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球赛事是以网球运动为核心,同时包含其他相关体育项目的大型综合性体育活动,也是一个地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作为中国一大运动项目,网球赛事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研究网球赛事组织与地方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对促进我国地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球被人们普遍誉为除了足球外的世界第二大运动,也是首届现代奥运会的唯一球类运动项目。在新中国成立前,网球被视为贵族运动,参与者很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意识的提高,网球这项运动在我国有了更大的发展。它不再是上层社会少数人的运动,而成为了群众性的体育项目。网球对于促进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球运动素有"贵族运动"的雅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网球运动的普及,网球教学也走进了大学校园,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科目,也成为大学公共体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高校网球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将成为高校网球教育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中原区域文化和传统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方法分析,阐述了区域文化和传统体育的许多内在联系,论证了在当前传统体育发展越来越快的同时,是和我们的文化分不开的,得出了在今后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应该注重和区域文化的结合,从而让我们的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网球比赛在电视媒体的大力宣传之下,许多高校学生了解到了网球运动,并积极投身到网球运动中来。高校网球运动不仅有休闲娱乐的功能,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体育意识。同时,网球运动还能协调人际关系,培养自强自信的优秀品质。在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网球运动是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和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有力手段。本文就此对高校网球教学中体育文化的传播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我国网球运动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网球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却不尽人意,其中的原因不得不引人深思。本文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和与专家学者交流了解制约四川省青少年网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因素,以及通过对成都市中小学开展校园网球现状的了解,旨在探讨建立立足于全面教育: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大学的培养体制,使体育教育和业余训练贯穿于受教育期间,切实落实符合"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艺术2+1"项目的健康发展要求,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利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球,曾经是欧洲宫廷中的贵族运动,随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网球比赛越来越激烈,专业的装备必不可少。随着网球运动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民族体育品牌开始重视网球产品,这—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乔丹体育竞技系列专业网球鞋。  相似文献   

8.
随着奥运会在我国举办以来,各种体育项目越来越多的被人们熟知,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现代多种竞技体育项目发展的最初模式,也逐渐的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本文主要从文化角度来介绍民族传统体育。文章从农业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军事文化等多种文化的视角下,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项目分类,功能等稍作分析,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未来发展之路作出设想。  相似文献   

9.
网球文化是随着网球运动的产生而涌现,并跟随着网球运动的不断发展而前行。网球文化使得网球运动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而特有的网球思想文化,又似催化剂般爆发出无限潜在的能量推进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本文以体育文化研究入手,发掘中西方网球思想的差异,对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及演化进行阐述和研究,针对中国竞技网球不断发展进步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和暴露出的不良现象进行探讨与分析,其目的是创建出属于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特有的中国网球文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球运动的日益发展,我国网球文化的迷失现象日益严重。文化在运动的发展中有着灵魂性的作用,为此,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进行网球文化的重新构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对我国网球文化的迷失指向,网球文化迷失的表现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回归竞技体育本质特性和完善网球运动管理机制的网球文化重构对策,以促进中国网球运动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课外休闲体育锻炼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网球这项体育运动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因此,根据对我校网球情况进行调查,由于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现有网球场地条件不足,投资力量薄弱,较于如何满足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化网球课教学,是学生的主动性和动作技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网球质量。针对网球运动质量教学的缺陷,提出一些具体办法对策,研制适合高校的网球教材,因地制宜的开展网球课余活动。从而使学生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感受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状况,激发学生们热爱体育运动情操。  相似文献   

12.
网球运动是高校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广和普及网球运动对于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以及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作用。为此,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文化的概念、网球运动对高校学生的作用及网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网球运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高校体育文化精神层面、物质层面和组织形式层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以期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得益于漯河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开始不断的充实和丰富,体育事业精彩缤纷,群众体育迅猛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场地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体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显著。而网球是正在快速发展的体育项目之一,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已成为当代人所热情追捧的体育项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从漯河市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城市体育建设设施,参与者兴趣、囍好、收入等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漯河市体育局等政府部门的支持度,漯河市各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及漯河市各企业的赞助情况,分析漯河市推广网球运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篮球是我国高校中最为普及的运动方式之一,而网球作为兴起的一项体育项目在高校中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追捧。本文对比高校网球文化与篮球文化的区别得出结论:高校中网球场馆、篮球场馆比例及利用率;相关比赛、活动开展的次数、规模;经济投入三方面差别。并且得出结论网球在高校得到更好的开展与发展可从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种类的多元化,为满足各个年龄层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应用中进一步的改革、探索,更新教育理念非常必要。在网球教学发展的今天,快易网球教学法独特的思维、新颖的模式,符合新形势下的体育教学发展目标。本文通过教学实验的情况对比,进行快易网球教学方法的研究,探讨"快易网球"教学对小学网球教学的帮助及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球运动是一项体能消耗大,对抗性强的竞技体育项目,对练习者的力量、速度、耐力、敏捷性等具有较高要求,因此,在网球训练中,练习者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运动损伤的困扰。本文中,笔者主要围绕在大学网球教学与训练中手部和腕部损伤展开论述,分析造成身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一系列旨在避免运动损伤,提升网球教学与训练水平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西安高校网球项目的开展日益增多,网球项目的开展不仅丰富了体育活动项目的内容,更是适应网球运动在高校开展的社会化需要,而且活跃了高校体育文化生活、满足大学生对网球项目发展的需求。对西安普通高校学生对网球项目认识的研究,不仅能满足广大高校学生对网球学习的需求,而且对我国高校网球项目开展工作的进行和提高有着非常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我们目前所熟悉的体育项目则多数来源于西方,我国当代体育是近代西方体育引入国内的结果。然而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文化基础也不尽相同,西方体育传入我国后在运动形态上虽未改变,但在体育文化的认知与体育理念的认识上存在差异。这是文化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特点决定的,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个人的自由,强调个人的人生价值,西方体育更是将“英雄主义”的个体价值融入体育项目中。而体育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个子系统,在离开原有土壤来到中国后必然会发生变化。本文旨在以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为切入点,探讨西方体育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08年,胡锦涛同志提出我国需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型,而在这一转型当中,对于体育文化的理解与运用则显得更加重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网球文化的内涵以及网球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反思,文章认为从文化传播与影响角度来考虑,将网球运动引入高校是必要且明智的。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从事着各行各业之中,而脑力劳动的人数越来越多,长时间的脑力劳动所造成的"运动不足"、"肌肉饥饿"影响了人体的健康,大量的余暇时间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时间保证,人们的余暇时间也需要大量的体育活动来充实自己的生活。网球运动作为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热门运动已慢慢进入到现代人的文化生活中。网球文化已介入到现代人的生活,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现代人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