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孟玉芹 《医学信息》2010,23(2):487-488
目的了解高危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探讨低血糖病因和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及危害性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住院的1026例高危新生儿在生后3d内进行血糖监测。结果高危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6.53%;早产儿组较之于足月儿组、低出生体重儿和巨大儿组较之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组、小于胎龄儿组较之于适于和大于胎龄儿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对高危新生儿进行血糖监测很有必要,并尽旱喂养,及时处置。  相似文献   

2.
DM2患者血糖波动与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DM2)患者血糖波动与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例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和25例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的HbA1c〈7%的DM2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3d,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标准差(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日间血糖绝对差(MODD)等指标,并测HbA1c、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HbA1c〈7%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SD、MAGE、MODD、LAGE均显著高于HbA1c〈7%未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P〈0.001~0.05)。结论:血糖波动是HbA1c〈7%的DM2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控制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3.
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及人格特点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心理控制源及人格的特点,方法:选取焦虑症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所有被试均完成内在-外在控制量表(I—E)和成人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焦虑症患者I-E量表分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I-E量表分低分者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高分者比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焦虑症患者EPQ-P分和EPQ-N分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均〈0.01),而EPQ—L分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焦虑症患者有较高的内控性,具有神经质和精神质人格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双C和MSII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合并CAP患者99例随机分为双C组(50例)和MSII组(49例),分别给予双C和MSII。双C是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一即“双C”方案。MSII是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结合每日八次指尖血糖监测。两组患者应用胰岛素和抗生素治疗后,观察CAP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肺炎控制时间的差异。结果双C组和MSII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分别为(6.3±0.2)mmol/L和(6.8±1.2)mmol/L,餐后2h血糖分别为(8.7±0.4)mmol/L和(9.3±1.2)mmol/L,均能达标。治疗后双C组患者果糖胺(7.2±0.13)mmol/L与MSII组(9.0±0.11)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C组患者肺炎主要症状(发热、胸痛、咳黄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和湿啰音)缓解时间分别为(4.2±1.8)d、(3.7±1.2)d、(d.7±1.8)d、(8.2±1.3)d、(8.3±1.1)d和(9.2±2.6)d,血糖达标时间为(3.7±0.6)d、肺炎控制时间(12.8±4.5)d、胰岛素用量(37.6±6.5)次/d及低血糖发生频率(0.6±0.4)次/例;MSII组分别为(6.2±1.7)d、(4.3±1.4)d、(8.4±2.5)d、(9.6±3.5)d、(9.6±3.4)d、(12.4±4.1)d、(7.2±1.2)d、(18.2±6.8)d、(57.2±10.3)U/d和(4.3±0.7)次/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配合抗生素的前提下,“双C”方案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控制T2DM合并CAP患者的血糖水平.肺炎症状缓解时间及治愈肺炎的时间均较MSII组短,而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病人空腹GH及CP水平与FBG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生长激素(GH)、C肽(CP)与空腹血糖(FB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检测GH、CP;采用电极法测定FBG。结果:测定了64例2例糖尿病人(DM2)空腹时的GH、CP及FBG的水平及31例正常对照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平均血糖〉19.0mmol/L)GH水平〉血糖控制较好组(平均血糖〈9.0mmol/L)GH水平〉正常对照组GH水平(P〈0.01);而血糖控制较差组CP水平〈血糖控制较好组CP水平〈正常对照组CP水平(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M2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与GH、C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陈丽萍 《医学信息》2009,22(6):984-985
目的观察诺和锐30R与诺和灵30R控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疗效。方法将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诺和锐30R注射液,将全日胰岛素总量按1:1分别于早、晚餐前腹壁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注射液,取全日胰岛素总量的2/3和1/3分别于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7个时点(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22:00各一次)血糖及HbALC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诺和锐30R组三餐后血糖低于诺和灵30R组(P〈0.01),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HbALC水平及三餐前血糖比较无明显差异性。结论诺和锐30R和诺和灵30R均可安全有效的降低血糖,诺和锐30R控制餐后血糖更有效,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血糖仪足跟采血,测定389例有围生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血糖,并以203例正常足月儿作为对照。结果高危儿发生低血糖102例占26%,正常足月儿7例占3.4%。2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因素中以母患糖尿病的新生儿,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窒息,感染,喂养困难,孕母妊高征发病率高。