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不同贮存温度下原料羊乳中微生物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原料羊乳在3℃下贮存36h,乳样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嗜热菌、蛋白分解菌和脂肪分解菌变化不显著(p>0.05),嗜冷菌变化差异显著(p<0.05);在10℃下贮存24h后,乳样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嗜冷菌变化差异显著(p<0.05),嗜热菌、蛋白分解菌和脂肪分解菌变化不显著(p>0.05);当贮存温度为37℃和25℃时,分别贮存6h和12h以后乳样中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嗜热菌、蛋白分解菌和脂肪分解菌变化差异显著(p<0.05),而嗜冷菌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贮存温度的升高和贮存时间的延长,原料羊乳中微生物数量增加.在原料羊乳的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尽可能将贮存温度控制在3℃,贮存时间不应该超过36h,以提高原料羊乳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巴氏杀菌乳在门店冰箱贮存售卖期间的温度和品质变化特点;通过对玻璃瓶装巴氏杀菌乳在冷藏贮存售卖冰箱温度波动变化的情况下,实测获取冰箱箱体温度和时间参数,以不开启售卖同条件的冷藏贮存冰箱为对照,考察过程中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在1~5 d时间内,不同贮存条件下,样品的蛋白质、脂肪、乳糖、非脂乳固体、酸度几乎不变,感官品质不变差异不明显,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沙门氏菌未检出,而菌落总数增长速度试验组冰箱明显快于对照组冰箱,存在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都符合国家标准。说明样品在冰箱冷藏贮存售卖期间温度的波动,对产品品质会造成影响,低的贮存温度及相对短的贮存时间有利于巴氏杀菌乳优良品质的保持。建议玻璃瓶装巴氏杀菌乳在售卖贮存过程,要控制温度波动,保证在保质期内冷藏贮存产品超6℃累积时间不超过7 h,温度在8℃以下,贮存环境箱体累积超过6℃不超过9 h,温度在9℃以下。  相似文献   

3.
对奶山羊挤奶过程中不同挤奶阶段的乳样中微生物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挤奶阶段乳中微生物数量有明显变化,挤出的前期乳样中微生物数量最高,中期乳样次之,末期乳样最低.前期乳样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嗜冷菌、嗜热菌、蛋白分解菌和脂肪分解菌的数量分别高达3×106、1.4×104、3.3×104、1.3 x 103、1.5×105和1.3×105cfu/mL,明显高于中期乳样和末期乳样(P<0.05),尤其是前期乳样中的菌落总数已高出GB19301-2010中收购生鲜乳的微生物指标(2×106cfu/mL).因此在挤奶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弃去前期乳样,以提高原料羊乳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4.
加工方式对羊乳表皮生长因子(EGF)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7,(3):186-190
研究加工方式对羊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浓度的影响。其中主要通过均质、杀菌条件、搅拌、乳酸菌发酵以及贮存条件对乳中EGF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均质过程对羊乳中EGF浓度几乎无影响(P0.05);随着搅拌时间的逐渐延长,低速时使EGF浓度先增加后减少,高速时使EGF浓度渐渐减少;羊乳在高温短时巴氏杀菌(75℃/15 s,85℃/10 s)时其中的EGF浓度较为稳定,保留率达到90%以上,而在低温长时巴氏杀菌(63℃/30 min)和超高温瞬时杀菌(137℃/2 s)EGF浓度显著降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乳中EGF浓度逐渐降低,在冷藏过程中EGF浓度无显著性变化;随着贮存时间的逐渐延长,EGF在强化生鲜羊乳和全脂羊奶粉中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羊乳为原料,研究了超声处理对新鲜羊乳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为羊乳的非热杀菌方法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基于单因素实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研究了超声功率、温度及时间对羊乳中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效果的影响,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菌对数值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对超声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超声处理和巴氏杀菌处理对两种菌株菌体的破坏情况以及贮藏期内菌落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超声处理羊乳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530 W,超声温度60 ℃,超声时间30 min,在此条件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菌对数值可到达7.55和6.53。