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HBV 前基因组RNA(pgRNA)在HBV相关疾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0例慢性乙型肝炎、54例乙肝肝硬化和44例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样本,进行HBsAg、HBeAg、HBV DNA和HBV pgRNA检测。结果 血清HBV pgRNA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中的中位数分别为7.08、5.16 和4.08 log copies/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43, P <0.001)。在HBeAg阳性患者中,HBV pgRNA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中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4, P <0.001);且血清HBV pgRNA水平与血清HBV DNA、HBsAg水平及HBeAg滴度呈正相关。而在HBeAg阴性患者中,血清HBV pgRNA水平与血清HBV DNA、HBsAg水平及HBeAg滴度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HBV pgRNA水平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逐渐降低,且与HBV DNA、HBsAg水平及HBeAg滴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10 (IL-10)在反复自然流产和正常流产人绒毛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比较来探讨IL-10与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5例反复自然流产者(实验组)和35例正常流产者(对照组)人绒毛组织中IL-10的细胞学定位以及在mRNA水平的表达;ELISA法定量分析IL-10在两组血清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两组组织中均有IL-10阳性表达,实验组IL-10在人绒毛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P<0.05).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IL-10表达,对比显示实验组IL-10表达低于对照组.ELISA测定结果显示IL-10在实验组的表达低于对照组.结论:IL-10的表达在实验组早孕绒毛组织细胞学定位及mRNA水平检测均较对照组降低,在血清中的表达量也是实验组低于对照组,提示自然流产妊娠妇女存在IL-10细胞因子表达异常,IL-10可能在维持正常妊娠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L-23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LT水平分为ALT≥120 IU/ml患者16例,ALT<120 IU/ml患者16例,另外选择我院健康体检中心2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血清IL-23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3表达及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LT≥120 IU/ml患者血清IL-23浓度(394.81±101.84)pg/ml高于ALT<120IU/ml的(283.69±85.65)pg/ml,ALT≥120 IU/ml患者Th17细胞百分率(3.25±0.70)%高于ALT<120IU/ml的(2.68±0.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血清IL-23浓度与ALT程度呈正相关(P均<0.05);Th17细胞百分率与血清IL-23浓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23可能通过影响Th17细胞的免疫调节参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炎症,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配体7(CCL7)在艰难梭菌感染(CD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0月至2021年6月所有艰难梭菌相关性检测项目的检出阳性率及送检科室分布情况,以及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确诊CDI的58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CDI组),以2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CCL7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2R、IL-6、IL-8和IL-10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CL7和多种临床指标单独和联合检测在CDI诊断中的预测价值;将CD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WBC、Neu、Mon、BUN、ALT和CRP与血清CCL7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DI患者血清CCL7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1)。CDI组WBC、Neu、Mon、BUN、ALT、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且CDI中CCL7升高与WBC(r=0.4736,P=0.0225)和Neu(r=0.4482,P=0.0329)存在相关性,而RBC、Hb、Lym、TP、Alb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I组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ROC结果表明,CCL7联合WBC、Neu、Mon、BUN、Lym、ALT可有效提高以上指标的诊断性能(P均<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CL7血清水平与以上有差异的临床指标和炎症因子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DI患者血清CCL7表达水平升高,且与WBC、Neu存在相关性,发生CDI后CCL7可能介导了炎症细胞趋化,与机体炎症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接受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期间外周血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住院HBeAg阳性的CHB患者50例,健康对照组20例为本院健康志愿者。检测各组血清中IL-37、IL-6、CRP的水平。并于0、12、24、36、48周动态观察IL-37表达的变化与HBeAg血清学转换的关系。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中IL-37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q=22.716,P<0.01)。经抗病毒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患者中IL-37的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9.480,P<0.001)。IL-37与ALT、IL-6、CRP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697,0.725,0.895,P均<0.001),与HBV DNA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在HBeAg阳性CHB患者中IL-37可能参与了HBV感染的过程,并能够反映肝脏炎症的程度。