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表明引起哈密瓜采后腐烂的两种主要致腐性病原,匍枝根霉(Rhizopusstolonifer)、半裸镰刀菌(Fusariumsemitecum),在诱导培养基上均能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酯酶(PME)和纤维素酶(Cellulase)。其中Rhizopusstolonifer所产的这两种果胶酶类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与果胶甲酯酶的活性均比Fusariumsemitecum所产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与果胶甲酯酶的活性高。而F.semitecum所产的纤维素酶活性比R.stolonifer产的酶活高。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均能明显地降低R.stolonifer与F.semitecum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与纤维素酶的能力,并且这些酚类物质对这些酶的活性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培养基中加入1%果胶或1%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则均能诱导病原菌产酶,且酶活性不同。其中果胶在诱导病原物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方面特别显著,果胶与CMC在诱导病原菌产纤维素酶方面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萝卜低盐腌制过程中脆度变化原因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蔬菜腌制过程中,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其质地逐渐变软。该研究通过检测萝卜腌制过程中水分、食盐、总酸、乙醇不溶物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活性随腌制时间与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观察不同腌制时期萝卜的组织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腌制萝卜样品的脆度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酸含量与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分含量与脆度间相关性较低(P>0.05)。原果胶、乙醇不溶物、木质素与萝卜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纤维素含量与脆度相关性较低(R2为0.832 3)。萝卜腌制过程中纤维素含量由2.96%降至2.34%,变化幅度较小。腌制萝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腌制的进行,其细胞壁逐渐皱缩、塌陷。  相似文献   

3.
蔬菜腌制过程中,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其质地逐渐变软。该研究通过检测萝卜腌制过程中水分、食盐、总酸、乙醇不溶物等含量的变化,研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活性随腌制时间与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观察不同腌制时期萝卜的组织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显示,腌制萝卜样品的脆度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总酸含量与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水分含量与脆度间相关性较低(P0.05)。原果胶、乙醇不溶物、木质素与萝卜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纤维素含量与脆度相关性较低(R2为0.832 3)。萝卜腌制过程中纤维素含量由2.96%降至2.34%,变化幅度较小。腌制萝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随着腌制的进行,其细胞壁逐渐皱缩、塌陷。  相似文献   

4.
烘烤过程中烤烟细胞壁生理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对烤烟上部烟叶在烘烤中细胞壁水解酶和主要组分随温湿度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在38~48℃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PME与纤维素酶呈极显著正相关。烘烤中可溶性果胶含量不断增加,原果胶、总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不断降低,其中果胶(总果胶、原果胶及可溶性果胶)与PG的关系比果胶与PME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5.
以清见杂柑为研究材料,进行定点和定期的跟踪测定,探究清见果实囊衣中果胶类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和果胶甲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活性在花后120~300 d的动态变化情况,及其与清见果实囊衣绵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囊衣胞壁物质含量在成熟后期均有下降,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在后期处于上升趋势,果胶甲酯酶则相反;较高水平的水溶性果胶和低水平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有利于清见果实良好化渣性的形成;从花后210~300 d,细胞壁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活性高低是决定囊衣质地绵韧程度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6.
