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环锭纺纱全流程自动化生产工艺与工业机器人的深度集成问题,提出了环锭纺纱生产线布局仿真优化方法,构建了生产线协同调度模型,详细阐述了配棉排包、精梳机自动喂棉卷和筒纱外观检测等关键工艺机器人应用场景,提出了以信息互联互通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集成管控策略,建立了工艺、生产计划、质量、设备及物流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形成了环锭纺纱生产线全流程智能管理模式,实现了基于纱管的纺纱质量追溯。结果表明:所使用的任务调度方法有效提升了相关工序的生产效率,设计的纺纱工艺机器人打通了配棉排包等工艺流程断点,相关技术应用后企业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2.65%,运营成本降低40%,形成纺纱行业智能化转型典型案例并已向行业推广。  相似文献   

2.
纱管是纺纱、织布不可缺少的器材,它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纱、布质量。随着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广泛推广,几年来,我厂在纱管生产中运用质量管理的方法,围绕提高纱管质量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特别是对影响205塑料经纱管质量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探索。1983年我厂生产的双塔牌205塑料经纱管  相似文献   

3.
林寿凯  李斌 《纺织器材》2013,40(2):37-38
为了引起纺织企业对纱管使用及管理的重视,阐述了58纺纱对纱管的材质及制作精度的技术要求,总结纱管的日常管理经验,分析不合格纱管对细纱成纱质量的影响;指出纱管是重要的纺织器材,其与锭子是否匹配,直接影响锭、管的同轴度;应用优质纱管可提高成纱质量,减少消耗,增加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传统产业装备生产效率,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阐述了粗细联智能纺纱生产线中,THC2015型全自动落纱粗纱机的设计优势、纺纱质量及维护保养,TH598J型集聚纺自动落纱环锭细纱机整体设计和电子牵伸、积极式电子升降的优势,以及粗细联输送系统的输送轨道和滑车链驱动系统;对比分析粗细联智能纺纱生产线的能耗、产量和用工。指出,粗细联合智能纺纱生产线具有降低能耗、减少用工和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纺纱产量和质量的优势;与传统前纺纺纱生产线相比,其吨纱能耗减少15%,万锭用工减少20人,产量提高15%,综合效率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5.
对针布、胶辊胶圈、空气捻接器、钢丝圈、纱管等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纺纱器材创新发展的成果和应用,并针对性地探讨了国产纺纱器材专件发展的策略。指出:纺纱器材研发涉及不同学科,工艺复杂,工艺技术要求精细;国内先进制造企业产品体现了我国纺纱器材最新研发水平,具有原创技术,产品适应性强,紧跟主机发展;纺纱器材要做精做优,需要全行业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大胆创新,从全方位提升纺纱器材的品质,提升产品精度和可靠性;加强标准引领,适应主机五化水平提升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关键纺纱器材与成纱质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关键纺纱器材对提高成纱质量的重要性,认为新型纺纱器材与工艺优化的结合,会起到提升纱线质量的重要作用,文章结合生产实践,对梳理器材、牵伸器材、卷绕器材分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细纱成纱质量,分别介绍新型上销、新型下销、压力棒、胶辊、胶圈、钢领、钢丝圈等细纱器材的作用机理、优势和不足,分析其对成纱质量的影响和应用特点及注意事项。指出:新型纺纱器材专件对细纱工序成纱质量有重要影响,正确使用并发挥其优良性能,能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减少毛羽和断头;纺织企业应根据纺纱原料性能优选纺纱工艺、合理配置纺纱器材。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发挥新型纺纱器材优势,提高纺纱质量,介绍普通碳纤上销、压力棒上销、压力棒隔距块、加长上销的纺纱原理及特点,通过对不同纺纱器材及工艺进行成纱质量对比、正交试验、络筒切疵验证等,优选新型器材、优化纺纱工艺。结果表明:罗拉隔距为18.5 mm×30 mm、加长上销+3.0 mm、后区牵伸倍数为1.21的工艺配置,成纱质量能达到2013 Uster公报25%质量水平,机台生活稳定,且络筒切疵棉结、短粗以及总切疵数明显减少,利于络筒效率提升;新型纺纱器材的使用推广须与纺纱原料、工艺相结合,方可发挥其最大优势。  相似文献   

9.
塑料经纱管的改进1增加清纱槽纱管质量的好坏对纺纱断头、成形质量及退绕脱圈等均有很大影响。在纺纱过程中经常因坏车及操作不良出现的坏纱,都不能正常退绕,若用钧刀进行处理。易将塑料纱管表面损伤,再次上车后会出现更多的不能退绕纱而形成恶性循环.这就增加了维修...  相似文献   