与巴氏杀菌处理相比,超声处理能更大程度地破坏菌体细胞表面结构,杀菌效果更好,并能将羊乳贮藏期从巴氏杀菌处理后的14 d延长至21 d,品质要求仍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鲜榨樱桃番茄汁为原料,研究其分别经巴氏杀菌(85 ℃、15 min)和超声波杀菌(200 W、40 ℃、30 min)后的品质动力学变化。杀菌后的樱桃番茄汁分别贮藏在不同温度条件下(0、4、10、15、20 ℃),每隔一定时间测定其色泽、VC含量和菌落总数。结果表明:2 种杀菌方式后樱桃番茄汁的色泽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贮藏温度的升高变化越明显;以VC含量变化为指标,在0~10 ℃条件下,超声波杀菌比巴氏杀菌的货架期延长了3.8~4 d;以菌落总数为评价指标,2 种杀菌方式的货架期差异不显著,菌落总数的变化符合一级反应模型,该模型可准确预测0~20 ℃各贮藏温度条件下的货架期。鲜榨樱桃番茄汁在0~10 ℃条件下贮藏,经超声波杀菌推荐货架期为6~9 d,经巴氏杀菌推荐货架期为6~8 d。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消费者巴氏杀菌乳的消费习惯,评估储存温度和时间对巴氏杀菌乳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为消费者正确储存巴氏杀菌乳提供依据。方法北京10个行政区各选择1个大型超市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巴氏杀菌乳的饮用频率、储存温度和时间等。依据调查结果模拟消费者储存条件,结合微生物生长规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究温度和时间对巴氏杀菌乳中菌落总数及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数量的影响。结果调查问卷结果表明,18岁以下、18~54岁和55岁以上的消费者中,每天饮用巴氏杀菌乳的比例最高分别为15.4%、49.0%和75.9%;所调查消费者中,将巴氏杀菌乳储存在2~6℃、室温、-20℃的比例分别为75.0%、14.6%、5.5%;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储存温度对巴氏杀菌乳中微生物影响更大, 37℃储存48h后,菌落总数和S.aureus数量达到1.26×10~5CFU/mL和1.20×10~4 CFU/mL。结论北京市饮用巴氏杀菌乳的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部分消费者(24.2%)不明确巴氏杀菌乳的正确储存温度;不当的储存温度导致巴氏杀菌乳中的菌落总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羊乳中乳铁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及报告羊乳中乳铁蛋白的分布规律。本研究采集哈尔滨地区羊乳样品(n=24)和经过巴氏杀菌的羊乳样品(n=2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其乳铁蛋白质量浓度。样品脱脂后,调整pH沉淀酪蛋白,采用C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210nm检测,以水、乙腈、三氟乙酸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方法回收率94.2%,线性范围50~300μg/mL,检出限12μg/mL,定量限40μg/mL。原料羊乳中乳铁蛋白的质量浓度的平均值122.1μg/mL,巴氏杀菌后羊乳中乳铁蛋白的平均值103.9μg/mL。巴氏杀菌对羊乳中乳铁蛋白浓度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牛乳乳清蛋白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热加工工艺(72 ℃/15 s、75 ℃/15 s、80 ℃/15 s、85 ℃/15 s)对巴氏杀菌乳乳清蛋白中3 种活性蛋白(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的影响,以及测定并分析杀菌温度对各样品菌落总数和嗜冷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加工强度的提升,牛乳中的菌落总数随之减少,当杀菌温度在80 ℃以上时牛乳中的菌落总数小于10 CFU/mL;当杀菌温度在72 ℃以上时样品中的嗜冷菌数均小于10 CFU/mL;72 ℃/15 s 和75 ℃/15 s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影响较小,当杀菌温度达到80 ℃以上时,巴氏杀菌乳中的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铁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热加工的时间和温度与乳清蛋白的关系密切,72~75 ℃/15 s 的热加工工艺能更好地保留乳清蛋白中的3 种活性蛋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辐照剂量和巴氏杀菌对番茄果浆的品质和杀菌效果的影响,对番茄果浆进行1、2、3kGy的辐照和巴氏杀菌处理,分别考察处理后的番茄果浆在25℃下的总酸、总糖、pH、花青素、VC含量及大肠菌群数、菌落总数和霉菌总数的变化情况,由此得到最适宜的处理方式.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和巴氏杀菌处理对番茄果浆均起到了较好的杀菌效果,且...  相似文献   

11.
