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菜·泡菜     
黄凌 《饮食科学》2014,(6):36-36
记得儿时,惊蛰一过,青菜就慢慢上市了,母亲会成挑买回家,一棵剖成四块,挂在屋檐下晾。几周后,又将晾干的青菜洗净,再次晾干,然后才将它们装入泡菜坛里。  相似文献   

2.
阿波 《中国酒》2012,(5):67-67
龙虾、螺蛳、五香豆腐干是儿时记忆中爷爷饭前小酌的恩物。那时生活过得比较清苦,爷爷偶尔改善一下,酒渴思饮,便唤我去拷几斤沙优黄酒。佐酒的无非是这几样小菜。那时的龙虾可没有现在这么金贵,河浜、沟头、水边俯拾皆是。也没有现在种种热烈奔放的做法,动辄十几种调料。我记忆中大抵是放盐清煮,如要稍微考究点,则用酱油辅以葱姜红烧,若还想奢侈一下,则放入八角、桂皮。那时  相似文献   

3.
《四川烹饪》2011,(3):23-24
在重庆长滨路畔的一座山坡上,米黄色的旗幡迎风招展,而在一排仿古建筑的屋檐下,则挂着一串串的红灯笼。沿着木制的窄梯往上爬,我们走到了山上一座仿古建筑的正门,只见门上方悬挂着三个竹匾,用毛笔分别书写有"饭"、"江"、"湖"三个豪放遒劲的  相似文献   

4.
槐花饼     
每当槐花盛开的时节,家乡便掩映在茫茫花海里,彩蝶翩翩,蜜蜂嘤嘤。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四月是农家孩子一年中最快活的日子。每天上到最后一节课时,眼前老是有洁白的槐花晃呀晃的,大家的心思也早已不在教室里了。下课铃一响,孩子们便潮水般地奔涌而出,呼啸着冲向槐林,爬到高高的槐树上摘着槐花。我怕挂坏衣服,多是用绑着钩子的长竹竿将槐树枝弯下来,人站在地上捋槐花。家乡人能用槐花做出好几种食物。捏槐花疙瘩,炸槐花丸子,炒槐花菜,而最常见的还要算是做槐花饺。将采摘的槐花洗净,放在开水里焯焯,挤出水,放些盐,再和进面粉…  相似文献   

5.
红色印记     
如约,我们在咖啡厅中见到了赵汝蘅团长。上午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宽大的沙发上,让人感到无比舒适。而与赵团长聊天的过程,本就是温暖而舒适的。没有过多的修饰,却在点滴中感受到她的精致;没有做作的言语,一颦一笑间感受到的是她真实的美丽。纤瘦,却有红润的面容;谈吐大方,处处让人感到一位舞者的优雅气质。或许,这就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所带给人的亲和感吧。《红色娘子军》是儿时的记忆,如今再次提起,仍让人内心为之一动。曾经舞台上那位赢得无数掌声的吴清华,今天就在我们的面前。温暖的气氛中,我们打开了所有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正我出生在一个"吃货"家庭,很多深刻的童年记忆都围绕着一张张热闹的饭桌。我姥爷和姥姥都特别爱热闹,那时每天都会摆流水席,让他们的弟弟妹妹和子女们随时来家里聚餐;爷爷和奶奶也很好客,几乎每晚都有爷爷的学生带着家属来家里吃饭。如今我工作繁忙,与家人又没有住在同一座城市,家庭聚餐的机会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李文斌 《四川烹饪》2003,(10):45-45
幼时长在农村,贪玩且顽皮,常常在烤火的同时偷偷抓些蚕豆、包谷烤食。可能是童年的记忆太深吧,时至今日,我在饮食喜好上仍然偏重那些酥香脆爽且乡土气息浓郁的菜肴。根据儿时的印象,再结合都市里丰富的原辅料,我这里设计了几款具有怀旧色彩的菜肴。  相似文献   

8.
蜘蛛修网     
《今日印刷》2009,(5):43-43
一座破旧的庙里住着两只蜘蛛,一只在屋檐下,一只在佛龛上。一天,旧庙的屋顶塌掉了,幸运的是,两只蜘蛛没有受伤,他们依然在自己的地盘上忙碌地织着网。没过几天,佛龛上的蜘蛛发现自己的网总是被搞破,一只小乌飞过,一阵小风刮起,  相似文献   

9.
上海绒毯一厂学习了吴县棉毯厂和天津提花织物厂的先进经验,在NKF织机上革新成功双色提花挂纬绒毯织机。主要是将NKF织机原来的多梭箱筘座改为单梭箱筘座,中投梭改为下投梭,变换格子改为变换挂纬。其机械结构简单,零件从原来的251个减少到72个。该机适用于织造绒毯织物,目前可织双色,车速为105转/分。  相似文献   

10.
近日里春暖花开,我带着不满周岁的儿子游走在郊外,路遇一池塘,但见池水清冽,四周垂柳吐芽,让人一看就心旷神怡、忧烦顿消。池塘里有鱼若干,可见其悠哉地游于水面,忽而吐个泡泡,忽而又成群地窜逃。我在一旁观鱼,时间一长竟入了迷,一时浮想联翩。观鱼之时我恰好手里有一袋鱼饵,随手撒入池中,群鱼便争先恐后地冲过去张嘴夺食。其速度之快,反应之敏捷,着实令我惊讶。其实我也知道,这种对食物的  相似文献   

