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豆蛋白水解物的苦味程度,寻找苦味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感官评价和电子舌分析大豆蛋白水解物的苦味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游离氨基酸含量和肽分子质量分布;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研究游离氨基酸含量、感官苦味强度以及电子舌苦味响应值评价的相关性,同时建立苦味值预测模型。结果:电子舌评价蛋白水解物苦味响应值结果优于感官评价结果,可以很好分辨样品间苦味值差异。F1样品苦味最强,其呈苦味游离氨基酸、分子质量小于1 000 Da肽的含量高于其他样品。不同质量浓度样品的感官评价苦味强度与电子舌苦味响应值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利用PLSR建立了电子舌响应值与感官评价苦味强度预测分析模型,得回归方程:Y=0.484X1+0.537X2+0.509X3+0.522X4(Y为感官苦味强度预测值;X1、X2、X3、X4分别为电子舌传感器苦味、鲜味、丰富度、咸味响应值),所建立模型校正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3和0.97,校正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8和0.10,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可靠性很高。结论:感官评价与电子舌模型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电子舌评价可以代替感官评价对植物蛋白水解物进行苦味值评价,可为后续植物蛋白水解物苦味值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苦味多肽pGlu-LFNPSTNPWHSP(PGP)是黄酒中的关键苦味物质之一。本文利用6种蛋白酶降解PGP,以PGP降解率和对黄酒品质的影响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蛋白酶在黄酒降苦方面的应用潜能。结果表明,在模拟黄酒溶液中,不同蛋白酶降解PGP的差异较大,其中风味蛋白酶、木谷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的降解效果较好,PGP降解率分别为95.7%,79.8%和24.7%。将其应用于成品黄酒中,3种蛋白酶处理对黄酒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无明显影响,以风味蛋白酶的降苦效果最佳,PGP降解率为25.2%,苦味强度由7.2降至5.8。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分析不同蛋白酶酶解产物,结果显示风味蛋白酶作用PGP的多个位点,得到苦味强度较低的色氨酸(W)、焦谷氨酰亮氨酸(pGlu-L)等小分子氨基酸和多肽片段,达到降低黄酒苦味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鉴定天然化合物中苦味物质和确定其苦味阈值对于食物中苦味分子的发掘和利用至关重要。基于构效关系识别苦味分子及预测苦味分子阈值是一种低成本快速的方法。本研究利用分子操作环境(Molecular Operating Environment, MOE)、Chemopy和Mordred生成2D描述符,利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s, RF)算法建立苦味分子识别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随机森林回归(Random Forests Regression, RFR)、k-最近邻回归(k-Nearest Neighbor Regression, kNNR)、主成分回归(Principle Component Regression, PCR)算法建立苦味阈值预测模型。结果表明:MOE-RF模型能够较好地识别分子是否具有苦味,准确度为0.982;ChemoPy-PLSR模型的苦味阈值预测效果最好,决定系数为0.85,误差均方根为0.43,可将这两个模型联合使用来预测分子是否具有苦味及苦味阈值。  相似文献   

4.
黄酒具有浓郁的酯香、苦中带甜的口感,独特的风味是其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度的苦味饮后可以刺激消费者的饮欲,衬托黄酒的特性与风格,而持续性的苦味会影响酒的整体口感与品质。理解和掌握黄酒的主要苦味物质及其来源,有助于实现对黄酒异常苦味的调控。本研究从醇类、氨基酸、苦味肽等物质的角度对黄酒的苦味进行分析,阐述这些物质可能的形成机制及鉴定方法,并根据目前对黄酒苦味的研究进展,从原料、酒曲和发酵温度、酿造工艺等方面揭示黄酒苦味的来源,旨在为黄酒苦味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米麦曲米酒挥发性风味物质、氨基酸与感官评价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仪、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结合感官评价测定米麦曲米酒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氨基酸,并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与总香气评价相关性不强(R2=0.747)、与“醇香”相关性较强(R2=0.857),其中辛酸乙酯与香气评价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异丁醇与香气评价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氨基酸含量与总口感评价相关性不强(R2=0.667)、与“醇厚”有显著的正相关(R2=0.937)(P<0.05)、与单“清爽”有较强的负相关(R2=0.805),其中苏氨酸(Thr)、谷氨酸(Glu)、丝氨酸(Ser)和苯丙氨酸(Phe)与口感评分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6.
