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福建农林大学新办本科专业,该专业尚处于逐步完善阶段。从分析该专业设置背景、专业内涵和发展现状入手,进而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该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经济发展需要大批的食品专业技术人才,但是很多培养食品专业人才的院校还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与就业、创业的适岗能力错位的通病。通过进行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实现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与食品行业的市场发展、岗位实际要求、职业资格标准的接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北京服装学院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专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阐述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构思,对新形势下传统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广西轻工业》2021,(1):154-156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之一,该专业经过17年逐步发展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专业体系。本文从分析陕西理工大学该专业专业内涵和专业综合改革入手,进而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总结与探讨,以期为该专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西轻工业》2015,(7):195-197
以高职食品类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为例,针对该专业人才培养,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企业实践等几个方面浅谈高职食品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策略及做法。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并在分析现有国贸专业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国贸专业培养模式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提出全球化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毅 《广西轻工业》2009,25(7):154-155
电气专业课程改革从行业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人才需求分析,明确人才培养目的,确定专业设置,完善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模式,把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专长教育统一在一个系统中,构成独特的实践教学环境与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台湾岭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发展特色是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基础,功能性服装创意设计、配包饰品创意设计为课程设置主轴;其教学理念实用性强,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通过对岭东科技大学服装专业课程设置的深入分析,探讨了该校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和其课程体系构建特点,阐述了对我们服装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实践性和应用性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该门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旨在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进而为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等院校课程建设实践中出现的一项新的课程开发思路,本研究针对包装工程专业的特点及社会对包装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建设包装工程专业包装设计课程群的培养方案,并论证了建设课程群的必要性.通过分析目前包装设计相关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群的初步整合方案,探讨了整合目标和预期效果,为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4个不同陈酿期的松针酵素为原料,测定其主要营养成分在陈酿过程中的变化,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松针酵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松针酵素蛋白质含量从188.65 μg/mL下降到37.42 μg/mL;还原糖和总糖衰减程度趋近一致,其总量分别下降了23.67%、24.64%;多酚、黄酮和维生素C到第二年积累到最大值,分别为16.33 mg/g、143.17 μg/g、166.47 μg/mL,然后缓慢衰减,总量分别减少了21.44%、35.72%和0.66%;随着溶液体系中酸的积累,pH值缓慢下降,总酸含量由6.44 mg/mL上升到17.2 mg/mL;金属元素Ca、K、Na、Mg和Fe含量则呈波浪式变化。主成分分析表明,维生素C、Na、Mg、Ca以及蛋白质是评价松针酵素品质的主要指标,2年陈酿期的松针酵素综合评分最高为0.9分,说明在此阶段其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现状,重点分析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资现状,论述了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探讨了加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具体措施,以期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活动给予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研究5?种木槿花卉及其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其中的活性物质成分,以期为木槿深加工及其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5?个品种木槿花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木槿原种、粉紫重瓣木槿花、薰衣草薄绸木槿花、紫玉和雅致木槿,各品种木槿花的抗氧化活性排序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排序基本一致,其中木槿原种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达到了17.33?mg/g和12.68?mg/g,且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总还原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1.58?mmol/g和6.82、17.96?mg/g。木槿花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与花青素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木槿原种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正丁醇的总还原能力(6.16?mmol/g)最高,且对DPPH自由基(15.50?mg/g)和ABTS自由基(40.71?mg/g)清除效果最好。从木槿原种正丁醇萃取物中初步鉴定出8?种抗氧化物质,分别为山柰酚-O-六碳糖-C-六碳糖苷、芹菜素、山柰酚-O-六碳糖-C-六碳糖苷同分异构体、芹菜素-C-二糖苷、芹菜素-葡萄糖芹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芹菜素-7-O-芸香糖苷、矢车菊素-3-丙二酰葡萄糖苷。  相似文献   

14.
