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复元理念的个案管理康复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干预组应用基于复元理念的个案管理康复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精神康复服务。用阳性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严重程度,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评定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定生活质量,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个人和社会功能及人际关系,自尊量表(SES)评定自尊。用复发率和再住院率评价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两组间比较: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阴性症状分、PSP得分、SES得分、SQLS得分及心理社会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205,2.082,2.194,-2.221;P0.05),LSIA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1,P0.05)。组内比较:干预组PANSS得分、PSP得分、SES得分在基线与半年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9,P0.01;t=-4.878,P0.01;t=-2.524,P均0.05),干预组SQLS得分、LSIA得分在基线与半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0,0.549;P0.05);对照组PANSS得分、PSP得分、SES得分、SQLS得分及LSIA得分在基线与半年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6,-1.855,1.698,-0.248,-1.650;P均0.05)。干预半年后,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基于复元理念的个案管理康复服务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其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3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以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评测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对患者同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及精神症状的关系。结果:患者组TAS总分高于对照组(t=3.49),SES得分低于对照组(t=-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分析显示,患者TAS总分与SES总分(r=-0.15,P0.05)呈负相关,TAS总分与PANSS总分(r=0.18,P0.05)呈正相关;SES总分与PANSS总分(r=-0.15,P0.05)呈负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其述情障碍与自尊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团体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0)。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评定量表、自尊量表、自我和谐量表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NSS(t=-8.0394,P0.01)、BPRS(t=-18.9509,P0.01)、SSSI(t=-8.5849,P0.01)、SCCS(t=-31.1712,P0.01)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SES评分(t=9.5183,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和自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164例分别以中文版模棱两可、目的和敌意问卷(AIHQ-C)和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评测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水平,患者组同时作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水平的关系。此外,将患者组分成有被害妄想患者组(n=60)和无被害妄想患者组(n=42),比较两组之间敌意归因偏向及自尊水平的差异。结果:患者组AIHQ-C的敌意偏向分(HB)、责备偏向分(BB)及攻击偏向分(A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13.635,4.438,5.634;P0.01),患者组SES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5.068,P0.01)。与无被害妄想患者组相比,有被害妄想患者组AIHQ-C的HB、BB及AB分均显著较高(t=-4.395,-6.680,-3.954;P0.01),SES评分显著较低(t=2.180,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组AIHQ-C的HB、BB及AB分与SES分呈负相关(r=-0.249,-0.209,-0.203;P0.05),与PANSS总分(r=0.275,0.286,0.413;P0.01)、阳性症状分(r=0.353,0.341,0.351;P0.01)及偏执分(r=0.240,P0.05;r=0.316,0.314;P0.01)呈正相关;患者组AIHQ-C的AB分与PANSS抑郁因子分呈正相关(r=0.243,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尤其有被害妄想患者组存在明显的敌意归因偏向及较低的自尊水平,这种敌意归因偏向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提示低自尊水平患者更可能出现敌意、责备及攻击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复元理念为导向的阳光心园康复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要求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进入阳光心园接受以复元理念为导向的康复训练课程6个月,对照组接受社区医生的常规随访服务。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生活质量量表(SQLS)进行评估。结果: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PANSS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降低(t=2.711,-2.137;P0.05);PSP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升高(t=-2.222,2.016;P0.05);干预组SQL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2.051,P0.05);干预组患者的PANSS、PSP、SQLS干预前后得分的差值较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1,1.993,2.023;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复元理念为导向的阳光心园康复服务有利于提高患者自知力和生活质量,改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社会生活技能训练,疗程3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PSP)、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研究。结果:训练后PANSS量表总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均低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6.46,7.71;P0.01);训练后患者PSP量表对社会有益的活动、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自我照顾能力、干扰与攻击行为4个主要领域的功能明显低于训练前(t=11.88,11.87,3.92,3.79;P0.01);PSP总分、ADL(Barthel指数)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3,-12.31;P0.01)。结论: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可以有效减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同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以应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治疗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或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4例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单一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治疗。观察12周,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天、4周、8周、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阴性症状评估量表(SANS)评定疗效;于治疗12周前后,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两组PANSS、SANS、PSP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比较,PANSS、SANS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10天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周、治疗8周及治疗1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6,-2.209,-2.384,-2.121,-2.603,-3.368;P0.05)。两组比较,PSP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8,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利培酮治疗与利培酮单一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均有改善,但联合治疗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存在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将30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5)和对照组(n=15),干预组予以认知-存在团体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自尊量表(SES)、一般健康问卷(GHQ-20)、生命意义源量表(SML)、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SES、GHQ-20、SML、MLQ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干预组GHQ-20、SML、MLQ总分高于对照组(t=3.05,3.08,2.58;P均<0.05);干预组GHQ-20中抑郁和自我肯定两项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t=2.45,3.17;P均<0.05);干预组SML中自我超越意义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99,P<0.001);干预组MLQ中追寻意义感因子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77,P<0.001)。结论认知-存在团体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降低抑郁水平、提升自我肯定、意义感,促进病人康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是否可以改善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心理状态。方法 145例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或普通聚会。结果两组在研究完成后,干预组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和自我的刻板性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989,-2.168;P<0.05);干预组SES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24,P<0.01);干预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分量表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17,P<0.01),SES在治疗后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06,P<0.01)。结论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提高康复期双相障碍患者的自我与经验的和谐水平,改善刻板性;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在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一般个体健康教育的基础上,仅对研究组进行理性情绪疗法干预。干预前、后采用自尊量表(SES)、缺陷感量表(FIS)、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分别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ES、FIS及WHOQOL-BREF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研究组干预后SES评分明显增高而FI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t=10.38,9.92;P0.01)。生活质量总评分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9.04,P0.01)。结论理性情绪疗法有助于消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尊水平及生活质量,有利于精神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4例经过住院治疗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入研究组(150例)和对照组(154例),出院后两组均门诊随诊,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时间1年,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病情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后评分与干预前评分存在显著差异(F组内=34.779、263.630、91.575、5.272,P0.05),干预与时间有交互效应(F交互=19.848、25.272、20.594、19.153,P均=0.000)且存在组间差别(F组间=40.696、18.575、47.652、40.667,P均=0.000)。同期比较,研究组各量表减分幅度均大于对照组(t=8.274、4.455、4.484、5.027、8.048、4.376、5.831、4.538,P均=0.000)。结论:电话回访干预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泌乳素、主观舒适度、个人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主观舒适度、个人和社会功能、泌乳素。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量表评分、SWN量表评分和PSP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NSS量表评分和血清泌乳素水平低于对照组,而SWN量表评分、PSP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主观舒适度、个人和社会功能,减少泌乳素紊乱。  相似文献   

13.
