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种药用金龟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春  顾国华 《昆虫知识》1994,31(4):219-220
独角仙AllomyrinadichotomaL.和屎克螂CatharsiusmolossusLinnaeus均属鞘翅目,前者属独角仙科后者属金龟子科。两种昆虫都是重要的虫药,有定惊被瘀、通便攻毒、消癌之功。我们在研究它们的人工饲养技术时发现生物学特性与一般昆虫有一些特异之处,现整理报道如下。!独角他越冬的老熟幼虫即将化蛹2前,逐步从深土层移向浅土层,虫体不断分泌粘液,并长时间不断扭动身体,使周围的泥土、草犀利碎枝形成内壁十分光滑、而外壁非常粗糙的硕大长圆形泥球——蛹室。蛹室长10~12cm,宽7~8cm,壁厚2~3cm(图1)。卵散产于浅土层内.其卵周粘…  相似文献   

2.
灰翅麦茎蜂为害损失结构分析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灰翅麦茎蜂CephusfumipennisEversmann是甘肃省中部地区部分春麦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国内已知为害区有陕西的秦岭山区、青海东部麦作区等地。自80年代以来为害逐年加重,目前兰州市区灰翰麦茎蜂发生面积1.6万hm2,年损失小麦530万kg。因此分析灰翅麦茎蜂为害损失结构,进一步认识其对产量损失的影响过程,合理地确定当前生产条件下该虫的防治指标,及时准确地指导大田防治是非常必要的。1试验材料和方法1.1虫源:在田间麦茬内采集越冬虫茧,置入疏松的土壤内,深度为3cm左右,外用0.5m×0.5m×1.0m的纱网罩住。环境条件与大田相同…  相似文献   

3.
刘立春  顾国华 《昆虫知识》1992,29(6):348-349
<正> 屎克螂属鞘翅目金龟子科,药用名称蜣螂虫,科学名称神农洁蜣螂Catharsius molossusL.。俗称推屎虫、钻屎虫、喷屎螂,是重要的虫药之一。具有破结、通便、定惊痫、去毒生肌、散肿止痛之功效。但随着农村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野生资源日趋减少。然而,医药的需求却日益增加,供需矛盾突出。为了解该虫的活动规律及为人工诱捕提供依据,我们于1988~1989年对该虫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肖铁光  陈永年 《昆虫学报》1998,41(4):431-434
九香虫AspongopuschinensisDallas是一种药用资源昆虫,章士美等(1981、1985)对此虫作过初步研究[1,2]。我们于1991~1993年对其生物学进行了研究,意欲为其繁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从湖南湘东、湖南、湘西各地十几个县市的越冬场所20处采回成虫,群体放入多个养虫笼(1m×1m×1m)内,笼中栽置南瓜,供其取食,成虫产卵后孵化的若虫,以不同龄期提供各项试验用。1.2方法①历期观察:将一批同时产下的卵和同时孵化的1龄若虫群体饲养,分别移到栽有南瓜和丝瓜的钵内后,放入恒温室中的自控恒温养虫箱内[(20±1)℃,…  相似文献   

5.
豆天蛾田间饲养量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豆天蛾在田间笼罩条件下的饲养调查观察 ,测定出其幼虫食叶量、食叶率 ,从而计算出每平方米豆田的理论养虫量 ,实际适宜养虫量及对大豆产量损失的影响。笼罩条件养虫量 (x)与食叶率(y1)回归方程 :^y1=2 2 0 + 2 4 1x± 2 874 9,r1=0 9971 ;笼罩条件养虫量 (x)与产量损失率 (y2 )回归方程 :^y2 =1 5 7+ 0 4 2 5x± 0 6 837,r2 =0 994 6 ;笼罩条件养虫量 (x)与结荚损失率 (y3 )回归方程 :^y3 =1 5 7+ 0 33x± 1 785 4 ,r3 =0 94 6 8 。在幼虫饲养量为 1 0~ 1 5头 m2 时 ,综合效益比一般豆田每 6 6 7m2增收 4 73 6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稻粉虱 Aleurocybolus indicus David etSubramaniam属于同翅目粉虱科 ,是危害水稻的新害虫。 1 996年在该省爆发成灾。它的为害影响水稻分蘖和灌浆结实 ,降低产量。笔者于1 997和 1 998年对稻粉虱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系统研究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田间养虫笼 2个 ,水稻育种缸 2个 ,室内养虫笼 3个 ,室内养虫盒 1 0个。1 .2 饲养方法每个田间养虫笼内放 1个水稻育种缸 ,缸内种水稻。在成虫发生期 ,在抹掉笼内稻叶上所有卵粒后 ,捕捉成虫放入笼内。每笼放 60~ 80头成虫 ,让其产卵。从卵一产下即编号 ,并记录…  相似文献   

7.
