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冠突散囊菌接种发酵茯砖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培养条件,并将纯培养冠突散囊菌菌悬液接种于黑茶进行茯砖茶发酵,与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接种于黑茶发酵茯砖茶进行对比试验。实验表明,冠突散囊菌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NaCl 32g、NH4NO33g、蔗糖20g、MgSO40.5g、K2HPO41g、水1000mL;最佳培养条件为:pH5.8、温度30℃、转速180r/min。试验分别采用冠突散囊菌纯菌液及市售茯砖茶茶叶浸出液分别接种发酵茯砖茶,接种量为5mL、10mL、15mL。发酵中、末期用血球计数板对2组茯砖茶中冠突散囊菌孢子进行计数。经检测,在发酵结束时,接种茶叶浸出液的孢子数只有2.94×104—7.28×104个/g干茶,而接冠突散囊菌菌液的孢子数可达0.313×107—1.71×107个/g干茶。结果表明,使用纯菌液接种发酵茯砖茶可明显提高"金花"产量,可为改良传统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贵州是我国茶树品种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茶园面积大,但经济产值低,夏秋茶浪费严重,品种结构单一。该研究以贵州省安顺市黑毛茶为供试原材料,人工接种茯砖茶“金花”发酵剂,优化散茯茶发花工艺条件,并开展了理化指标变化及真菌多样性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优化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黑毛茶散茶发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发花条件为:含水量30%、温度24 ℃、发酵时间9 d及接种量1:100(m/m)。在此发花条件下,成品散茯茶冠突曲霉孢子数为3×108 CFU/mL,水分、总灰分、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为3.0%、6.8%、12.0%、2.4%、42.6%。经过上述优化后,茶汤色明亮,金花茂盛,香气纯正,滋味醇和。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发酵时间下散茯茶的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发酵3 d后,曲霉属(Aspergillus)相对丰度达到98.8%。该研究优化了贵州散茶发花的工艺条件,对提高茯砖茶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其他茶叶散茶发花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银杏果和大麦为原料,研究银杏大麦酒的酿造工艺,通过比较不同品牌酵母产酒精能力的大小选择广西丹宝利酵母作为银杏大麦酒的发酵菌。研究了不同的酵母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初始pH值、初始糖度对银杏大麦酒酒精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4因素3水平银杏大麦酒发酵工艺条件的响应面试验优化。结果表明,银杏大麦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2.80 °Bx、接种量0.24%、初始pH值3.70、发酵温度27.0 ℃。在此优化条件下,银杏大麦酒的酒精度为11.46%vol,测定其在最佳酿造过程中总酸、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性能力。结果表明,银杏大麦酒中总酸、总酚以及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21 mg/100 mL、0.34 mg/mL、1.6 mg/mL,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微型茯砖茶发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黑毛茶接种冠突散囊菌,压制为重量为5g左右的圆柱形的茯砖茶再发酵制作微型茯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通过研究茶叶含水量、汽蒸时间、渥堆温度及渥堆时间,筛选出合适的工艺条件,并确定制作微型茯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影响微型茯茶品质的环境因子依次为含水量〉渥堆温度〉汽蒸时间〉渥堆时间,最优水平为含水量26%、汽蒸...  相似文献   