经过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后,IL-37可能参与了HBeAg血清学转换的过程。IL-37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Fas配体(FasL)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42例胃癌患者血清标本,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60.0岁。同期正常对照者血清标本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8.8岁。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胃癌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标本中IL-2和FasL的表达,作对比分析。同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探寻血清IL-2和FasL的表达与胃癌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及TNM分期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2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者[(211.3±119.0)ng/mL vs(287.9±79.9)ng/mL;P=0.001];胃癌患者血清FasL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2.7±1.0)ng/mL vs(1.9±1.2)ng/mL;P=0.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IL-2与FasL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血清IL-2和FasL表达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协同判断胃癌发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及抗病毒治疗后患者IL-23/IL-17信号通路活性变化,本研究以2011年10月至2015年8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1例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相同时间段体检健康者2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48周时根据HBeAg变化将其分为HBeAg阳性组、HBeAg阴性组和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采用RT-PCR法测定患者血清HBV-DNA载量;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表达率;应用qRT-PCR法测定外周血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γt,RORγt)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17与IL-23水平。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B组Th17、RORγt、IL-17和IL-23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8周后Th17、RORγt、IL-17和IL-23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48周时ALT复常率、HBV-DNA检测不到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是94.6%、80.2%和18.0%。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组Th17、RORγt、IL-17和IL-23水平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0.05)。综上,本研究发现IL-23/IL-17信号通路参与了CHB患者的炎症反应过程,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Th17、RORγt、IL-17和IL-23水平,进而通过IL-23/IL-17信号通路有限度地控制肝脏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 与配体(PD-L1) 以及相关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在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取60 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与60 例健康志愿者,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3+ T 细胞、CD4+ T 细胞、CD8+T 细胞中PD-1 的表达,以及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中PD-L1 的表达,同时采用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 )检测血清中TGF-β和IL-10 的变化,采用Pearson 法分析布鲁氏菌病患者体内PD-1 与TGF-β及IL-10 的相关性,并对34 例布鲁氏菌病治愈患者进行了追踪随访。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布鲁氏菌病患者组外周血中PD-1、PD-L1 的表达及血清中TGF-β和IL-10 的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治愈组外周血中PD-1、PD-L1 的表达及血清中TGF-β和IL-10 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并且布鲁氏菌病患者组PD-1 的表达与TGF-β(r =0.817,P<0.01)及IL-10 均呈正相关(r = 0.835,P<0.01)。结论:PD-1/ PD-L1 及TGF-β和IL-10 在布鲁氏菌病患者体内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布鲁氏菌对宿主免疫应答的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患者外周血中几种细胞因子在疾病慢性化及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分离HBV慢性感染者及健康人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IL-17、IL-23、TGF-β和IL-10的表达及其与乙肝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乙肝患者血清中IL-17、IL-23和TGF-β与健康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但IL-10显著增加,IL-17、IL-10与转氨酶水平正相关,TGF-β与转氨酶水平负相关,而IL-10与乙肝病毒DNA载量正相关。结论IL-17、IL-10及TGF-β与HBV感染者肝细胞的炎性损伤有关,对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及疾病进展程度具有提示意义,而IL-10具有促炎和耐受的双重作用,可以预测乙肝感染慢性化及病毒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0.
