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以火麻籽为原料,经脱壳、膨化、钝化、压榨、脱胶、脱酸、脱色、脱蜡、脱臭处理后,再进行水蒸气蒸馏协同超声处理脱除火麻仁油中四氢大麻酚。结果表明:最佳钝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95%,异丙醇体积分数85%,乙醇-异丙醇体积比2∶1,钝化时间1 h;最佳水蒸气蒸馏协同超声处理条件为油温170℃,绝对压力0.55 kPa,蒸汽通量40 g/(h·kg),蒸馏时间2 h,超声功率180 W,超声时间30 min,间隔时间1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火麻仁油中四氢大麻酚含量降到4 mg/kg,与直接压榨所得火麻籽油相比脱除率达92%。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了一个测定大麻籽油中△~9——四氢大麻酚含量的微量分析方法。大麻籽油中的△~9——四氢大麻酚用甲醇——石油醚提取,然后通过活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测定。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8%,变异系数4.1%。  相似文献   

3.
大麻籽油的毒性分析与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大麻籽油的毒性,分析了食用大麻籽油后造成中毒现象的原因,提出油中含多量的以四氢大麻酚(△~9—THC)为代表的酚类物质是造成大麻籽油食后中毒的直接原因,对宁夏地区生产的大麻籽油及大麻籽中所含的主要毒性物质进行了调查测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陕西秦巴山区漆树籽油脂肪酸组成、植物甾醇、维生素E及多酚类化合物等油脂伴随物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精炼过程中脱色工艺对漆树籽油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漆树籽油是一种高亚油酸植物油,含量达62.8%。油脂伴随物中,检测出8种植物甾醇,β-谷甾醇含量最高,脱色前为3438.67 mg/kg,脱色后为2506.46±28.96 mg/kg,损失率为27%,此外,检测出漆树籽油中特有的β-扶桑甾醇,柠檬二烯醇;检测出3种生育酚和1种生育三烯酚,生育酚(维生素E)总量为645.06±16.12 mg/kg,其中δ-生育酚含量为435.12±10.94 mg/kg,γ-生育酚含量为190.61±16.60 mg/kg,还有少量的δ-生育三烯酚和β-生育酚,分别为2.16±0.34 mg/kg、4.89±0.12mg/kg,经过脱色工艺后维生素E总量降到241.80±21.20 mg/kg,δ-生育酚含量降到190.61±16.60 mg/kg,γ-生育酚降到47.25±4.29 mg/kg,维生素E总损失率为62.5%。漆树籽油中总酚含量为176.11±17.42 mg/kg,经过脱色工艺后总酚含量降到141.99±10.6 mg/kg。结论:漆树籽油是一种近年新开发的特色木本食用油,该植物油亚油酸含量高,并且含有丰富的及特有的多种油脂伴随物等微量功能营养成分。精炼过程中脱色工艺对漆树籽油营养成分的种类并无明显影响,但对维生素E、植物甾醇、酚类物质等油脂伴随物含量的影响较大。本文为全面了解漆树籽油营养成分,尽量保留其功能微量营养成分,进一步提高漆树籽油营养健康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爱芝  王全林 《食品科学》2011,32(10):194-198
以电喷雾离子源(ESI)为电离源,在负离子采集模式下建立食用植物油中δ9四氢大麻酚(δ9-THC)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实验以甲醇为提取剂,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Waters ACQUITYTM UPLC BEH-C18(2.1mm×100mm,1.7μm)色谱柱分离后以UPLC-MS/MS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分析。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5μg/kg和0.45μg/kg。实验以δ9-氘代四氢大麻酚(δ9-THC-D3)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定量。3个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为68.0%~110.0%,相对标准偏差为8.8%~18.1%。本方法能够满足食用植物油中δ9-四氢大麻酚痕量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使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测定火麻仁油中Δ9-四氢大麻酚(Δ9-THC)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环已烷和乙酸乙酯溶解,经GPC净化分离,再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150 mm×4.6 mm,3 μm)分离,以乙腈-水流动相洗脱,二级管阵列检测器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在0~500 μg/L浓度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测限(LOD)为0.05 mg/kg,定量限(LOQ)为0.17 mg/kg。