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和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男性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75例经病理诊断的男性乳腺肿块患者,年龄12~86岁,平均年龄41.71岁.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恶性组36例,良性组139例.全部患者行乳腺高频超声检查,记录并对比二者临床特点(包括年龄、病灶位置、触痛、血性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二维、三维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84例乳腺疾病患者(94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二维、三维彩超和基于2者的SWE检查.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确定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二维、三维SWE弹性模量最大值和平均值.依据病理检查结果,评价二维与三维SW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二维SWE弹性模量最大值为98.82 kPa,平均值为43.88 kPa;最佳三维SWE弹性模量最大值为102.54 kPa,平均值为53.87 kPa.二维与三维SW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89.5%和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维SWE诊断乳腺癌的特异性(95.3%)、准确性(92.7%)明显高于三维SWE(83.9%、85.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二维SWE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明显高于三维SWE,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常规超声声像图结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诊断和鉴别大涎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2月—2022年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69例大涎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12~78(54.3±9.6)岁。患者肿瘤术前未做任何治疗,均行常规超声及SWE检查。以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分组:良性组41例,恶性组28例;多形性腺瘤组23例,沃辛瘤组11例。比较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沃辛瘤组与多形性腺瘤组之间的SWE各弹性参数,即平均弹性值(Emean)、最大弹性值(Emax)以及取样框内弹性数据离散度值(Esd)的差异。分析常规超声与常规超声结合SWE图像诊断的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这2种方法诊断大涎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绘制SWE各弹性参数的ROC曲线,计算AUC,比较Emean、Emax、Esd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良性组的Emean、Emax以及Esd值[(89.45±49.59)、(120.58±57.59)、(15.91±11.57)kPa]均小于恶性组[(216.33±53.28)、(252.68±56.42)、(30.49±13.31)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3、9.43、4.83,P值均<0.001),沃辛瘤组的Emean、Emax以及Esd值[(37.46±21.57)、(62.35±24.64)、(8.55±5.46)kPa]也均小于多形性腺瘤组[(108.51±28.46)、(156.44±37.51)、(18.26±11.27)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1、7.55、3.38,P值均<0.01)。常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45例(65.2%,45/69),其中恶性18例、良性27例;常规超声结合SWE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58例(84.1%,58/69),其中恶性23例、良性35例。常规超声与常规超声结合SWE图像诊断大涎腺肿瘤良恶性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5.9%、64.3%、65.2%和85.4%、82.1%、84.1%,AUC分别为0.651、0.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5)。Emean、Emax、Esd值鉴别大涎腺肿瘤良恶性的AUC分别为0.941、0.929、0.762,Emean、Emax优于Esd。分别以Emean=169.5 kPa、Emax=196.4 kPa、Esd=22.4 kPa为最佳临界值时,其相应特异度分别为92.7%、90.2%、80.5%,灵敏度分别为92.9%、89.3%、64.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92.5%、7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7%、86.2%、69.2%。结论 SWE能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定量测得大涎腺肿瘤硬度,两者相结合诊断大涎腺肿瘤良恶性准确率明显提高,其中Emean及Emax诊断效能均较好,且均优于Esd。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672个乳腺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图依据旧评分标准及改良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弹性成像评分4分以上为恶性,3分以下为良性.结果 采用旧评分标准超声弹性成像(U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6%、94.9%和89.0%;采用新评分标准U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2%、94.1%和92.7%.经McNemarx2检验,两者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使用更为简便、准确,有助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空芯针活检(US-CNB)诊断结果为良性乳头状瘤,而手术病理诊断升级为恶性的乳腺病灶的超声及临床特征,探讨预测病理诊断升级的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US-CNB诊断为良性乳头状瘤的患者160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50岁。行超声检查和手术治疗。取术中病灶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为恶性组(即为病理升级组)和良性组。对照收集二组超声及临床特征,使用χ2或Fisher’s精确检验对分类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连续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0例中8例(5%)升级为恶性。年龄45岁患者较年龄≤45岁有更高的病理升级率(P=0.022);病灶直径2 cm较直径≤2 cm患者显示更高的病理升级率(P=0.002);病灶距离乳头距离3 cm较≤3 cm患者显示更高的病理升级率(P=0.006);BI-RADS-US分类中3、4A、4B、4C和5类病灶的病理升级率分别为0、2.54%、5.88%、27.27%、25.00%(P=0.012)。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45岁[相对危险度(OR)=11.73;95%可信区间(CI):2.26~60.75;P=0.003]、病灶直径20 mm(OR=12.05;95%CI:1.44~100.45;P=0.022)、病灶距离乳头距离3 cm(OR=1.58;95%CI:1.13~2.18;P=0.008)均为提示病理升级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US-CNB结果为良性乳头状瘤,患者年龄45岁、病灶直径20 mm、病灶距离乳头距离3 cm及BI-RADS-US 4C和5提示该病灶有可能手术病理诊断升级为恶性。  相似文献   

6.
