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克  刘顺兰 《机电工程》2012,29(5):609-612
针对传统的单载波频域均衡系统(SC-FDE)在信道变化迅速、多普勒频移大的复杂多径信道下误码率较高、可靠性较差等问题,分别研究了基于LDPC编码和基于Turbo编码的SC-FDE系统,并在不同的航空莱斯信道下,分别对基于两种不同编码技术的SC-FDE系统进行了系统建模,同时对其系统信噪比和误码率曲线进行了Matlab仿真。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编码技术的SC-FDE系统的误码率明显地降低;基于LDPC编码的SC-FDE系统,在地空信道下输入信噪比为14 dB时可以达到接近10-6的误码率;与基于Turbo编码的SC-FDE系统相比,基于LDPC编码的SC-FDE系统在地空信道下误码率为10-3时有1 dB的编码增益,且没有误差平底现象,可以有效地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该系统更适合未来高速、高效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低密度奇偶校验(LDPC)码译码过程中,当信噪比低于译码阈值时误码率趋于一非零常数,此时继续进行消息迭代不会改善码字误码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译码方法,一旦译码结果出现多次重复,即令迭代停止,大幅减少了迭代次数.将LDPC码及改进的译码方法应用于脉冲编码调制/调频(PCM/FM)遥测系统,并从复杂度和误码...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介绍了LDPC码和Turbo码的发展、定义、构造方法以及译码思想,并且在此基础上,对LDPC码与Turbo码在性能方面作了分析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LDPC码的整体性能要优于Turbo码。最后,对LDPC码和Turbo码在图像传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分布式信源编码(DSC)能有效降低编码器复杂度,特别适合传感器网络等编码端资源受限的场合。为发挥这一优势,首先介绍了分布式信源编码理论及turbo码编码、解码原理,通过对传统turbo编码器、解码器的修改和信道置信度的调整,设计了基于turbo码的分布式信源编码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该方案的不对称性,设计了一种基于turbo码的对称分布式信源编码方案,并结合仿真研究了参数变化对编码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对称编码方案在解决不对称性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编码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W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化技术。信道化技术是W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起着区分用户和决定数据传输速率的作用。文中介绍了信道化码的编码原理、WCDMA系统信道化的工作方式,并着重介绍了WCDMA信道化技术在计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描述了Turbo码译码的具体算法和实现的性能,几种算法是:MAP、Max-Log-MAP、Log-MAP和SOVA算法。MAP算法被用于卷积码的译码,但用作Turbo码的译码还是要做一些修改;Max-Log-MAP与Log-MAP是根据MAP算法在运算量上做了重大改进,更加适合于实际系统的运用;Viterbi算法并不适合Turbo码的译码,修改后的具有软信息输出的SOVA算法,就正好适合了Turbo码的译码。这些算法在复杂度上和性能上具有一定的差异,系统地了解这些算法的原理是对Turbo码研究的基础,同时对这些算法的复杂度和性能的比较研究也将有助于Turbo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V-BLAST和D-BLAST的性能受到信道衰落多样性的极大限制,V-BLAST只在衰落不太严重的高信噪比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复用能力,而D-BLAST复用效果不佳却在低信噪比环境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衰落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折衷的分层空时编码方案,通过从接收端反馈信道状态信息(CSI),发射端动态调整空时码元映射方式,从而使系统可以适应更为广泛的衰落信道环境并同时获得可观的复用能力和抗衰落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该BLAST方案在传统的V-BLAST和D-BLAST系统之间实现了容量和性能的折衷.  相似文献   