加标回收率在84.6%~10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2%~4.7%(n=6)。在实际样品检测中,10种不同品牌的火麻仁油中Δ9-THC含量在0.40~5.82 mg/kg之间。结论 该方法稳定性好,灵敏度高,适用于火麻仁油样品中Δ9-THC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火麻油中含有大麻二酚酸(CBDA)、大麻二酚(CBD)、大麻酚(CBN)、Δ9-四氢大麻酚(THC)、四氢大麻酚酸(THCA)等多种大麻素。本文充分考虑其基质的特点,研究火麻油中5种大麻素提取的样品的快捷制备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实现待测组分与基质中杂质峰的有效分离,建立火麻油中五种大麻素的HPLC同时检测方法,并采用精密度实验、重复性实验以及加标回收率实验等对方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五种大麻素在0.5~50 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定量限(LOQ,S/N=10)均在0.33~0.80 mg/kg之间,回收率在77.1%~103.3%,相对标准偏差RSD≤4.7%。通过对国内4个产地的实际火麻油样品进行检测,发现其中均含有少量的大麻素,其中THC含量均少于0.3%,但是部分产品的THC含量比欧盟国家规定的上限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本文所发展的方法为相关检测方法标准的建立奠定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Schaal烘箱法,以过氧化值和α-亚麻酸含量为指标,比较了3种脂溶性酚类及人工合成抗氧化剂对紫苏籽油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添加量为100 mg/kg时,基于过氧化值的抗氧化效果为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BHT、BHA。低添加量抗氧化剂(1~100 mg/kg)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均高于不添加抗氧化剂的处理组。香芹酚的最适添加量为5 mg/kg,α-亚麻酸含量为6.399 mg/g,与4℃保存的紫苏籽油含量相近;BHT的最适添加量为50 mg/kg,α-亚麻酸含量为6.987 mg/g,高于4℃保存的紫苏籽油;分别添加100 mg/kg的香芹酚与100 mg/kg的BHT的紫苏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相近,说明二者抗氧化能力相当。研究结果证实了香芹酚、百里香酚、丁香酚对紫苏籽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为安全高效的天然酚类抗氧化剂的筛选及其在油脂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不同地区茶叶籽油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云南、四川、江苏、湖南、湖北、福建、河南、贵州9个地区的茶叶籽油活性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油中总酚含量以四川、贵州和云南最为突出,在900 mg/kg以上,其他地区差异不显著(400~660 mg/kg);VE含量以四川茶叶籽油最高,可达68.55 mg/100 g,而江苏茶叶籽油中生理活性最强的α-VE含量(31.94 mg/100 g)最多;角鲨烯、三萜类物质羽扇豆醇与4种甾醇类物质(菜油甾醇、豆甾醇、羊毛甾醇和谷甾醇)在所有地区茶叶籽油中均被检出;除湖南、湖北、福建外,其他几个地区茶叶籽油中都含有β-香树脂醇;此外,在所有地区的茶叶籽油中都检出1种类胡萝卜素——虾青素;四川和贵州的茶叶籽油中总甾醇含量最多,分别为5 710.4 mg/kg和5 539.3 mg/kg。综合分析,四川、贵州的茶叶籽油中活性成分含量最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0.
优化了微波预处理亚麻籽降低其压榨饼生氰糖苷含量的条件,并比较了甘肃亚麻籽在最佳微波条件下微波前后压榨油的品质变化,同时对比了另外五个不同品种亚麻籽在最佳微波条件下其压榨饼生氰糖苷含量在微波前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微波条件为功率700 W,时间6 min,亚麻籽水分17%。在此微波条件下,甘肃亚麻籽压榨饼生氰糖苷含量降低至(4.18±0.23)mg/kg,其压榨油的酸价显著升高,过氧化值显著降低,黄色值、红色值均微弱增加。脂肪酸组成、甾醇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总酚含量是直接压榨亚麻籽油的1.42倍;另外五个不同品种亚麻籽仅哈尔滨亚麻籽压榨饼中生氰糖苷的含量为(15.40±0.47)mg/kg,其余四个品种的压榨饼生氰糖苷含量均在5 mg/kg以下。  相似文献   

11.
