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时讯     
《食品与生活》2012,(12):4-5
上海市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有一批次不合格近期,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相关质检机构对上海的炒货及坚果制品进行了专项监督抽查,共计抽查产品40批次,合格39批次,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项目涉及酵母、霉菌。本次抽查对炒货及坚果产品的下列项目进行了检验:酸价、过氧化值、糖精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黄曲霉毒素B1、大肠菌群、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我国坚果炒货食品的安全形势。方法 结合2016~2019年国家和各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开发布的食品监督抽检信息,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的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品质指标(过氧化值、酸价等)、微生物指标(霉菌、大肠菌群等)和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糖精钠等),主要不合格种类为花生、瓜子和豆类。酸价和过氧化值主要不合格原因为炒货原料质量不达标、生产过程控制不严、储存条件不当、包装密封性不好; 霉菌和大肠菌群主要不合格原因为原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人员卫生、器具等生产设备、环境的污染 、熟制过程中杀菌不彻底; 二氧化硫和糖精钠主要不合格原因为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和添加量控制不当。结论 建议监管部门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原料监管和生产过程控制、严格食品添加剂管理、引导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和加强企业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7~9月,国家及地方(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在全国范围内抽检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125039批次,其中不合格产品1988批次。经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的主要因素包括菌落总数超标、大肠菌群超标、过氧化值超标、霉菌超标和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等,其中因过氧化值超标的不合格产品数量占比达5.0%,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4.
《中国食品》2014,(4):123-124
3款水产干制品柃出强致癌物,三角唛盐开心果大肠菌群超标,家乐厨压榨花生油不合格,含乳食品周氏麦片再度上黑榜……临近春节,办年货的街坊需要多加留心了。近日,广州市工商局公布了对广州市销售食用油、含乳食品、干果炒货等年货的抽检结果,有6.2%的水产干制品中含有二氧化硫残留,超过一成炒货坚果存在大肠菌群、霉菌、酸价、过氧化值超标的问题,近一成食用油存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1.乳业一季度抽检结果出炉2018年第一季度婴幼儿配方食品抽检合格率99.9%、美可高特2批次奶粉核苷酸不合格。4月28日下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关于9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和《关于2018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的通告》。总体情况: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112批次,不合格样品5批次。婴幼儿配方食品256批次,不合格样品4批次。粮食加工品81批次,调味品130批次,糕点51批次,均未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2018年广东省校园周边食品的安全卫生情况。方法 在广东省全省范围内的校园周边小食杂店等经营单位的在售食品进行取样, 按照所采集样品的食品分类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判定后, 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本次调查采集了校园周边食品400批次, 被调查单位及生产企业所在地皆覆盖了全省21个地级市, 其中不合格批次11批次, 合格率为97.25%, 不合格食品大类为: 薯类和膨化食品(5/11)、炒货及坚果制品(4/11)、饮料(1/11)和糖果制品(1/11)4大类, 不合格项目11项次: 大肠菌群(4/11)、菌落总数(2/11)、蛋白质(1/11)和过氧化值(以脂肪计)(4/11)。结论 2018年广东省校园周边食品中薯类及膨化食品、炒货和坚果制品问题突出, 低价食品不合格率较高, 应对以上突出问题加大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汇总研究了2021年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从食品类别、不合格项目、抽样地、包装类型、时间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查找食品安全风险,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抽检的73918批次食品中检出不合格样品1417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8.08%。抽检覆盖32个食品类别,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冷冻饮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方便食品等10个类别合格率低于总体合格率。主要风险指标为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质量指标不合格、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累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88.08%。四季度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前三季度。散装食品的不合格率高于预包装食品。2021年河南省食品安全整体情况良好,但一些品种、指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建议对高风险品种和项目指标、问题多发的企业加强监管,强化源头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广东省糕点受霉菌污染状况,为糕点食品生产企业提供防控建议以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提供监管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 4789.1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计数》的方法对广东省2019年共29171批次糕点进行检验。结果 广东省2019年监督抽检中,有7个地级市的糕点霉菌项目不合格率低于全省26个地级市的不合格率的平均水平(0.08%),不合格批次均出现在5、6、7、8、9、10月6个月份当中,且以8月份不合格率最高。与2018年相比,广东省2019年监督抽检中糕点的霉菌不合格率高出0.01个百分点。结论 2019年广东省糕点受霉菌污染的状况总体良好,但个别地级市糕点霉菌项目不合格率高于全省不合格率平均水平,以东莞市不合格率最高,不合格批次中以8月份的不合格率最高。相比2018年,广东省2019年糕点受霉菌污染有加重的趋势。糕点生产企业应重视糕点生产加工过程受霉菌污染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糕点食品的安全监管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东省膨化食品受卫生指标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污染状况, 为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GB 4789.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中的方法对广东省2016~2018年共1672批次膨化食品进行检验。结果 2016~2018年监督抽检中, 膨化食品卫生指标菌不合格率分别为2.29% (2016年)、4.08% (2017年)、6.31% (2018年), 其中不合格样品生产单位所在地市不合格率最高连续3年均为潮州市。结论 2016~2018年广东省膨化食品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尤其潮州市的生产企业, 监管部门应强化膨化食品安全监督力度, 督促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粮食》2006,(5):45-45
有些食品由于存放不当会发生霉变,凡是霉变的食品都有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霉菌易在粮食,油类及其制品和坚果上生长、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干果类中的核桃、杏仁、榛子、奶制品、干咸鱼、海米、干辣椒、干萝卜条等,其中花生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 对比分析2016~2018年期间贵州省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6~2018年期间贵州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从抽检批次、不合格率、食品分类等方面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1月~2018年12月, 贵州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发布了169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通告, 累计抽检食品158980批次, 不合格率1.51%, 其中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方便食品、饮料为合格率较低3类食品。结论 2016~2018年间, 贵州省食品安全情况逐年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我国2016-2019年糕点的食品安全形势, 及时发现3类糕点中的食品安全隐患, 并提出监管建议。方法 汇总2016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糕点制品的国家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其整体和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从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 全国共抽检糕点13.2万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4522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6.57%。按照抽检区域进行分类, 其中华南地区的总体合格率最低, 仅95.32%; 按照食品细类进行分类, 其中糕点的合格率为96.08%, 月饼和粽子的合格率分别为97.64%和99.31%。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防腐剂和铝的残留量)、微生物(主要是菌落总数)、品质指标(主要是过氧化值和酸价)和真菌毒素的超标。结论 我国华东地区和华中地区糕点中的问题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为主, 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微生物污染和脂肪氧化问题也是糕点中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3.