"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缓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改善其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 :将 5 0例非急性期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 (以下简称训练组 ;2 5例 )和对照组 (2 5例 ,其中脱落 2例 )。对技能训练组进行技能训练共 4周 ,然后随访 12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 (MR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训练组患者的PANSS评分(3 9 96± 7 44 )、阴性量表总分 (11 92± 5 13 )、一般精神病理量表总分 (2 0 60± 2 95 )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45 77± 8 95、 15 13± 4 79、 2 3 5 0± 5 3 7,P <0 0 5 ) ;训练组患者的MRSS总分 (3 1 60± 17 3 7)、依赖量表总分 (7 2 8± 5 41)、活动能力缺乏量表总分 (9 0 8± 5 5 2 )均优于对照组 (分别为 44 68± 13 61、 11 77± 5 17、15 0 0± 4 48) ;训练组的复发率 (4 % )低于对照组 (17% )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eatment-refractorv schizophrenia,TR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4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t=2.04,3.22,3.55;P<0.05或0.01),WMS在治疗第1天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42,2.06,2.23,2.56;P<0.05),但1周、2周末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作用。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服药依从性调查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SDSS)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9个月后两组间服药依从性有显著差异(t=2.406,3.157;P0.05);第9个月时PANSS量表中的阳性、精神病理量表间有显著差异(t=-2.467,-2.020;P0.05),至第12个月时阳性、阴性、精神病理及总评差异显著(t=-3.028,-2.394,-2.301,-2.631;P均0.05);干预组复发明显少于对照组(χ~2=4.711,P0.05);第12个月时社会功能(SDSS)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2.215,P0.05)。结论: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稳定,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合并应用促大脑代谢药物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合并应用促大脑代谢药物配合地西泮、奥氮平治疗组(研究组36例)和单纯使用地西泮、奥氮平治疗组(对照组36例),给予12周相应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4、8、12周采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进行评定;患者出院后随访6及12个月观察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及复饮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例和32例完成12周疗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MSE、PAN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MMSE评分较前提升、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2~4周末研究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8~12周两组间各量表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及12个月时研究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42,7.675;P均0.01);12个月时复饮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21,P0.01)。结论:早期合并应用促大脑代谢药物配合地西泮、奥氮平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使用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记忆及智能情况,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程度,降低复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心冲剂Ⅰ号对于利培酮、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无增效作用。方法将清心冲剂Ⅰ号合并利培酮、奥氮平治疗者作为实验1组,不合并清心冲剂Ⅰ号的作为对照1组;清心冲剂Ⅰ号加氯丙嗪、氟哌啶醇、奋力静治疗者为实验2组,不合并清心冲剂Ⅰ号的作为对照2组,观察疗程8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采用PANSS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8周末PANSS和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8周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阳性症状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清心冲剂Ⅰ号对于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增效作用,尤其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因此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症状特征与探究性眼球运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症状特征与探究性眼球运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MODEL IV,日本提供)测试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并对PANSS五因子(阳性因子、阴性因子、兴奋因子、抑郁因子、认知因子)、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与探究性眼球运动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患者组探究性眼球运动各指标评定结果均小于正常对照组(t=3.22-8.46,P<0.01)。认知探究分(CSS)、反应性探究分(RSS)与PANSS阴性症状呈负相关(均为r=-0.256,P=0.048),与PANSS认知因子呈负相关(r=-0.331、-0.427,P< 0.01)。结论:PANSS认知因子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探究性眼球运动障碍这一生物学标记的外显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奥氮平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奥氮平合并丁螺环酮治疗,对照组用奥氮平合并安慰剂治疗共8周。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末分别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末阴性症状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末研究组阴性症状减分有效率41.2%,对照组有效率14.7%,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9,P0.05)。不良反应均较轻,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氮平合并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奥氮平治疗,副作用无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绘画艺术训练联合药物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78例康复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对照组40例,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干预组实施绘画艺术训练,对照组提供常规社区随访服务,干预持续半年。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一般效能感量表(GSES)、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PANSS量表总分、阴性症状分量表和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3.81,-4.07,-3.12;P0.01),两组阳性症状分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GSES、LSI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2.63,3.17;P0.05)。结论:绘画艺术训练联合药物治疗有利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