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通过方药、临床典型病例分析浅谈热敷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症状的效果。方法 :通过辨证分析结合临场典型病例分析。结果 :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表现较前改善。结论 :热敷散对于膝骨关节炎症状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坂崎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肠杆菌科、肠杆菌属的一个种,由其引发的婴儿、新生儿脑膜炎、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散发和爆发的病例在世界范围内多有报道,致死的病例可高达40%-80%。从调查病例的分析中,婴儿暖  相似文献   

3.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19(5):433-433
卫生部分析认为,与上月相比,8月报告事件数上升14.04%,主要是由传染病事件和职业中毒事件报告起数增加所致;8月报告病例数上升35.67%,主要是由传染病事件和食物中毒事件报告病例数增加所致,其中传染病事件中以甲肝、细菌性痢疾、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报告病例数增加为主。[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江西省2016—2020年毒蕈中毒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江西省2016—2020年毒蕈中毒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利用ArcGIS 10.2软件制作江西省县域矢量地图和累计病例分布图;同时运用geoda 1.12软件将病例数据与地理属性数据合并,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全省累计报告毒蕈中毒病例938例,年均发病率为0.402 2/10万;全局自相关分析发现,江西省2016—2020年毒蕈中毒病例数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0.107 0,P=0.032<0.05)。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鄱阳县、峡江县、余干县为高-高区域;德安县、靖安县、上栗县、龙南市为低-低区域;新建区、樟树市、彭泽县、湖口县为低-高区域;南康区、东湖区为高-低区域。结论 2016—2020年江西省毒蕈中毒病例数具有空间聚集性,局部地区为重点区域,相关部门应加强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并精准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江西省毒蕈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和“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查询2015—2019年江西省毒蕈中毒病例,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江西省共报告毒蕈中毒病例1 35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59/10万,病死率为1.6%(21/1 354),多数病例集中发生在5~10月份。中毒病例主要集中在上饶、宜春、九江地区的部分县(区)。40岁及以上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占59.5%(806/1 354);6岁及以下儿童和60岁及以上人群病死率最高,分别为6.3%(5/80)和2.4%(8/327),且以农民为主。93.3%(1 263 /1 354)的中毒病例及95.2%(20/21)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家庭,86.6%(1 172/1 354)的毒蕈来源为自采,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结论 江西省毒蕈中毒具有季节性、区域性的特点,应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减少中毒病例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一起农村婚宴聚餐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子、致病食品及其污染来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蔓延,预防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制定病例定义并主动搜索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事件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个案调查访谈,对参加聚餐的108人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能的致病食品。现场勘查和访谈厨师,了解婚宴菜品的制作过程、原料来源和所用水源等,并采集病例肛拭子、婚宴剩余食品、饮用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本次食物中毒罹患率为21.6%(138/640),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94.4%(51/54)的病例和66.7%(36/54)的对照食用过由灌肚、里脊肉片、炸排骨、萝卜丝四种食品组成的凉菜拼盘,食用凉菜拼盘增加发病风险(比值比=8.50, 95%置信区间:2.32~31.02)。叉生分析结果显示同时食用拼盘中两种以上凉菜将增加发病风险(比值比=9.25, 95%置信区间:2.46~34.82)。4份病例肛拭子和1份凉菜拼盘中灌肚均检出B群沙门菌。5株检出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指纹图谱为同一带型,提示病例和食品分离株在分子水平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为同一暴露源。结论本次事件是一起由B群沙门菌污染聚餐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凉菜拼盘是主要的致病食品,食品加工卫生环境与制作过程不规范操作是导致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当前农村自办宴席仍存在诸多食源性疾病发生的风险环节,应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发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并实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实时监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调查分析各医院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找出共性点。开发多客户端的B/S结构的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并提供接口等解决方案在3类医院中应用。结果食源性疾病监测可分为病例信息采集、粪便标本采集检验和现场流调3个阶段,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可分为2种模式和3个环节。完成3种客户端口的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开发,为医院提供软件接口等对接解决方案,实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实时监测。医院实际应用中效果明显。