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DM)是以糖代谢失常的一种常见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其中I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由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所致。自1992年第一个治疗DM的特效药物胰岛素问世以来,抗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已取得长足进展,一些基于新的作用靶点的抗糖尿病药物已进入临床前或临床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2.
根据美国药物研究与生产商协会( PhRMA) 发布的相关报告和新药数据库中的数据,对2013 年至今进入Ⅲ期临床试验或递交新药申请(NDA)/ 生物制剂许可申请(BLA)的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的65 种候选新药的临床研发情况进行综述。将这些候选新药分为非胰岛素类、胰岛素类和复方制剂类抗糖尿病药,并重点对递交NDA/BLA 或已获得批准的抗糖尿病新药开发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药物市场是当前制药行业最具价值和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拥有大量需要药物干预的糖尿病患者。自从胰岛素被发现以来,制药公司研发了一大批具有数十亿美元销售额的药物。由于人们更倾向于久坐的生活习惯,世界卫生组织预测糖尿病患者数量将呈爆炸性增加,也极大地提高了大批新型重磅炸弹级抗糖尿病药物问世的几率。在新型药物(包括传统的胰岛素类似物)稳固地位的驱动下,糖尿病药物市场被预测将在未来5 年内翻倍。本综述分析了当前市场动态,以及越来越不利于市场发展的管理环境对产品发展的影响。当创新药物面临着国家监管部门越来越多的审查,胰岛素类生物仿制药的法规也即将颁布,从长远来看,将在无形中削弱糖尿病市场。此外,还讨论了胰岛素仿制药进入市场带来的重要挑战,并对其治疗作用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以认知缺陷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根治药物。由于患者数量显著增长,探究治疗AD的药物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是AD的危险因素,两者具有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如胰岛素抵抗、淀粉样蛋白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因此,从现有的抗糖尿病药物中筛选AD的治疗药物是目前研究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已证实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具有改善AD病变的有益作用。从AD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抗糖尿病药物治疗AD两个方面综述了抗糖尿病药物治疗AD的研究进展,以期为AD的治疗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流行病学和实验动物研究均证明,肥胖及其诱发的慢性炎症 与2型糖尿病有密切的关系。基于诸多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大型前瞻性研究结果,目前已形成对糖尿病胰岛素耐受性的炎症发病机制的 共识。到目前为止,多种具有抗炎作用机制的活性小分子药物已经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阶段,这些药物单独治疗或与传统降糖药物联用 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显示了糖尿病抗炎治疗的前景。主要综述近年来慢性炎症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以及抗炎 药物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2 型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代谢疾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葡萄糖激酶能够迅速将葡萄糖磷酸化,在降低促使胰岛β 细胞释放胰岛素的葡萄糖调定点、调控肝葡萄糖代谢这2 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分子葡萄糖激酶激动剂因在降血糖方面的作用而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2 型糖尿病的药物。以葡萄糖激酶为靶点的小分子化合物陆续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但尚无相关药物获准上市。对近几年报道的小分子葡萄糖激酶激动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及免疫功能受损为真菌繁殖和致病创造了良好条件,使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真菌病较为常见且不易治愈,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或终生应用降糖药物,同时还可能服用治疗相关并发症药物,因此在治疗患者甲真菌病时,抗真菌药和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复杂。本文针对合并糖尿病的甲真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易感机制、病原菌、主要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多种疾病,特别是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共同的危险因素,是滋生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共同土壤。脂联素(adiponectin)是一种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近年来研究表明:脂联素具有促进血浆游离脂肪酸氧化、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糖输出和葡萄糖再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功能。该介绍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讨论其在治疗胰岛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中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CM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炎症和纤维化是DCM发病的基础,这些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于DCM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DCM的有效药物,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在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当前DC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DCM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FGF家族的成员之一.作为近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糖代谢调节因子,大量研究表明,FGF-21是一种不依赖胰岛素,能够独立降糖的2型糖尿病治疗潜力型药物.但是,能否应用于1型糖尿病的治疗,国内外目前尚无报道.通过改良传统造模方法,诱导小鼠缓慢产生糖耐量异常,研究FGF-21对此类模型的糖代谢影响及肝糖代谢机制.通过检测FGF-21短期注射和长期注射后模型动物血糖的变化,研究FGF-21在模型动物上对血糖的调控效果.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GF-21对模型动物肝脏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4 mRNA的表达影响.利用蒽酮法检测模型动物肝脏中糖原合成量.实验结果显示,FGF-21能够调节1型糖尿病动物的血糖水平,并呈剂量依赖性.同时,首次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上证实了低剂量FGF-21(0.125 mg/kg)与胰岛素的协同作用效果优于相同剂量FGF-21和胰岛素单独注射的效果.治疗结果表明,FGF-21能够维持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血糖在正常范围,效果优于胰岛素.实时定量PCR结果发现,与胰岛素上调GLUT4 mRNA表达量不同的是,FGF-21作用动物模型8周后,GLUT1 mRNA表达量显著提高,长期的FGF-21与胰岛素协同注射使GLUT1、4 mRNA表达量同时显著提高.长期FGF-21与胰岛素协同注射组和高剂量FGF-21注射均可显著提高模型动物肝糖原的合成.结果表明,FGF-21促进动物模型糖代谢机制与增加GLUT1表达、增加糖原合成作用有关.为临床应用FGF-21治疗1型糖尿病,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