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14例HCV原发感染后NS5抗体长达一年半的动态变化,探讨NS5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重组NS5抗原,建立EIA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NS5抗体阳性率为60.48%,HCV感染后一月抗-NS5抗体阳性率为16.35%,三月为75%。结论抗-NS5抗体无早期诊断价值。抗-NS5抗体持续阳性者,血清ALT多明显升高,抗-NS5抗体与肝脏疾病活动性相关。丙型肝炎患者中存在抗-C、抗-NS3、抗-NS4抗体阴性,而抗-NS5抗体单独阳性,表明检测抗-NS5抗体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血症,抗体及转氨酶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10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病毒血症、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动态研究。用套式PCR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首次检出时间为输血后15~87天,平均40.3±20.1天,持续或间歇阳性超过1年者7例。抗HCVC100.N14、P22和ScNS3/4和5抗体首次阳转时间分别为输血后33~437(119.7±119.5)天、52~166(77.9±35.6)天、33~103(55.0±23.8)天和33~66(40.1±13.5)天,该4种抗体阳转后都持续1年以上。ALT首次异常时间为输血后15~60天,平均37.9±13.9天,异常超过1年者6例。  相似文献   

3.
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和单克隆抗HCV-NS3-HRP建立直接酶标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52例肝炎患者肝组织HCVRNA和HCAg-NS3。结果抗HCV阳性组HCVRNA检出率57.1%(16/28),HCAg-NS3检出率53.6%(15/28);抗HCV阴性组其两项检出率均为12.5%(3/24)。肝组织中HCVRNA阳性物呈蓝紫色细小颗粒存在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其在肝小叶中的分布可分为3型,即弥漫型、局灶型、散在型。肝组织中HCAg-NS3阳性物呈棕黄色细小颗粒分布于肝细胞核或胞浆内,以单个或数个阳性细胞散布于肝小叶中。23例HCVRNA或/和HCAg-NS3阳性病例以肝炎后肝硬化(LC)病例占多数(14/23),其次为慢性重型肝炎(CSH)和中度慢性肝炎(CAH)。此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符合率(90.4%,47/52),表明病毒核酸及其表达产物均存在于肝细胞内,与HCV感染密切相关。这为HCV感染诊断提供了直接依据,有利于研究HCV感染中病毒复制、慢性化进程、抗病毒治疗监测及重叠感染时病毒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输血后丙型肝炎与抗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献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5’-非编码区(5’-NCR)和C区具有型特异性的引物建立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了25例丙型肝炎(HC)和26例抗-HCV阳性献血员的HCV RNA及基因型。结果25例HC患者HCV RNA阳性率为100.0%,26例抗-HCV阳性献血员HCV RNA阳性率为84.5%,(22/26)。25例HC中I、Ⅱ和混合型(I+Ⅱ、Ⅱ+Ⅲ、I+Ⅲ、I+Ⅱ+Ⅲ)分别占8.0%  相似文献   