金柚美味可口,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金柚会产生苦味,严重影响其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深入探究来源,本研究以梅州金柚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长时间存放后的苦味来源。对其进行分级后,同步测定金柚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最大粘附力、柠檬苦素含量、诺米林含量、柚皮苷的含量,借助randomforest等方法分析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金柚的可溶性固形物与感官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诺米林与感官评价呈极显著负相关(R=-0.69)、柚皮苷与感官评价呈显著负相关(R=-0.59),食用后期金柚的苦味与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密切相关。该研究可为金柚脱苦、金柚品质快速判断等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酒中的苦味物质及其来源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黄酒品尝过程中产生的苦味以及苦味物质的性质、来源作了详细介绍。并认为 ,黄酒中的苦味主要来自于发酵产生的高级醇、氨基酸、酪醇、二肽等物质。提出了减少苦味物质产生的措施 :( 1 )严禁使用霉变、发黄的原料 ;( 2 )控制酵母增殖倍数 ,保证后酵低温发酵 ;( 3 )防止酵母自溶现象 ,尽量减少纯种曲用量 ;( 4 )重视曲房温度管理 ,严防杂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黄酒苦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味值为衡量指标对酒药添加量、酒曲添加量、主发酵温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对黄酒苦味影响的大小依次为主发酵温度酒曲添加量酒药添加量。按照各因素的最好水平选取出最好的水平组合为主发酵温度均为30℃;酒曲添加量10%,酒药添加量0.8%。在此工艺下生产的黄酒苦味值较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提取3种青花椒(四川汉源、贵州安顺、重庆江津)和1种红花椒(陕西韩城)的花椒精油,同时减压蒸馏分离贵州安顺产青花椒精油样2的不同馏分,采用感官评定结合气相色谱-质谱鉴定的方法初步分析出花椒精油中的苦味成分。提取一批花椒精油(20种不同产地与品种的花椒),对其做苦味阈值与成分鉴定,通过相关性分析验证上述判断结果。向青花椒精油样2的馏分1中添加苦味嫌疑成分标准品,采用标准品回添实验并进一步确定花椒精油中的苦味成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花椒精油的苦味阈值不同,青花椒精油的苦味阈值低于红花椒精油;青花椒精油样2经水蒸气分馏的四段馏分的苦味阈值不同;通过对20种不同花椒精油中醇类(芳樟醇)、酮类及醇酮混合物与苦味阈值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酮类与青花椒精油的苦味相关性极显著,醇类与青花椒精油的苦味相关性显著,且醇类与酮类成分之间有苦味协同作用;高浓度的醇类会给精油带来苦味,低浓度的酮类或醇酮混合成分就能大幅度降低精油苦味阈值。  相似文献   

10.
浓香型白酒中的苦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再节 《酿酒科技》2005,(8):121-123
酒的苦味主要来自原辅料、工艺和勾调过程。浓香型酒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有单宁类、多肽、氨基酸、杂醇、醛类和无机盐。苦味物质表现出阈值较低、在低温下较敏感、可变性小、可使浓香型酒风味复杂、舌各部位对苦味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等特征。可通过对原辅料和工艺的控制及采用勾调等方法降低浓香型酒的苦味。(孙悟)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小米对黄酒风味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不同品种的小米原料对黄酒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该实验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提取技术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检测技术,测定了不同品种小米酿制的黄酒中的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从5个品种小米黄酒共检测出222种风味物质,黄金1号、小香谷、大金苗、晋谷21及东方亮所酿小米黄酒分别检测出56、92、98、81、74种风味物质,酯类和醇类化合物为小米黄酒的主要风味物质,5个品种小米黄酒中共有的风味物质为β-苯乙醇、辛酸乙酯、己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乙酸乙酯,各个品种的小米黄酒都有其独特的风味物质。说明不同品种小米对黄酒酿制中产生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种类与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小米黄酒的综合口感。  相似文献   

12.
以干型黄酒(GH)、半干黄酒(BGH)、甜型黄酒(TH)为介质制备美拉德烟用香料(GH-M、BGH-M、TH-M),并对黄酒及黄酒介质美拉德反应香料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TH的总糖、酒精度、总酸(126.15 g/L、18.2%vol、5.35 g/L)均高于BGH(21.74 g/L、15.5%vol、4.81 g/L)及GH(1.6 g/L、13.5%vol、4.64 g/L);BGH、TH、GH-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61 mg/g、2.19 mg/g、1.95 mg/g)。以黄酒为介质制备美拉德烟用香料GH-M、BGH-M、TH-M中均含有大量致香物质,酸性、中性、碱性成分分别有14、20、17种,美拉德反应物中能产生可可、坚果及烤香香味的2-甲基吡嗪、2,3-二甲基吡嗪等碱性特征组分、甜香风味的2,3-二氢-3,5-二羟基-6-甲基-4H-吡喃-4-酮(DDMP)、5-甲基-2-糠醛等中性特征组分及辛酸、乙酸等酸性特征成分,相比三种黄酒更能有效凸显卷烟烤甜香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黄酒生产工艺,本文研究风味蛋白酶(Flavorzyme)、中性蛋白酶(Neutrase)、复合蛋白酶(Protamex)对黄酒发酵及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传统摊饭法进行黄酒酿造,糖酵期添加蛋白酶,30℃发酵3 d后,再15 d低温发酵30 d,经压榨、灭菌得成品黄酒。测定了黄酒挥发性成分,筛选32种香气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聚类热图分析;并通过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s)评价香气化合物对黄酒整体香气的贡献。结果表明,风味蛋白酶能促进酵母菌生长,提高酒精度,并促进挥发性成分生成,总酯含量上升了97.6%,与风味蛋白酶相关性高的琥珀酸二乙酯(r=0.992)、己酸乙酯(r=0.990)、乙酸异戊酯(r=0.987)和乙酸乙酯(r=0.982)等香气物质集中分布在第一象限,对第一主成分、第二主成分均有正向作用;风味蛋白酶提高了异戊醇、乙酸乙酯、肉豆蔻酸乙酯等物质对黄酒整体香气的贡献率(OAVs>1),减少了4-乙基愈创木酚辛辣、刺激的气味。发酵过程中风味蛋白酶的添加能改善黄酒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用两种不同的酒曲制作米酒,并对两种酒曲的糖化液化、能力及其发酵米酒的pH、总糖、酒精度、氨基酸态氮、总酸和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且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不同酒曲发酵米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 差异。 结果表明:酒曲2发酵米酒的总糖、酒精度、氨基酸态氮和可溶性固形物都明显优于酒曲1。 酒曲1发酵米酒中检测出24种物质。 酒曲2发酵酒中共检测出23种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和醛类物质,两种酒曲发酵米酒主要风味成分组成种类基本相同,差异主 要表现在成分相对含量上。 酒曲1发酵米酒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丙酸(41.85%)、乙酸(31.48%)、糠醛(9.99%)、乙醛(6.90%),酒曲2发酵 米酒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丙酸(65.86%)、乙酸(17.68%)、戊酸乙酯(4.06%)、乙醛(3.46%)。  相似文献   

15.