安徽江淮地区灰飞虱的春季迁飞与扩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09,2010年春季对江淮地区安徽凤台麦田及灯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种群的系统调查和雌虫卵巢的系统解剖,明确了本地越冬后灰飞虱的种群性质,作为灰飞虱能否迁飞的判据;运用美国NOAA网站的HYSPLIT平台对本地的迁入高峰做了数值模拟和虫源分析。结果表明:(1)江淮稻区灰飞虱麦田种群的迁移动态为远距离迁飞与本地扩散相结合;(2)在本地范围内,灰飞虱的本地繁殖型长翅成虫于麦收前可从麦田向秧田迁移扩散,在不利于长翅成虫起飞进行远距离迁飞的天气条件,如降雨、大风等的影响下,麦田迁飞型种群可向附近的秧田扩散;(3)灯诱与田间长翅雌虫卵巢解剖表明本地2010年6月5日和12日出现迁入虫群;虫源轨迹分析显示2010年6月5日迁入虫峰来自苏中的扬州地区,6月12日迁入虫源来自鲁南济宁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仿生学的角度 ,获得复合材料构造的最优化设计的指导思想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独角仙和锹形虫前翅中的小柱微细构造 ,结果在昆虫形态学方面也得到了一些新的见解 :1 )与甲虫前翅上下层相连的小柱 ,其形状和尺寸的大小因甲虫种类而异。不过 ,和以往的认识不同的是 ,两种甲虫前翅的小柱具有类似的结构 ,它们均为非中空的实柱 ,并由中心部和环状的几丁质纤维层构成。其中心部主要是溶解于KOH溶液的物质 (蛋白一类的物质 ) ,环状纤维层中的几丁质纤维 ,在层和层之间相互不同的方向排列着 ,并各自与前翅的上下层中的几丁质纤维连续地连接着 ;2 )独角仙前翅小柱的表面有复杂的纹样 ,而锹形虫的小柱表面只有非常简单的 (几乎没有 )纹样。此外 ,业已证明 ,上述的小柱构造对层状纤维强化复合材料而言 ,的确是一种非常巧妙的 ,可极其有效地提高复合材料抗剥离性能的生体构造。  相似文献   

9.
曹东风  轩静渊 《昆虫知识》1997,34(6):335-336
黄斑露尾甲Carpophilushemipterus(L.)隶属于鞘翅目露尾甲科,是一世界性仓虫,其食性很杂,嗜食发酵腐败物及霉菌、酵母菌,在美国严重为害无花果和甜玉米[1],近年来在我国酿造业中日见严重[2~4]。为了配合对此虫的研究,在Patrick[5]饲养方法的基础上,改用玉米快餐粉复配人工饲料成功地进行了室内饲养。1饲料、虫源及饲养方法1.1饲料成分和配制方法人工复配饲料成分:玉米快餐粉(成分为甜玉米、大豆、糯米、精面粉、植物油,四川德阳市粮油食品厂生产,市售)60g、麦芽粉20g、酵母粉20g、复合VB4.0g、VC1.4g、山梨酸0.5g、琼…  相似文献   

10.
