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择区性颈清扫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慧  马士崟 《解剖与临床》2008,13(6):454-455
颈淋巴结清扫术临床应用已经过一百多年,术式也经历了由大到小、由广泛无目的到精细有针对性的手术的变化。目前择区性颈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SND)在国际上已被逐渐采纳。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不断有医师根据经验提出:颌下、颏下及颈后三角转移罕见,可以免除这一区域的手术,颈清扫经全颈清到择区性清扫逐渐趋向微创和“量体裁衣”。临床上应用SND治疗颈淋巴结阴性(clinical NO,cNO)的患者,也取得了同样的治疗效果。本文就该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流行病学现状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1%。目前认为,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电离辐射;碘摄取异常;遗传因素;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癌常见的病理分类包括: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和未分化癌(anaplasticthyroid carcinoma,ATC)。其中PTC和FTC在临床上最为多见(占90%),因两者分化较好,  相似文献   

3.
颜魁  谢莹  段绪伟  汪多平  许坚  韦正波 《广东寄生虫学会年报》2013,(11):1324-1327,1330,F0003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转移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患侧同期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能够获得Ⅱa、Ⅱb、Ⅲ、Ⅳ、Ⅴ及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病人资料共61例,其中3例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伴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共计算64侧颈各区淋巴结转移率,并分析各个临床指标,包括性别、年龄、T分期、颈部各区淋巴结转移率等与11b区转移的相关性。结果61例病人,共64侧颈Ⅱ、Ⅲ、Ⅳ、Ⅴ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4%(22/64)、43.8%(28/64)、42.2%(27/64)、25.0%(16/64)和48.4%(31/64),其中Ⅱa和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是25.0%(16/64)和9.4%(6/64)。多因素分析显示Ⅱa区淋巴结转移是Ⅱb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Ⅱb区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如果出现Ⅱa区淋巴结转移则Ⅱb区应行常规清扫。  相似文献   

4.
颈淋巴结清扫术是治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灶的首选有效方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大多数恶性肿瘤可经淋巴结途径发生转移,手术治疗需采用病灶扩大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的联合根治术。但由于头颈部区域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和手术内容的特殊性以及术后可发生出血、伤口积液感染、神经损伤、乳糜漏、皮瓣坏死及腮腺瘘等原因,逐渐引起头颈外科医师的重视。手术方式也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探索提高,改良发展,从最初的广泛破坏性根治向根治与功能并举的方向发展[1,2]。本文就颈淋巴结清扫术的相关解剖及手术方法、如何从解剖学角度预防并发症发生等临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中DPP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索GEPIA数据库中甲状腺癌数据集,分析DPP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另选取2018年1~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存档的PTC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石蜡组织标本进行验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PP4在PTC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DPP4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DPP4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DPP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AJCC分期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DPP4高表达患者较低表达患者的无瘤生存期显著缩短(HR=1.8,P=0.048)。结论 DPP4在甲状腺癌中高表达,且与乳头状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无瘤生存期密切相关,提示DPP4可作为PTC诊断及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特点及诊疗技术研究进展。方法 以“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侧颈淋巴结转移”“颈淋巴结清扫术”“侧颈淋巴结清扫术”“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lateral 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sis”“neck dissection”“lateral neck dissection”等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19年12月之前发表的有关DTC侧颈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诊疗技术研究进展方面的文献2 084篇,排除无法获取全文、内容不符、重复性及低质量的文献,最终纳入39篇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在DTC中并不少见,其中Ⅲ、Ⅳ区转移最常见,Ⅰ、Ⅱ、Ⅴ区相对少见。影像学诊断首选颈部超声检查,术前定性诊断有赖于穿刺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正趋于精细化,对cN1b DTC患者行治疗性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已基本达成共识。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仅作为晚期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结论 术前全面评估,术中精准定位,手术根治性切除,恰当地综合治疗是目前针对DTC患者发生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时的最佳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PCND)在c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以“甲状腺乳头状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复发、并发症”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rophylactic central neck dissection/prophylactic central cervical lymph node dissection、recurrence、complication”为中英文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限定文献发表年限为2007—2017年,纳入比较单纯行甲状腺乳头状癌原发灶手术治疗(对照组)和同时加行预防性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观察组)临床疗效的队列研究,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与提取数据,并进行质量评价。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CI)表示。