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了解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后椎前软组织肿胀与吞咽困难的关联,比较分析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和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和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我科收治的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其中25例患者采用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Zero-p组),29例患者采用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治疗(Cage组);通过颈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患者术前、术后椎前软组织的宽度,根据肿胀程度,将患者分为肿胀组(24例)和非肿胀组(30例),比较分析2组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比较Zero-p组和Cage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结果肿胀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45.8%,高于非肿胀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平均为6.22 mm,低于Cage组的9.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为12.0%,低于Cage组的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ACDF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较高的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也较高。颈椎前路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C5/6)脊髓型颈椎病较传统的Cage钛板融合术后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及吞咽困难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手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术后钛笼塌陷的发生率以及钛笼塌陷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42例脊髓型颈椎病及后纵韧带骨化患者ACCF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节段Cobb角、椎间前缘高度、椎间后缘高度等指标以评价术后手术节段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月41例患者(97.6%)手术节段达到骨性融合,1例患者术后12月骨性融合。42例患者中11例发生钛笼重度塌陷(26.2%)。其中2例出现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情况。末次随访时时,重度钛笼塌陷组在椎间前缘高度及椎间后缘高度低于未塌陷组,节段Cobb角大于未塌陷组。结论 ACCF术后钛笼塌陷率高,且重度钛笼塌陷可引起颈部疼痛、神经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术中应注意终板的保护、钛笼的裁减,以一定程度地防止钛笼塌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颈前路椎管减压椎间植骨方法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0例。病变部位位于C3-4 5例,C4-5 4例,C5-6 31例,C6-7 1例,C4-6 18例,C5-7 9例,C3-6 4例,C4-7 8例。结果:随访73例,平均随访时间3a 2个月,均于术后3—4个月植骨融合。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术前术后比较:BB1例,CC2例,CD21例,CE10例,DE39例。术后恢复的椎间高度再丢失4例,颈椎生理弧度平直3例、反曲1例,颈僵硬活动受限2例,邻近减压节断再发者2例。结论:经颈前路椎管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加用带锁钢板内固定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植骨融合方式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椎间高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65例2010年5月~2012年7月间于我院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将20例在术中接受自体髂骨植骨融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在术中接受无端盖钛网植骨患者作为无端盖钛网组,25例在术中接受有端盖钛网植骨的患者作为有端盖钛网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高度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3组术前、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融合节段椎体前后缘高度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端盖钛网组术后融合节段椎体前后缘高度的降低值要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无端盖钛网组(P<0.05),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其余两组(8% vs 45%, 40%; χ2=8.236, 6.583; P=0.004, 0.010)。  结论    组配式端盖的钛网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中的应用更好地维持了椎间高度,降低了钛网沉陷的发生率,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背景: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目前已成为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金标准”;但对于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否应用内固定,尚存在争议。近年来,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在其治疗中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目的:比较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42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应用颈前路经椎间隙减压+MC+®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 结果与结论:每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及颈椎曲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 0.05)。所有病例随访12~29个月,治疗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每组JOA评分、颈椎曲度与治疗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及颈椎曲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未见内置物松动、下沉。实验组治疗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对照组治疗后发生声音嘶哑1例、吞咽困难3例及食管损伤2例。提示两种方法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可靠,均能获得治疗后颈椎的稳定性;但前者方法简单,近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9例83节段,其中单节段6例,双节段22例,三节段11例.手术前后应用JOA评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6.1(10~50)个月,JOA评分术前为平均(8.9±1.4)分,术后末次随访时为(14.3±2.4)分,平均改善率为(66.3%±5.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优良率为76.9%.颈椎生理曲度、融合节段高度均恢复,以三节段者为佳.椎间融合率术后6、12个月分别为89.7%、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EEK材料椎间融合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可靠,能够提高和维持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高度.