11.
2010年7月,在全国首届“玉星奖”玉雕评选活动中,岫岩玉雕《父亲》力压群芳,荣获金奖。玉雕《父亲》,高42cm,宽52cm,厚36cm,用岫岩花玉雕成。作品塑造了东北农村一位农民老汉的形象。一座茅草屋坐落在冰天雪地里,门窗紧闭,屋顶压着厚厚积雪,屋檐下结着一根根冰溜。外墙上挂着一串带皮的玉米棒。半圈篱笆,半圈石墙,围起一个农家小院。  相似文献   

12.
钟梅 《四川烹饪》2008,(2):I0003-I0003
有一种情结叫美食。儿时,对美食的渴望是年夜饭。它的色香味(包括响动)冲击我们的记忆,母亲挂在房檐风口中的腊肉渐渐变得琥珀般醇厚透明。70年代视觉味觉的顶峰是:在大地的喧闹声里,贫民小户人家的锅里煮着肉,香气扑鼻。为让性急的孩子稳定惰绪,大人往往在盛宴未开始之前,给我们预先切出一小碟酱红色的肉食……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同事阿菲在和老公闹别扭,起因仅仅是因为一条毛巾.原来,她老公是粗心大意的人.他每次用完毛巾后都随手挂在栏杆上,而不是像阿菲那样叠得整整齐齐挂上去.阿菲看了非常别扭,但又懒得说,只是帮老公把毛巾叠好,再挂上去.她以为自己的行动会感染老公,影响他的习惯,但老公依旧我行我素.一次,老公洗好手之后,拿着毛巾一边擦一边往电视机前走,顺手将毛巾扔到茶几上.阿菲更生气了,她拎起老公的毛巾,扔进了垃圾桶.那条毛巾原本有些磨损,老公以为她嫌毛巾太旧了,因此没往心里去.他拿出一条新毛巾,照样用完随手一挂,还是不叠.老公的这些行为气得阿菲要发疯!  相似文献   

14.
儿时记忆中黄油磅蛋糕那浓郁的香味和厚重的口感一直是我最爱的蛋糕之一。磅蛋糕之所以被称为磅蛋糕是因为最初的配方就是用一磅糖,一磅黄油,一磅鸡蛋和一磅面粉。这次的大理石磅蛋糕是改良过的配方,用炼乳取代了糖,鸡蛋的量减少,加入了牛奶,所以成品蛋糕不会太厚重,黄油香中还夹着奶香,最后在浇在蛋糕上的巧克力霜又给这款蛋糕带来了浓浓的巧克力味。在寒冷的冬天,一块这样的蛋糕加上一杯热巧克力.让人一下子感觉到一份暖意。  相似文献   

15.
阿笑  彭元 《食品与药品》2006,8(10B):60-65
“八月十五月儿明,爷爷教我打月饼,月饼圆圆甜又香啊……”这首儿歌中描述的场景不会在我们生活中发生了。自家做月饼,似乎只是个遥远的记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粮食》2013,(3):60-60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  相似文献   

17.
时阳 《食品指南》2014,(5):48-53
儿时的味道记忆 人长大了,总是对小时候吃过的某些食物念念不忘。我记忆最深刻的儿时美味,是父母单位食堂里的一粥和一饭:红豆饭和棒糁粥。红豆饭是把红小豆混合大米一起蒸成,米饭被红豆染成了淡淡的粉红色.饭里点缀着一颗颗红豆,像紫红色的珍珠似的.特别漂亮。豆子吃起来软绵绵的,却仍有一点嚼劲,  相似文献   

18.
周玥 《饮食科学》2011,(3):39-39
爷爷家门前是一片望不到尽头的田野,每当天气转凉,田地上就会开满雪白雪白的菊花,爷爷说:"这不是普通的白菊花,一方水土养一方花,只有我们这一带才能种出上好的杭白菊。"我一直觉得这些小小花蕾有种特别的美感,它承载着家乡水土,还有爷爷的辛勤劳作。打从记事起,每年菊花开的时候我都会去爷爷家。那是一段快乐的记忆,每每回想起来,我心里都会荡起温馨的涟漪,生出阵阵暖意。每天我都跟着爷爷早  相似文献   

19.
《食品指南》2013,(8):42-45
上世纪70年代:短缺的儿时记忆 现在北京西三环翠微路,有个城乡贸易中心。它的西侧,曾经有一个养牛场。  相似文献   

20.
正在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各个社区和广场,每逢节假日,人们都会看到一道亮丽的"风景"——邝秀潭和他的流动墙报。邝秀潭创办的文化广场流动墙报,每期40~50个版面,2万余字。展览时他用一根50米长的绳子夹上230个夹子固定好宣传版面,两头一挂就是一长串。一辆单车成了他的宣传车。他还自编自演渔鼓、农村小唱、快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