10.
马传旭  张宁  潘如如 《纺织学报》2023,44(1):194-200
为了对运输导轨上筒子纱的纱管品种进行检测,提出一种基于纱管图像分类的品种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搭建的采集装置采集筒子纱顶部包含纱管信息的图像,运用阈值分割和椭圆拟合得到纱管区域,利用极坐标变换将纱管圆环展开成矩形图像,然后使用HSV颜色直方图和局部二值模式分别提取纱管展开图像的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构建筒子纱纱管品种分类模型实现纱管品种检测。采用建立的纱管品种检测分类数据集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比于其它特征组合和分类器,具有更高的分类准确率,对相同图案的星型纱管、黑色系花纹纱管和混合纱管的分类准确率达100%,可为纺纱企业筒子纱纱管品种检测与运输包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纱线毛羽,介绍成纱毛羽的概念与危害,以及负压式集聚纺纱原理,通过对比采用不同后区牵伸倍数、集聚纺纱负压、温湿度、网格圈、导纱钩、钢丝圈及三同轴度纺不同品种集聚纺纱线的毛羽数量,分析纺纱工艺及纺纱器材对纱线毛羽的影响,阐述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艺调整和运转管理要点。指出:集聚纺纱装置的应用能显著减少3 mm及以上有害毛羽,但实际生产中应考虑原料性能、纱线质量、工艺参数、纺纱器材状态等影响因素,做好温湿度控制及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才能达到改善成纱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减少针织纱细节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了减少针织纱细节,提高成纱质量,运用系统棉纺工艺学的思想,针对针织纱生产过程中细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纺纱试验.针织纱细节与原料中的含短纤维量、牵伸工艺配置、机械设备、操作和清洁等因素有关.通过采取合理配棉、优选工艺参数和新型纺纱器材、加强挡车操作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等措施,减少了针织纱细节,针织纱质量达到乌斯特2001公报5%~25%水平.  相似文献   

13.
纱线毛羽成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桂林 《纺织器材》2008,35(1):44-50,40
从纤维的物理性能、成纱号数与捻度、纺纱工艺、关键纺纱器材状况、络筒与整经等方面对成纱毛羽的产生因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要有效地控制纱线毛羽的产生,应特别注重纺纱工艺的优化配置,新型关键纺纱器材的应用和加强日常生产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由纱线造成的针织横档的主要原因。长期生产实践证实,针织横档与原料的混合、机械设备状态、纱线百米质量CV值、操作等因素有关,要减少针织横档,必须以系统工程纺纱学的思想,从原料的选配至细纱机间的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文中总结了在纺纱过程中为减少针织横档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老一代细纱机改造后出现棉纱、织物质量问题,分析了细纱机改造及对不同纺纱原理器材、专件的选择,从节约能源和针对不同纺纱品种与质量要求方面重点论述了如何选用不同纺纱器材、专件进行改造;说明对其牵伸系统、卷绕系统的改造不仅可以提高棉纱质量、织物质量,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纺纱能耗。指出不同的棉纱品种、质量要求对细纱机改造的纺纱器材、专件要求也不同,纺纱系统和器材、专件改造后对纺纱效率、制造成本、效益、效果、棉纱质量指标的影响;用事实证明改造老一代细纱机的纺纱元件、器材、专件,对棉纱质量的稳定、织物质量的提高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外纺纱设备纺制CJ1.62tex纱的生产实践,介绍了采用维纶纤维的载体纺方法纺制纯棉细特纱的工艺,包括原料选配、各工序关键工艺参数的选择及主要质量指标控制,保证了特细特纱的顺利生产及成纱质量的稳定提高,成纱质量可以满足织造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7.
减少成纱细节疵点的技术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桂林 《纺织器材》2005,32(6):32-36
阐述和分析了产生成纱细节的原因,并从纺纱原料的性能、设备的精度、合理前纺与后纺的工艺布局、采用优质的纺纱器材,强化日常性的科学管理和提高操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减少成纱细节疵点,提高纱、布整体质量水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紧密纺针织纱要求条干均匀、结杂少而小的特点,从工艺参数、新型纺纱器材应用、设备维护及操作管理等方面加强改进和管理,使纺出的有机棉针织纱质量稳定,为企业创造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集聚纺针织纱的质量指标并节省设备投入,从配棉、分梳、工艺参数及新型器材应用四个方面分析了生产纯棉集聚纺针织纱应注意的环节及针织纱生产中的共性特点和突出的个性问题及控制方法。指出:合理配棉是稳定集聚纺针织纱质量的基础,加强分梳是纺好纱的关键,优化工艺参数是纺好纱的重要手段,应用新型器材是提高纱质量的主要途径;只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原料、设备特点,及时调整上车工艺设置和器材配置,就一定会生产出令客户满意的优质原纱。  相似文献   

20.
影响特细号纱棉结杂质的因素较多,缩短开清棉工艺流程,有利于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减少开清工序的棉结和短绒.采用优化清梳工序各主要工艺参数,优选分梳元件等措施可以降低结杂,同时要求车间空气净化程度较高,并合理控制温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