结论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和提供的接口等解决方案能有效提高监测工作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查明引起某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可疑食品、致病因子和危险因素,为今后类似事件的防控和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餐次及食物,采集病例和厨工肛拭子、留样食物及环境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沙门菌分离株进行分型分析。结果 共搜索到病例74例,患病率为1.9%,临床症状主要为腹泻(83.8%)、腹痛(78.4%)、发热(63.5%)等。流行曲线为间歇性同源暴露,病例班级和宿舍分布无明显聚集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在第二饭堂滑蛋饭窗口打餐是危险因素(10月8日OR=7.00,95%CI:1.51~32.48;10月9日OR=262.50,95%CI:22.21~3102.06)。共采集76份样本,其中12份样本分离培养出肠炎沙门菌,经PFGE图谱分析为2种带型,相似度95.7%。结论 本次事件为一起由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可疑食品为滑蛋饭,应加强学校等集体单位食品卫生监管工作,蛋类食物应彻底煮熟煮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学校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查明致病因子、致病食品及其污染来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为今后此类事件的调查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事件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可疑食品;食品卫生学调查采用访谈和现场勘查的方式,了解食品制作、运输、贮存过程及其原料来源;采集病例和从业人员肛拭子样本、食品及其加工环节样本、饮用水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共调查发现疑似病例51例,临床表现以腹泻、发热、腹痛、头痛、恶心和呕吐为主。发病潜伏期为2.5~51 h,中位数20 h。病例对照分析表明2018年9月4日早餐中的三明治是可疑高危食物。7例病例的肛拭子样本检出沙门菌,分离的阳性菌株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分析表明均来自相同感染源,且存在多型别沙门菌同时感染的情况。结论 该事件是一起由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可疑食物为三明治。建议学校供餐单位应加强供餐食品审核,严格执行留样制度,落实各项食品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0.
护理专业把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本教材上,该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课程多、课时相对比较少,而病理学又是其必修课之一,重、难点知识多,涉及面广泛,逻辑推理能力要求强,为此从微课的概念及特点、病例分析教学、微课结合病例分析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优势等方面进行研究,为护理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急诊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教学模式的效果作出分析。在循证医学教育观指导下,以预防专业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急诊医学部分课程采用随机分组,根据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的教学模式理论,应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实施急诊医学课堂教学。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21年12月武汉某高校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食源性胃肠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导致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集病例直肠拭子及环境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 病例共139例,患病率为0.43%,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腹泻。食用H街卤菜是危险暴露因素[比值比(OR)=15.96,95%置信区间(95%CI):2.32~383.95]。29名病例及5名从业人员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结论 此次事件为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食源性胃肠炎暴发。在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应继续加强对学校及食品从业人员的诺如病毒感染监测,积极开展食品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预防肠道病原体感染暴发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分析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鉴定引起食物中毒的毒蘑菇种类,提出防控措施,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制定病例定义及病例搜索、病例访谈、食谱调查、现场采样和毒蘑菇的形态学鉴定等方法对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5名外来务工人员自行采摘并进食野生蘑菇约150 g,8.3~10 h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炎症状,临床检测提示病例肝功能损害。经洗胃、血浆置换、放置活性炭吸附、补液及护肝护胃等清除毒物和对症治疗后,其中2例病例出现假愈期,1 d后病情又急剧恶化。随后几天所有病例均出现肝功能衰竭,并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罹患率和病死率均为100%(5/5)。食谱调查显示除了自行采摘的蘑菇外未见其他可以引起中毒的食物,经形态学鉴定为裂皮鹅膏菌。本起事件系由于病例误食了M公园山上采集的野生蘑菇所致的食物中毒,毒蘑菇为剧毒的裂皮鹅膏菌。结论误食裂皮鹅膏菌中毒在广东省为首次报道,本起事件对裂皮鹅膏菌中毒的疾病自然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述。