流溪河水库中瘤棘砂壳虫的摄食食物种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甜  韩博平 《生态科学》2008,27(5):398-401
有壳变形虫是一些单细胞的,异养的,自由生活的,生活在由有机颗粒,石英啥,硅质的矿物质等以规则的顺序组成的外壳中的原生动物[1],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2],水生砂壳虫是其典型代表[3]。据报道砂壳虫摄食水中的微小颗粒以及轮虫,甚至是大型的浮游生物[4]。因而砂壳虫可能是水体中连接经典食物链和微型食物链的关键浮游生物。为了系统地研究砂壳虫的摄食行为的特点,在流溪河水库水体中进行了两年的野外监测并结合室内活体观察。瘤棘砂壳虫最初发现于贵州,杨军等人于2004年重新描述了该种类并给予系统地形态学和壳元素组成研究[5],是流溪河水库该属的一个优势种类。瘤棘砂壳在流溪河水库中于晚春出现,秋季消失,种群在夏季达到峰值。据活体观察,该种类属肉食性,其摄食浮游生物主要是轮虫,包括胶鞘轮虫,独角聚花轮虫(个体),螺形龟甲轮虫,红多肢轮虫(死亡个体),奇异六腕轮虫(死亡个体),对棘异尾轮虫(死亡个体),以及无节幼体(死亡个体)。瘤棘砂壳虫2006年出现于5月~10月,丰度范围为1.2~25.88ind.·L-1,2007年丰度范围为0.2~11.2 ind.·L-1。螺形龟甲轮虫和红多肢轮虫的丰度范围分别为0.2~101.2ind.·L-1,0.1~45.71ind.·L-1。胶鞘轮虫和独角聚花轮虫的丰度范围分别为0.02~11.4ind.·L-1,0~26 ind.·L-1,并且都是在夏季达到峰值。胶鞘轮虫和独角聚花轮虫由于身体柔软、游泳速度不快,是易被瘤棘砂壳虫摄食的轮虫。独角聚花轮虫在自然水体中有集群行为,能够抵御肉食动物的捕食,因为在自然水体中被摄食的几率较小。而其它的轮虫如龟甲轮虫,红多肢轮虫,由于外壳硬,游泳速度快,瘤棘砂壳虫对它们的捕食成功率很低。瘤棘砂壳虫主要依靠伪足进行摄食活动和爬行,其摄食行为和机制应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obNPV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微生物,可侵染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和灰茶尺蠖Ectropisgrisescens2种宿主。为探明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制剂的田间应用技术,对影响防效的3个因子喷施方式、剂量和虫龄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2种喷施方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1×104 PIB·2 000 IU/μL)防治灰茶尺蠖的效果;设置75、150和375 mL/667 m23种剂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并比较其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不同虫龄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相同剂量下,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分别为69.0%和67.6%,两者无显著差异;在75、150和375 mL/667 m23种剂量,比较茶核·苏云菌悬浮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并比较其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不同虫龄的防治效果。【结果】在相同剂量下,用植保无人机和人工喷施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分别为69.0%和67.6%,两者无显著差异;在75、150和375 mL/667 m2 3种剂量下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75 mL/667 m2 3种剂量下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375 mL/667 m2剂量下的防效最高,150 mL/667 m2剂量下的防效最高,150 mL/667 m2其次,150 mL/667 m2其次,150 mL/667 m2和375 mL/667 m2和375 mL/667 m2剂量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均在90%以上;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3.3%、78.7%和67.8%,对1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3龄。【结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灰茶尺蠖可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剂量可选用150-375 mL/667 m2剂量对灰茶尺蠖的总防效均在90%以上;病毒制剂对灰茶尺蠖1龄、2龄和3龄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3.3%、78.7%和67.8%,对1龄幼虫的防效显著高于3龄。【结论】茶核·苏云菌悬浮剂防治灰茶尺蠖可选用植保无人机喷施,剂量可选用150-375 mL/667 m2,以1龄幼虫期喷施防效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刘定忠  汤建国 《昆虫知识》1998,35(5):283-284
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ubner)是棉花生长中、后期的一种主要害虫,其抗药性问题已成为棉花生产主要障碍之一[1]。为了解我地棉铃虫的抗药性情况,我们自1996年开始对其进行监测。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测定药剂10%氯氰菊酯乳油、2.5%敌杀死乳油、90%万灵可溶性粉剂、35%硫丹乳油、2.5%功夫乳油。药剂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提供。氯氰菊酯、万灵测定其抗性倍数,硫丹、功夫和敌杀死测定一个浓度(硫丹稀释800倍,功夫和敌杀死各稀释1500倍)的毒杀效果,重复3次取平均值。回.2测试虫源在全县不同棉区采集第三代…  相似文献   

13.