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颈椎前路手术常用的两种椎间融合器为钛笼和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但两者在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上仍然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后影像学及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3年第5期)、MEDLINE、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至2013年6月1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在颈前路手术中对钛笼与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的使用进行比较的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独立评价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文献4篇,共235例患者,其中钛笼组128例,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组107例。Meta分析结果示:在融合率方面及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融合器下沉移位率方面,两组在短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在长期方面聚醚醚酮组下沉移位率要小于钛笼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在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维持方面,聚醚醚酮组要优于钛笼组。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中应用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可以获得较好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相比钛笼可以更好的长期维持颈椎曲度和椎间隙高度,并且拥有更小的下沉移位率。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2000年以来共行颈椎前路减压加植骨融合术治疗46例颈椎伤病,术后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年龄25 ̄65岁,平均41.5岁。因外伤致颈椎骨折脱位伴全瘫或不全瘫23例,颈脊髓损伤16例,脊髓型颈椎病7例。2术前训练术前训练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颈椎病患者及颈椎外伤后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骨折压迫脊髓出现神经根神经症状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植骨/钛笼固定仍然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目的:总结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方法:纳入41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患者,根据手术适应证选择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体次全切行颈椎前路钛板内固定,内固定后有3例出现螺钉钛板松动,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法,以减少颈前路钛板螺钉松动的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3例螺钉松动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症状,确诊后2周内行2次手术,调整螺钉位置后重新固定钛板,远期观察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症状缓解。提示适应证及置入方法的选择,内固定器材的合理应用,正确的置入后管理是预防颈前路钛板内固定后螺钉松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跳跃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两节段非连续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34例两节段跳跃式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JOA评分、NDI评分、JOA改善率、节段前凸角度、融合率及末次随访的Odom’s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手术时间92~125 min,平均103.28 min;术中失血约50~150 m L,平均90 m L;术后颈椎侧位X射线示颈椎生理弯曲恢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6个月。末次随访见植骨融合率94.1%,无CAGE下沉、内固定松动脱落、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的JOA评分(14.21±0.732)分,NDI评分(3.26±1.14)分;平均改善率58.62%;节段性前凸角度术前(10.75±1.132)°,术后(15.61±1.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末次随访时Odom’s临床疗效评定:优21例,良9例,中4例,优良率为88.2%。结论颈椎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跳跃式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较好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高度且其融合率高,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颈椎融合器(n-HA/PA66 Cage)与聚醚醚酮颈椎融合器(PEEK Cage)在颈前椎间盘切除减压术后椎间隙植骨重建的初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资料完整的57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骨融合钛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其中31例采用n-HA/PA66 cage, 26例采用PEEK cage 。术后随访包括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价,影像学评价包括术前、术后正侧位片、动力位片观察植骨融合率、塌陷率、颈椎曲度及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情况;临床疗效采用Odom标准评定。 结果 n-HA/PA66组患者6月时获得97.7%植骨融合,PEEK组融合率100%,两组融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n-HA/PA66组术后颈椎丢失的角度为(2.06±1.77)°较PEEK组(2.39±1.56)°稍低,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384);n-HA/PA66组与 PEEK组术后平均椎间隙丢失高度无统计学意义(0.46±0.52 mm,0.41±0.18 mm,P=0.599),其中n-HA/PA66组出现1例患者1个节段塌陷,塌陷率2.3%,与PEEK组塌陷率(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72);PEEK组获得81%临床优良率对比n-HA/PA66组77%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757)。 结论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后,n-HA/PA66与PEEK cage椎间隙植骨融合并内固定治疗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结果均较好且相似。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表明,颈椎一体化前路钢板融合器比现行钢板和融合器具有更多理论上的优势。但是目前有关其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国内尚无文献报道。 目的:观察与评价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内固定置入后的生物力学特征。 方法:采集6具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分为5组进行测试,即正常组、椎间盘摘除组、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固定组、CBK融合器固定组及CBK融合器+Secuplate钢板联合固定组,以C5~6椎间隙为观察对象,进行生物力学实验。 