对8种商业果胶酶中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裂解酶(PL)、果胶甲酯酶(PME)、纤维素酶、内切-1-4-β-D-木聚糖酶以及β-D-葡萄糖苷酶共6种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并进行使用效果估测。结果表明,不同商业果胶酶中的此6种酶活性存在差异,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最强,其次是内切-1-4-β-D-木聚糖酶和果胶甲基酯酶酶活,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较低;与红葡萄酒用果胶酶相比较,白葡萄酒用果胶酶中纤维素酶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微环境气调对冰温贮藏后货架期间蓝莓果实软化的调控作用,以莱克西蓝莓为实验材料,采后将其装入微环境气调箱中,并放入1-甲基环丙烯保鲜包,冷链物流车运至冰温库(-0.5℃±0.3℃)贮藏30d后进行商品化分装,置于冰箱(7℃±1℃)中存放,定期测定果实的硬度、细胞壁多糖含量、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并研究蓝莓硬度与细胞壁代谢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微环境气调处理使蓝莓在货架后期维持着较高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原果胶含量,延缓了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同时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延迟β-半乳糖苷酶活性峰出现时间,进而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聚类和相关性分析表明: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聚为Ⅰ簇,与蓝莓硬度相关系数为0.580、0.663、0.645,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果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纤维素酶和β-半乳糖苷酶聚为Ⅱ簇,与蓝莓硬度呈负相关。微环境气调结合冰温贮藏能够延缓蓝莓货架期间果实的软化,研究旨在为蓝莓货架期间硬度保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热激处理对柿果实软化和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扁花柿为试材,研究了热激处理对柿果实软化进程及其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后柿果第3天出现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柿果组织中的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迅速上升,原果胶和纤维素降解,水溶性果胶增加,导致果实迅速软化。热激处理不但推迟了柿果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的出现,而且降低了柿果呼吸峰值和乙烯峰值,延缓柿果组织中果胶酯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的上升,从而抑制原果胶、纤维素的降解和水溶性果胶的增加,延缓柿果的软化进程,延长果实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高压处理对鲜切猕猴桃片进行保鲜,研究了超高压处理对贮藏期间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果片硬度、可溶性果胶和VC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片采用600MPa压力、30℃下加压10min后,在4℃条件下贮藏9d,与未超高压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超高压处理的鲜切猕猴桃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较低,果片硬度、可溶性果胶含量、VC含量和可溶性果胶变化不显著;600MPa超高压处理可通过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而维持果片硬度,同时可有效控制VC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强度的微波处理"皖翠"猕猴桃果实,研究低强度微波处理对果实品质、果肉硬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纤维素酶、果胶甲酯酶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2.5 W/5 min和65 W/3 min低强度微波处理可保持较高的果肉硬度,延缓可溶性糖、有机酸和VC的降解,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纤维酶和β-半乳糖苷酶酶活性,有利于猕猴桃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不同分切形状对贵州小黄姜真空冷冻干燥效率及品质的影响。方法 以贵州小黄姜为原料, 研究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姜片、姜丝、姜粒3种不同分切形状干燥效率及小黄姜品质的影响, 采用称量法测定复水率; 色差仪测定色泽变化; 质构仪检测硬度、弹性等参数; 营养成分分别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硝酸铝显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黄姜提取物中的多酚、黄酮、多糖和姜辣素含量。结果 切片厚度为3~4 mm的冻干姜片的干燥效率最高、复水率(577.08%)最佳、色差值(5.76)最低、硬度(494.98 g)最小、弹性(0.71 mm)和回复性(0.25 mm)最好、咀嚼性(145.26 g)最高、营养成分保留率最高, 多酚、黄酮、姜辣素、多糖保留率分别为99.35%、70.52%、88.41%、96.27%, 且风味浓郁、感官评分最高。结论 不同分切形状对小黄姜真空冷冻干燥效率及产品品质具有显著影响, 片状的冻干效率更高, 营养成分损失较少, 可获得品质较好的冻干小黄姜。  相似文献   

12.