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目的探讨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诊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672个乳腺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图依据旧评分标准及改良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弹性成像评分4分以上为恶性,3分以下为良性。结果采用旧评分标准超声弹性成像(U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2.6%、94.9%和89.0%;采用新评分标准U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7.2%、94.1%和92.7%。经McNemarχ^2检验,两者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标准使用更为简便、准确,有助于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Ultrasound Elastography,UE)和超声乳腺影像报告系统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US)联合诊断小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取的80例乳腺小肿块患者,采取UE、BI-RADS-US分级检查评价,评估UE联合BI-RADS-US在小乳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结果:80例乳腺小肿块病理组织学检查,32例为直径≤1.5 cm小乳腺癌,占40.0%。恶性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边缘模糊或毛刺状、肿物内部微钙化、后方回声衰减及纵横比>1均高于良性组(P<0.05)。联合诊断检出符合率96.88%均高于UE检出符合率75.0%、BI-RADS-US分级诊断符合率68.75%,联合诊断敏感性、特异性(91.18%、97.83%)均高于UE(70.59%、84.44%)、BI-RADS-US分级(62.86%、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和BI-RADS-US技术在直径≤1.5 cm小乳腺癌中的应用,联合诊断,可提高小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结节患者105例(182个病灶)为研究对象,根据结节长径分为A、B、C三组,采用5分法对甲状腺结节的弹性评分,≤2分为良性结节,≥3分则为恶性结节,比较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病理诊断共检出恶性结节70个,良性结节112个;超声弹性成像共检出144个病灶,其中恶性病灶54个,良性病灶90个。A组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7.92%、90.38%,均高于B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特异度则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结果不同,在长径1 cm甲状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4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59例,对所有患者均分别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将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评价二者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结果 MRI分析有恶性23例,良性36例,TIC分析有恶性24例,良性35例,MRI组符合率为92.0%(23/25),TIC组符合率为96.0%(24/25)。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动态增强MRI均可有效判断乳腺肿瘤的性质,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比较来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维彩超联合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检查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130例(158个)乳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二维彩超和SWE检查.以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得出乳腺良恶性病变最大弹性模量值、平均弹性模量值的相应诊断临界值.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分别评价二维彩超和SWE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并比较2者的结果.结果 130例患者的158个乳腺病灶中,恶性病变90个,良性病变68个.二维彩超和SW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9.7%和89.5%;特异性分别为85.6%和95.3%;准确性分别为87.3%和91.4%;二维彩超和SWE 2种方法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8.5%、93.3%、95.6%.结论 二维彩超是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常用检查方法,但是具有一定局限性.SWE检查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特异性,是传统二维彩超技术的有益补充.二维彩超与定量SWE技术联合应用,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并且减少漏诊、误诊及不必要的活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压迫式弹性成像(CE)与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行超声检查发现的有乳腺肿块患者71例共89个病灶,经病理组织学确认良性病灶57个,恶性病灶32个。对各病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采取CE及ARFI技术,分别计算病灶弹性应变率比值(SR)及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值,采用ROC曲线分析SR、VTQ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恶性组病灶VTQ值与SR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组(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VTQ、SR对乳腺良恶性肿瘤诊断效能,VTQ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0.918,95% CI为0.871~0.980(P<0.05),最佳截断值为3.97,在此最佳截断值下,VTQ诊断敏感性94.64%、诊断特异性90.63%;SR诊断AUC为0.899,95% CI为0.854~0.956(P<0.05),最佳截断值为4.12,在此最佳截断值下,SR诊断敏感性92.86%、诊断特异性84.38%。VTQ和SR诊断敏感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超声诊断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诊断效能相似,临床上可联合使用,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对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MI)技术诊断腕管综合征(CTS)可行性。