牡丹籽油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然而,在牡丹籽油制备和烹饪过程中通常需要高温加热,高温也是导致油脂变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针对高温下牡丹籽油品质特性方面的系统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牡丹籽油为研究对象,发现高温加热使脂肪酸组成发生了改变,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进一步借助ATR-FTIR和~1H NMR技术,从光谱角度系统分析了高温处理对牡丹籽油化学特性的影响。ATR-FTIR结果显示:在牡丹籽油热氧化过程中,1 730~1 760 cm~(-1)和2 800~3 050 cm~(-1)区域的特征光谱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与A 3 009 cm~(-1)/A 2 924 cm~(-1)(RⅠ),A 3 009 cm~(-1)/A 2 855 cm~(-1)(RⅡ),A 3 009 cm~(-1)/A 1 744 cm~(-1)(RⅢ)和A 1 744 cm~(-1)/A 2 924 cm~(-1)(RⅣ)吸光值比值的改变相关,主要由于油脂发生了初级和次级氧化过程,导致其过饱和度降低而引起的。~1H NMR结果表明高温导致牡丹籽油在δ=0.95、δ=2.79、δ=5.35、δ=2.02和δ=1.30处的特征峰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导致牡丹籽油的双键含量降低,酰基链上CH_2累积量升高,从而使对应质子的化学位移改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热榨法、冷榨法、不同酶制剂辅助压榨(热榨、冷榨)法、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并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火麻籽油进行提取率、感官特性、理化特性、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的提取率最高,为83.2%;冷榨法提取火麻籽油和水酶法提取火麻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都相对较低;不同方法提取的火麻籽油的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碱性蛋白酶Alcalase2.4L辅助冷榨法提取的火麻籽油VE含量最高,达到42.10 mg/100 g。对不同方法提取火麻籽油的品质进行分析,可为提取高品质火麻籽油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水酶法提油技术工业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程敏 《中国油脂》2021,46(8):16-19
为了对元宝枫籽油的精炼提供指导,分析了精炼过程中元宝枫籽油的基本理化指标、脂肪酸和有益油脂伴随物(植物甾醇、生育酚)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精炼工序的进行,元宝枫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氧化诱导期显著降低(p<0.05),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显著(p>0.05),植物甾醇和生育酚两种有益油脂伴随物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分别由毛油的950.3 mg/kg和1 107.4 mg/kg降至脱臭油的569.9 mg/kg和743.4 mg/kg,损失率分别为40.0%、32.9%。研究结果说明精炼能够显著影响元宝枫籽油的品质,应有效控制脱臭条件,尽量减少有益油脂伴随物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李娜 《中国油脂》2020,45(12):1-5
采用微波技术对奇亚籽进行预处理后低温压榨制油,测定奇亚籽油理化指标、营养及抗氧化指标,探讨微波预处理条件对奇亚籽出油率以及奇亚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的水分含量、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对奇亚籽出油率和奇亚籽油的理化指标、黄酮含量、多酚含量及DPPH·和O-2·清除能力均有一定的影响,对奇亚籽油脂肪酸相对含量影响较小。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微波预处理奇亚籽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奇亚籽水分含量12%、微波时间3 min、微波功率600 W,在该条件下奇亚籽出油率可达到21.05%,奇亚籽油酸价(KOH)0.52 mg/g、过氧化值0.44 mmol/kg、黄酮含量318.25 mg/kg、多酚含量28.00 mg/kg,DPPH·和O-2·清除率分别为2479%和26.84%。  相似文献   

15.
采用低温压榨、溶剂浸出、炒籽后高温压榨及预榨-浸出几种不同工艺制备花生油,对得到的花生毛油及花生饼粕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油及饼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花生毛油的香味清淡,色泽最浅,酸值和过氧化值最低;压榨毛油的甾醇含量普遍高于浸出毛油,热榨油甾醇含量小于冷榨油;热榨毛油和热榨饼浸出毛油的白藜芦醇含量高于冷榨毛油和浸出毛油,冷榨毛油白藜芦醇含量高于浸出毛油,冷榨浸出毛油白藜芦醇含量最低(0.42 μg/mL);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毛油VE 含量有很大差别,冷榨花生油含量最高(25.2 mg/100g);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毛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差不大;冷榨饼的氮溶解指数最高(50.75%),其它几种制油工艺得到的饼粕的氮溶解指数相对较低(12.25%~22.60%);热榨饼浸出毛油的AFB1含量高于其它工艺制取的花生毛油中的含量,并且随着炒籽温度升高,AFB1 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6.