5.
在复原乳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5%的茯砖茶,接种由嗜热链球菌ys14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0按1∶1组成的酸奶发酵剂,在42℃下发酵6h制得茯砖茶酸奶,并考察茯砖茶对酸奶的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和乳酸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茯砖茶和酸奶良好的融合,并具有茯砖茶独特的风味。另外,在发酵过程中茯砖茶的添加没有抑制乳酸菌代谢产酸。与对照酸奶样品相比茯砖茶酸奶的粘度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其脱水收缩值有所下降。茯砖茶酸奶中嗜热链球菌ys14菌数较对照组有显著(p<0.05)增加,但对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1.1480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6.
冠突散囊菌对茯砖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批黑毛茶为原料,通过人工接种发酵试验追踪检测优势菌和主要功效成分的含量,研究冠突散囊菌对茯砖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冠突散囊菌的生长,接种发酵剂1、2及对照组(ck)茶样中茶多酚、EGCG、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黄素、茶红素含量出现有不同程度下降,茶多糖、水浸出物和茶褐素含量上升,其中水浸出物含量分别上升1.49%、2.88%、3.22%。感官评定结果显示"发花"对茯砖茶的品质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黑毛茶为原料,在茯砖茶常规加工工艺的第二次汽蒸后接种冠突散囊菌纯菌种发酵剂,进行发花试验,分析主要功效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人工接种的茶砖发花提前4~6 d。发花第4天至成品,人工接种茶砖的茶氨酸、咖啡碱、茶多酚、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分别下降了43.79%、14.11%、32.32%、57.03%和27.70%,茶褐素含量增加了32.88%,茶多糖和茶色素含量与冠突散囊菌的增长呈正相关变化,冠突散囊菌发花越多,功效成分变化越大,砖茶品质越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桑叶茯砖茶总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对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OH清除率、ABTS~+清除率和还原力等为指标,考察桑叶茯砖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33%、液料比为25 mL/g、提取时间为2.3 h、提取温度为90℃,在该最佳条件下,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得率为2.37%。抗氧化实验表明,24μg/mL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89.8%,与Vc相当,ABTS~+的清除率为99.8%,清除效果较Vc好;0.28mg/mL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对.OH清除率达79.7%,而相同浓度Vc对.OH清除率为28.8%,显著低于桑叶茯砖茶总黄酮,0.28 mg/mL桑叶茯砖茶总黄酮还原力为1.263,和Vc接近。结论:该优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桑叶茯砖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桑叶茯砖茶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黑毛茶为原料,在茯砖茶常规加工工艺的第2次汽蒸后接种纯菌种发酵剂,进行发花试验,并分析主要功效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人工接种茶砖发花提前(4~6)d,从发花第4天开始EGCG茶红素、茶氨酸、茶黄素和咖啡碱含量分别下降了77.38%、57.03%、43.79%、27.70%、14.11%,茶褐素含量增加了32.88%,茶多糖和水浸出物含量变化不大。发花过程中功效成分变化与冠突散囊菌生长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鉴定自然发酵的安化茯砖茶中的金花菌,优化分离菌株在安化黑毛茶为原料的发酵条件,实现人工发酵制备安化茯砖茶。方法 以安化白沙溪茯砖茶为实验材料,经过分离、纯化、培养,观察分离菌株的培养特征。对分离菌株进行DNA提取和PCR扩增、测序,以及分子生物学系统发育分析。将分离菌株人工培养后,以菌丝体干重量为考察指标,黑毛茶冲泡液为原始发酵液,对分离菌株的实验室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分离的单菌落经过比对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推测为谢瓦曲霉(Aspergillus chevalieri)。实验室人工发酵条件确定为:发酵温度28 ℃,转速120 r/min,最佳碳源葡萄糖为90 g/L、氮源NH4Cl为7.5 g/L、无机盐CaCl2为5 g/L,装液量150 mL, 接种量为2.0 mL,发酵时间为6 d。优化后培养基中菌丝体干重量约为空白培养基组的20倍。结论 优化发酵培养条件后制得的发酵剂,可用于人工接种发酵安化黑毛茶,制备安化茯砖茶。  相似文献   

11.
冠突散囊菌的分离及其液态发酵特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从茯砖茶中分离冠突散囊菌并研究其液态发酵特性。通过分析不同培养基组分对冠突散囊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得出液态培养基最佳组成:蔗糖6%、黑茶浸提液0.8%。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最优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为5.5,培养温度为30℃,孢子接种量为1.5%(孢子浓度5.0~6.0×10~8个/mL),摇瓶转数为120 r/min。在最佳培养基和最优发酵条件下摇瓶培养96 h,菌丝体干重可达0.3998 g/L。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手筑茯砖茶发酵与干燥过程中真菌种类变化,以发酵(0、4、8、12 d)及干燥阶段(17、22 d)的手筑茯砖茶样品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 MiSeq技术进行扩增测序,为手筑茯砖茶发酵及干燥阶段样品中真菌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手筑茯砖茶的发酵初期真菌群落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但随着发酵及干燥的进行真菌多样性整体呈下降趋势。测序及数据清理后共得到990 522个有效的Tags,聚类后有186个可操作分类单元,注释到5个门、14个纲、29个目、47个科、65个属。其中0 d的真菌多样性最高,且相对丰度最高的为曲霉属(Aspergillus),达40.59%。其次为德巴利酵母属(Debaryomyces)、散囊菌属(Eurotium)和青霉属(Penicillium)等。而在4、8、12 d及17、22 d茯砖茶样品中,散囊菌属是绝对优势菌属,第4天时其相对丰度已达到97.27%,在这5组样品中其平均相对丰度高达98.81%。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分析更准确、全面地反映手筑茯砖茶发酵与干燥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动态变化,为手筑茯砖茶工艺的改进及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酱品,并提高银杏的深加工水平,对银杏豆酱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银杏豆酱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原料配比对银杏豆酱的感官和理化性质影响较大。优化的银杏豆酱发酵工艺条件为:黄豆:银杏粉:面粉质量比为10:3:2,制醅盐水浓度为120 g/L,45℃保温发酵30d。在此条件下生产出的银杏豆酱具有突出的银杏香气,口味纯正,感官品质较好,各项理化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以茯砖茶为原材料,茶水比1︰20(g/mL)浸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茯砖速溶茶喷雾干燥工艺。研究进风温度、物料流速及风机功率对茯砖速溶茶出粉率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茯砖速溶茶喷雾干燥最佳工艺条件为:进风温度180℃、物料流速15%、风机功率40 m3/h。在此条件下,所得的茯砖速溶茶含水量为5.19%,出粉率为17.2%,呈淡黄色,粉末均匀细小,无结块,溶解性好,营养物质丰富,茶多酚含量为27.6%、游离氨基酸为3.4%、咖啡碱为8%。  相似文献   

