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观察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人体辅助降血脂的作用,将109例高脂血症者按血脂水平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改变生活饮食习惯,试食组每日食用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2次,每次3粒,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试食组连续服用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60 d后,未见不良反应。通过试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以及试食组自身前后比较分析发现,受试者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试食组总有效率35.8%,高于对照组(1.9%)。因此,亚麻籽油磷虾油软胶囊对人体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猴头菇多糖对脂多糖(LPS)诱导免疫应激小鼠胸腺和脾脏显微结构、细胞因子分泌、抗氧化功能及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猴头菇多糖在缓解应激状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选用12周龄雄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试验Ⅰ-Ⅲ组(n=10)。除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4组在试验结束前3 d腹腔注射0.6 mL/kg/d的LPS(1次/d)。试验Ⅰ、Ⅱ、Ⅲ组分别灌胃80、160、320 mg/kg的猴头菇多糖,持续2周。测定胸腺和脾脏促炎细胞因子水平、抗氧化功能及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表达,并进行显微结构观察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胸腺和脾脏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活性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也显著降低(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试验Ⅲ组小鼠胸腺和脾脏IL-1β、IL-4和IFN-γ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T-SOD、T-AOC和GSH-Px的活性或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观测发现,试验Ⅲ组小鼠胸腺和脾脏显微结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改善,胸腺皮质厚度增加(P<0.01),脾小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厚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补充320 mg/kg猴头菇多糖能够明显改善免疫应激对小鼠胸腺和脾脏显微结构的损伤,抑制免疫应激诱导的促炎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增强抗氧化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软胶囊对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火麻仁油藻油低剂量组(85mg/kg)、火麻仁油藻油中剂量组(170mg/kg)、火麻仁油藻油高剂量组(340mg/kg),饲喂以高脂饲料及不同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测大鼠体重、脂肪,计算Lee's指数、脂体比,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血清和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Lee's指数、肾脂体比、睾脂体比、总脂体比显著增加(P0.01或P0.05),TG、TC、LDL-C含量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显著升高,SOD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藻油高、中剂量组大鼠体重、睾脂肪比、肾周脂肪比、总脂体比显著降低,TG、TC、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1或P0.05),血清和肝脏中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升高(P0.01或P0.05)。结论: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中、高剂量火麻仁油、藻油混合油的摄入能够有效起到调节血脂、抑制脂质过氧化学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文治 《中国油脂》2021,46(11):87-92
研究了藻油及其与火麻仁油混合物的辅助降血脂作用。将84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7组,其中6组喂养高脂高胆固醇饲料2周以建立高脂血症模型,造模成功后即进行4周干预实验,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0.85%生理盐水,药物组每日灌胃3.33 mg/kg立普妥,混合物组每日灌胃800 mg/kg藻油混合物,藻油干预组每日分别灌胃150、300、600 mg/kg藻油。实验过程记录大鼠的体重、进食量与饮水量,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的血液、附睾脂肪、肝脏,检测大鼠的血脂四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进行肝脏与附睾脂肪病理检测。结果表明:造模后高脂血症大鼠的TC、TG、LDL-C水平显著上升;中、高剂量藻油及其混合物均可使大鼠血清TC(混合物除外)、TG、LDL-C水平显著降低,藻油呈现剂量依赖;藻油及其混合物干预后大鼠肝脏中含脂滴的肝细胞和多灶性泡沫细胞聚集例数减少。说明藻油及其混合物对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导致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脂肪堆积有一定改善作用,藻油及其混合物均有辅助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γ-谷维素和半胱胺对应激小鼠氧化还原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90只5周龄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采用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小鼠应激模型,同时在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的γ-谷维素和半胱胺进行给药,饲养8周。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联用1组的组织总SOD活力、血浆和组织GSH-Px活力和T-AOC均显著提高(P<0.05),血浆和组织MD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联用1组线粒体Mn-SOD活力、膜电位、乙酰辅酶A和ATP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线粒体MDA质量摩尔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联用1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血浆中免疫球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TNF-α和IL-6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IL-10质量浓度显著提高(P<0.05)。实验结果显示,4个用药组对应激小鼠的氧化还原状态和免疫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联用1组效果最显著,说明当γ-谷维素与半胱胺以较低剂量联用时可以发挥协同作用,起到很好的抗氧化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从而有效对抗氧化应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在动物油脂提取中的应用,明确萃取过程中脂肪酸的变化规律,以羊肉为原料,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羊肉油脂,分析油脂提取效果,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脂肪酸质量分数和组成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超临界CO2萃取羊肉油脂的萃取率可达22.04%,与未处理组相比,经超临界萃取后肉中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了11.37%(P<0.05),超临界萃取的油中饱和脂肪酸无显著变化(P>0.05);超临界萃取后肉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未处理组显著提高9.20%(P<0.05),其中棕榈油酸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61.00%(P<0.05);超临界萃取的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与未处理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中棕榈油酸的相对含量显著提高了70.10%(P<0.05);超临界萃取肉和油中均未检出反式油酸,且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及组成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应用于羊肉油脂提取,有利于提高超临界萃取油中棕榈酸相对含量,为超临界CO2萃取在动物油脂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二十二碳六烯酸-磷脂(DHA-磷脂)对实验性肥胖小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采用Folch法和硅胶柱层析法从鸢乌贼(文字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卵中分离制备得到富含DHA的磷脂。