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豆腐黄浆水是制备豆腐时所产生的副产物,在自然环境下酸化并常被用作豆腐凝固剂。该文综述了豆腐黄浆水中营养功能物质及其酸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并对豆腐黄浆水及其酸化微生物菌种资源在食品发酵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豆腐黄浆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棉浆黑液的难处理性,本文通过试验,提出了 CODCr为 17 786mg/L和 24 767mg/L两种棉浆黑液用微生物高温酸化预处理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棉浆黑液的微生物酸化效果均很明显,酸化停留 3天左右时,两种黑液的出水 VFA均达最大值,为原黑液的 4倍左右,COD均可去除 10%~ 20%,pH值可降至 9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毛皮加工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废水酸化程度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酸化程度对IC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系统的CODCr去除率、出水中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系统运行稳定性、颗粒污泥微生物相对值(MLVSS/MLSS)均有明显的影响。废水酸化程度在45%左右时,厌氧系统的CODCr去除率大于70%,此时出水VFA虽然较高但并未出现任何酸化抑制情况,出水ALK/VFA维持在1.3左右,系统运行稳定且良好,颗粒污泥微生物量维持在80%左右,且污泥活性良好。考虑到经济因素,建议在实际工程中控制毛皮废水酸化程度在45%左右,此时在保证一定的污泥微生物量的同时,还可维持较高的CODCr去除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棉浆黑液的难处理性,本论文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微生物高温酸化预处理棉浆黑液的可能性.实验结果表明pH值>13,CODcr为25000mg.1-1左右,BOD5为8786mg.1-1的棉浆黑液.微生物酸化效果明显,单段酸化可使VFA升高4倍左右,两段酸化可使VFA提高7倍左右.当VFA达最大值时,COD可去除10-20%,BOD可去除30%左右.但酸化停留时间需要3-4天才能使pH值降至9左右.  相似文献   

5.
栅栏技术是近年来成功应用于鲜肉防腐保鲜的新技术,其中酸化(pH)是一个重要的栅栏因子。在栅栏技术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缓冲液类型、pH值、浓度和浸泡时间等酸化处理条件对草鱼肉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肉最佳酸化条件:以浓度为0.4 mol/L,pH为3.0的乳酸/乳酸钠缓冲液浸泡6min,该条件下,鱼肉低温贮藏6d时微生物菌落平均总数为5.85×104 CFU/g,远低于草鱼二级品微生物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黄小丹 《食品科学》1988,9(7):57-61
<正>番茄价格便宜,富含V、VA及多种无机盐、是一种重要的蔬菜。番茄是酸性食品即(pH≤4.5),酸性条件可以抑制微生物及酶的活动,故可以酸化法保藏番茄汁。许多研究者用酸化法与巴氏灭菌法相结合的方法控制番茄贮藏中腐败微生物的活动。本研究探讨以酸性环境保藏番茄汁和番茄浆料的可行性,并对恢复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定进水COD浓度、缩短水力停留时间的方法对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启动,第14天CODCr总去除率达到88%;启动后对微生物特性进行研究,发现水解酸化段的微型动物种类比较单一,以能生活在溶氧不足且高有机浓度情况下的微生物为主,其中第1格室中好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数量最多,可达到5.2×105 CFU/mL,在后面的格室中逐渐减少至0.67×105 CFU/mL;接触氧化段沿水流方向,微生物的数量按照鞭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固着型纤毛虫-轮虫的顺序出现,生物膜厚度在10~2613μm之间波动,并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8.
文章探讨贵州黔东南侗族不同酸化程度腌鱼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为研究贵州黔东南侗族传统腌鱼过度酸化问题奠定基础。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正常腌鱼与过度酸化腌鱼的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差异,并通过感官对正常腌鱼和过度酸化腌鱼的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腌鱼样品中,细菌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真菌优势菌门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优势细菌为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 LAB),优势真菌为酵母菌(Yeast)。经α多样性分析,过度酸化腌鱼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正常腌鱼。经群落结构差异分析,S组(过度酸化腌鱼)与W组(正常腌鱼)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明显,S组细菌菌群一致性更高,S组中乳植物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显著高于W组,W组中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显著高于S组。S组中真菌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显著高于W组,W组的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显著高于S组。通过感官评价,S组腌鱼因过度酸化,煎炸后不能成型,口感差,品质低于W组。结论:过度酸化的腌鱼品质下降,细菌群...  相似文献   