该菌与部分可食菌类外观极其相似,难以分辨极易误食,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提醒民众不要采食野生蘑菇是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根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查明S饭店群体性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原因,找出可疑食物,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病例对照研究,并采集病例粪便标本、剩余食物样品等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暴发病例162例,罹患率22.2%(162/730),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100%,162/162)、腹痛(96.3%,156/162)、乏力(77.2%,125/162)、恶心(68.5%,111/162)、呕吐(53.1%,86/162),平均潜伏期为12 h,病例对照结果显示扇贝(OR=1.74,95%CI=1.00~3.02)和牛仔骨(OR=2.87,95%CI=1.38~5.99)为可疑危险因素,34份粪便标本、1份甲鱼切块和1份砧板上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事件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宴席食物导致群体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交叉污染和食品未加工熟透很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建议餐饮机构要规范操作流程,加强自我监管,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对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确定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食源性疾病的诊断水平,通过对国内外制定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具体实践的研究,提出了确定食源性疾病病例定义的5项原则:1.要全面考虑病例定义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内容,综合分析流行病学资料、潜伏期和临床表现、现场卫生学调查情况和实验室检验结果;2.要以客观临床体征和实验室检验指标为主,但要考虑实际情况;3.要注意精神诱导因素和伪装“发病”,不能轻信主观症状,及时予以排除;4.对中毒或感染餐次不明或肇事单位不明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要确定最初病例定义和最终病例定义,一旦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了中毒或感染餐次或肇事单位,则排除确实未在最终确定的中毒或感染餐次或肇事单位进食的发病;5.要事先考虑、科学解释可能出现的不符合工作假设和最终病例定义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临床医学的过程中开设影像医学课程,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上通过影像教学将病例库中丰富的资料展示出来,增加医学生或医师们的间接经验,帮助他们理解理论知识。通过建立PACS影像医学教学病例库,对库存中大量的病例资料进行充分利用研究。在教学中带动学生和医师阅片以及对病例进行分析,提升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水平,为医学的实际操作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利于现代化教学以及建设影响教学病例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全国首个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病例3D模型成功建模并完成打印。其依照感染者确诊5天时的肺部病灶CT数据进行3D重建,由3D打印交付商——形优科技依托Stratasys J750打印机和Poly Jet材料灵活调节肖氏硬度、透明度及色彩,逼真还原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病例。在模型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毛玻璃状影像特征得以清晰呈现,有助于医学专家更直观地进行病例实体分析和演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开发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并实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实时监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 调查分析各医院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找出共性点。开发多客户端的B/S结构的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并提供接口等解决方案在三类医院中应用。结果 食源性疾病监测可分为病例信息采集和粪便标本采集检验和现场流调三个阶段,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可分为两种模式和三个环节。完成三种客户端口的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开发,为医院提供软件接口等对接解决方案,实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实时监测。医院实际应用中效果明显。结论 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和提供的接口等解决方案能有效提高监测工作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9.
开发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并提供接口等解决方案在三类医院中应用,实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实时监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方法 调查分析各医院的食源性疾病监测流程找出共性点,开发多客户端的B/S结构的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结果 食源性疾病监测可分为病例信息采集和粪便标本采集检验和现场流调3个阶段,医院食源性疾病监测可分为2种模式和3个环节。完成3种客户端口的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开发,为医院提供软件接口等对接解决方案,实现食源性疾病病例实时监测。医院实际应用中效果明显。结论 区域性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系统和提供的接口等解决方案能有效提高监测工作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查明引起某庙会期间发生的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确认致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为此类事件预防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描述分析方法分析病例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害因素。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食物,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致病因子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 根据病例定义共收集可疑病例3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87.50%)、腹泻(78.13%)、发热(75.00%)、头晕恶心(71.88%)。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水煮带壳花生是危险因素(OR=4.000,95%CI:1.409~11.354)。采集28份样品中有7份分离培养出沙门菌,血清型鉴定均为阿邦尼沙门菌,经PFGE图谱分析高度相似。结论 本次事件是由阿邦尼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可疑食物为水煮带壳花生,应加强非城区流动摊位散装食品的监管,同时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