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针对汽车覆盖件的特点,探讨了其拉延成形过程模拟分析的关键步骤,重点研究了零件网格划分、工艺补充面建立、毛坯形状尺寸估算和拉延筋设置等关键内容以及模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利用Dynaform软件对该零件进行了拉延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对拉延筋尺寸和分布方式以及工艺补充面的主截面线参数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消除了拉裂及起皱现象,给出了相应的拉深工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瑞风商务车托架拉延成形数值模拟及工艺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逆向工程建立瑞风商务车托架零件的几何模型,并基于Dynaform软件平台对不同工艺参数下该零件的拉延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在此基础上,以压边力、拉延筋高度和拉延筋圆角半径作为设计变量,以零件不发生破裂为优化目标,以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作为虚拟样本,建立目标函数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作为优化算法的知识源,采用遗传算法对压边力、拉深筋几何参数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神经网络预测和工艺优化是可靠的,从而可为制定金属板料最佳的冲压成形工艺提供一条先进、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轻量化趋势,对某汽车后桥横梁的拉延成形和回弹问题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建立零件的拉延模型,从冲压方向、工艺补充面、压料面、坯料初始形状等方面进行设计分析.利用Dynaform实现零件的成形和回弹模拟,重点对拉延筋的布置进行优化.通过对成形效果的比较,最终得到合理的拉延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4.
《机械》2015,(12)
板料成型是利用金属板料在固态状态下的塑形,通过模具及外力作用而制成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以板料成型的有限元软件Dynaform为平台,介绍了有限元分析流程,并对某种汽车翼子板冲压成型过程进行分析,包括压料面、工艺补充面、拉延筋等的设计,最终得到了成形极限图、应力分布图和材料减薄图,以这些数据为依据判断零件成形情况,这为优化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Dynaform软件模拟分析了封头零件拉深工艺参数对成形质量的影响,提出采用拉延筋改进现行工艺的方 案,可明显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压边力和提高零件成形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Dynaform的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板料成形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为平台,介绍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型面设计过程,对某种汽车引擎盖冲压成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根据模拟结果进行成形性分析,为优化工艺参数和模具结构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采用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Dynaform5.7对某空调器钣金件的冲压成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工艺参数如压边力、拉延筋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压边力可控制材料的总体流动,有效改善起皱和成形不足等成形缺陷。设置拉延筋直接影响材料的局部流动,增加压料面上相应部位的进料阻力,但如何设置拉延筋的位置、根数和形状是取决能否得到满意的成形质量的关键。通过数值模拟技术调整压边力大小和拉延筋以得到合理的设计方案,改进后方案的成形质量好,无起皱和破裂等缺陷,变形均匀,产品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模拟软件Dynaform中,将文献[3]中建立的拉延筋阻力计算模型作为等效拉延筋使用,模拟分析了表盘座某部件的成形.分析结果表明,在分析起皱、破裂等成形问题时,文中建立的拉延筋阻力计算模型比使用Dynaform自带等效拉延筋更接近使用真实拉延筋模拟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汽车零件的成形过程中,拉延筋的方式和布置方案对零件的拉深成形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有限元模拟软件AutoForm为平台,以某型号汽车结构件为例,分别研究了拉深成形过程中等效拉延筋、真实拉延筋两种布置方式对零件成形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最终确定了两种方式下满足零件成形质量的拉延筋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10.