9.
在水解酸化一接触氧化法处理废纸造纸废水过程中,分别不断加入浓度逐渐升高的Cr6 和Cu2 ,研究其对生物膜系统处理效果及微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中cr6 浓度由O增加到60mg/L后,水解酸化段好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数量由5.5×10 5CFU/mL降低至5×1O5CFU/mL,系统出水CODcr去除率由85%降低至55%;当进水中CUZ 浓度由O增加到10mg/L后,水解酸化段好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数量由5.5×105CFU/mL降低至4.1×105CFU/mL,系统出水CODcr去除率由85%降46%.说明同等浓度的铜离子对生物膜处理系统的毒性要比铬离子的更大.  相似文献   

10.
发酵乳因其独特的口感及较高的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微生物残余的代谢活性导致发酵乳出现后酸化现象,使其在冷链运输、储存及销售过程中品质急剧下降,菌株稳定性显著降低,严重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并且缩短产品的货架期。因此,该文探讨影响发酵乳后酸化的因素(包括发酵剂的类型、乳的成分、加工参数、益生菌和益生元),对发酵乳后酸化的产生机制进行讨论,并从物理、化学和生物方面综述控制发酵乳后酸化的措施,讨论相关技术的局限性,以期为减弱发酵乳的后酸化程度,改善发酵乳的货架期品质提供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制浆造纸废水的微生物絮凝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把微生物絮凝剂与无机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作比较,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特点和优点以及开发研究微生物絮凝剂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微生物絮凝剂的产生菌、种类和微观结构、化学本质、絮凝机理以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宄了动物肠道菌群与生产性能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后发现,饲用微生物添加剂对仔猪、内鸡、肥育牛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和抗病防病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为:维持肠道菌群正常化;调节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产生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及防止产生有害物质等。最后指出了微生物添加剂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传统腌腊肉制品中微生物组成复杂多样,并已被证实与产品独特风味的形成密不可分。近年来应用新技术手段研究腌腊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挖掘其功能已成为趋势和热点。深刻理解传统腌腊肉制品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特性的科学内涵对于提升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品质,实现其工业化改造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国传统腌腊肉制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及其优势菌群、微生物功能特性进行综述,并对腌腊肉制品的微生物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化学法与生物酶法协同脱墨技术在福建南纸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逐渐扩大。在对生物酶脱墨技术的机理、技术优势和经济价值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福建南纸对生物酶脱墨剂进行了实验室实验和生产中试,证明了其在脱墨浆生产中的适用性及对清洁生产的作用,为今后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挥发性有机物(MVOCs)是微生物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重要小分子化合物,是目前检测和防控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全面综述了食品中MVOCs的分析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包装、贮藏、品质分析、腐败菌鉴定等监测食品安全方面的应用,对快速、准确、有效地评价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三梅 《肉类研究》2022,36(5):62-67
肉及肉制品营养丰富,也易受微生物污染,其食用安全性备受关注。本文介绍肉及肉制品中微生物限量要求,分析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弊端,综述快速测试片法、三磷酸腺苷生物荧光法、分子诊断法、免疫分析法、光谱法、仪器法等新技术在肉及肉制品中微生物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学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满足肉类产业对微生物检测快速、准确的需求,为肉类企业减轻流通压力并降低由此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在食品工业污水处理中,传统化学絮凝剂被广泛应用,但其本身有剧毒,且不易被环境降解,这大大提高了污水处理副产物回收再利用的难度。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具有絮凝能力的高分子有机物。因其具有无毒和可生物降解等优点,使其成为了传统化学絮凝剂潜在替代品。该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微生物絮凝剂的发展趋势,并从微生物絮凝剂的化学组成、絮凝机理、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微生物絮凝剂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富强  李绍亮 《酿酒》2012,39(4):38-42
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其中微生物技术和生产工艺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述了现代微生物技术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及浓香型原酒酿造过程中的工艺创新。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由于分子生物学在该分支学科中的应用,使得在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研究中克服了传统培养的缺点,使分析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主要介绍了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多种方法,将其简要划分为三大部分:(1)传统纯培养技术;(2)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3)上述两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并重点阐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展望了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学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白酒酿造。以现有研究为基础,综合分析现代微生物分类鉴定技术在绿色环保化白酒酿造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白酒酿造业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现实借鉴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