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高脂模型组,1%大豆磷脂组,1%DHA-磷脂组。连续饲喂7周后,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肝脏TC、TG、磷脂(PL)含量以及肝脏脂肪合成酶(FAS)、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苹果酸酶(ME)、磷脂酸磷酸酶(PAP)、肉毒碱棕榈酸转移酶(CPT)、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活力。结果显示,DHA-磷脂能极显著抑制小鼠体重(P<0.01)和肾周脂肪(P<0.01)及精周脂肪(P<0.01)蓄积,降低血清TC(P<0.01)和肝脏TG(P<0.01)水平,抑制肝脏FAS(P<0.01)、ME(P<0.05)、PAP(P<0.05)的活力,提高CPT(P<0.01)和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P<0.05)的活力,且效果优于大豆磷脂。DHA-磷脂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能够通过抑制肝脏脂质合成,促进脂质分解,有效调节肥胖小鼠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虾青素和/或有氧运动延缓D-半乳糖诱导大鼠心脏衰老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3月龄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组)、急性衰老模型组(D组)、急性衰老+虾青素组(DA组)、急性衰老+有氧运动组(DE组)及急性衰老+虾青素+有氧运动组(DAE组),每组各8只。C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急性衰老各组大鼠腹腔注射100 mg/kg·d的D-半乳糖,同时分别以20 mg/kg·d 虾青素和/或运动强度为60%最大摄氧量的有氧运动进行干预,实验周期为6周。末次训练12 h后取心脏,光学显微镜观察心脏组织形态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心脏组织形态,C组正常;与C组比较,D组出现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心肌纤维断裂及炎性细胞浸润等现象;DA、DE、DAE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纤维断裂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有所缓解,DAE组最为显著,心肌组织形态更接近于正常状态。与C组比较,D组心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谷氨酸半胱氨酸合酶(γ-GCS)活性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HO-1)、B淋巴细胞瘤因子-2(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细胞凋亡水平、Bax蛋白质表达、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D组比较,DA组心肌组织SIRT1、Nrf2、HO-1蛋白质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质表达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DE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和SIRT1、HO-1蛋白质表达显著升高(P<0.05或P<0.01),Bax蛋白质表达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DAE组心肌组织SOD、γ-GCS活性及SIRT1、Nrf2、HO-1、Bcl-2蛋白质表达和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细胞凋亡水平、Bax蛋白质表达及MDA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与DA、DE组比较,DAE组心肌组织SIRT1、Bcl-2蛋白质表达及Bcl-2/Bax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细胞凋亡水平显著降低(P<0.05);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水平、SIRT1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Bcl-2/Bax比值具有协同效应。结论 虾青素和/或有氧运动干预均可通过上调SIRT1/Nrf2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表达,缓解和改善D-半乳糖诱导的氧化应激,降低心肌细胞凋亡水平,延缓大鼠心脏衰老。  相似文献   

9.
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黄河鲤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鲤特定生长率,在替代10%和30%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 05),50%和70%组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饵料系数,10%和30%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 05);50%和70%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蛋白酶活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 05);脂肪酶,3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组略有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 05);淀粉酶活性,替代10%和50%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 05),替代30%和70%时显著增加(P<0. 05),70%组最高。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揭示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对大鼠运动性骨关节损伤(SJ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SJI大鼠模型后,各组大鼠经口给予不同剂量的GSPE(0、50、100和200 mg/kg),持续4周,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受试物给药结束后,通过机械痛阈(PWT)测定法测定各组模型大鼠疼痛情况;取尾静脉血,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含量。处死后,取膝关节经番红O-固绿染色后进行病理检查;取膝关节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α(PGC-1α)、磷酸化-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p-AMPKα)、AMPK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GSPE剂量增加,SJI大鼠的PWT显著上升(P<0.05),膝关节病变形态改善,SJI大鼠的血清SOD和GSH-Px含量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SJI大鼠膝关节组织中PGC-1α、p-AMPKα/AMPKα、NRF-1和TFAM的蛋白表达水平随着GSPE剂量增加而提高(P<0.05)。结论 GSPE摄入有效减轻了SJI大鼠疼痛和膝关节损伤,作用机制与AMPK/PGC-1α线粒体通路的激活抑制了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证明大蒜精油和姜油的抗氧化活性,力求为两种精油作为天然多功能食品添加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以用超临界CO2萃取的大蒜油和姜油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精炼大豆油为底物,采用史卡尔(Schaal)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大蒜精油和姜精油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将其与用量均为0.02%的TBHQ和维生素E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大蒜精油和姜精油对大豆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效果,并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大蒜精油对大豆油的抗氧化能力整体上要明显强于姜精油,并且0.02%大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明显优于0.02%TBHQ和0.02%维生素E,然而实验中姜精油的抗氧化性能均不及0.02%TBHQ和0.02%维生素E。此外,实验研究还发现两种精油添加于油脂中,都会对油脂的颜色和气味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海藻油、鱼油和DHA调和油在烹调过程中DHA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海藻油、鱼油及DHA调和油在烹调过程中DHA的损失情况,模拟烹调环境,对海藻油、鱼油和DHA调和油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藻油、鱼油在加热条件下DHA损失较大;而将海藻油、鱼油添加到植物油中作为含量相对较低的DHA植物调和油时,在加热及烹调环境中DHA损失会大大降低,在一般家庭烹调炒菜条件下,DHA损失率在5%以内,保留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3.