《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是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家具方向研究生的选修课程。本文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家具方向研究生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访问,结合本校家具方向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值西南林业大学家具工程本科专业方向成功开办之际,分析了该专业的办学背景、办学特点与培养方案,论述了该专业的办学特色、依托的木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平台以及发展愿景.  相似文献   

16.
木素产品主要来源于造纸工业和生物炼制行业,但利用其制备高值化学品的生产较少。抗氧化性作为木素的重要特性之一,对解决化学合成抗氧化剂成本高的问题,以及实现木素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木素抗氧化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从木素的抗氧化原理、分离提取及制备纳米颗粒对其抗氧化性的影响角度进行了介绍,以期为木素高附加值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习是工科类高等院校学生将教学内容应用于生产实践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是培养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制浆造纸工程方向)综合实习为例,针对目前制浆造纸综合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实习前教育培训,建立仿真教学,创新实习教学实践模式,采用灵活有效的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改革制浆造纸综合实习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这些措施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开展实践学习的热情,为培养社会发展所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制浆过程中碱回收蒸发工段黑液液位控制直接影响着黑液浓度和蒸发效率。针对黑液液位非线性、大时滞及时变性的特点,传统PID方法控制精度较低,使用标准粒子群算法可以优化PID参数,提高精度,但是收敛速度慢,整定时间长。针对这些问题,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来整定PID参数,通过动态调整惯性因子和加速因子,以及改进收敛准则等方法来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速度,并在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平台上,比较了传统PID方法、标准PSO算法和改进PSO算法对黑液液位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改进PSO算法优化的PID控制缩短了调节时间,降低了超调量,说明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黑液液位PID控制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好的鲁棒性,有效地提高了控制质量。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带给教学的重要变化就是多样化的网络课程的大量应用,这也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网络课程在有效改善目前所面临的教学任务量大、课时短、理论课多、实训少等现状的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地接近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成为网络课程研发的关键问题。以"网络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网络课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学生对现有网络课程的使用情况,有针对性地建构引领式网络课程模式,并提出引领式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策略,进一步探讨引领式教学理念在网络课程设计开发中的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不同糯米/粳米共混体系凝胶化行为及年糕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轩  陈洁  许飞  陈玲 《食品科学》2019,40(17):85-95
以糯米/粳米共混体系为对象,研究不同糯米、粳米质量比(糯粳比)对共混体系的糊化特性、流变学特性、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对共混体系凝胶的动态流变学性质(储能模量(G’)、凝胶化速度(?g)与加速度(αg))加以分析,探究其凝胶化反应动力学行为,通过共混体系的特性分析年糕品质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糯米/粳米共混体系为弱凝胶体系,随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体系热糊的稳定性及冷糊的成胶性显著改变,黏度、衰减值及回生值显著减小(P<0.05),且非等温及恒温动态流变学特性中G’与?g降低,相位角正切(tan?δ)、活化能(Ea)及αg升高,频率扫描中糯粳比1∶2.5~1∶2.0共混体系的tan?δ曲线在低频区逐渐平滑;而低糯米组分共混体系(糯粳比1∶3.0~1∶5.0)在1∶3.0处的凝胶特性变化达到临界值,可形成较好的网格结构,且体系的吸水率较高,凝胶的稳定性较好。随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Power-Law拟合模型中的稠度系数及触变环面积减小,流动特性指数增大,即剪切稳定性、触变性更好,致使年糕的糊化度不断减小,在糯粳比1∶3.0时达到临界值90.48%;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中997?cm-1/1?155?cm-1、1?020?cm-1/1?155?cm-1、1?654?cm-1/1?155?cm-1峰面积比的变化证明糯米组分比例的增加可增强共混体系键合水分子的能力,其键合的水分子通过与直链淀粉单螺旋结构之间的作用和扩大无定形区来改变凝胶化行为;糯粳比1∶3.0的共混体系无针状部分的形成,网格结构致密,且孔径大小及分布均匀,同时年糕的吸水率与弹性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