板材冲压工艺应用十分广泛,如何提高板材在拉深工艺中的成形质量,是从事冲压的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板材拉深成形控制中设置拉延筋是既经济灵活又广泛运用的方法。在参考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应用CAE中的专用分析软件Dynaform分别模拟了有拉延筋和无拉延筋存在的板材拉深成形过程,并对各自的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拉延筋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拉延件的成形质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E技术的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在CAE技术基础上进行的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过程,利用板料成形有限元分析软件Autoform实现了模具压料面、工艺补充面以及拉伸筋设计和覆盖件成形过程模拟。实现了在有限元软件内部进行模具的参数化设计,既缩短了模具设计时间,又提高了模具设计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仿真的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拉延是板料冲压成NAFORM建立有限元冲压仿真系统,对板料拉延成形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坯料形状、压边力大小和拉延筋布置是影响板料拉延成形的关键因素;典型仿真范例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并从成形极限图(FLD)上进行了工艺方案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改进的等效拉延筋阻力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等效拉延筋阻力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客货箱右/左后门柱内板连接板的拉延成形工序进行模具设计和毛坯几何形状的优化。结合改进的等效拉延筋阻力模型,采用非线性约束优化算法对拉延筋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根据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结果进行实冲实验可得到质量良好的覆盖件产品,并且其典型截面的厚度分布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改进的等效拉延筋阻力模型能准确反映板料通过拉延筋时的摩擦和弯曲阻力。  相似文献   

14.
覆盖件拉延模工艺补充及压料面的参数化设计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针对基于有限元法的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覆盖件制造行业的状况,对快速、自动化的有限元网格建模方法提出迫切要求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冲压工艺设计思路与方法,使用离散三角面片模型,在CAE的前处理软件中进行参数化的工艺补充面和压料面设计,方便进行修改。在完成工艺设计的同时,可自动生成整套模具的网格模型,供有限元仿真分析使用。提供参数化的真实拉深筋的模型建模手段,能够精确模拟拉深筋的形状和拉延过程中拉深筋的力学行为。完成了相关软件STLMesher的开发,大量的算例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覆盖件冲压仿真参数化建模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在覆盖件冲压成形领域对快速、自动化的有限元网格建模方法的迫切需求,提出一种快速的汽车覆盖件冲压仿真建模的思路与方法.将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与冲压成形仿真前处理集成,使用散乱三角面片模型,在自主开发的CAE前处理软件中,进行参数化的工艺补充面和压料面设计.模型的网格剖分与冲压工艺设计同时进行,自动生成整套模具的网格模型供冲压仿真计算.为了真实地模拟板料网格的流动,提出了参数化的真实拉深筋的模型建模方法和板料网格的预细分方法.完成了相关软件的开发.多个汽车覆盖件冲压工艺设计和冲压仿真计算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数值模拟的双层金属板拉深成形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轿车排气歧管保护罩采用双层镀铝钢板同步拉深工艺制成,为获得最佳成形工艺参数,避免拉深时产生严重减薄及起皱现象,采用Dynaform软件对双层金属板同步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压边力对拉深成形过程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压边力下保护罩内、外层板的壁厚减薄与增厚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单层板拉深成形相似,对于复杂型面双层金属板拉深件而言,单纯增加压边力并不能完全避免拉深过程中的起皱现象;采用压边力及合理布置拉深筋,可以保证内、外层板材料塑性流动均匀,有效抑制起皱、拉裂等缺陷。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产品试制,获得了质量合格的拉深件。  相似文献   

17.
以车身覆盖件为研究对象,根据板料成形特点及回弹规律,在利用Dynaform软件对前围板冲压成形进行了回弹仿真分析、正交试验和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回弹预测之后,根据前围板的拉深成形特点,在前围板冲压过程工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冲压方向选择、工艺补充面、压料面以及拉延筋设计等拉深工艺设计,最后,对前围板拉伸模具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扫描面的汽车覆盖件工艺补充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工艺补充面与压料面是覆盖件模具冲压成形的重要技术。大量试验及CAE仿真结果已经充分证明:补偿面和压料面的形状和形态对板材的成形性影响很大。在以往的覆盖件模具设计过程中,用户都是凭借设计经验,在三维CAD软件中手工地构造和生成这种补充面与压料面,其设计效率很低。针对曲面生成的难点,提出了基于B 样条扫描曲面的工艺补充设计方法,论述了扫描曲面的生成原理及实现方法。根据覆盖件成形特点,给出了基于扫描面的工艺补充和压料面生成算法。并结合实例编制了相应的程序,论证了其可行性。与在有限元网格意义下的生成方法比较,最大的优点是:提出的生成方法可以直接用于进行数控加工,同时,许多自动化和自适应的设计过程又能够明显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