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亚微观分析,可知大米颗粒孔隙大小为2~4μm,对乳化植物油液滴进行粒度分析,乳化植物油液滴平均粒径为0.507μm;分析乳化植物油添加量对米饭质构特性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植物油添加量为0.1%时,米饭硬度与未添加乳化植物油样品相比明显偏低,米饭粘性与未添加乳化植物油样品相比明显偏高;米饭在冷藏过程都表现硬度明显下降现象;冷藏1~6 d,米饭硬度强弱与乳化植物油添加量相关性为:0.1%乳化植物油<0.3%乳化植物油<0%乳化植物油;而粘性大小与乳化植物油添加量相关性为:0.1%乳化植物油>0.3%乳化植物油>0%乳化植物油。  相似文献   

2.
食用植物油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不仅富含人体所需三大营养物质之一的脂肪,而且还能提供其他多种营养成分,因而与人们的饮食和健康息息相关。食用植物油的保质保量供应事关国家食品安全。食用植物油种类众多,不同食用植物油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对我国主要食用植物油和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开发现状、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以及主要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改良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当前跨国集团在华植物油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国内市场植物油消费主要集中在大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三大品种,三种植物油消费量约占全部植物油消费量四分之三。由于国内植物油供给,特别是油料如大豆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具有国际贸易经验和资金优势跨国公司在国内植物油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以主要跨国集团在中国植物油行业发展状况为主线,对当前外资企业在华植物油产能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4.
植物油是一类经植物原料提取的富含多种微量营养成分的油脂。角鲨烯是植物油中营养伴随物之一,对人体生理健康?和疾病预防有着积极作用。通常,不同种类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差距明显,甚至同种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因地域、提取部位、加工工艺等因素而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了解植物油角鲨烯含量并探究影响其角鲨烯含量的因素,可有效保存其角鲨烯成分,提升植物油营养品质和健康价值。本文介绍了多种植物油角鲨烯含量,并分析比较了植物油种类,原料品种、成熟度、产地、提取部位及油脂提取工艺、精炼工艺、储藏条件对其角鲨烯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优化植物油选择及改进加工工艺提供参考,并且为进一步提升植物油营养品质和健康价值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植物油生产、流通领域市场的全面开放,大型现代化植物油加工厂和植物油库的油脂储运能力快速提高。现代化的植物油储运工艺设计成为大型植物油加工厂和植物油库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介绍了植物油储运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并对现代化的植物油储运工艺、输油管道清扫、储运过程伴热、计量及储存保鲜等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对植物油消费水平日益提高,因此要求对植物油的质量监管的力度要到位,本文将针对利用拉曼光谱和近红外光谱融合技术对植物油的种类进行快速高效精准的鉴定,并结合分析植物油种类鉴定的SVC模型研究技术,对更好地预测植物油的鉴定模型,严格执行好我国植物油种类鉴定检测标准提供借鉴。样品光谱采集与光谱分析样品光谱采集运用拉曼近红外光谱融合技术快速鉴定植物油时,应首先对植物油进行样品光谱的采集,采集植物油样品的光谱仪是  相似文献   

7.
食用植物油作为人类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以及其他营养物质.食用植物油中的水分往往含量较低,但会造成食用植物油的加速酸败和微生物滋生,严重影响食用植物油的营养品质和经济价值.因此水分检测在食用植物油品质控制和质量保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在介绍经典的卡尔费休法、电化学以及色谱法等食用植物油水分...  相似文献   

8.
植物油按其化学性质和经济用途不同而分为食用植物油和非食用植物油。前者供食用,后者有的含毒素或异味,只能供工业上使用。食用植物油营养丰富、含热量高,每克植物油可产生9.3千卡热量,高于蛋  相似文献   

