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网球运动素有"贵族运动"的雅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网球运动的普及,网球教学也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科目,也成为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高校网球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将成为高校网球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网球运动传播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一种文化——网球文化。网球文化的经济型和娱乐性对人们有着较大的吸引力,成为现代都市人群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球运动一直是小众运动,并为成为多数人运动项目的首选。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球需要的场地限制,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网球的认识和理解并不深入,并未形成一定的网球文化。本恩就如何在理论和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网球文化的建设进行了介绍,希望在借鉴发达国家网球观念、思想以及人才培养方式等经验,深入挖掘发达国家网球文化的内涵,为建设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高校网球文化做铺垫。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球运动的日益发展,我国网球文化的迷失现象日益严重。文化在运动的发展中有着灵魂性的作用,为此,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进行网球文化的重新构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网球文化的迷失指向,网球文化迷失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回归竞技体育本质特性和完善网球运动管理机制的网球文化重构对策,以促进中国网球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球运动已成为世界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之一,作为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热门运动已逐渐进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观看重要的国际网球比赛,已成为许多人休闲、度假的主要内容。独特的网球文化使得网球运动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网球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健身手段,它对增进人体的身心健康、开发思维能力、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都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网球作为一项高雅运动,近年来随着我国选手在竞技网球的良好表现,在中国越来越流行,其对青年的体育精神和内涵修养的培育的作用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到,然而这种运动在中小城市的推广中却遭遇了不小的瓶颈。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球文化,并针对大学网球文化在我国中小城市的推广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体育运动项目,网球运动集健身、休闲、娱乐、礼教于一体,被人们称作是一项“高雅运动”、“贵族运动”,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喜爱。虽然网球运动传如到我国已经超过了100年的历史,但是网球在我国真正发展起来的时间还比较短。在社会经济水平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的背景下,人们对于网球运动的兴趣越来越高。尤其是自2004年李婷和孙甜甜为代表的中国女子网球队获得了奥运女双金牌,其后郑洁、晏紫在各大赛事中多次获得女双冠军,李娜是亚洲首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这使得中国人民群众对于网球运动的热情被点燃。高校作为培养优质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培养的主要阵地,大部分的高校中开设了网球课,并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网球赛事中。但是,目前大学生参与网球运动、网球赛事的发展还比较缓慢。为促进大学生网球运动、参与网球赛事的积极性提升,就需要分析大学生参与网球赛事的影响因素,并对激发大学生参与网球赛事的对策进行积极研究。本文概述全国大学生网球赛事,分析大学生参与网球赛事的影响因素,并结合先进经验与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大学生参与网球赛事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7.
网球文化是随着网球运动的产生而涌现,并跟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而前行。网球文化使得网球运动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而特有的网球思想文化,又似催化剂般爆发出无限潜在的能量推进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本文以体育文化研究入手,发掘中西方网球思想的差异,对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及演化进行阐述和研究,针对中国竞技网球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和暴露出的不良现象进行探讨与分析,其目的是创建出属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特有的中国网球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茂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13):164-165,128
目前人们对大学体育文化的认知,还停留在物质层面,而体育精神文化才是校园体育文化的最深层次,是创建大学体育文化品牌的精髓所在。网球项目要发展,必须借助"文化"这个载体,随着大学竞技体育项目发展日趋完善,新潮的体育项目在大学校园的发展,又掀起另一个高潮。开展网球运动并形成自己特定的文化品牌,为今后网球在大学的发展以及对大学知名度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球文化是随着网球运动的产生而出现,并跟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特有的网球文化使得网球运动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近年来我国竞技网球水平不断提高和大众网球也得以普及,但普通高校网球文化的建设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本文从网球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环境分析入手,分析其他网球运动开展相对发达国家的高校网球发展状况,对其观念、机制、体制、思想、技战术、人才的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挖掘,追问其文化内涵,从思想层、方式层和器物层提出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高校校园网球文化新型的结构体系,致力于不断完善和丰富普通高校校园网球文化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0.
篮球是我国高校中最为普及的运动方式之一,而网球作为兴起的一项体育项目在高校中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追捧。本文对比高校网球文化与篮球文化的区别得出结论:高校中网球场馆、篮球场馆比例及利用率;相关比赛、活动开展的次数、规模;经济投入三方面差别。并且得出结论网球在高校得到更好的开展与发展可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竞技网球运动作为现代体育运动中的一个常见项目,受运动本身性质及比赛时间延长等众多因素影响,使得其对运动员体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而运动员体能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的输赢,这就充分体现出了体能训练在竞技网球运动项目中的重要性。由此,本文从竞技网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的作用与基本特征,以及加强竞技网球运动项目体能训练的有效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从事着各行各业之中,而脑力劳动的人数越来越多,长时间的脑力劳动所造成的"运动不足"、"肌肉饥饿"影响了人体的健康,大量的余暇时间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人们的余暇时间也需要大量的体育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网球运动作为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热门运动已慢慢进入到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网球文化已介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人生活。  相似文献   

13.
网球是一项优美的运动,但是这丝毫不影响网球比赛的激烈程度,而且网球运动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在网球训练中运用念动训练,能够使运动员在无球、无拍的状态下达到实际训练效果,而且此训练方法还能够减轻运动员由于体能训练而引起的疲劳。因此,在网球发球训练中运用念动训练,对于运动员掌握发球技术,提高网球发球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球作为一项时尚运动,在我国越来越得到推广和普及。其中,也不乏青少年儿童开始涉足专业网球的学习和训练。面对方兴未艾的网球运动的发展,一种适合儿童专用的mini网球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服装(北京)》2009,(12):98-105
网球一度被认为是一项贵族运动,其实相较于其他的“贵族运动”。网球已经是很“亲民”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赋予了这项运动更多的内涵,闲暇时打打网球,似乎成为了一种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网球运动是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是一项对技术要求比较高的体育项目。网球技术比较复杂,初学者在网球练习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错误动作,影响其网球水平的提高,甚至会带来一定的运动损伤。鉴于此,本文以网球运动中正反手击球技术为例,对其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肉类研究》2019,(4):92-93
<正>网球是世界上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水平和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网球运动中来,尤其是近年来,以李娜为代表的中国网球运动队员在国际赛场的出色表现以及电视广播媒体对网球赛事的广泛宣传,国内网球运动发展迅速。网球不仅是一项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复合型能量代谢体育运动,而且还是一项动作精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球比赛在电视媒体的大力宣传之下,许多高校学生了解到了网球运动,并积极投身到网球运动中来。高校网球运动不仅有休闲娱乐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体育意识。同时,网球运动还能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自强自信的优秀品质。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网球运动是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和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有力手段。本文就此对高校网球教学中体育文化的传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网球运动是一项适用于全体国民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体育运动,在高校校园中受现代大学生所喜爱,而它有其自身独特的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以及发展方面的特点。鉴于这样的特点,网球运动在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实这样的体育文化建设有利于丰富校园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推动高校阳光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球运动作为一项高雅的体育项目,以其固有的魅力和价值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和盛行。同时,我国的网球运动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网球这项运动对饮食方面的要求很高,因此科学合理的配食,正确的摄取身体所需的营养量,科学的制定一套膳食营养策略对于网球运动员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出合理的网球有效的膳食营养策略,使网球运动员能够提高训练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