方法选择10例(18腕)经电生理检查诊断为CTS患者(CTS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8例(14腕);年龄39~70岁,平均年龄58.22岁。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其中男性2例(4腕),女性19例(38腕);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43岁。行超声检查,在豌豆骨与舟状骨水平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采用SMI技术对正中神经内血流半定量评分并测量峰值血流速度,将CTS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不同方法的诊断阈值,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S组正中神经CSA、血流半定量评分和峰值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0.13±0.03)cm~2 vs(0.10±0.02)cm~2,(3.17±0.71)vs(1.50±0.55),(5.71±4.86)cm/s vs(2.74±0.44)cm/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的诊断阈值为≥0.12 cm~2,灵敏度为67%,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4(P=0.000)。血流半定量评分的诊断阈值为≥3,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98%,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0)。峰值血流速度的诊断阈值为3.2 cm/s,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3%,曲线下面积为0.88(P=0.000)。应用SMI对正中神经内血流进行半定量评分及测量峰值血流速度诊断CTS均优于测量CSA。结论SMI技术评价正中神经内部血流信号有助于诊断CT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乳腺超声分型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女性患者60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7.01岁。将其中恶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患者分别纳入乳腺癌组、乳腺良性病变组。其中乳腺癌组患者47例,年龄26~55岁,平均年龄46.96岁;乳腺良性病变组13例,年龄28~58岁,平均年龄45.75岁。统计并比较两组超声分型分布情况,记录并观察乳腺癌患者原发灶的形态、边界、直径、回声、阻力指数(RI)等超声声像图征象;分析各征象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比较不同乳腺超声分型发生乳腺癌的相对危险度(RR)。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恶性肿瘤47个,包括浸润性癌37个,导管原位癌6个,低级别恶性叶状肿瘤4个;良性肿瘤13个,包括纤维腺瘤8个,良性叶状肿瘤3个,腺病2个。乳腺超声检查共检出60个病灶,其中恶性47个,良性13个。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100.00%。超声分型中导管型7例,致密型24例,混合型23例,不均型6例,其中乳腺癌组中以致密型所占比例最高,占比46.81%;乳腺良性病变组中以混合型所占比例最高,占比69.23%。47例乳腺癌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17例(36.17%),淋巴结未转移者30例(63.83%),其中原发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边界毛刺征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概率明显高于未转移者(P均0.05),而高回声晕、原发灶最大直径及RI则均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影响(P均 0.05)。对不同乳腺超声分型进行乳腺癌RR分析结果显示,致密型、不均型均为乳腺癌的高危类型,RR值分别为3.126、2.852 (P=0.001,0004),而导管型和混合型均为乳腺癌的低危类型,其RR值分别为0.398、0.698 (P=0.025,0.019)。结论不同的超声分型能较好地反映乳腺各组织成分的变异情况,其与乳腺良恶性病变密切相关,能对临床肿瘤的侵犯行为进行有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成熟,对SWE的各种相关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文章就SWE对于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评估方法及SWE弹性模量与乳腺病变中胶原纤维及相关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出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血流情况的差异,并分析二者与肿物病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对79名女性乳腺肿物患者共88个病灶(良性48个、恶性40个)进行SMI及CDFI检测,参照Adler分级标准,应用上述两种成像技术分别观察同一病灶的血流情况,Kappa分析以评估其一致性。对术后病理标本进行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MVD表达,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分析MVD表达与两种模式的Adler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技术方法对所有病灶血流丰富程度的一致性不佳(κ=0.67);对恶性病灶血流丰富程度的二者检测一致性差(κ=0.39);而SMI和CDFI对良性病灶血流丰富程度的检出一致性较好(κ=0.79)。相比较CDFI,SMI与MVD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82、P<0.01)。结论:SMI对乳腺恶性肿物的微血管检出效果更佳,与病理MVD相关性较好,可作为术前无创性评估乳腺恶性肿瘤微血管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乳腺小体积叶状肿瘤的MRI特征,探讨MRI对小体积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MRI扫描乳腺肿瘤患者74例,均为女性,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3岁;其中叶状肿瘤25例,纤维腺瘤49例。叶状肿瘤患者,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57岁;肿瘤直径1.76~4.78 cm。纤维腺瘤患者,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42岁;肿瘤直径1.64~4.89 cm。分别分析其MRI表现[病灶形态边缘、信号强度、病灶内囊腔形成、T_2加权成像(T_2WI)低信号间隔、增强后强化特点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25例叶状肿瘤共25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良性14例,交界性7例,恶性4例。49例纤维腺瘤共56个病灶。