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0~3岁婴幼儿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以及喂养方式引起的肠道菌群变化与婴幼儿的年龄和分娩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21例0~3岁北京地区健康婴幼儿肠道粪便样品,按照哺乳方式,将这些样品分为4组:纯母乳组(B)、纯奶粉组(F)、以母乳为主,奶粉和辅食为辅组(BP)、以奶粉为主,辅食为辅(NB)。其中B组44例、F组29例、BP组108例、NB组40例。利用16s微生物多样性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影响。结果 在物种组成上,没有摄入母乳的NB组,门水平上优势菌的含量变化明显。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四大优势菌的总含量明显低于B组、BP组和F组。在属水平上B组、BP组和F组相互比较,F组双歧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含量显著下降,但粪杆菌属、罕见小球菌属等厌氧菌的含量升高。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NB组和B组的距离最远,F组与BP组的距离最近。F组与B组的差异要大于BP组与B组的差异,说明,与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相比,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其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要大于辅以母乳摄入的婴幼儿。同时,关联性分析表明,分娩方式与喂养方式和婴幼儿年龄在影响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上密切相关。结论 出生前3年的饮食组成和模式会显著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变化与婴幼儿的年龄和分娩方式均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比较54 份不同喂养方式(母乳、羊乳配方粉、牛乳配方粉)、不同分娩方式(顺产、剖宫产)和不同月龄(I段:0~6?个月、II段:6~12?个月、III段:12~36?个月)婴幼儿粪便样本,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婴幼儿肠道菌群的构成,尤其是羊乳配方粉对婴幼儿肠道构成的影响,分析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比较优势菌丰度,为婴儿配方食品的开发及婴幼儿科学喂养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相同喂养方式、相同月龄的婴幼儿中,分娩方式对其肠道菌群影响不尽相同,I段顺产母乳喂养组中门水平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Firmicutes(厚壁菌门)、Bacteroidets(拟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分别为43.74%、25.48%、17.93%、9.71%;I段剖宫产母乳喂养组分别为40.83%、44.31%、3.81%、11.01%;II段顺产羊乳配方粉喂养组分别为41.44%、43.84%、8.38%、6.27%;II段剖宫产羊乳配方粉喂养组分别为60.76%、24.85%、8.66%、5.70%;III段顺产羊乳配方粉喂养组分别为26.58%、47.73%、24.07%、1.58%;III段剖宫产羊乳配方粉喂养组分别为34.77%、51.94%、11.10%、2.16%。在分娩方式相同且相同月龄的婴幼儿中,喂养羊乳配方粉的婴幼儿肠道菌群构成更为多样,且主要优势菌相对丰度更高,Actinobacteria在I段顺产羊乳配方粉喂养组中占62.98%,在I段顺产母乳喂养组中占43.74%;Bacteroidets在II段顺产羊乳配方粉喂养组中占43.84%,在II段顺产牛乳配方粉喂养组中占35.71%。对于相同分娩方式、相同喂养方式的婴幼儿,随着月龄的增长其肠道菌群构成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II段婴幼儿肠道菌群更为多样,且Lactobacillales(乳杆菌目)较I、III段相对丰度更高,为差异显著的优势菌。本研究为婴幼儿的健康、代谢及相关疾病的防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母婴作为一类特殊人群,其特定的肠道微生态可伴随子代的生长发育逐渐发生演变。肠道菌群既能调节宿主各项生理功能,也能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正常肠道微生态的建立对母婴的营养、代谢和免疫发育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母婴肠道菌群、免疫系统、肠道微生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联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影响产褥期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群的建立过程中的因素。方法 采用宏基因组技术,对不同喂养方式、出生方式和性别的4名在月子会所中产褥期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形成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 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均明显增加,满月时新生儿肠道菌群中存在显著差异的纲为拟杆菌和放线菌(P<0.05)。母乳与婴儿配方奶粉间隔喂养的混合喂养的新生儿肠道中乳酸杆菌比例显著低于母乳喂养方式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新生儿肠道菌群多样性较低,而混合喂养的新生儿菌群结构则多样性高,拟杆菌、肠杆菌、梭菌的丰度高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纲水平上,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组肠道菌群中存在显著差异的菌为杆菌。满月时女婴肠道菌群物种组成与男婴相比更丰富、分布均匀度更高。结论 喂养方式、分娩方式、性别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产褥期新生儿肠道微生物的构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出生时已携带大量细菌,而分娩方式是影响其早期肠道菌群建立的重要因素。目前多数研究只分析了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而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量研究较少,且没有关于产妇生育年龄与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关联性研究。方法:采集14份新生儿胎便样品,利用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对胎便中的细菌总数以及核心菌群的肠杆菌科、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梭菌属、普氏菌属、链球菌属、乳球菌属、肠球菌属和大肠杆菌进行定量研究。