5.
HCV感染后NS5区抗体的动态观察与检测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用HCVNS5区两段抗原性较好的合成肽研制的ELISA试剂盒及UBIHCVNS5区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观察14例HCV感染者NS5区抗体的动态变化,证实NS5区抗体如同NS4区抗体一样比C及NS3区抗体出现晚。NS5区抗体总体检出率近似于NS4区抗体;1.55%的血清为单独NS5区抗体阳性;存在NS5区抗体与其他区抗体滴度有互补作用的标本等提示NS5区抗体仍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采用UBINS5区抗体检测试剂盒发现,95.65%(22/23)UBI试剂盒诊断为NS5区抗体阳性的标本中含HCVRNA,6/14HCv感染者用UBI试剂盒检出的抗体出现在ALT再次异常升高或剧烈升高(高于参考值的3倍以上)前后,4/14的感染者抗体出现于ALT首次升高前后(其余4/14的感染者未检出抗NS5抗体),因此UBI抗HCVNS5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的抗体似与疾病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对64例受血者进行了半年前瞻性调查,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8例,亚临床(PT-HC)1例,丙型肝炎病毒(HCV)隐性感染3例,HCV总感染率为1875%,丙氨酸转氨酶(ALT)首次异常时间为输血后28~91(519±209)天;抗-HCV首次阳转为输血后23~76(424±159)天。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病原待定的非乙、非丙ALT异常者5例。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种方法,动态检测了11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孕妇所生的婴儿血抗-HCV和HCVRNA。发现用合成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ELISA)检测婴儿抗-HCV阳性率(23.52%)显著低于第二代重组抗原ELISA(2ndELISA)(41.18%)(P<0.05);用2ndELISA检测,6例婴儿脐血和静脉血抗-HCV阳性,5例持续1~5月阴转,1例阳性持续13个月。经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鉴定,4例阳性,2例可疑阳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5例阳性,3例于生后1~6个月自然阴转,2例持续阳性分别达9个月和13个月。提示检测抗-HCV判断HCV母婴传播的状态受到婴儿抗-HCV产生水平低下、母体抗-HCV的被动输入和不同检测方法的影响,用RT-PCR检测HCVRNA是判断母婴传播更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采用国产和美国Ortho公司第2代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试剂对100例维持性血透及肾移植患者进行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对比检测。阳性标本用聚合酶键反应(PCR)法检测HCVRNA并采用型特异的HCV亚基因探针对其非结构蛋白NSS区扩增产物进行了杂交基因分型。结果表明,这组病人中抗-HCV阳性率为41%,肾移植术后再透析者达56.52%,且与透析时间、输血次数、受血量成正相关;国产抗-HCV试剂同美国Ortho公司试剂比较阳性符合率达91.43%;抗-HCV阳性患者中有31.43%(11/32)血清HCVRNANS5阳性;透析患者中,HCV基因型各型均有,以混合型为主,占63.64%。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患者肾小球病变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肾脏疾病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抗-HCVNS3和抗-HCVNS5单克隆抗体,检测了21例丙肝患尸解肾组织中的HCAg,结果13例阳性(61.9%),其中11例为膜增殖性肾炎(MPGN),1例为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1例肾组织大致正常。8例HCAg检测阴性,其中膜性肾病(MN)1例,膜增殖性肾炎2例,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1例,余4例肾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与乙型肝炎对照组(33.0%)相比,丙肝患者肾脏病变更为多见,形态多样,以MPGN为主。同时对丙肝患者有肾脏病变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病人可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早期血清尿素氮(BUN)增高,因此认为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相同,也存在着丙肝相关性肾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HCV)E2/NS1相对保守区多肽抗原在检测抗-HCV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HCVE2/NS1基因编码的膜区糖蛋白合成E2/NS1相对保守区多肽抗原,建立酶免疫试验(EIA),对96例HCV感染者及40例正常献血员进行HCVE2/NS1抗体的检测,同时平行检测HCVRNA肝炎为13.55%,慢性丙型肝炎为25.04%,无症状感染者为2.08%;正常献血员中发现3例抗HCVE2/NS1抗体  相似文献   

11.
初次及再次感染HCV后不同功能区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4例初次HCV感染者及11例再次HCV感染者系列血清系在无法检测HCV时留存的289位手术受血者系列血清中筛选获得。系列血清包括受血前、受血后不同时期收集的血清。回顾性地研究其不同功能区抗体出现的动态变化,抗C与抗NS3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抗NS3、抗C、抗NS5及抗NS4抗体在HCV感染后系列血清中检出率分别为84.76%、79.27%、72.54%和68.39%。感染过程中各区抗体可以全部出现、部分出现或单独出现抗C、抗NS3及抗NS5抗体,未发现单独含抗E、抗NS1及抗NS4区抗体的血清。抗E、抗NS1及抗NS4抗体消失较早。研究表明:以HCVC区、NS3区及NS5区编码的优势抗原包被的ELISA抗体诊断试剂盒将提高HCV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住院病人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阳性血清标本进行抗-HCVIgM的检测,并与HCVRNA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HCVRNA阳性、抗-HCV阳性,HCVRNA阳性、抗-HCV阴性及HCVRNA阴性、抗-HCV阳性三种类型中均有抗-HCVIgM阳性者。结果还表明HCVRNA阳性病例的抗-HCVIgM阳性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的病例(P<0.05),在临床诊断上HCVRNA阳性与阴性病例的肝病大多数为急性肝炎(AH)和慢性活动性肝炎(CAH),HCVRNA阳性与阴性比较,各类肝病的病例数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多重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及基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丙型肝炎病毒(HCV)的5’-非编码区(5’-NCR)、C及NS4基因区的3对引物分别及同时扩增,检测80例抗-HCV阳性患者的血清HCV RNA,并进行了HCV基因分型研究。各不同引物所介导的PCR检出HCV RNA的结果为:5’-NCR基因区60%(48/80),C基因区37%(30/80),NS4基因区30%(24/80)。以上3对引物同时扩增仅42%(34/  相似文献   