结果与结论:颈椎间盘摘除后,颈椎在各个方向运动加大,刚度及强度等生物力学数值减小,脊柱失稳。与椎间盘摘除组相比,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固定后其强度增加24%,椎体应变减小31%,刚度增加14.3%,位移减小15%(P < 0.05),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对颈椎的力学性能影响较小,说明它能较好地与颈椎的力学环境相匹配。CBK融合器固定后抗后伸及旋转作用相对较小,同椎间盘摘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CBK融合器+Secuplate钢板联合固定组载荷强度和应变过大,与椎间盘摘除组相比其强度增加27%,椎体应变减小38%,刚度增加17%,位移减小17% (P < 0.05),颈椎刚度增大且邻近椎节的运动有增大趋势,将引起力学性能的改变。提示颈椎前路一体化钢板椎间融合器结合了颈椎前路钢板和融合器生物力学方面的优点,能较好地与颈椎的力学环境相匹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钛金属cage与聚醚醚酮(PEEK)cage在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ACDF)中的临床效果,为ACDF植入物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2007年1月—2017年3月有关钛金属cage和PEEK cage 用于ACDF临床效果对照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Jadad量表严格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相关数据,运用Revman 5.0软件对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5项研究共361例患者,其中高质量文献4篇,中质量文献1篇。Meta分析显示对于ACDF,PEEK cage下沉发生率低于钛金属cage(OR=3.49,95%CI 1.75~6.99,P=0.0004),而在融合率(OR=1.60,95%CI 0.05~53.73,P=0.79)、脱位发生率(OR=3.61,95%CI 0.91~14.34,P=0.07)、手术时间(WMD=0.87,95%CI -24.95~26.69,P=0.95)、Odom评分优良率(OR=0.89,95%CI 0.49~1.63,P=0.71)、NDI评分(WMD=3.24,95%CI -0.44~6.93,P=0.08)及手术节段术后Cobb角(WMD=-2.29,95%CI -4.63~0.05,P=0.05)等方面两种ca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钛金属cage和PEEK cage 应用于ACDF均能获得理想的临床效果,术后PEEK cage下沉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后分别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的拔出载荷。方法以人尸体颈椎为标本,颈前路环锯减压后,分别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和自体髂骨,测试以上植入物的最大拔出载荷。结果减压后植入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自体骼骨的最大拔出载荷分别为(114.7±23.3)、(101.5±15.7)、(58.7±8.3)N。结论Cloward术减压后,钛合金螺纹融合支架、异体骨螺纹融合支架拔出载荷均大于植入自体髂骨。  相似文献   

15.
钛质网笼作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中使用的融合器之一,不仅能够在术中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而且可以避免自体取骨造成供骨区并发症的问题,故成为ACCF术中较为常用的内植物。但传统钛笼多存在应力遮挡、钛笼下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手术效果,甚至导致严重术后并发症,需要行翻修手术。目前已有多种新型钛笼问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钛笼带来的问题。生物力学评价及其测试方法是评判一款新型脊柱融合器能否应用于临床必不可少的过程。综述颈椎解剖相关生物力学、传统钛笼与新型钛笼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关研究,为传统钛笼的改进以及新型钛笼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使用Fidjicag(e聚醚醚酮PEEK材料)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最初的11例(14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Fidjicage进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手术进行回顾研究。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12和24个月拍摄颈椎的正侧位片。对椎间隙的前高度(ADH)、椎间隙的后高度(PDH)、椎间高度比(IBHR)以及椎体间角(IBA)进行测量和比较。融合的效果通过椎间隙骨小梁的连续性来评价。收集到数据的组间差异通过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术后3个月时除1例(1节段)以外所有的病例都得到了椎间融合,术后6个月时,所有病例都得到了椎间融合。术后的ADH、PDH、IBHR和IBA较各自术前明显增加,而且在随访终点得到了较好的保持。在随访的终点未发现有椎间融合器的移位或者脱落的情况。结论 Fidjicage可以提供高融合率、低下沉率、即刻稳定性,影像学方法评价后认为Fidjicage的物理属性与设计较为合理,可以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提供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背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作为新型植骨材料,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中,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取骨带来的并发症,而且具有稳定的植骨融合率。 目的:比较钛网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应用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确诊的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钛板内固定。其中26例行钛网植骨,22例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植骨,采用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测量cobb角评价融合节段曲度。 结果与结论: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置入后3个月JOA评分较置入前明显改善,两组对比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6个月钛网组及仿生骨组融合节段cobb角相对于置入后即刻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入后3个月钛网组2例患者出现钛网沉降,融合节段椎间高度丢失。结果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仿生骨作为颈椎前路融合植骨材料,融合率高,可以有效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间高度,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前路钛网联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颈椎失稳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外伤性颈椎失稳32例,手术方式为充分椎管减压、受伤椎体次全切除、切除的椎体碎骨加钛网植骨融合、自锁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后对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32例患者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3个月。钛网植骨术后均在3~5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融合,无钛网下沉、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评价Frankel分级均有1~2个级别恢复。结论:对外伤性颈椎失稳患者早期手术,术中充分椎管减压,同时钛网加切除的椎体碎骨植骨并应用自锁ZEPHIR钢板内固定,可以得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避免髂骨取骨的并发症,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钛网骨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