结果: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肠道细菌总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自然分娩新生儿肠道中肠杆菌科和乳杆菌属的绝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剖腹产新生儿(P0.05)。此外,高龄产妇所生新生儿肠道中链球菌属的绝对含量显著高于适龄产妇所生新生儿(P0.05)。结论:产妇的分娩方式和生育年龄可能影响母婴菌群的传递。本研究采用的微滴式数字PCR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可用于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婴儿肠道微生物的丰度、多样性以及构成变化较大,这些变化受母体、分娩、喂养、医疗、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定植和变化标准是很难定义的。本文对早期婴幼儿肠道菌群定植与发展、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赵洁  孙天松 《食品科学》2017,38(1):289-296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疾病有很大关联,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肠道菌群的建立还未完善,极易受到疾病的感染。母乳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和免疫元素作为婴幼儿饮食首选。本文综述了母乳中微生物、营养物质、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了婴儿肠道菌群与过敏症的关系,为降低婴儿感染疾病的风险以及预防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如何改善婴幼儿奶粉配方提供可靠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植物多糖与肠道微生物互作机制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植物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与肠道微生态或稳态间存在相互作用, 进而可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 植物多糖也成为了肠道微生物群、饮食和宿主代谢因果关系研究以及个性化营养策略建立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对植物多糖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肠道菌群对植物多糖的降解利用机制、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作用、基于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的饮食干预策略进行了概述, 展望了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互作作为完善精准膳食干预策略或生物医学理论基础研究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以期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高值化利用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母乳富含的低聚糖及Sn-2棕榈酸甘油酯对婴儿肠道有益菌群增殖有促进作用。与母乳喂养儿相比,喂养婴儿奶粉显著降低婴儿肠道有益菌数量。由于肠道菌群可能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成人期健康,缩小两种喂养方式造成的婴儿肠道菌群差异,是学术研究和商业开发的方向。本文综述了喂养添加低聚糖或Sn-2棕榈酸甘油酯的婴儿奶粉对婴儿肠道有益菌含量影响的临床研究并讨论现存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开发有益肠道健康婴儿奶粉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与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相关。膳食纤维作为饮食的一部分,通过在肠道的作用改变肠道菌群比例及丰度、改善炎症反应、调节肠道激素及脂质代谢来改善肥胖,但膳食纤维在防治肥胖方面的推荐摄入量、种类及与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膳食纤维对肥胖相关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Illumina技术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差异,探讨喂养方式对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4份1~6个月内婴儿粪便中所有微生物的16SrRNA-V6区进行测序检测。结果:门水平上,3组均以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科水平上,Enterobacteriaceae在3组中均为优势菌,但在人工喂养组婴儿粪便菌群中所占的比例(50.82%)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28.66%),混合喂养组为41.44%;Veillonellaceae和Bacteroidaceae在母乳喂养组婴儿粪便中是优势菌,相对丰度(21.42%和12.82%)明显高于混合喂养组(3.65%和4.32%)和人工喂养组(3.25%和0.04%);Bifidobacteriaceae在母乳喂养婴儿粪便中的数量仅占总菌数的8.16%,但高于混合喂养组(6.16%)和人工喂养组(1.48%)。结论:不同喂养方式婴儿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为婴儿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准确、科学的数据资源。  相似文献   