多纹豹蠹蛾(Zeuzera multistrigata Moore)属鳞翅目豹蠹蛾科,是福建省沿海防护林木麻黄(Casuarina)的主要蛀干害虫。国内对此虫的发生规律研究,尚未见正式报道。国外分布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一、研究方法(一) 生物学特性观察在惠安赤湖林场,莆田县山星林场设立研究基点。(1) 每隔3—15天定期上山解剖有虫株,1982—1987年共剖木5748株;(2) 在不同方同设立3个林间养虫室,种植有虫木;(3) 野外套笼1382株虫害木;(4) 室内水培苗木饲养,养虫笼木段饲养,玻璃培养皿盛木屑饲养;(5)黑光灯诱蛾。各方法互相验证,取长补短。(二) 生态因子调查采取踏查和标准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独角莲中的挥发性成分,用GC-MS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P-5MS5%PhenylMethyl Siloxane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0.25μm),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独角莲微粉中分离并鉴定出31个化学成分,检出率为91.571%,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0%分别确定为己醛(Hexanal)21.485%,2-庚醇(2-Heptanol)14.363%,1-辛烯-3-醇(1-Octen-3-ol)10.911%,樟脑(Camphor)6.136%,2-正戊基呋喃(2-Pentylfuran)3.603%,菲(Phenanthrene)3.549%,异丁基邻苯二甲酸酯(Isobutyl phthalate)3.549%,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3.176%,3,8-Dimethyl-5-(1-methylethylidene)-1,2,3,4,5,6,7,8-octahydroazulene-6-one3.002%,芫妥醇(LinaloolL)2.048%。除己醛和壬醛外其余29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从 2 0 0 0年 5月— 2 0 0 2年 3月 ,用网捕 -环志法和固定样点法研究海南岛尖峰岭几种雀形目鸟的移动和行为。共调查样点 4 89个 ,记录到鸟类 137种。张网 6 4 2 6网小时 ,环志 4 1种 4 2 8只鸟。 8种 2 9只鸟被回收 32次 ,总回收率为 7 5 %。棕颈钩嘴鹛 (Pomatorhinusruficollis)、灰眶雀鹛 (Alcippemorrisonia)等 6种鸟活动高度多在 3m以下 ;白喉冠鹎 (Alophoixuspallidus)在 3 1~ 10 0m活动最频繁 ;银胸丝冠鸟 (Serilophuslu natus)活动高度在 3m以上。灰眶雀鹛的个体移动距离最大 ,为 115 0m ;银胸丝冠鸟平均移动距离最长 ,为6 5 0m。尖峰岭热带森林林下鸟以食虫鸟为主 ,食虫鸟移动的平均距离为 4 4 2 3m (n =2 7) ;而白喉冠鹎等食果鸟大多在环志点附近活动。鸟类移动的平均距离与植被类型有关 :在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中的移动距离最大 ,为 6 86 5m (n =13) ;在热带常绿季雨林中的移动距离最小 ,为 89 6m (n =5 ) ;两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F3 ,2 8=5 0 5 ,P <0 0 1)。鸟类移动的平均距离与翅长显著相关 (r =0 84 ,P <0 0 5 ) ,但与体重相关不显著(r=0 79,P >0 0 5 )。尖峰岭热带森林林下食虫鸟的活动范围较大 ,要保护好海南岛热带森林林下鸟 ,保存海南岛连片的大面积森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魏新田  魏修山 《昆虫知识》1998,35(4):200-202