9.
对2014—2016年北京市市售食用植物油质量进行调查,分析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问题和存在的质量隐患,提出了我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保障对策和建议。即加强生产过程控制及质量管理技术、提高和完善食用植物油标准体系、加强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和宣传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10.
张洋 《中国油脂》2022,47(4):1-8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率的持续走低,提高我国本土食用植物油料的供给、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梳理前人研究和官方信息,整理出2000—2019年我国传统八大食用植物油料的产量数据,并结合相关研究计算得出对应历年食用植物油本土供应量,同时建立Holt双参数线性指数平滑模型对我国本土食用植物油料和油脂的总供给进行预测,结合国家食用植物油发展规划,进一步分析当前制约我国食用植物油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国家制定食用植物油料油脂发展规划,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PCR法检测食用植物油中动物源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家标准无法鉴别食用植物油是否掺入动物油脂的问题,尝试用PCR法测定植物油中动物源性成分,鉴别是否掺入动物油脂,为食用植物油监管,特别为治理在食用植物油中掺入地沟油的非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吴轲  孙涵潇  祝捷  蔡美琴 《中国油脂》2019,44(10):95-99
通过查阅国内外官方食物成分数据库,同时综合近年来国内对成品食用植物油中不同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含量进行分析的文献,建立常见食用植物油维生素E异构体成分表。结果表明:国内外现有数据库中食用植物油种类及其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数据均不全,且不同地区含量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国内最新研究汇总,共收集22种合计659个常见食用植物油的α-、β-、γ-、δ-生育酚数据,同时收集17种合计183个食用植物油的α-、(β+γ)-、δ-生育三烯酚数据。生育酚广泛存在于植物油中,以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为主,但不同植物油中含量情况存在明显差异;生育三烯酚主要存在于棕榈油、米糠油和葡萄籽油中,在其他植物油中分布很少。不同类型食用植物油的选择会明显影响人体活性VE总量和不同异构体的摄入情况,目前国内外食用植物油VE异构体数据库有地区差异且均不能覆盖目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种类,更新常见成品食用植物油VE数据库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建立一个完备的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实施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制度,可有效控制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安全,对食用植物油各个环节进行全程、有效的监管。简述了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溯源系统,并对其系统框架的建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为食用植物油质量安全溯源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现行食用植物油标准进行了梳理,同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食用油脂标准,对食用植物油重点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我国现行植物油标准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食用植物油安全标准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加热或长期放置对植物油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采用皂化-冷冻-萃取法分离除去植物油中的高级脂肪酸等干扰成分,采用气相色谱法(GC-FID)对植物油加热或长期放置后的短链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长期放置及加热的植物油中均检出了己酸、庚酸、辛酸3种短链脂肪酸,而正常植物油中未检出;短链脂肪酸含量随植物油加热温度升高、放置时间延长增加,其存在可用于表征植物油发生了氧化劣变;此外,反复加热及水洗不能去除这些短链脂肪酸,因而短链脂肪酸有望作为植物油品质评价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植物油应用于绿色润滑剂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油的生物降解性高于矿物油、白油,是一种优良的可再生性材料,在绿色润滑剂基础油和添加剂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生物技术、化学改性及添加抗氧化剂等方法可提高植物油的氧化稳定性,促进植物油作为润滑剂基础油的使用.通过在植物油中引入功能团等方法使植物油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抗氧抗腐等性能,从而作为添加剂应用于绿色润滑剂中.然而,植物油要大规模应用于绿色润滑剂中,还有许多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并分析40个合格植物油和44个酸败植物油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选取25个合格植物油和39个酸败植物油组成训练集,利用主成分分析获得累积可信度95%的三个主成分及对应的1743~1710cm-1、1172~1130cm-1、2945~2844cm-1、1728~1689cm-1、2987~2840cm-1和1731~1660cm-1对植物油酸败最为敏感的光谱波数范围。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对植物油酸败敏感的波段,利用训练集建立鉴别植物油酸败判别分析模型。采用验证集20个样品验证判别分析模型,判别正确率达100%。主成分结合判别分析的红外光谱法能快速、准确、无损地区分合格植物油和酸败植物油。  相似文献   

18.
旨在为探明植物油出油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建立了一种鉴别压榨植物油和浸出植物油的方法。采用顶空-气质联用法测定植物油的残留溶剂,对顶空进样器平衡温度进行了优化,并探究植物油残留溶剂的特征性成分,通过对压榨植物油和浸出植物油样品中特征性成分的分析确定植物油出油方式的鉴别方法。结果表明:六号溶剂主要成分的出峰面积均随着平衡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优化的平衡温度为150℃;六号溶剂中5种主要成分在0~1.00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可达0.999以上,检出限为0.001 0~0.014 4 mg/kg;六号溶剂中不仅含有烷烃、环烷烃,还含有烯烃、芳香烃(包括多环芳烃)等,成分较为复杂,浸出植物油中溶剂残留物主要为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正己烷、甲基环戊烷和环己烷,占比达97.5%,与六号溶剂中这5种物质含量(占比达96.6%)相似,因此确定这5种物质为植物油残留溶剂的特征性成分;实际样品测定表明压榨植物油中没有溶剂残留或残留量较低,浸出植物油中均有溶剂残留且残留量较高;总结出鉴别压榨植物油和浸出植物油的方法为若同时检出4种及以上六号溶剂特征性成分或特征性成分总含量大于或等于0.5...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常用5种植物油中主要醛类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探究植物油中主要醛类物质含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同时测定5种植物油的不饱和度。方法采用碘值法测定了5种植物油的不饱和度,利用GC-MS法测定植物油中主要醛类物质丙烯醛、己醛、庚醛的含量,并研究其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结果 5种植物油的碘值由大到小依次为红花籽油、菜籽油、棉籽油、葵花籽油、大豆油,随着温度升高,植物油中主要醛类物质的含量逐渐增多,以丙烯醛的含量最高。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适用于植物油中醛类物质的含量测定。在植物油加热过程中,应尽可能缩短加热时间、控制加热温度,以减少醛类物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花生油、菜籽油和蓖麻油等几种植物油作为环境友好润滑剂基础油的润滑性能,同时也研究这几种植物油的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植物油以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具备了不同于矿物油的性能,与矿物油相比,植物油除了具备较好的生物降解性能外,还具有好的极压性能和抗磨性能.植物油可用作环境友好润滑剂的基础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