对碘值60棕榈油与大豆油调和而成调和油在0℃、10℃、20℃三种温度条件下进行冷冻性能研究。在0℃情况下,即使棕榈油含量仅10%,也会很快混浊和结冻;在10℃情况下,含2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15天以上澄清透明;在20℃情况下,含40%棕榈油的棕榈油大豆油调和油可保持25天以上而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将DHA藻油添加到植物食用油中,调配出一种居民使用方便、低成本的功能性配方油。以DHA藻油、普通植物油为原料,经适温适时搅拌配制成油剂,将所得油剂经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烹调方式的检测,测其理化性质和DHA的稳定性,并得到如下结果。(1)获得以大豆油为原料添加DHA藻油的油剂,其SFA:MUFA:PUFA为0.77:0.83:1.00,而ω3:ω6为1:5.08。在油剂中,DHA含量为4000 mg/kg,符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建议的推荐值。(2)含有DHA藻油的大豆油在125°C条件下,保持10 min,DHA和各种脂肪酸有所下降,但是到了200°C时,下降趋缓。(3)添加0.8% DHA藻油的大豆油在62°C条件下保存36天,其过氧化值达到5.85 mmol/kg,但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 6 mmol/kg)。根据测算,该产品在室温下仍能保存18个月。研究结果表明该产品配制方法简便,广大居民使用方便,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基本人群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麦胚芽油、大豆油和大蒜油中植物甾醇的组成和含量。方法采用乙醇氢氧化钾-甲基叔丁基醚溶液水浴上皂化,异辛烷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植物甾醇的分析方法。结果植物甾醇各组分在相应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相关系数为0.9997~0.9999,平均回收率在96.8%~101.3%,相对标准偏差在0.4~1.0%之间。结论小麦胚芽油、大豆油和大蒜油中植物甾醇主要由菜油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组成,其中β-谷甾醇含量最高,且小麦胚芽油中植物甾醇的总量最高。  相似文献   

16.
实验所提取的花椒辣椒混合油树脂为芯材,以阿拉伯树胶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和喷雾干燥将麻辣油树脂制成微胶囊,研究表明包埋混合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1:6、芯材:壁材为1:5、固形物含量40%、均质压力40 MPa、进料速度10 mL/min、进风温度225℃、出风温度80℃.  相似文献   

17.
庞晓慧 《中国油脂》2021,46(1):32-37
以共轭二烯烃、共轭三烯烃、过氧化值、羰基值平均增长速率以及110℃的氧化诱导时间为指标,对比研究了美藤果油、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同时探讨了在60℃加速氧化过程中3种植物油主要微量组分以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植物油中共轭二烯烃、共轭三烯烃、过氧化值、羰基值平均增长速率为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氧化诱导时间为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甾醇、多酚的损失率为紫苏籽油>美藤果油>亚麻籽油,维生素E的损失率为紫苏籽油>亚麻籽油>美藤果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损失率和饱和脂肪酸增加率为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美藤果油。因此,认为美藤果油氧化稳定性最强,亚麻籽油次之,紫苏籽油最弱。  相似文献   

18.
花生油中掺杂棉籽油、大豆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掺入这两种油的花生油为样品,通过伯利哀试验和气润色谱法测定不同掺入量的混浊温度和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花生油的掺杂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为系统了解家庭烹饪中牛油果油、亚麻籽油、核桃油品质的变化,在200℃下对3种植物油进行加热处理,测定3种植物油在加热过程中脂肪酸、植物甾醇、维生素E以及挥发性成分组成与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0℃加热15 min内,3种植物油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保留率、植物甾醇及维生素E的含量只有轻微变化,说明这3种植物油在该条件下可较好地保留其功能性成分;3种植物油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烯类、醇类、醛类成分,经过200℃加热15 min,3种植物油风味成分变化总体趋势为烯类减少,醛类、酮类、酯类、呋喃类及酸类成分增加。综上,200℃加热15 min对3种植物油的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食用油掺入废食用油脂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综述目前食用油脂掺入废弃食用油脂现状及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概述目前应用检测食用油掺入废弃食用油脂方法,主要是理化检测和仪器分析检测;最后对检测方法及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