14.
散发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16例散发性丙型肝炎(SHC)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原因:3例为外科医生;3例的配偶为慢性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患者;5例有拔牙、注射或接种史;5例感染途径不明。SHC患者的病毒血症水平明显低于PTHC患者(血清稀释倍数前者为10~100倍;后者为100~10000倍,P<0.01)。仅1例SHC患者抗-HCV阳性。与PTHC患者相比,SHC患者肝脏损害程度较轻,转氨酶水平较低,且多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C33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丙型肝炎病毒(HCV)C33抗原在正常人群及各类临床病人血清及肝组织中分布状况。方法用人工合成的HCV核心抗原C33肽(含33个氨基酸)与小鼠血清白蛋白,经异型双功能交联剂SPDP连接后免疫Balb/C小鼠,制成2株C33肽单克隆抗体(McAb),分别用作包被抗体和酶标抗体,建立检测血清中C33肽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共检测了1236例各类病人。并用免疫荧光及固相免疫酶法检测肝活检组织中的HCVC33肽抗原。结果急性丙型肝炎(HC)患者,C33肽的阳性检出率为14.0%(6/43);仅抗-HCVIgG阳性患者C33肽的阳性检出率为8.8%(35/396);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6.5%(4/62);白血病患者为4.3%(1/23);血透病人为3.3%(19/576);普通住院病人为1.5%(2/136);正常供血员为1.4%(6/438)。肝活检免疫荧光、固相免疫酶检测显示HCVC33肽在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上均有表达,在胞质中或集中于全胞质一侧或弥散分布于胞质中。结论HCVC33抗原测定,可以作为HCV感染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6.
庚型肝炎病毒C型(GBV—C)多肽的抗原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应用Goldkey软件分析GBV-C的氨基酸序列,采用标准的Merifield固相法和多中心同步多肽合成技术研究GBV-C多肽抗原,应用抗原反应性好的NS3区P1和P11多肽以及NS5区的P22多肽研制抗GBV-C检测试剂。99例GBV-CRNA阳性血清的抗GBV-C阳性率为81.82%(81/99),1000例单采浆献血员血样的抗GBV-C阳性率为5.10%(51/1000),抗GBV-C阳性血样中的GBV-CRNA阳性率为70.59%(36/51)。结果表明,P1,P11和P22可以用于抗GBV-C检测试剂的开发。应尽快对献血员,尤其是献浆员进行抗GBV-C的筛选。  相似文献   

17.
沈阳地区各型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沈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状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沈阳地区84例血清抗-HCV及HCVRNA均阳性的各临床型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84例丙型肝炎中,HCV-Ⅱ型45例(53.6%),HCV-Ⅲ型26例(30.9%),Ⅱ/Ⅲ混合型13例(15.5%);HCV不同基因型在各型丙型肝炎中总体分布不一致,经统计学处理,P<0.05;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炎后肝硬化中,HCV-Ⅱ型感染分别占55.6%,36.2%,75.0%,85.7%及88.9%;HCV-Ⅲ型感染分别占22.2%,46.8%,8.3%,0%骸11.1%。结论沈阳地区HCV感染以Ⅱ型为主,其次为Ⅲ型及Ⅱ/Ⅲ混合型;HCV基因型与丙型肝炎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重组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5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α-2a,α-2b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重组干扰素α-2a治疗组70例,重组干扰素α-2b46例对照组28例,治疗后随访5年。结果治疗结束时,HCVR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α-2a组分别为6714%和7000%,α-2b组分别为6956%和7173%,随访5年后,α-2a组HCVR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3571%和4714%,α-2b组分别为3913%和52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基因分型以HCVⅠ组感染为主(7586%),干扰素对HCVⅡ组感染的疗效优于HCVⅠ组。结论重组干扰素α-2a与α-2b均为有效的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早期疗效较好。HCV基因型有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基因5b的变异及与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合酶链反应直接序列分析方法测定了4例无症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与9例接受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非结构基因5b(NS5b)cDNA的序列。发现,与已发表的Ⅱ/1b型HCV序列相比,无症状慢性HCV感染者的HCV在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高于干扰素治疗有效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5.65%±2.61%比94.35%±2.29%),后者又高于干扰素治疗无效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2.70%±1.90%)。还发现在干扰素治疗后,治疗无效者血清中HCVNS5bcDNA序列发生明显变化,在所测定的380个核苷酸中有9~48个发生碱基替换,从而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中有6~20个发生突变。结果提示,HCVNS5b基因变异与病情及干扰素治疗有一定关系。变异较大者常出现明显的临床表现,且干扰素治疗可能趋势于失败。  相似文献   

20.
检测抗丙型肝炎病毒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区和非结构区基因工程表达抗原及人工合成多肽包被酶标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抗原,建立了检测血清中抗-HCV总抗体的双抗原夹心法。与普遍采用的检测抗-HCVIgG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其灵敏度(1∶128)稍高于间接法(1∶64),特异性相同,均为100%。该法可同时检测抗-HCV各类抗体,使检出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