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质地变软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叶麻竹笋为原料,研究其腌制过程中总酸、水分含量、NaCl含量、乙醇不溶物含量、原果胶含量、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与硬度的关系。同时,对样品腌制过程中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硬度的变化与总酸含量、NaCl含量、乙醇不溶物含量、原果胶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密切相关。同时,大叶麻竹笋腌制过程中组织微观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生姜风味物质的提取和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姜精油化学成分,共分析鉴定出49种化学成分;同时用3种不同的有机溶剂(丙酮、100%乙醇、80%乙醇)萃取干姜得到姜油树脂。利用HPLC-MS方法检测了3种姜油树脂的化学成分。丙酮萃取法姜油树脂得率最高,辛辣呈味成分也最为丰富,而80%乙醇溶剂浸提的产品中,姜油树脂的主要呈味成分-姜醇的相对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生姜提取物的抑菌试验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实验用乙醚从生姜中提取其活性成分,探讨了其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生姜提取物对微生物有明显抑制作用,其MIC值分别为金黄色的葡萄球、枯草杆菌、黑曲霉、青霉为0.25%,大肠杆菌0.5%,啤酒酵母菌0.125%。另外,生姜油经瞬时高温处理后,仍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姜是一种常见且广泛使用的中国传统中草药,它富含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酚类化合物、萜烯类、纤维素、糖类等,而生姜益于健康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的姜辣素、姜黄素、姜精油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许多年来,不少研究者挖掘了生姜的现代药理学特性,无论是对人体的抗癌、抗炎、增强免疫力、降脂降糖,还是作为化学物质的抑菌、抗氧化等,都表明生姜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医药功效。本文针对姜中姜辣素、姜黄素、姜精油、姜多糖的抗肿瘤、降脂降糖、抗氧化、抑菌等现代药理学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讨论了相关的作用机制,明确了生姜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植物的主要功效成分和研究热点,以期为生姜产品的深入研发和疾病预防的潜力挖掘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6.
In addition to color, texture of ‘laba’ garlic can also change. To study texture properties of ‘laba’ garlic and their change mechanisms during pickling, texture, ultrastructures, membrane permeability, water status, wall polysaccharides contents, and enzyme activities of garlics in three color states (white, green, and yellow)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irmness, fracturability, membrane permeability, malonaldehyde, protopectin, and chelator-soluble pectin contents, and cellulase and polygalacturonase activities of garli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 0.05), while the water, cellulose, and water-soluble pectin contents, and pectin methylesterase (PME) activity increased after pickling. In addition, the more content of free water and less content of immobilised water were contained in ‘laba’ garlic than in fresh garlic owing to wall degradation and water translocation, especially in yellow garlic. In summary, texture changes in ‘laba’ garlic are mainly dependent on pectin composition, water status, and PM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7.
生姜蛋白酶是从生姜中发现的一种植物蛋白酶,属于木瓜蛋白酶类,与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及猕猴桃蛋白酶共同组成4种重要植物蛋白酶。生姜蛋白酶的提取方法主要有沉淀法中的有机溶剂法、结合有机溶剂的盐法、单宁法,以及超滤法。生姜蛋白酶的嫩肉、澄清和凝乳等作用在食品领域已被广泛研究及应用,其酶学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及结构也进行了检测分析和研究。近期的部分研究还表明生姜蛋白酶的一些生物活性有潜在医药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生姜蛋白酶的提取分离与纯化、酶活性及分析检测、生物活性及应用等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应重点加强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仔姜和老姜为原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正癸烷为内标,分别对仔姜和老姜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仔姜和老姜中共鉴定出89 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仔姜中鉴定出63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37 种烃类、15 种醇类、6 种酯类、3 种醛类、2 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橙花醇乙酸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老姜中鉴定出68 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45 种烃类、14 种醇类、3 种酯类、3 种醛类、3 种酮类,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姜烯、α-姜黄烯、β-雪松烯、α-法尼烯、(E)-柠檬醛、β-红没药烯。  相似文献   

19.
罗源  刘素纯 《中国酿造》2019,38(11):175
该实验研究晒干和烘干木瓜丝酱腌产品在37 ℃条件下35 d储存期内脆度的变化,分析脆度与浸泡时间、纤维素、果胶、纤维素酶、果胶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木瓜丝浸泡时间越长,脆度降低越快,浸泡24 h产品在储存期内可以保持较好的脆度。木瓜丝酱腌产品在37 ℃条件下35 d储存期内,纤维素含量呈缓慢上下波动的变化趋势,纤维素酶酶活呈缓慢上升趋势,二者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果胶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果胶酶含量呈上升趋势。晒干和烘干木瓜丝产品中果胶与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6和0.856,呈显著正相关(P<0.05),果胶酶与脆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21和-0.854,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纤维素和纤维素酶与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