肾组织中TGFβ1、磷酸化Smad2/3以及α-SMA的表达时相一致并呈明显正相关(r1=0.932, P<0.01;r2=0.946, P<0.01),并与肾间质区域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密切相关。 结论:磷酸化Smad2/3信号蛋白在大鼠梗阻性肾病肾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Ang-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内游离镁离子浓度([Mg2+i)的调节机制。方法:我们采用荧光指示剂mag-fura-2,运用PTi 阳离子测定系统动态测HUVECs的[Mg2+i。结果: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外Mg2+浓度无关。Ang-1诱导的[Mg2+i增加与细胞内Ca2+浓度无关。经酪氨酸激酶阻断剂(tyrphostin A23 和 genistein), 磷脂酰3激酶阻断剂 (wortmannin和LY294002)预处理,均显著阻断Ang-1诱导的[Mg2+i增加。但经活化丝裂原激活激酶阻断剂(SB202190和PD98059) 预处理,不能阻断Ang-1诱导的[Mg2+i增加。结论:Ang-1通过酪氨酸激酶/磷脂酰3激酶信号传递途径使细胞内的Mg2+库释放Mg2+,从而增加HUVECs的[Mg2+i。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明确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相关蛋白1(IGFBPrP1)抗体能否预防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同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24只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TAA 4周组和TAA+抗IGFBPrP1抗体4周组,每组8只,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磷酸化Smad2/3(p-Smad2/3)、纤维连接蛋白(FN)、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Ⅰ、Ⅲ)及IGFBPrP1的表达。结果: TAA 4周组肝损伤严重,α-SMA、TGF-β1、Smad3、p-Smad2/3、FN、collagen Ⅰ、Ⅲ及IGFBPr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AA+抗IGFBPrP1抗体4周组肝损伤减轻,上述各指标表达均低于TAA 4周组(P<0.01)。IGFBPrP1与TGF-β1、Smad3、p-Smad2/3 、FN及collagen Ⅰ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抗IGFBPrP1抗体可预防TAA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形成,其机制为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和减少细胞核内p-Smad2/3的表达、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进而导致细胞外基质在肝组织中沉积减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对在体大鼠心肌细胞的致凋亡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信号转导通路,以阐明该抗体参与心衰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方法:用β1-AR细胞外第二环合成肽段免疫抗β1-AR自身抗体阴性大鼠(9周),定期检测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心功能、心肌组织凋亡现象和caspase-3,8,9活性。结果:(1)免疫组大鼠的血清抗β1-AR自身抗体滴度逐渐升高并维持于高水平[1∶(1280±0.07)];对照组始终在1∶10左右;(2)TUNEL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免疫组大鼠在免疫3、4、5周心肌组织发生明显凋亡,caspase-3,8活性增高,免疫7、9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对照组未见异常。结论:抗β1-AR自身抗体可能通过激活死亡受体途径促进在体大鼠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最终引起心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高脂饮食对兔肺泡巨噬细胞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及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 (ACE) 活性的影响,探索哮喘与高脂饮食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 高胆固醇饮食法建立高脂兔模型(n=6),8周后离体支气管肺泡灌洗;Fura2/am测定肺泡巨噬细胞[Ca2+i,紫外法检测ACE活性。结果: 高脂组肺泡巨噬细胞[Ca2+i显著高于正常组 (P<0.01);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泡巨噬细胞上清液中ACE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 (均P<0.01);高脂组BALF中肺泡巨噬细胞数、肺泡巨噬细胞[Ca2+i 及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ACE活性均与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851、0.840、0.847(均P<0.05)。结论: 高脂饮食导致兔肺泡巨噬细胞活化,活性增高的肺泡巨噬细胞处于易激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Rho激酶(ROCKⅠ)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初始对照组、栓塞3 d组、1周组、2周组、4周组、8周组、12周组、终末对照组。采血制备血栓,颈静脉注入,2周后第2次栓塞,全程腹腔注射氨甲环酸。达实验设定日期后,测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相对中膜厚度(PAMT)、管壁面积/管总面积(WA/TA) 、右室肥厚指数(RVHI),原位杂交检测ROCKⅠ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栓塞4周组至12周组大鼠随时间延长mPAP明显增高(均P<0.01);PAMT、WA/TA在4周后随时间延长显著增高(4周组P<0.05,8周、12周组P<0.01);8周后RVHI较对照组明显增高(8周组P<0.05,12周组P<0.01);栓塞后ROCKⅠmRNA原位杂交染色强度随时间延长出现增高趋势(3 d组至2周组P<0.05,4周组至12周组P<0.01), TGF-β1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强度随时间延长出现增高趋势(1周组、2周组P<0.05,4周组至12周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ROCKⅠmRNA 及TGF-β1蛋白与mPAP、RVHI及血管重构指标均呈正相关(均P<0.01);ROCKⅠmRNA与TGF-β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12,P<0.01) 。结论: ROCKⅠ和TGF-β1均可能参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此过程中Rho/Rho激酶信号通路可能是TGF-β1发挥生物学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小鼠真皮间充质干细胞(mdMSCs)与硬皮病患者皮损区成纤维细胞(hsFb)共培养对其胶原成分分泌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MSCs对硬皮病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采用低血清培养基,消化-贴壁-传代法体外培养、鉴定mdMSCs,并与体外分离培养的hsFb或正常人成纤维细胞(hnFb)于Transwell培养体系中共培养,样本碱水解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第4、8 d培养上清液中羟脯氨酸(Hyp)和TGF-β1的变化。 结果:第8 d单独培养的hsFb上清液 Hyp、TGF-β1含量较hnFb高(P<0.05);经各细胞密度mdMSCs处理的hsFb培养上清液中Hpy含量与单独培养时无显著差异;经mdMSCs 2.5×104处理的hsFb培养组,在共培养第4 d上清液TGF-β1含量较单独培养时明显增高(P<0.05),第8 d时与单独培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共培养组Hyp含量与TGF-β1水平无明显相关(r=0.221,P>0.05);单独培养组Hyp含量与TGF-β1水平有正相关关系(r=0.682,P<0.01)。 结论:体外mdMSCs与hsFb共培养未能有效减少Hyp和TGF-β1的分泌,提示mdMSCs不能通过对hsFb的作用达到治疗硬皮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rhTGF-β1及转染TGF-β1基因对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hTGF-β1)及TGF-β1基因转染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hTGF-β1作用下角膜内皮细胞的增殖。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方法,将TGF-β1基因转移入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HE染色法观察细胞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表达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变化;DNA电泳法检测转染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MTT检测示5-20 μg/L rhTGF-β1抑制角膜内皮细胞增殖;0.5-1 μg/L组对增殖无影响;0.05~0.1 μg/L组促进细胞增殖。TGF-β1基因转染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的浓度约为(98±3)ng/L。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基因转染组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减少、PI值降低,但加入EGF后细胞生长基本正常。DNA电泳检测示基因转染组未见凋亡带。结论: rhTGF-β1对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具有剂量依赖性;TGF-β1基因转染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增殖、但不诱发凋亡,其抑制作用可被外源性EGF拮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