15.
冠突散囊菌胞外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突散囊菌是茯砖茶生产过程中形成茯砖茶独特品质的优势菌。从茯砖茶中分离纯化出冠突散囊菌,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并对其产生的胞外多糖提取条件进行了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次试验中最优的多糖提取条件为:冠突散囊菌液体发酵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4,乙醇浓度95%,乙醇沉淀时间10h。  相似文献   

16.
杜仲叶茯砖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降血脂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杜仲叶茯砖茶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杜仲叶茯砖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降血脂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等对杜仲叶茯砖茶多糖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考察了杜仲叶多糖对DPPH·,·OH,ABTS+的清除能力以及铁还原能力,并进行胆酸盐结合试验评价降血脂作用。结果:杜仲叶茯砖茶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如下:提取时间为1.5 h、液料比为25 m L/g、提取温度为51℃,在该最佳条件下,杜仲叶茯砖茶多糖得率为8.4769%。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多糖浓度为100μg/m L时,对ABTS+的清除率达98.74%;当多糖浓度为60μ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69.28%;当多糖浓度为0.875 mg/m L时,对·OH的清除率为43.97%;当多糖浓度为0.28 mg/m L,杜仲叶茯砖茶多糖的铁还原力可达Vc的53.08%。体外降血脂实验结果表明,当多糖浓度为4.8 mg/m L时,其对牛磺胆酸盐和甘氨胆酸盐的结合率分别达到35.74%和63.77%。结论:该杜仲叶茯砖茶多糖优选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杜仲叶茯砖茶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降血脂活性。  相似文献   

17.
耿敬章  彭浩 《饮料工业》2012,15(10):21-24
用乙醇浸提银杏中种皮提取银杏酸,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银杏酸含量测定,确定银杏酸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抑菌性和抗氧化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7、乙醇浓度80%;性质研究表明,银杏酸具有良好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8.
冲泡条件对茯砖茶茶汤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冲泡条件对茯砖茶茶汤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茯砖茶为原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饮用方法对茯砖茶感官品质以及茶汤中冠突散囊菌、水浸出率、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 影响茶汤感官品质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茶水比>温度>时间;影响茶汤中冠突散囊菌含量的各因素主次顺序是:温度>茶水比>时间,影响茶汤中水浸出物的各因素主次顺序是:温度≈茶水比>时间,影响茶汤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主要因素是茶水比。 在冲泡温度为85 ℃,冲泡时长为15 min,茶水比为1:30时,茶汤中茶多酚、氨基酸及水浸出物的总量均较高,茶汤的汤色、香气、滋味最理想,是茯砖茶的最佳冲泡条件。结论 本研究提出的最佳冲泡条件能够充分展示茯砖茶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杜仲叶茯砖茶中的绿原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绿原酸含量,优化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降血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90 W,乙醇体积分数39%,提取时间50 min,液料比25∶1(m L∶g),提取温度60℃,在该最佳条件下,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得率为2. 446 1%,与模型预测值基本吻合,表明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体外降血糖实验发现,1. 4mg/m L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对α-胰淀粉酶的抑制率为83. 26%,0. 18 mg/m L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率为96. 80%,体现了较好的降血糖活性。抗氧化结果表明,当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质量浓度为24μg/m 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7. 94%,相同质量浓度V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6. 90%,略低于绿原酸,当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质量浓度为0. 28 mg/m L时,其还原力为1. 75,显著高于Vc,说明杜仲叶茯砖茶绿原酸抗氧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以黄果梨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半甜型果酒的制备工艺。试验以发酵温度、初始糖添加量、菌种接种量、发酵时间为自变量,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并对黄果梨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还原糖、酒精度、糖度、VC、黄酮、多酚、总酸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果梨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 ℃、初始糖添加量25%、菌种接种量0.05%、发酵时间7 d。该优化条件下黄果梨果酒酒精度13% vol,总糖含量28 g/L,感官评分为92。黄果梨果酒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体系的糖度、总糖含量持续下降;酒精度、总酸含量持续上升;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随着酒精度的增大,黄酮、多酚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VC 含量出现先下降后上升随后下降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