叶状肿瘤多表现为边缘分叶状肿块(19/25,76.00%),信号特点主要为T_1加权成像(T_1WI)低、T_2WI高信号为主(21/25,84.00%),部分叶状肿瘤患者伴有斑片状T_1WI高信号(6/25,24.00%)、小囊变(14/25,56.00%)及T_2WI低信号间隔(15/25,60.00%),增强后多为不均匀强化(18/25,72.00%),TIC分型多为Ⅱ型(12/25,48.00%)。纤维腺瘤部分表现为边缘分叶状肿块(32/56,48.21%),T_1WI低、T_2WI高信号为主(43/56,76.79%),部分病灶内有小囊腔(16/56,28.57%)、低信号间隔(24/56,42.86%)及斑片状T_1WI高信号(3/56,5.36%),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7/56,48.21%),TIC分型多为Ⅰ型(34/56,60.71%)。叶状肿瘤病灶内出现小囊腔及T,WI斑片状高信号比例与纤维腺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征象二者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MRI能提高对乳腺小体积叶状肿瘤与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促甲状腺激素( TSH)在老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PTMC)诊 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及健康体检者。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实时超 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准确 率、特异度及灵敏度。比较良恶性结节的弹性成像评分,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TSH水平。结果: 经术后病理检查有60.00% 患者确诊为良性结节( 共85 个良性结节,占58.62%),有40.00% 患者确诊为恶性结 节( 共60 个恶性结节,占41.38%)。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灵敏度为92.50%,特异度 为83.08%,准确性为88.28%。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一致性。 恶性组1 ~ 2 分的比例显著 低于良性组,3 ~ 4 分的比例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组和恶性组血清TSH水平均显著高于 对照组,恶性组血清TSH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结果显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TSH检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L(0.789 ~ 0.949),联合诊断最佳截点为TSH= 2.16( mIU/L),此时诊断敏感度为0.646,诊断特异度为0.575。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老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ROC 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L(0.721 ~ 0.907),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高于超声弹性成像。结论:实时超声弹性成 像联合血清TSH检测对甲状腺微小状乳头癌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诊断价值高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行乳腺肿物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乳腺叶状肿瘤的患者28例,均为女性,年龄12~69岁,平均年龄39.07岁。术前均行乳腺超声检查,对其临床数据、病理特征及超声表现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28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21例为良性叶状肿瘤,其中11例合并纤维腺瘤;5例为交界性叶状肿瘤,2例为恶性叶状肿瘤。良性组肿瘤瘤体内部回声呈漩涡样或小囊样改变。恶性/交界性组肿瘤大部分瘤体内部回声明显不均匀,漩涡样结构及小囊样结构杂乱、无规则,部分有较大的液化坏死区。良性组血流信号主要为Ⅰ、Ⅱ级;恶性/交界性组血流信号主要为Ⅱ、Ⅲ级。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乳腺叶状肿瘤超声声像图具有不同特点,通过分析超声图像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 T超导型MRI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确诊为良恶性的乳腺早期病变女性患者6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0.12岁。所有患者均经3.0 T超导型MRI PWI常规T2加权成像(T2WI)和T1加权成像(T1WI)平扫后行三维(3D)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病变和良性病变,对比病变形态学变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PWI联合DCE对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病理结果为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34例;DCE-MR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0例,良性病变患者26例,病变检出率75.41%;PWI扫描结果为恶性病变患者21例,良性病变患者27例,病变检出率78.69%。乳腺早期良性病变形态以类圆形(76.5%)、边缘以光滑(70.6%)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形态以分叶形(63.0%)、边缘以毛刺征(59.3%)为主;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DCE-MRI扫描形态学特征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3.557、37.459,P=0.000、0.000)。乳腺早期良性病变TIC形态以Ⅰ型(61.8%)为主,乳腺早期恶性病变TIC形态以Ⅲ型(77.8%)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21.852,P=0.000);22例(81.5%)恶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28例(82.4%)良性病变患者ADC值>1.195×10-3 mm2/s,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148,P=0.000)。二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与DCE-MRI、PWI单一诊断更高(P<0.05)。结论 3.0 T超导型MRI PWI联合DCE在乳腺早期良恶性病变鉴定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与研究超声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48个病灶的超声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48个病灶均经手术病例结果证实。将超声弹性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站位性病变良恶性诊断中,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成像,其误诊率明显低于多普勒超声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