12.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起有益健康的作用。研究发现母乳中含有活的微生物,使婴幼儿用益生菌被广泛关注。目前,国际上没有对"婴幼儿用益生菌"明确统一的定义及共识。通过阐述婴幼儿用益生菌的种类、常用菌株、安全性、临床研究的现状,指出研究最多的是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诸多报道显示其安全性良好,但是大多益生作用研究来自动物实验,成熟的、具有明确保健功能的益生菌菌株较少,尤其缺乏充分的临床研究。婴幼儿益生菌在研究和产业方面面临3方面挑战:现代肠道优势菌群新发现与传统益生菌菌株的矛盾,健康功能及作用缺乏像药物一样更深层面的精准机制解析,以及婴幼儿益生菌的法规与新菌株临床试验研究的矛盾。尽管面临诸多问题,但是,针对婴幼儿,特别是中国婴幼儿,特有的胃肠功能、免疫系统等尚未发育健全,这一独特的生理特点,开发婴幼儿用益生菌将具有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胆固醇摄入量过多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降低胆固醇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乳酸菌具有多种益生功能,尤其是降胆固醇功能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利用乳酸菌降胆固醇可以避免药物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并且可以用于缓解由药物治疗引发的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在婴儿时期的定植由多种因素影响,且每位婴儿的肠道都会经历从无菌到复杂微生物定植的过程,微生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按照特定数量和规律分布,在宿主生长发育和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作为婴幼儿肠道中重要的乳酸菌,对其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分析很有必要。同时,对具有胆固醇降低功能的乳酸菌的研究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理论及实际应用意义。本研究以分离自婴幼儿粪便的2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胆固醇脱除能力,筛选出一株降胆固醇能力最强的菌株,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然后对此菌株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价,初步判定L.plantarum BS 09为一株安全的益生菌,具有进一步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神经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由此提示,从肠道微生物角度出发,可能是治疗PD的新策略。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定植于宿主肠道并对机体健康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微生物,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表明,益生菌可通过肠-脑轴有效预防和改善PD,潜在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肠道微生态,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等。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在PD中的变化,肠道菌群在PD发病中的机制,益生菌对PD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等,以期为益生菌预防和缓解PD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在调节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健康和疾病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对肠道微生物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代谢综合征、过敏、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目前,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成为研究热点,但肠道菌群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以及相应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对肠道菌群结构和代谢物的16S rRNA及宏基因组进行分析,揭示了肠道菌群组成与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益生菌作为人体肠道共生菌中一类特殊的菌群,可以调节胃肠道稳态、营养物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因此,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缓解或治疗糖尿病有其独特的优势。本文总结了益生菌在糖尿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可以刺激新生儿肠道中有益细菌的生长从而起到益生元的作用。目前我国允许添加到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低聚糖在结构上与HMOs不同,因此,它们无法模拟HMOs的某些结构特异性效应。本文综述了HMOs的组成、结构以及在母乳中的含量,重点阐述了HMOs及其代谢产物与婴儿肠道微生物群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了HMOs配方奶粉喂养对婴儿肠道菌群产生的有益作用,为推进HMOs在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完整的肠道屏障是维持肠道健康的先行和必要条件。乳铁蛋白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而备受推崇。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报道了乳铁蛋白通过修复肠黏膜、调节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等来维持肠道稳态。该研究主要对乳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乳铁蛋白对肠屏障的作用以及乳铁蛋白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早产是新生儿和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不良妊娠结局,不仅增加了母婴短期和长期并发症的风险,而且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其发病原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其中母体血液微量元素变化对胎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微量元素的不平衡,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关于微量元素对早产婴幼儿的作用研究甚少,故本文结合近些年国内外关于微量元素应用的研究,综述了微量元素(铁、铜、锌、硒、锰5种)与早产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以及微量元素影响早产发生的作用机制(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内分泌调节机制),以期为微量元素在早产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研究中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