8.
针对飞行器系统遥测数据高速采集和稳定传输的需要,设计了基于以太网芯片W5300的遥测PCM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以高吞吐率、高可靠性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中控单元,结合多种接口技术实现PCM数据流的采集解码及可靠传输。并以W5300为核心构建网络模块,选用UDP协议与工控机完成高速通信,通过上位机软件对回传数据进行存盘并解包分析,检验PCM码有无误码、丢数。经测试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且抗干扰能力强,具备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介绍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统实现MP3编码。该系统的编码程序和指令在嵌入式系统的外部存储器DDR SDRAM中存储,片内只读存储器(ROM)将PCM码流输出到Micro Blaze处理器进行编码,编码后的MP3码流通过串口传送到PC机上,PC机上的客户端程序将码流写入.mp3文件。为达到该目标,先后完成PCB的绘制、系统的开发和调试,以及客户端程序的编写,经测试后,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机上载荷获取的视频图像数据经压缩后在误码率为1×10-5的无线通信链路中传输时极易受到干扰,从而使得地面终端无法正常解码显示。本文通过分析无人机测控下行链路数据传输误码模型,设计了一种高效的纠删编码技术以提高压缩后码流的抗误码性能。该算法首先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照一定数量的字节数进行分帧,对分帧后的数据按列进行改进后的快速范德蒙纠删编码;然后对编码后的数据再按帧格式进行快速循环冗余校验(CRC)编码;最后将编码后的码流送入信道传输。仿真结果表明,该纠删编码抗误码技术能够将误码率为1×10-5信道降低到1×10-8左右,可以使得经过高压缩比后的视频码流正确解码显示。此外设计时使用的纠删编解码技术运算量低、延迟小、非常易于硬件实现。提出的高效纠删编码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多项无人机测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multiple 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MIMO)通过实现全分集,可以大幅度提高通信系统的质量;但是其作为一种窄带技术,只适用于频率平坦性信道,对多径衰落无能为力。本文提出了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OFDM)与MIMO相结合的方案,建立了二者相结合的STC-OFDM系统模型,给出了该系统的空时编码方案,并利用MATLAB软件对STBC-OFDM系统的性能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结合后的STBC-OFDM系统与传统的OFDM系统相比,其可靠性获得了提升。  相似文献   

12.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可以在不额外增加频谱资源和发射功率的条件下成倍提高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但子信道间存在的空间相关性会影响光MIMO无线通信系统(OWC)的性能。本文研究了对数衰落信道中空间相关性对光MIMO系统误码率的影响。针对脉冲位置调制(PPM)方式,采用指数相关模型推导出了光MIMO通信系统在不同相关机制下的对数振幅衰落系数矩阵和最大似然检测准则。然后,采用Wilkinson近似方法推导出了该条件下光MIMO系统误码率的上界。最后,利用仿真实验进一步分析了空间相关性对OWC MIMO系统误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相关性的存在使得OWC MIMO系统的性能恶化,且随着收发天线数量的增加,空间相关性会导致系统误码率恶化加剧。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要合理放置天线,尽量减小天线之间的相关性,以便更好地发挥MIMO系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大流量系数离心压缩机模型级数值模拟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大流量系数离心压缩机模型级为研究对象,采用NUMECA FINE/Turbo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模型级性能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给出了网格数量、湍流模型及盖盘侧间隙等因素对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Turbo编码的OFDM系统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OFDM原理及其实现做了分析说明,还分析了Turbo码的编译码.阐述了Turbo码应用与OFDM的意义,并对Turbo-OFDM进行了MATLAB仿真.  相似文献   

15.
基于VLSI无线供能通信系统耦合线圈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VLSI无线供能通信系统是微型生物植入电子装置的核心部件.本文开展了基于VLSI的无线供能通信系统中的耦合线圈实验.首先从耦合线圈尺寸、通信速率、耦合线圈同轴距离和2ASK解调方法等因素分析对通信质量的影响,其次,采用改进Miller(Modified Miller)编解码数据,进行二进制幅移键控调制类型,对三种线圈尺寸、四种通信速率进行了误码率测试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在耦合线圈同轴距离、体外耦合线圈尺寸固定时,最大有效通信速率固定时,本系统中的有效体内耦合线圈半径为10 mm.  相似文献   

16.
SystemView仿真软件可以实现多层次的通信系统仿真.本文则是利用Systemview实现脉冲编码调制(PCM)仿真,可以为硬件电路实现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仿真展示了PCM编码实现的设计思路及具体过程,对仿真后得出的波形加以分析,并设计出实际的实现电路.  相似文献   

17.
对Sigma Delta调制与脉冲编码调制进行对比,研究了Sigma Delta调制与脉冲编码调制的优缺点。建立了微加速度计中两位输出的Sigma Delta调制和两位输出的脉冲编码调制的仿真系统。然后,对比使用这两种调制方式的微加速度计的加速度信号,并分析在两种不同调制方式下的输出信号波形的差别。最后,利用周期图法得到了两种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图,发现在低频段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量化噪声比Sigma Delta调制信号大很多;而在高频段,两种调制方式信号的量化噪声一样严重。仿真结果表明,尽管Sigma Delta调制系统比脉冲编码调制系统更加复杂,但是Sigma Delta调制得到的信噪比要比脉冲编码调制得到的信噪比高出20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