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究重组过程对天然毛竹结构的影响,采用显微镜观测、纤维体积分数计算方法,对重组材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含水率、压力对竹重组材压缩率的影响,并与天然竹材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天然竹材相比,重组后竹材的结构变化,主要源于维管束本身以及维管束分布的改变;重组过程中,过高或者过低的含水率都会降低竹重组材的力学性能;竹材重组后,大部分区域的纤维体积分数Vy值在50%上下,但是临近髓环的纤维占比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以无碱玻璃纤维为原料,采用四步法1×1编织工艺在全自动模块组合式编织平台上制备三维五向及全五向编织物;以E51环氧树脂、70#固化剂(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树脂基体,与编织物复合制备三维五向及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并利用Instron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比测试上述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研究轴纱、编织角、纤维体积分数等结构参数对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随着编织角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轴纱、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大而提高;三维全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明显好于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材的解剖结构径向差异显著,纤维长度、胞壁厚度和比量、维管束分布密度、纤维胞壁厚度等自藤皮向藤芯减小,纤维宽度、导管分子长度与宽度、薄壁细胞比量、导管比量、维管束大小、后生木质部导管大小、微纤丝角等自藤皮向藤芯增大;黄藤材藤径中等,纤维比量较大,纤维素结晶度较低,具备良好商用藤材结构特征;整藤塑性好,但藤芯脆弱,宜整藤利用;通过漂白、染色和涂饰等处理,可使其品质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使竹原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得到更好的应用,采用竹原纤维为增强材料,聚氨酯为基体,制备竹原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用不同质量分数的NaOH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竹原纤维复合材料进行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力先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采用竹原纤维为增强材料,聚氨酯为基体,制备竹原纤维/聚氨酯复合材料,并对不同浓度的NaoH处理和不同质量分数制备的竹原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拉伸性能和冲击强力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NaoH质量分数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冲击强力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逐渐增大;随着竹原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冲击强力先增加后减小,其断裂伸长率随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RTM工艺中闭模时对织物造成的压缩问题,利用压缩试验对平纹机织物在受压时的厚度与纤维体积含量的变化和压缩参数进行研究,并采用CCD显微摄像仪获取了不同压缩程度下复合材料制件的横截面图像。结果表明:织物的干湿态和受压缩次数对织物的压缩性能有明显影响;织物在卸除载荷后发生部分回弹,初始织物的体积压缩性能随着压缩次数的增加而下降;从结构上看,纤维的间隙和富树脂区随着压缩程度的增大而减小,纱线的屈曲状态和横截面受压产生严重变形。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混熔融纺丝法制备了PA6/LDPE共混纤维,并借助SEM对纤维横截面上分散相的分布形态进行观察,发现分散相PA6沿共混纤维径向呈梯度分布,从纤维的中心到表层其含量逐步减少,数目逐步增加,直径逐步减小.系统分析了在不同纺丝速度(0~1 100 m/min)下制得的共混纤维横截面上分散相的面积、数目和直径沿纤维径向梯...  相似文献   

7.
为拓宽锦葵茎皮纤维的应用领域,以锦葵茎皮为原料,采用碱脱胶工艺提取锦葵茎皮纤维,并以碱处理的锦葵茎皮纤维为增强体,聚丙烯纤维为基体,制备纤维质量分数分别是0%、10%、20%、30%、40%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探讨了纤维质量分数对锦葵茎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及隔声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质量分数为30%时,锦葵茎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强度、拉伸模量、弯曲模量均最高,弯曲强度随着锦葵茎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出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当纤维质量分数超过10%时,复合材料的隔声性随着发声频率增加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同一发声频率,含量越低,隔声性能越差,当纤维质量分数超过30%后,电压峰值衰减率反而下降。  相似文献   

8.
对比研究了基于玄武岩纤维增强的无缝以及缝合复合材料层板的弯曲、拉伸以及II型层间断裂韧性,研究结果表明:缝合有利于复合材料层板的弯曲性能,随着缝合密度的逐渐增加,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弯曲模量逐渐减小;缝合不利于复合材料层板的拉伸性能,随着缝合密度的逐渐增加,拉伸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拉伸模量逐渐增大;缝合提高了复合材料层板的层间断裂韧性,G_(IIC)随着缝合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聚乳酸/茶多酚(PLA/TP)复合纳米纤维膜为药物载体,研究该薄膜材料中茶多酚的体外释放规律及释放前后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茶多酚体外累积释放率的测定结果表明,PLA/TP复合纳米纤维膜中茶多酚的体外释放规律为前期释放速率快、中后期释放速率慢,并且释放速率随着纤维直径的减小而增大,累积释放率也逐渐增大。SEM结果显示,释放72 h后的PLA/TP复合纳米膜的纤维体积发生溶胀,纤维直径增大,表面变得粗糙,甚至出现裂痕。  相似文献   

10.
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的几何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更好地了解复杂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的细观结构,在对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合理假设,从细观几何角度出发,建立了带有短切毡的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单元结构模型.利用这个模型推导几何结构特征参数和加工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多轴向经编复合材料预制件理论纤维体积分数公式.以不同规格的多轴...  相似文献   