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出生体重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有低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生后24h内要连续检测血糖,尤其是8b内应常规检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发生伤残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在葡萄糖负荷(OGTF)时血清脑肠肽(Ghrelin)水平的变化。方法:对36例初诊Graves病患者,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血糖(PG)、放射免疫分析胰岛素(INS)及血清Ghrelin;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IR);30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①Graves病患者治疗前腰围、体重、BMI、ISI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IR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空腹血清Ghrelin水平(9984-194)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414-225)pg/ml(P〈O.01);但两组在餐后30min、60min和120min的Ghrelin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③Graves病患者治疗前空腹血清Ghrelin水平与fINS呈负相关(r=-0.476,P〈0.05);其它时间点的GhreIin与INS均无相关性。结论:Ghrelin可能参与了Graves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高危孕妇血糖和血脂水平变化,探讨糖代谢和脂代谢异常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70例糖尿病高危妊娠妇女及70例正常妊娠妇女血糖、血脂进行测定,并与正常未孕育龄妇女作对照。结果糖尿病高危妊娠妇女空腹血糖,1h血糖、血脂及正常妊娠妇女血脂明显高于正常育龄妇女,有极显著差异(P〈0.01),正常妊娠妇女血糖则低于正常育龄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高危妊娠妇女与正常妊娠妇女比较,空腹血糖及1h血糖显著增高,(P〈0.01),血脂明显升高(P〈0.05)。结论加强对妊娠期妇女尤其是糖尿病高危孕妇血糖、血脂的监测,对早期发现妊娠期糖尿病,减少和控制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2型糖尿病(DM2)患者血糖波动与糖尿病肾病(D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关系。方法:50例DM2患者(无DN组25例,DN组25例)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连续监测血糖3d,计算平均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曲线下面积(AUC),日间血糖绝对差(MOD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TGF-β1水平。结果:DN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无DN组及对照组(P〈0.05),DN组餐后2h血糖(2hPG)、SDBG、MAGE,LAGE,AUC,MODD均明显高于无DN组及对照组。结论:血糖波动可能通过升高肾间质纤维化指标TGF-β1水平而参与DN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中瘦素(Leptin)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了56例PCOS患者和30例正常妇女血清中的瘦素、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用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作为评价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指标,相关性分析探讨瘦素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结果PCOS组患者血糖、胰岛素及Lep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纽中瘦素与FINS(r=0.655,P〈0.0I)、IR(r=0.442,P〈0.01)、AUC(r=0.520,P〈0.01)、ISI(r=0.458,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瘦素可能参与PCOS发生、发展有关,PCOS患者血清中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瘦素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高血压的相互关系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91例高血压患者及67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瘦素、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水平;同时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①同组内女性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男性(P<0.01);高血压组女性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女性(P<0.01);高血压组男性瘦素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男性(P<0.05).②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PRA、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AngⅡ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BMI和AL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③直线相关统计分析显示,高血压组患者血清瘦素的升高与PRA、AngⅡ、BMI和SBP呈正相关(PRA:r =0.52,P<0.01;AngⅡ:r=0.43,P<0.01;BMI:r =0.55,P<0.01;SBP:r=0.33,P<0.05),而与ALD和DBP无相关性;对照组瘦素仅与BMI呈高度正相关(r=0.54,P<0.01),其它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瘦素水平对血压的影响与性别有关,高血压患者存在瘦素抵抗,瘦素可通过影响RAAS的活性使血压升高,主要为收缩压(SBP)的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输注对大鼠载脂蛋白M(apoM)mRNA的表达的影响及罗格列酮干预的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葡萄糖组(对照组)、25%葡萄糖组(H组)、罗格列酮+5%葡萄糖组(RN组)、罗格列酮+25%葡萄糖组(RH组)4组。分两批独立的实验完成,一批应用高胰岛素.正常血糖钳夹(HEC)实验评价葡萄糖输注率(GIR),一批直接取肝脏提取总RNA,检测apoMmRNA表达水平及肝X受体途径(LXR)基因和PPAR-β/δ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葡萄糖和罗格列酮对GIR均有影响(均为P〈0.01),并且两者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葡萄糖下调大鼠肝脏apoMmRNA表达(P〈0.05),而罗格列酮明显增高大鼠肝脏apoMmRNA的表达(P〈0.0001),但两者的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葡萄糖显著抑制大鼠肝脏LXR-β(P〈0.01)、SHP1(P〈0.01)、LRH1(P〈0.01)、ABCA1(P〈0.01)、PPAR.13/8(P〈0.01)基因的表达;而罗格列酮仅降低SHP1(P〈0.01)及ABCA1(P〈O.05)基因的表达。罗格列酮显著抑制正常大鼠肝脏ABCA1mRNA的表达(P〈0.05),但在高血糖状态下,罗格列酮则明显升高大鼠肝脏ABCA1mRNA水平(P〈0.01)。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罗格列酮和25%葡萄糖对大鼠肝脏ABCA1mRNA影响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和罗格列酮对apoM的调节作用是相对独立的,高浓度葡萄糖有可能主要通过LRH1和(或)ABCA1途径下调apoM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血清中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对照组为94例正常妊娠者,分别测定其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ICP患者血清中CG、TBA及TSH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监测ICP患者血清中CG、TBA及TSH水平的变化对判断病情,指导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时血清肌酸激酶(CK)和心型同工酶(CK—MB),脑型同工酶(CK—BB),肾功能(BUN,Cr)及血糖动态变化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的66例HIE患儿和50例正常新生儿分别在24h内,第7天采集股静脉血,测血清血中总CK,CK—MB,CK—BB,BUN及Cr,血糖采用末梢血。