IL-21对慢乙肝患者HBeAb生成与B淋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L-21对慢性乙型病毒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促抗体分泌作用以及促B细胞增殖作用。方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基线水平0 d和7 d的PBMC中B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分化情况;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eAb-IgG水平。结果①体外培养7 d后,各刺激组的B淋巴细胞均有明显增殖(P<0.01);与0 d时比较,IL-4与IL-21刺激组增殖最为显著(P<0.05)。②培养7 d后,各刺激组均可检测到HBeAb-IgG分泌,其中以IL-21刺激组产生的HBeAb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显著(P<0.05);而IL-4与IL-10刺激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IL-21具有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和HBeAb-IgG分泌的作用,在HBeAg(+)慢乙肝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 RA)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法检测66例RA患者(活动期34例、缓解期32例)和44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IL-17 mRNA 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IL-17的浓度,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血清RF的浓度,分析血清IL-17与RF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PBMC中IL-17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但活动期与缓解期无明显差异( P>0.05);RA活动期患者血清IL-17水平显著高于RA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组( P<0.05);且RA患者血清IL-17水平与RF呈正相关。结论:IL-17和RF在RA的发病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IL-17可能与RA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miR-146a、miR-224、miR-34c、miR-200a、miR-148b、miR-375 六种miRNAs 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和IL-12、IL-4、IL-6、IL-10、IFN-γ、TNF-α等炎症因子表达的相关性,以验证循环miRNA 是否可作为理想的血源性新型生物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检测。方法:收集肝炎、肝硬化患者及健康对照组静脉血,并收集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提取总RNA 后通过实时定量PCR 检测并比较各组mi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检测miRNA 表达水平变化与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CA125 表达的关系;并检测miRNAs 表达水平变化与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和炎症因子IL-12、IL-4、IL-6、IL-10、IFN-γ、TNF-α表达相关性。结果:相对于健康组,miR-34c、miR-224、miR-146a 在PHC 组血清和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miR-200a、miR-148b、miR-375 在PHC 组血清和组织中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BsAg 与血清miR-375 和miR-146a 存在回归关系,miR-375 随HBsAg 表达水平升高而降低,而miR-146a 随HBsAg 表达升高而升高。IFN-γ与miR-146a 存在回归关系, miR-146a 随IFN-γ表达水平降低而升高,miR-375 和miR-146a 诊断能力大于CA19-9 和AFP。结论:miR-146a、miR-224、miR-34c、miR-200a、miR-148b、miR-375 在原发性肝癌血清和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其中miR-375 和miR-146a 诊断能力优于AFP 和CA19-9,血清miR-375 和miR-146a 可能成为新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小鼠MD-1表达的因素以及MD-1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采用C57BL/6-BALB/c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以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CsA、FK506、MMF和SRL,以及特异性MD-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DNs)为干预手段,于术后第11天留取标本检测脾细胞MD-1表达水平和增殖反应强度、血清IL-2和IL-10水平以及皮肤移植物组织学改变,并记录移植物存活时间。结果:CsA、MMF和AS-ODNs处理能减少脾脏MD-1表达阳性细胞数、降低脾细胞增殖反应强度、下调血清IL-2水平和上调IL-10水平,并显著延长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FK506与CsA和MMF处理结果的差异在于其对血清IL-10水平无明显影响;SRL处理仅能减低脾细胞增殖反应强度和延长皮肤移植物MST,对MD-1表达及IL-2与IL-10分泌无明显影响。MD-1表达水平与脾细胞增殖反应强度和血清IL-2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和IL-10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CsA、FK506、MMF和AS-ODNs处理均能有效抑制小鼠MD-1的表达。免疫抑制剂干预MD-1表达的作用与血清IL-2水平下调有关。MD-1通过影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血清IL-2、IL-10水平,在移植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炎症因子在小儿急性肠炎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53例急性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儿童血清IL-6、IL-10、TNF-α的水平差异;记录观察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d时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比较不同类型小儿急性肠炎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治疗7d、治疗14d时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性患儿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IL-6、IL-10、TNF-α的水平与小儿急性肠炎的发生、类型有密切的相关性,且患儿IL-6、IL-10、TNF-α水平与病情程度以及预后相关,能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IL-10、IL-17及IL-18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特点,为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以及癌旁组织中IL-10、IL-17及IL-18mRNA水平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以及癌旁组织中IL-10、IL-17及IL-18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中IL-10、IL-17及IL-18的释放水平.