对不同产地或不同品种花椒籽主要组分及利用压榨法和浸出法提取的花椒籽毛油进行检测,并对花椒籽毛油精炼效果及精炼油品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4个花椒籽样品的粗脂肪含量为11.95%~25.41%,粗蛋白质含量为7.89%~11.03%,粗纤维含量为23.71%~31.27%;5个花椒籽毛油样品的酸值(KOH)为14.24~66.51 mg/g,过氧化值为9.01~31.47 mmol/kg;同一品种的花椒籽,其压榨毛油和浸出毛油的质量差别不大,但不同产地或不同品种的花椒籽,其毛油质量相差很大;所有花椒籽毛油的色泽均较深;花椒籽毛油经碱炼脱酸、吸附脱色和水蒸气蒸馏脱臭后,其酸值、过氧化值都可达到GB/T 22479—2008《花椒籽油》的质量指标,但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花椒籽毛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70%以上,其中亚麻酸含量为20%左右,棕榈酸含量超出国标中标识的上限值,其他脂肪酸含量均在国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采用低温压榨、溶剂浸出、炒籽后高温压榨及预榨-浸出4种不同工艺制备花生油,对得到的花生毛油及花生饼粕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制油工艺对花生油及饼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花生毛油的香味清淡,色泽最浅,酸值和过氧化值最低;压榨毛油的甾醇含量普遍高于浸出毛油;冷榨浸出毛油白藜芦醇含量最低(0.42μg/mL);冷榨花生油VE含量最高(25.2 mg/100 g);不同制油工艺所得花生毛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相差不大;冷榨饼的氮溶解指数最高(50.75%),其他几种制油工艺得到的饼粕的氮溶解指数相对较低(12.25%~22.60%);热榨饼浸出毛油的AFB_1含量高于其他工艺制取的花生毛油中的含量,并且随着炒籽温度升高,AFB_1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冷榨、热榨和浸出精炼3种工艺制取亚麻籽油,对不同工艺制取亚麻籽油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酸值和过氧化值,冷榨油比热榨油明显要低,浸出毛油比热榨油和冷榨油都高;对于碘值和折光指数,浸出毛油高于两种压榨油,浸出毛油精炼后碘值和折光指数有所降低;对于维生素E、甾醇、磷脂等微量营养成分,冷榨亚麻籽油维生素E含量(1 009.7 mg/100 g)明显高于热榨油(839.2 mg/100 g),浸出毛油精炼后维生素E损失率接近50%;热榨亚麻籽油中甾醇含量(452 mg/100 g)和磷脂含量(1 651 mg/kg)也都明显高于冷榨油;热榨亚麻籽油的氧化稳定性优于其他3种亚麻籽油;4种亚麻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其中亚麻酸含量均在55%以上。另外,4种亚麻籽油中均检出生育三烯酚,β-、γ-、δ-生育三烯酚含量占VE总量的28.5%~35.6%。  相似文献   

19.
对冬瓜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籽油酸价为4.96 mg/g,过氧化值为0.02 g/100 g,皂化值为195.97 mg/g,碘值为111.22 g/100 g;冬瓜籽油中包含12种脂肪酸,其中以亚油酸为主要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1.83%;冬瓜籽油还含有丰富的植物甾醇,其中菜油甾醇含量最高,为2 255.50 mg/kg,豆甾醇含量为980.76 mg/kg;冬瓜籽油中共检出3种生育酚,其中γ-生育酚含量最高(612.9 mg/kg),其次为α-生育三烯酚(90.6 mg/kg);冬瓜籽油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为56.4 mg GAE/kg油。  相似文献   

20.
秋葵籽加工工艺及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葵籽经破碎后进行浸出,浸出温度50℃、溶剂比1:1.5、水分7.52%、逆流浸泡120min,粕中残油降至0.31%。毛油经过精炼,游离棉酚含量降至0.00246%。油脂经色谱分析,脂肪酸构成合理,是一种优质的油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