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通过探讨低钾型周期性瘫痪的临床治疗效果,旨在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患者51例,,通过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表现,通过辅助检查和及时有效补钾治疗,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51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近端瘫痪,双侧膝腱反应显著减退,经过口服和静脉注射补钾治疗后,患者血清中钾水平显著提高,症状缓解且愈后良好。结论:低钾型周期性瘫痪诊断较为容易,一旦发病应立即进行补钾治疗,患者临床治愈率高且疗效显著,无后遗症但治疗时有出现并发症的危险,且病情易受血钾水平影响反复发作,因此治愈后应避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家睿 《生命科学》2006,18(5):411-413
1糖尿病的特征及其危害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与胰岛素产生和作用异常相关、以高血糖症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包括以胰岛素绝对缺乏为主的1型糖尿病及以胰岛素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两种类型。目前,糖尿病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M)是以糖代谢失常的一种常见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其中I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由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所致。自1992年第一个治疗DM的特效药物胰岛素问世以来,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已取得长足进展,一些基于新的作用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已进入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4.
利用成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类严重的代谢疾病, 正危害着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口的健康。胰岛移植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却因供体缺乏和移植后免疫排斥问题制约了其广泛应用。干细胞为具有强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 是利用细胞替代疗法治疗重大疾病的细胞来源之一, 其中成体干细胞因不存在致瘤性及伦理道德问题而被人们寄予厚望。成体胰腺干细胞在活体损伤及离体培养条件下均能产生胰岛素分泌细胞, 肝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和肠干细胞等在特定离体培养条件下或经过遗传改造后也均可产生胰岛素分泌细胞, 将这些干细胞来源的胰岛素分泌细胞移植到模型糖尿病小鼠中可以治疗糖尿病。因而, 成体干细胞可以为细胞替代疗法治疗糖尿病提供丰富的胰岛供体来源。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用药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季 《蛇志》2005,17(4):268-269
糖尿病是一种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原因较多,但主要是胰岛素分泌或生成异常。糖尿病可分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及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过程中,尚存有误区,现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每年有上千万人饱受Ⅰ或Ⅱ型糖尿病的折磨。由于对糖尿病的病因了解甚少,目前只能通过口服降血糖药和注射胰岛素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但不能根治,因而探索糖  相似文献   