周文杰  张芳  王鹏  詹萍  田洪磊 《食品科学》2018,39(10):222-22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鉴定新疆库尔勒香梨酒中的香气物质,同时结合气相色谱-嗅闻时间强度(odor specific magnitude estimation,OSME)法和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法确定库尔勒香梨酒中的特征香气成分;应用相应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香气物质与库尔勒香梨酒感官属性之间的相关性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库尔勒香梨酒中共鉴定出51?种香气物质,其中醇类化合物15?种、酯类19?种、醛类5?种、酮类4?种、酚类2?种、酸类3?种和3?种其他化合物。由OSME法和OAV法共同鉴定出的库尔勒香梨酒特征香气成分有1-壬醇、苯乙醇、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结合2?种方法共同鉴定出的库尔勒香梨酒特征香气物质经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显示与库尔勒香梨酒感官属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糯米酒的液态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糯米酒的液态发酵工艺以提高其品质,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酒曲作为发酵剂制备糯米酒,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酒曲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糯米酒品质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结果表明,糯米酒液态发酵最优发酵工艺为酒曲接种量2.0%,发酵温度30 ℃,发酵时间8 d。在该优化条件下进行5 L发酵罐液态发酵试验,得到糯米酒酒精度11.3%vol、残总糖2 g/L、总酸4.8 g/L、氨基酸态氮246.4 mg/L、乙酸乙酯123.36 mg/L,共检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36种,包括醇类8类,酯类11种,酸类7种,酮类3种,其他类7种。糯米酒品质符合国家标准GB/T 13662—2018《黄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黄酒是我国的国酒,原料的品质决定了黄酒的品质。该文对黄酒酿造用米的专用化、黄酒的制作工艺和黄酒品质评价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大米原料与黄酒品质之间的相关性,最后阐述了黄酒专用米对稻米加工业和黄酒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并对黄酒专用米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基于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近红外光谱的模型,从而确定出更准确预测冷藏草鱼新鲜度的方法。方法 采集连续冷藏6 d的草鱼片的新鲜度指标, 并进行方差分析。选择受冷藏天数影响最大的指标: 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进行定量预测。运用x-y距离结合的样本划分(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 SPXY)方法进行数据集的划分, 并采用正交信号校正法(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OSC)、Savitzky-Golay (SG)、一阶导数及其组合算法进行光谱预处理。再运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 CARS)、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 SP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对光谱变量进行选择和降维。最后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优化BP神经网络(PSO-BP)建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片新鲜度定量预测模型。结果 各线性和非线性模型均得到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预测集相关系数均超过了0.95。PLSR表现较为稳定, BP神经网络虽提高了校正集预测性能, 但是预测集性能不如PLSR。PSO-BP既保证了校正集预测性能, 也提高了预测集性能。基于OSC+D1预处理和CARS变量选择后的PSO-BP模型性能最优(R2P=0.987, 预测集的均方根误差为0.108, 相对分析误差为7.778)。结论 基于PSO-BP算法和近红外光谱结合的定量预测模型, 可以很好的预测冷藏鱼肉的新鲜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析黑曲霉和红曲霉酿造黄酒理化成分及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方法首先从乌衣红曲中分离纯化出了黑曲霉和红曲霉,然后采用纯种发酵的方式制备液体曲进行黄酒酿造。利用化学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了发酵过程中成分的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所酿造样品的挥发性成分。结果总酸、酒精度及总氨基酸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黑曲黄酒中总酸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红曲黄酒。2种曲霉酿造的黄酒在挥发性成分组成及含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红曲黄酒含有27种成分,黑曲黄酒中含有25种成分; 2-庚醇、2-壬醇、2-甲基丁酸等成分只在红曲黄酒中检出,而乙醛、2苯基-2-丁烯醛等成分只在黑曲黄酒中检出。结论黑曲霉酿造的黄酒氨基酸含量较高,而红曲霉酿造的黄酒挥发性风味成分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