结果(1)HIE组血清CK,CK—MB,CK—BB,BUN,C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均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生后24h均达到峰值。(2)中,重度组血清CK,CK—MB,CK—BB,BUN,Cr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3)入院即刻,12h,24h测血糖,重度HIE组与轻、中度HIE在血糖异常种类上有明显差异(P〈0.01)。第7日查血糖各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HIE血清中CK,CK—MB,CK—BB,BUN及Cr水平与HIE程度有密切相关性。(2)血清BUN及Cr则是肾损伤的可靠指标。(3)轻,中度H1E以低血糖为主,重度HIE以高血糖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静脉应用混合糖溶液对其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肿瘤且行根治术的成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混合糖营养支持组和单糖营养支持组两组,术后3d禁食并分别持续静脉输注10.5%的混合糖溶液或10%的葡萄糖单糖溶液1000ml/d,测末梢血血糖并据此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血糖、胰岛素情况且每天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结果术后72h内,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增高,在术后使用胰岛素情况下两组之间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糖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单糖组(P〈0.01);两组患者的CRP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升高,单糖组较混合糖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腹部肿瘤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禁食并应用混合糖溶液作为糖源供能,机体血糖波动较小。此外,在减轻术后应激性炎症反应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共病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功能的特点及在抑郁患者的糖尿病发生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同时诊断有糖尿病的抑郁症患者(病例组,n=35)测定空腹血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进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并与正常糖代谢的抑郁症患者(对照组,n=35)对照。结果①病例组抑制前8:00、16:00血浆皮质醇浓度及抑制后8:00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为(587±268)nmol/L、(382±163)nmol/L、(276±159)n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63±184)nmol/L、(290±141)nmol/L、(186±11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病例组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脱抑制率为7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7%(P0.05);③病例组抑制前8:00、抑制后8:00的血浆皮质醇浓度与空腹血糖值正相关(r=0.388、0.468,均P0.05)。结论伴发糖尿病的抑郁患者与正常糖代谢的抑郁症患者相比,有更为显著的H PA功能异常;H PA轴功能异常可能是抑郁患者中糖尿病发生的重要起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巴塞尔指数、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以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血清NSE水平、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V波PL与其GP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BAEP各波的改变与病灶部位有关,V波PL改变客观反映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清雄激素水平与男性 (CHD)的相关性。方法:CHD诊断和狭窄程度判断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至少有一处内径狭窄≥50%为诊断标准;冠状动脉狭窄评分标准:主要冠脉即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狭窄程度计分如下:无狭窄为0分,狭窄≤25%为1分,狭窄26%~50%为2分,狭窄51%~75%为3分,狭窄76%~100%为4分。若单支血管有多处病变,则以最狭窄病变的分数作为该支血管狭窄分数;若多支血管有狭窄,则将各支血管狭窄分数相加,即为该患者冠脉病变评分;左主干病变计分加倍。血清雄激素检测脱氢表雄酮和游离睾酮两个指标。脱氢表雄酮和游离睾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等生化指标。结果:CHD组血清脱氢表雄酮、游离睾酮水平显著低于无CHD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脱氢表雄酮(OR=0.526;95%CI:0.361~0.768;P〈0.01)、游离睾酮(OR=0.995;95%CI:0.991~0.999;P〈0.05)为CHD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脱氢表雄酮(t=3.424,P〈0.01,r=-0.415)、游离睾酮(t=2.763,P〈0.01,r=-0.359)与CHD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结论:血清雄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男性CHD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因素,监测血清雄激素水平有助于判断CHD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在不同糖代谢异常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54名受试者(其中男149人,女105人)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Yr)和HbAlc检测。根据OGTY结果分为正常糖耐量(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受损(I-IGT)、IFG合并IGT(IFG/IGT)和糖尿病(DM)5组,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HbAlc值,对各组HbAlc与空腹血糖(FPG)和OGTr2h血糖(2hPG)进行线性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①HbAlc水平(%,下同)DM组(7.41±1.94)明显高于其余4组(以上P均〈0.01),I-IFG组(6.06±0.37)、I-IGT组(5.91±0.39)、IFG/IGT组(6.12±0.38)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明显高于NGT组(P〈0.05)。②DM组HbAlc分别与FPG(r=0.934,P〈0.01)和2hPG(r=0.760,P〈0.01)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回归方程为:HbAlc=2.957+0.458(FPG)+0.05(2hPG);IFG/IGT组(r=0.326,P〈0.01)、I-IGT组(r=0.254,P〈0.05)HbAlc只与2hPG存在正相关;I-IFG组HbAlc只与FPG存在正相关(r=0.404,P〈0.01);NGT组HbAlc与FPG(r=0.157)和2hPG(r=-0.006)均不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正确地反映正常糖代谢、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3种不同糖代谢状态的血糖水平,是区分3种糖代谢状态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