7.
根据美国药物研究与生产商协会( PhRMA) 发布的相关报告和新药数据库中的数据,对2013 年至今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或递交新药申请(NDA)/ 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的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65 种候选新药的临床研发情况进行综述。将这些候选新药分为非胰岛素类、胰岛素类和复方制剂类抗糖尿病药,并重点对递交NDA/BLA 或已获得批准的抗糖尿病新药开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是继癌症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治疗需要每日注射或持续输注外源性胰岛素,以调节体内血糖达到正常水平。然而目前胰岛素的治疗手段受到低血糖风险的限制。以生物材料为载体构建递送系统可提高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基于智能胰岛素递送系统的研究开发对提高胰岛素给药的可控性是必要的。对近年来胰岛素的不同给药方法进行综述,阐述智能胰岛素递送系统的作用机制,并探讨不同给药方法下智能胰岛素递送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和胰岛素抵抗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目前的抗糖尿病药物没有针对糖尿病发病的关键环节,只能解除或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不能从根本上治愈该疾病.干细胞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原位再生,提高胰岛β细胞自噬能力、调节胰岛巨噬细胞功能修复受损的胰岛β细胞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通过多种途径活化骨骼肌、脂肪和肝脏IRS(1)-AKT-GLUT4信号通路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为糖尿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我国研究者针对不同来源的干细胞使用不同输注方式治疗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开展了系列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CM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炎症和纤维化是DCM发病的基础,这些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于DCM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DCM的有效药物,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在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当前DC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DCM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工胰脏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遗传倾向的代谢内分泌疾病。病因大多不明,极大部分是由于对抗胰岛素的各种内分泌过多或由于慢性胰腺炎、癌、胰腺手术全部或大部分切除后,引起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造成肝脏释放入血的葡萄糖大为增加,血糖水平因而显著增高,糖从尿中排出。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征群。严重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并较易发生化脓性感染、肺结核、动脉硬化、神经、肾及眼部病变等并发症。糖尿病的常规治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是一种影响多器官的疾病,其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心血管病变等.由于吸入性胰岛素的使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糖尿病和肺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糖尿病与肺功能损害相互影响的机制.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肺功能降低,肺功能降低或可导致易患糖尿病,其相互影响机制可能与低氧血症、系统性炎症反应、胰岛素抵抗相关.长期有效的血糖控制、低氧运动和高压氧疗对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肺功能均有良好的作用,但更多的机制和干预方法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对糖尿病与肺功能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周淑艳  张毅  齐晖  李富荣 《生命科学》2012,(10):1207-1210
糖尿病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高血糖症性代谢疾病。自Edmonton临床试验取得成功后,胰岛移植成为一种新型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但胰岛β细胞在体外分离过程中极易发生凋亡或死亡,且长期的体外培养或冷冻储存也容易令其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丧失。因此,有效维持或改善β细胞的成活率及功能对胰岛移植的成功至关重要。对胰岛β细胞的体外保护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和临床资料表明,胰岛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多种动物脑内有高水平的胰岛素,而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上均存在胰岛素受体和胰岛素第二信使系统。很多神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都和胰岛素水平或胰岛素敏感性有关。同样,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对神经元功能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胰岛素和包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内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被人类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15.
抵抗素基因表达的调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Yao X  Hu RM 《生理科学进展》2005,36(3):265-268
抵抗素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它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具有相关性,并受多种因素调控。胰岛素和抗糖尿病药物、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营养与饮食等都参与抵抗素基因表达的调控。对抵抗素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糖尿病、肥胖等的防治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或缺陷,或胰岛素降糖作用受损,是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在症状上,1型糖尿病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2型糖尿病则表现为肥胖与乏力;二者均可继发引起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等病变,引发糖尿病并发症。尽管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是糖尿病发病危险因素,但其机制仍不甚明了。最近,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列尔医学院Alejandro Caicedo实验室发现,胰岛血流因素与胰岛素分泌密切相  相似文献   

17.
抗糖尿病药是指用于降低血中的葡萄糖浓度来治疗糖尿病的一类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使胰脏增加胰岛素的分泌量,或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或减少肠胃道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在临床实践中,要基于糖尿病的种类、患者的年龄和个人情况及其他原因选择抗糖尿病药.本研究系统地阐述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和临床应用,为糖尿病患者对症下药和有效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类型,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前列。如今,同时罹患T2DM和HCC的人群日渐增多。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不仅是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影响患者预后。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特征如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及慢性炎症等以不同方式直接或间接参与HCC等恶性肿瘤的发生。探究糖尿病和肝癌的关系将有助于深入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为药物研发提供参考。本文就糖尿病和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首次发现,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也叫Ⅱ型或成人始发糖尿病)的发展与特定的基因突变有关。突变发生在编码葡萄糖激酶的基因上。该酶是一种葡萄糖磷酸化酶,参与蔗糖裂解,也协助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肝脏代谢。因此,突变基因转录产生无话性的酶无疑会直接引发疾病。此项发现为人们指明了更好地治疗该病的新方法。在此之前,此病的病因一直不明。而美国就有1000万患者,每年新增加50多万。医生们知道此病是遗传性的,通常在中年或中年过后发病。患病与某些饮食因素和长期静坐有关。患者对胰岛素产生抗性,在胰  相似文献   

20.
凌如芳 《蛇志》2006,18(1):43-44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钙通道病,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驰缓性瘫痪和低血钾为特征的常见疾病。严重的低钾型周期性麻痹可出现呼吸肌麻痹及心律紊乱,致呼吸停止,昏迷及心搏骤停,是急诊常见的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79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9例低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中,男61例,年龄17~60岁,平均(35·6±6·1)岁;女18例,年龄16~58岁,平均(33·6±6·1)岁。男女比例3·4∶1,首次发病40例(50·6%),2次或2次以上发病39例(49·4%)。合并甲亢34例(43%),其中以周期性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10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