过去文献曾报道食虫虹幼虫生活于土中捕食或腐食[1],也曾提及有可能捕食蛴螬[2],以及新种描述[3]和翅振[4],作者通过多年调查研究,首次提出了利用食虫虹幼虫对地下害虫蛴螬的生物防治,初步弄清了食虫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幼虫对蛴螬的控制效应和对麦苗的保护。通过多点大量调查,弄清了不同地势、不同土质、不同茬口对食虫虻幼虫分布的影响。人工放养观察结果进一步说明其在地下害虫生物防治方面的利用价值。现将近10年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试验方法及手段1.1生物学特性观察观将20cm×20cm×15cm的昆虫饲养缸3个置于室内,缸内装入经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稻田罩笼试验研究了白背飞虱起飞迁出与世代、田间成虫密度的关系以及降水对起飞的影响,采用系统田调查和长翅雌虫卵巢系统解剖分析了各代翅型分化、迁出与水稻生育期的关系以及各世代虫源性质。结果表明:(1)早中稻田白背飞虱起飞迁出以第2、3代为主,后期迁出较少;(2)白背飞虱起飞迁出数量与田间成虫密度有关;(3)降水影响白背飞虱的起飞;(4)白背飞虱各世代以长翅型为主,世代间翅型分化模式不同于褐飞虱,表现为"长—长—长";(5)白背飞虱起飞与水稻生育期关系不大;(6)白背飞虱虫源性质分为基本迁入型、部分迁入滞留与部分迁出型、基本迁出型。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采白海南和浙江省的弹尾目疣[虫兆]科颚毛[虫兆]属Crossodonthina Yosii,2新种,海南颚毛yao C.hainana sp.nov.和天童颚毛yao C.tiantongshana sp.nov.。海南颚毛[虫兆]头部每侧有眼2个,弹器痕上有6根刚毛,非常容易与本属其它已知种类分开。天童颚毛[虫兆]与上海产的Crossodonthina tridentiens Yue&Yin,1999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新种的上颚有两条长的、羽毛状分支和具5齿的片状突起,且基部齿长而细;下颚的内颚叶端部及近基部各有1齿;新种腹部第5节有3+3个疣状突起,而C.tridentiens有2+2个疣状突起;新种的爪部内侧有2个小齿,1个大齿,C.tridentiens只有1大齿。模式标本保存于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19.
田间试验表明 ,1 9%甲氰·阿维EC 9 5g (a .i.) 667m2 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的校正防效药后 3~ 1 1d为 87 2 2 %~ 91 3 2 % ;7 1 2 5g (a.i.) 667m2 药后 3~ 1 1d为 81 2 9%~ 85 1 0 % ;9 5g (a .i.) 667m2 药后 3~ 1 1d防效显著优于单剂甲氰菊酯 ,药后 3~ 7d显著优于单剂阿维菌素 ,药后11d防效与阿维菌素无显著区别。 1 5 %甲氰·阿维EC 7 5g (a .i.) 667m2 对美洲斑潜蝇的校正防效药后3~ 1 1d为 85 5 9%~ 89 0 9% ;5 62 5g (a .i.) 667m2 药后 3~ 1 1d为 77 1 5 %~ 85 95 %。 1 0 %甲氰·阿维EC 7 5g (a .i.) 667m2 对美洲斑潜蝇的校正防效药后 3~ 1 1d为 85 5 9%~ 89 0 9% ;5 62 5g (a .i.) 667m2 药后 3~ 1 1d为 77 1 5 %~ 85 95 %。混剂的药效基本随有效成分含量的提高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1)应用细胞光度法测定表明,雌性高氏后异刺线虫在第一次生殖周期中,卵原细胞核DNA含量从5.47×10~(-12)克(即3.77C)下降到1.12×10~(-12)克(即0.77C)。作为对照的雄虫并无生殖周期,其精原细胞DNA含量稳定于6.18×10~(-12)克(即4.26C)。这与Ⅰ期雌虫的卵原细胞接近。(2)雌虫在第一次生殖轮回的前三期中,受精囊内精子的DNA含量为1.49×10~(-12)克(即1.03G)。进入Ⅳ期后,精子缩小,Feulgen反应减弱。直到第二次生殖轮回时,受精囊的精子也只有0.36×10~(-12)克(即0.25C)。雄虫储精囊的精子含DNA 1.38×10~(-12)克(即0.96C),这与前三期雌虫受精囊的精子相等。(3)Ⅳ期雌虫子宫内幼虫细胞的Feulgen染色有深浅之分,分别含DNA1.29×10~(-12)克(0.89C)和0.64×10~(-12)克(0.44C)。当排完幼虫后,雌虫卵巢又可排出少数卵,并受精发育。产生的胚胎也有深浅两种细胞,分别含1.35×10~(-12)克(0.93C)和0.67×10~(-12)克(0.39C)DNA。上述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是否的确反映细胞基因组大小的改变,还需进一步分析DNA顺序复杂性来证实。(4)前三期雌虫中,含有大量DNA的肠细胞不再渗入氚标记胸苷,而Ⅳ期雌虫的双倍体肠细胞能小量渗入。至于卵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则经常合成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