The occurrence of aflatoxin in commodities imported into Qatar was investigated from 1999 to 2000. During the 4 years, 351 samples of susceptible commodities were analysed. Aflatoxin was detected in 71 (20%) samples in the range 0.1-20 microg kg(-1) and in 50 (14%) samples above the permitted level of 20 microg kg(-1). The highest incidence and levels of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were recorded in pistachio without shell followed by pistachio with shell. Aflatoxin levels >20 microg kg(-1) in the pistachio samples varied from 8.7 to 33%. The highest level of total aflatoxin found in pistachio without shell was 289 microg kg(-1). A few samples of corn and corn products (three of 54 analysed), peanut and peanut products (nine of 42 analysed) and other nuts like almond, walnut and cashew (one of 40 analysed) were found contaminated with low levels (0.1-20 microg kg(-1)) of aflatoxins. Only one sample of custard powder and one sample of roasted peanut were found with aflatoxin >20 microg kg(-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8年我国水果的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8年水果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共抽检水果1549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39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7.5%。葡萄、西瓜、草莓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 苹果、梨、桃、鲜枣各检出1批次不合格, 但柑橘类水果的问题比较严重, 合格率仅为79.4%, 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丙溴磷、三唑磷等农药残留超标。与一季度相比, 二季度和三季度柑橘类水果的合格率略有升高。结论 柑橘类水果的合格率偏低, 违规使用丙溴磷、三唑磷等农药是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2018~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2018~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汇总, 分析监督抽检整体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结果 2018~2019年共抽检样品8092655批次, 不合格率2.3%。抽检样品共覆盖35个食品类别, 2018年仅涉及34个食品类别, 2019年增加了食盐这个类别的抽检。检出不合格率较高的食品类别有蔬菜制品、餐饮食品、方便食品等, 这3个食品类别在2018、2019两年不合格率基本高于5.0%(除2019年方便食品为4.2%)。结论 2018~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抽检过程中发现在问题主要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指标不合格问题、微生物污染问题等, 这3个问题类别样品占不合格样品总和的70.0%以上, 但问题分布情况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8年我国鸡蛋的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8年鸡蛋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共抽检鸡蛋1310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77批次, 总体不合格率为5.88%, 不合格原因是检出禁用兽药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柴鸡蛋、草鸡蛋、土鸡蛋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0.53%、8.93%和7.49%, 均高于普通鸡蛋。一季度和三季度抽样的鸡蛋不合格率分别为9.16%和5.74%, 明显高于二季度(2.56%)。结论 鸡蛋中检出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禁用兽药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17年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统计分析全国各省,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其总局官网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公告的信息,整理出了2017年我国抽检的各类食品的不合格情况,重点对不合格率较高和问题比较集中的食品品种进行了分析,并对引起食品不合格的项目进行了统计和归类分析,为食品安全精准监管和靶向抽检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结果表明:2017年我国共抽检34大类(包括餐饮食品和食用农产品)460859批次食品,其中不合格食品9713批次,不合格率2.11%,出现的不合格项目共251项。看来食品安全整体形势稳中趋好。不合格产品主要来源于流通环节的农贸市场和小、微型加工企业。不合格率排在前10位的食品种类依次是方便食品、冷冻饮品、饮料、酒类、糕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特殊膳食食品、水果制品、蔬菜制品和餐饮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仍是导致我国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Backround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quality of raw peanuts and pistachio nuts as a function of irradiation dose in order to determine dose levels causing minimal undesirable changes to these products. Physico‐chemical (colour, peroxide value, hexanal content, fatty acid composition, volatile compounds) and sensory (colour, texture, odour, taste) properties of raw peanuts and pistachio nuts were determined after irradiation at doses up to 7 kGy. Results Results showed an eight‐ and seven‐fold increase in peroxide value and a twelve and five‐fold increase in hexanal content after irradiation at a dose of 7 kGy for peanuts and pistachio nuts, respectively. An increase was also observed in saturated fatty acids (20.51–28.28% and 15.24–24.87%) with a parallel decrease in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79.49–71.72% and 84.76–75.13%) for peanuts and pistachio nuts, respectively. Likewise, volatile compounds such as aldehydes, alkanes, ketones and alcohols comprising secondary oxidation products of peanut and pistachio nut lipids increased after irradiation. Pistachio nut colour parameter a* and to a lesser extent parameters, L* and b* decreased after irradiation leading to a slight but noticeable darkening in product colour while colour parameter L*, b* and a* of raw peanut remained unchanged by irradiation up to 7 kGy. Conclusion Based on sensory evaluation, peanuts and pistachio nuts become unacceptable for consumption when irradiated at doses higher than 3 kGy. Copyright © 200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