采用I2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10篇,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3 383个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 797例,观察组1 58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5%CI 0.63~1.50, P=0.9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OR=2.20,95%CI 1.81~2.68, P<0.000 01)、永久性低钙血症(OR=3.02,95%CI 1.97~4.61,P<0.000 01)、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OR=1.58,95%CI 1.06~2.34, P=0.02)、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OR=1.90,95%CI 1.10~3.58, P=0.05)的发生率均增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cN0期PTC患者,在原发灶手术治疗的同时行PCND并不能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但却能明显增加手术并发症风险;因此,不推荐临床常规实施该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后发缘低领口状切口的功能性颈清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耳后发缘切口的功能性颈清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术后切口日常情况隐匿不可见,患者对术后外观满意度高,无肩综合征,术后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耳后发缘低领口状切口的功能性颈清术既能达到治疗目的,相较于传统功能性颈清术,能明显改善术后颈部外形,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15例PTC的临床资料,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4.27%,中央组(Ⅵ区)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侧区(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示性别、年龄、多灶、癌灶最大径、侵犯被膜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示男性、年龄<55岁、多灶病变、癌灶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犯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Ⅵ区转移率最高,行颈淋巴结清扫时应将Ⅵ区作为常规清扫区域。对于男性、年轻、多灶病变、癌灶最大径>10 mm、被膜受侵犯的患者应高度警惕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实验组88例均为我院1972~1990年甲状腺癌的颈清扫术标本,石蜡包埋。组织学类型:乳头状癌67例,滤泡癌9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9例。颈淋巴结转移阳性45例,阴性43例。随访0.25~26年,平均9年,随访率100%。对照组为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甲状腺腺瘤15例。2.试剂:鼠抗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单克隆抗体(克隆GF22)为OncogeneSci公司产品,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鼠抗人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单克隆抗体(克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癌9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转移组44例,非转移组5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术根据病理诊断9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颈区有淋巴结转移的有44例,非转移的有52例,其转移率45.83%(44/96),非转移组有54.16%(52/96).转移组和非转移组的性别、年龄、微小钙化、肿瘤大小、包膜侵犯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是否丰富、边界是否清除、肿瘤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P>0.05);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颈区淋巴结的相关因素表明:年龄<45岁、肿瘤>5 mm、微小钙化和包膜侵犯是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45岁、肿瘤>5 mm、微小钙化和包膜侵犯与颈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当超声检查发现有疑似恶性病灶且伴有典型的临床特征时应细致扫查患者颈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滤泡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一类发生在内分泌腺的恶性肿瘤,其常见类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次之。典型的甲状腺滤泡癌易于诊断。多年来研究表明甲状腺滤泡癌与乳头状癌,在病因、形成机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上都有很大差别。另外,甲状腺滤泡癌在冷冻切片、细针穿刺诊断中,常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颈中央区淋巴结的数目及分布规律。 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我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颈部中央区及各亚区淋巴结的数目。 结果 双侧中央区淋巴结(9.86±3.36) 枚(4~20枚)。左侧中央区淋巴结(6.24±2.23) 枚(2~14枚)。右侧中央区淋巴结(7.77±2.79) 枚(2~15枚)。喉前区淋巴结(1.29±0.75) 枚(0~4枚),气管前区(2.62±1.26) 枚(0~7枚),左侧气管旁区(2.38±1.34) 枚(0~6枚),右侧气管旁区(3.97±1.97) 枚(0~10枚)。四个亚区淋巴结比例分别为:12.69%,24.47%,24.15%,38.47%。其中右侧气管旁区的两个亚区右侧喉返神经外侧区(1.35±1.27) 枚(0~6枚),右侧喉返神经内侧区(2.64±1.75) 枚(0~9枚)。 结论 本研究报道颈中央区淋巴结的数目及分布结果,可为外科医生在行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时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影响早期胃癌复发的因素,并探讨其淋巴结清扫术式的最佳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979年7月至2004年8月间收治的16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早期胃癌占同期胃癌总数的6.0%(161/2694)。除1例术中探查发现肝转移后行姑息性远侧胃大部切除术外,其余均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其中Dl+术49例、D2术112例。复发15例,其中血行转移癌9例(包括肝转移7例和骨转移2例),残胃复发癌3例和淋巴结转移复发3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0.7%和89.8%。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淋巴管瘤栓、病灶数目、静脉瘤栓、肿瘤大小、年龄、淋巴结清扫范围为影响复发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静脉瘤栓、大体类型、淋巴结清扫范围为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D1+术和D2术不影响黏膜内癌患者的生存率,但对黏膜下癌者有影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早期胃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淋巴结转移和静脉瘤栓,而保护性因素有隆起性病变(Ⅰ型和Ⅱa型)、D2淋巴结清扫术。对侵及黏膜层、大体呈隆起性病变且术中检测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早期胃癌可行D1+淋巴结清扫术;但对侵及性黏膜下层、大体呈凹陷性病变(ⅡC和Ⅲ型)或术中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早期胃癌应行D2淋巴结清扫术。图2表3参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的情况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DNA直接测序法对43例PTC患者,20例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及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照的新鲜标本进行BRAF基因检测.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甲状腺包膜外浸润、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43例PTC中1 7例检出BRAF基因T1799A点突变.检出率为39.5%,而在非PTC甲状腺病变患者和40份正常甲状腺组织未发现T1799A点突变.BRAF基因突变与PTC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及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及P<0.05),与性别、发病年龄、原发灶大小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BRAF基因突变与颈淋巴结转移和甲状腺包膜外浸润密切相关,突变可能增加PTC的侵袭性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