采用5种常用热杀菌方式处理关中羊乳,即低温长时巴氏杀菌(65 ℃/30 min)、高温短时巴氏杀菌(72 ℃/15 s)、超巴氏杀菌(95 ℃/5 min)、高温高压灭菌(121 ℃/20 min)和超高温瞬时灭菌(137 ℃/7 s),在测定蛋白沉淀率、酒精稳定性、pH、红度值、粘度和脂肪球变化基础上,结合内源荧光光谱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探究热杀菌处理对关中羊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高压灭菌羊乳蛋白沉淀率最高、酒精稳定性最差、pH明显下降、红度值明显增大,但5种杀菌方式对粘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羊乳脂肪球经巴氏杀菌和超巴氏杀菌后,表观直径略微增大,而高温高压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尤其是高温高压灭菌则导致其明显变小;荧光光谱表明,高温高压灭菌羊乳蛋白结构改变最大,内源荧光强度剧烈升高;电泳显示,巴氏杀菌(65 ℃/30 min和72 ℃/15 s)对羊乳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影响较小,超巴氏杀菌(95 ℃/5 min)乳清蛋白开始变性、聚集或部分降解,高温高压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尤其是高温高压灭菌则使乳清蛋白明显降解甚至消失,酪蛋白出现聚集和解聚。结果表明,高温高压灭菌和超高温瞬时灭菌,尤其是高温高压灭菌对关中羊乳品质影响较大,超巴氏杀菌影响次之,而巴氏杀菌则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巴氏杀菌和涂抹保鲜剂2种工艺处理对乳扇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茶多酚、壳聚糖天然保鲜剂为材料,分别采用巴氏杀菌、涂抹保鲜剂2种方式搭配真空包装保鲜乳扇,并从感官、理化、微生物等3个方面比较2种工艺处理对乳扇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真空包装组(对照组)保鲜期达60d时,乳扇颜色偏黄,过酸,剪切费力,酸价测定结果为3.76mg/g,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巴氏杀菌组和涂抹保鲜剂组保鲜期达105d,此时乳扇的色泽和风味正常,酸价分别为3.99、3.78mg/g,过氧化值分别为1.90、1.87mmol/kg,菌落总数小于4500CFU/g,大肠菌群阴性,霉菌和酵母菌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结论综合感官与理化指标评判, 2种工艺处理与真空包装处理相比,能将乳扇的保鲜期从60 d延长至105 d,保鲜效果显著。研究可为乳扇的天然保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促进云南民族乳制品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五香羊肉为原料进行保质期试验,产品经透明真空包装袋包装后,结合常压间歇式杀菌、辐照杀菌,均能延长产品的货架期,其中真空包装后,再经常压间歇式杀菌(85℃~90℃/30min2次)效果较为理想,在37℃保温试验中,贮存第28d的细菌总数6.0×10~4个/g低于国标。在低温下贮存将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至3个月,有较高的可接受性。高温高压产品虽然在保温试验中细菌总数变化缓慢,在贮存第28d时细菌总数为1.3×10~3个/g,但产品色泽变得灰暗,失去产品美好的外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探究不同杀菌方式对四角蛤蜊卤制风味产品在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方法对四角蛤蜊卤制风味产品分别进行超高压杀菌、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并在4 ℃下进行贮藏,对其菌落总数、质构、色差、pH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感官指标、电子鼻、电子舌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 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能够较好的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分别在贮藏第30 d和第60 d时菌落总数均低于国家标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组的TBA值都逐渐升高,感官评分逐渐降低。超高压杀菌在贮藏第15 d时超过国家限制标准,但对产品的质构和色差影响效小。不同杀菌方式均会对产品的风味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超高压杀菌对其影响最小。结论 超高压杀菌能够较好的保护产品的质构、色泽和风味,但货架期较短。巴氏杀菌和高温杀菌可以较好的延长产品的货架期,但对产品的质构、色泽和风味破坏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为对象,通过体外实验,采用3 种不同的巴氏杀菌方式(63 ℃、30 min,72 ℃、15 s和85 ℃、15 s)处理牛源乳铁蛋白,模拟婴儿胃肠道消化环境,利用所得的牛源乳铁蛋白水解液刺激IEC-6细胞,研究乳铁蛋白在巴氏杀菌后的免疫活性。