结果 IL-10、IL-17在肝癌组织及细胞株中高表达,与血清AFP检测结果呈正相关;IL-18在肝癌组织及细胞株中不表达或者少量表达,与血清AFP检测结果呈负相关.结论 IL-10、IL-17的过表达和IL-18的沉默与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IL-10、IL-17的过表达可作为肝细胞肝癌诊断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04例SLE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10和IL-18的水平,其中SLE患者根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标准分为活动组(56例)和缓解组(48例),比较各组结果的差异,并分析SLEDAI与IL-10和IL-18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18.25±3.66)、(582.61±65.2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2.36)、(186.24±60.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活动组IL-10和IL-18水平分别为(25.98±4.75)、(683.72±62.48)pg/ml,高于缓解组的(14.67±3.21)、(493.51±69.17)pg/ml,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血清IL-10和IL-18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0和IL-18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TNF-α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及胎盘中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探讨其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取60例孕妇(正常晚孕组20例;子痫前期组40例,其中轻度20例,重度20例)外周血,分别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及其细胞因子IL-10、TNF-α的水平;分娩后检测胎盘组织中的IL-10、TNF-α的表达。结果①轻度子痫前期组胎盘IL-10、TNF-α的表达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重度子痫前期组IL-10表达强度显著降低(P<0.05),且与子痫前期病情呈负相关(rs=-0.342P=0.009);TNF-α表达强度显著升高(P<0.05),且表达强度与子痫前期病情呈正相关(rs=0.349P=0.007)。②子痫前期组IL-10外周血中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重度子痫前期组IL-10外周血中的含量比轻度子痫前期者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TNF-α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③子痫前期组血清CD4 、CD8 的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但CD4 /CD8 比例上升明显,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子痫前期组中重度子痫前期者血清CD4 /CD8 比例比轻度子痫前期者血清CD4 /CD8 比例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与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状态下小鼠MD-1表达的影响因素及在皮肤移植中的效应。方法采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以环孢霉素A(CsA)、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或雷帕霉素(SRL)为免疫抑制手段。结果CsA和MMF能抑制脾细胞的MD-1表达和增殖反应强度,下调血清IL-2水平和上调IL-10水平,并显著延长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FK506对IL-10水平无明显影响;而SRL对MD-1表达及IL-2与IL-10水平均无明显影响。MD-1表达水平与脾细胞增殖反应强度和血清IL-2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和IL-10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CsA、FK506和MMF能抑制小鼠MD-1的表达,其作用与血清IL-2水平下调有关。在免疫抑制状态下,MD-1表达下调与同种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延长有关,而其表达上调对排斥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和HBeAg定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ronic HBV,CHB)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e抗原定量的相关性。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和化学发光法(CLIA)分别测定1084例CHB患者血清HBV-DNA、HBeAg含量。结果:1084例HBV患者中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HBV-DNA检出率分别为74.2%和23.8%,平均含量分别为(4.9±1.9)log10(copies/ml)和(3.9±1.0)log10(copies/ml);HBV-DNA和HBeAg之间的kap-pa系数为0.49;HBV-DNA定量和HBeAg定量之间相关系数(r)为0.659,HBeAg阳性组HBV-DNA定量和HBeAg定量之间r为0.664;不同载量HBV-DNA组,HBeAg量相差显著,HBV-DNA载量高,HBeAg量也高。结论:HBeAg阳性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进一步证实了HBeAg确实是反映HBV复制活跃的一个可靠指标,但这并不意味HBeAg转阴病毒复制就停止,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中仍有部分患者存在乙肝病毒颗粒;HBV-DNA载量与HBeAg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一般;同时检测HBV-DNA和HBeAg量对乙肝患者HBV感染、复制、传染性的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IL-10的表达及其甲基化状态的意义.方法 慢加急性肝衰竭组25例,慢乙肝组25例,正常对照组10例,ELISA法测定血清IL-10的水平,MSP方法检测IL-10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三组间比较.结果 肝衰竭组、慢乙肝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较慢乙肝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组IL-10水平与TBIL、MELD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566,r=0.443,P<0.05),与PTA呈明显负相关(r=-0.581,P<0.05),与ALT、HBV-DNA无明显相关性(分别为r=-0.022,r=0.033,P>0.05).肝衰竭组甲基化分布状态较慢乙肝组和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衰竭、慢乙肝患者IL-10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随肝衰竭的严重程度升高.IL-10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