11.
Recalcitrance of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lignin in secondary cell walls, which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enzyme digestibility, biomass-to-biofuels conversion, and chemical pulping. The lignification process and structu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cell wall for various parts of moso bamboo were investigated. There were slight differences among three different column parts of moso bamboo in term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s, including cellulose, hemicelluloses, and lignin. However,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fractionated lignin indicated that the acid-soluble lignin was first biosynthesized, and the largest molecular weight value was detected from the bottom part of the moso bamboo, as well as the highest syringyl-to-guaiacyl ratio. Although the main -O-4 aryl ethers and resinol structures were clearly present in all lignin samples examined by NMR analysis, the relatively small lignin biomacromolecule in the top part of the moso bamboo lead to poor thermal stability. For the bioconversion proces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among all the moso bamboo samples, and the relatively higher hydrolysis efficiency was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low crystallinity of cellulose rather than the degree of lignin biosynthesis.  相似文献   

12.
毛竹叶特种膳食纤维制备及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实现毛竹叶资源的充分高效利用,以提取多糖和黄酮类化合物后的毛竹叶残渣为原料,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和湿法动态超高压微射流作用制备毛竹叶特种膳食纤维。并研究了瞬时高压作用对其持水力、膨胀率和对脂肪吸附能力的影响,考察其对胆固醇、胆酸钠的吸附能力和对抗油脂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其持水力、膨胀率分别提高了32%和23%,对菜籽油和猪油的吸附能力分别提高了33.1%和45.3%;体外生理环境下对胆固醇吸附率分别为22.18%和31.51%;中性条件下对胆酸钠的吸附率为40%;对菜籽油和猪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对菜籽油的抗氧化效果优于对猪油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间羟基联苯比色法测定毛竹半纤维素中葡萄糖醛酸含量,并研究了四硼酸钠/硫酸、间羟基联苯溶液添加量及沸水浴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建立了适合于毛竹半纤维素中糖醛酸含量的测定条件,同时证明了该方法测定毛竹半纤维素中葡萄糖醛酸的稳定性、可重复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14.
对毛竹叶、柄中多糖和类黄酮进行中试提取研究。分别添加不同的酶,探讨对其提取率和纯度的影响。并通过乙醇浓度梯度变化考察对毛竹叶、丙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一定量的纤维素酶,可以显著提高毛竹叶、柄活性多糖、类黄酮的中试提取率和纯度,提取毛竹叶、柄类黄酮的理想乙醇浓度应在30%~50%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以冬笋为原料,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得到冬笋干制品,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鲜冬笋及其干制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阐明鲜冬笋和冬笋干制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性质,比较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揭示干燥后冬笋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鲜冬笋及其干制品中共检测出52种挥发性成分。鲜冬笋中检测出31种挥发性成分,经过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和微波干燥后干制品分别检测出12、30和33种,其中,醛类为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分别为11、4、8和8种。鲜冬笋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正己醛,经过干燥处理后其关键的挥发性成分为正己醛、异戊醛、2-甲基丁醛,正己醛的相对含量最高。经过干燥加工后,冬笋的挥发性成分有明显的变化,但主要的挥发性成分(醛类化合物)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竹纤维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化学方法提取了毛竹单纤维,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衍射研究了竹纤维的形态、微观结构和结晶结构,并与棉纤维和麻纤维进行了比较。竹纤维呈圆柱形,头端为圆锥形,有麻类纤维的横向节纹,其长度要比棉、苎麻和亚麻短得多。竹纤维表层微纤的取向角很小,与纤维轴近乎平行排列,利用扫描电镜能够观察到竹纤维的同心层结构。X衍射的结果表明竹纤维的结晶度和晶粒的取向度与苎麻相近,要高于亚麻和棉,其晶粒尺寸大于其他3种纤维,同其他3种纤维一样,竹纤维的晶型均为Iβ占主体。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竹炭纤维的截面结构、力学性能、细度、摩擦性能、耐酸碱性、质量比电阻等性能的比较分析,为合理使用竹炭纤维和粘胶纤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竹炭纤维的细度离散度较粘胶纤维小,纤维均匀、可纺性好;竹炭纤维的吸湿性、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明显大于粘胶纤维,其摩擦性能、比电阻等性能与粘胶纤维接近。  相似文献   

18.
探讨竹炭纤维的性能。通过对比分析竹炭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截面形态、强伸性能、摩擦性能、耐酸碱性、质量比电阻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竹炭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其断裂强度、初始模量明显大于粘胶纤维,其质量比电阻、摩擦因数略小于粘胶纤维,其耐酸耐碱性能接近于粘胶纤维。认为竹炭纤维具有较好的可纺性和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毛竹叶柄多糖(polysaccharide from moso bamboo leaves,PMBL)的降血糖作用。以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分为PMBL高、中、低剂量组与糖尿病阳性药物组、糖尿病模型组及正常小鼠组对照。分别以不同剂量PMBL、优降糖及生理盐水灌胃,记录摄食量、饮水量及小鼠体重,采血测定并比较各组小鼠血糖值的前后变化及组间差异。结果表明:PMBL有较好的降血糖的作用,能较明显减缓病鼠消瘦和多饮多食的症状,结果证实高剂量PMBL降血糖效果最佳,且对正常小白鼠血糖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常规凉感纤维不吸水,难以导出汗液,进而造成织物表面不干爽、不能持久凉爽的问题,利用润湿梯度及异型纤维的差动毛细效应,通过调整纬编间隔织物表层、中间层、里层的纱线配置,赋予织物接触凉感和导湿性能。并测试纤维的微观形貌以及织物的接触瞬间凉感、透湿性能、导湿性能、透气性能等。结果表明,织物表层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里层采用竹纤维,中间连接层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涤纶纤维,所制备织物的导湿及凉感性能更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