结果表明:巴氏杀菌后的乳铁蛋白水解物仍具有促进肠细胞增殖的免疫学活性,且呈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实验结果证实巴氏杀菌后的牛源乳铁蛋白水解液可提高IEC-6细胞在G2/M期和S期的比例,并降低细胞凋亡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表明,牛源乳铁蛋白水解液提高cyclin B1、CDK1和cyclin E1的表达水平,降低p21的表达水平。综上可知,巴氏杀菌不能完全使乳铁蛋白免疫基团失活。两种巴氏杀菌方法(72 ℃、15 s和85 ℃、15 s),尤其是85 ℃、15 s处理,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乳铁蛋白的免疫活性。3 种巴氏杀菌后的乳铁蛋白水解液促进肠道免疫的最佳质量浓度为0.1 mg/mL。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超高压杀菌(Ultra-High Pressure Sterilization,600 MPa/6 min)和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80℃/30 s)对百香果果汁贮藏期菌落总数、理化指标、抗氧化活性、营养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方式均使百香果汁达到商业无菌的状态,贮藏期结束后,巴氏杀菌和超高压杀菌菌落总数小于100 CFU/mL。巴氏杀菌使果汁总色差显著升高(P<0.05),且始终高于超高压处理,说明超高压杀菌对保持百香果汁色泽更有效。超高压处理对百香果汁可溶性糖、总酸、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贮藏期结束后,巴氏杀菌果汁的总酚、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P<0.05)超高压杀菌处理。巴氏杀菌处理后果汁的挥发性化合物酯类、醇类、酮类、醛类、烯烃类保留率低于超高压处理,且保留率与贮藏期呈负相关。综上,传统巴氏杀菌会降低百香果汁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超高压杀菌对百香果汁品质的保持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通过不同条件(65℃、30 min,75℃、20 min,85℃、15 min,90℃、10 min)对羊乳进行杀菌处理,主要利用色差仪、电子鼻分析、高效气相色谱检测及超高分辨显微镜分别对羊乳色度及外观状态、风味、中-短链游离脂肪酸含量等进行测定,并探究21 d贮藏期内羊乳的平均粒径与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杀菌条件对羊乳色度及外观状态无显著影响(P>0.05),电子鼻检测可明显区分不同杀菌条件下羊乳的风味变化,杀菌后乳中-短链游离脂肪酸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经21 d储藏后,羊乳粒径增大导致体系稳定性降低,90℃、10 min杀菌条件可有效抑制羊乳贮藏期内粒径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羊乳稳定性,为增强羊乳品质特性并改善其加工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绵羊液态乳的热加工特性。方法以牛乳为对照,分别通过低温长时杀菌((65±2)℃/30 min)、高温短时杀菌(85±2)℃/15 s)和超巴氏杀菌((121±2)℃/5 s)对绵羊乳进行杀菌处理,分析3种巴氏杀菌方式对绵羊乳pH值、黏度、蛋白沉淀量、酪蛋白粒径、zeta电位的影响,评价其热稳定性。结果相比于未处理组,3种巴氏杀菌处理均会显著增加绵羊乳pH值,超巴氏杀菌处理会引起绵羊乳黏度及蛋白沉淀量显著增大(P0.05);在高温短时和超巴氏杀菌处理下,绵羊乳酪蛋白粒径显著增加(P0.05),分别达到185.33 nm和242.70 nm。不同巴氏杀菌绵羊乳间Zeta电位无显著性差异;在同样处理条件下,牛乳黏度、蛋白沉淀量及酪蛋白粒径变化程度均小于绵羊乳。结论绵羊乳热加工特性较牛乳脆弱,加工温度易引起品质劣变,低温长时杀菌方式对绵羊乳的理化特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高速离心除菌技术在ESL牛乳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高速离心技术对生鲜牛乳除菌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在离心力为7888g和牛乳温度为8℃条件下,离心15min,分别可除去原料乳中杂菌总数、芽孢总数和耐热芽孢为99.8%,93.9%和93.9%,离心后的原料乳经过巴氏杀菌,产品保质期达到30d。  相似文献   

20.
旨在分析不同的巴氏杀菌温度及贮存时间对牛奶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别用65℃、30min和85℃、15s两种方法处理原料奶,并将处理后的巴氏杀菌奶密封放入4℃冰箱贮存,用气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原料奶和巴氏杀菌奶贮存期间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处理间各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不同处理温度的牛奶在贮存期间大部分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在65℃、30min处理后牛奶中脂肪酸C4:0的含量在贮存的第8天显著高于新鲜处理后的含量(P<0.05)。共轭亚油酸(CLA)在加工处理后和贮存期间含量有所下降,但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了巴氏杀菌方法不影响牛奶中的有益脂肪酸含量,可以作为生产富含CLA牛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