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自行筛选的微藻GN6为试验菌种,首先研究海绿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3种植物激素及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两种维生素对微藻生长及油脂产量的影响,然后在上述单因素试验研究结果基础上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微藻GN6以BG11为基础培养基的最佳培养条件为1.5 m L/L海绿素、15μg/L维生素B12、0.60 g/L蛋白胨、20 g/L葡萄糖;将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和未优化的培养条件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最优条件下微藻GN6的生物量及油脂产量分别为16.4 g/L和1.62 g/L,与未优化相比分别提高了100.3%和52.2%。试验为通过添加植物激素或维生素提高产油脂微藻的生长及产油脂能力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以鹰嘴豆及其工业下脚料为对象,进行了二者油脂理化特性(皂化值、酸值、过氧化值、碘值、维生素E(VE)含量、脂肪酸组成、氧化稳定性和冷冻稳定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鹰嘴豆油及其工业下脚料油脂的皂化值分别为89.67和91.52mg/g,碘值分别为145.2和140.9g/100g,酸值分别为1.56和2.14(KOH)/(mg/g),过氧化值分别为0.56和0.72mmol/kg,VE含量分别为0.122%和0.097%。两种油脂的脂肪酸主要成分均为油酸和亚油酸,与鹰嘴豆相比,其工业下脚料油脂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低。两种油脂氧化稳定性的诱导期分别为5.44和5.81h。冷冻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油脂的冷冻时间均符合国标要求。综合比较各个指标,鹰嘴豆工业下脚料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油料来源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啤酒生产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对斯达油脂酵母(Lipomyces starkeyi1809)利用啤酒生产废水产油脂和化学需氧量(COD)降解率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8 L的发酵罐进行放大试验和发酵动力学分析,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菌体油脂脂肪酸的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3%、装液量130 mL、温度26℃、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144 h。在此条件下,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COD降解率和油脂不饱和脂肪酸指数(IUFA)分别达到13.83 g/L、5.25 g/L、37.92%、79.08%和65.46%,较优化前分别提高了12.62%,19.32%,5.92%,57.15%和2.36%,优化效果显著。发酵罐放大试验培养到120 h时,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油脂含量和COD降解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34 g/L、4.82 g/L、36.13%和85.09%,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与正交试验的最优水平组合条件下所得结果相似,其中COD降解率提高了7.59%,且发酵周期缩短了1 d。发酵动力学分析表明:COD降解与菌体生长同步,属于与生长相关型,而油脂积累则属于与生长部分相关型。  相似文献   

4.
黄豆酱油渣油脂和膳食纤维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伟  朱新贵  刘滢  曾苑玲 《中国酿造》2013,32(10):109-112
黄豆酱油渣是传统酱油酿造后所产生的废渣,富含大豆油脂和膳食纤维。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提取油脂和膳食纤维的条件。提取油脂最佳工艺:料液比(正己烷量∶酱油渣量)2.5∶1,提取时间90min,提取温度60℃,油脂的提取率为44.1%;脱脂酱油渣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脱脂酱油渣经酸处理,并水洗至中性后,按料液比10∶1加入浓度4%的NaOH溶液,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27.0%。对提取产品进行分析,粗油脂颜色较深,过氧化值为2.26mmol/kg,酸价为51.51mg KOH/g;黄豆酱油渣的膳食纤维呈米白色,其溶胀性和持水力分别为3.20mL/g和4.53g/g。  相似文献   

5.
薄层色谱扫描测定食用油中的叔丁基对苯二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岐  赵文杰 《粮油加工》2010,(10):35-37
建立了薄层色谱扫描法对食品油脂中的TBHQ(叔丁基对苯二酚)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甲醇分次萃取样品,提取液用中性氧化铝吸附杂质后,采用GF254薄层板,以正己烷-二氯甲烷-乙腈(17∶19∶4)为流动相展开后进行薄层色谱扫描,检测波长254nm。结果表明:本方法在0.2~2.000mg/g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式为y=7741x+942,R^2=0.9992;对TBHQ含量为0.02%以及含量为0.016%的油样进行了回收率的试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7.5%~89.3%和90.6%~95.6%;RSD=2.8%。本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消耗溶剂和吸附剂量小,可用于食用油脂中TBHQ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龙眼核油脂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龙眼核含油率为7.33±0.37 %,该油脂的碘价165.77±0.61 g/100g、皂化值259.19±3.72 mg/g、过氧化值0.023±0.001 mmol/kg、酸值38.74±3.78 mg/g;从龙眼核油脂中鉴定出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42.77%,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达到36%;龙眼核油脂对DPPH· 和ABTS+· 的IC50分别为11.00 μg/mL和14.38 μg/mL,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龙眼核油脂可作为植物食用油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纤维质水解液发酵生产生物油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发酵性丝孢酵母对纤维质水解液的适应性,对该菌株进行了驯化。利用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生产生物油脂,并对纤维质水解液发酵体系进行优化。通过摇瓶培养试验,得到了优化体系。结果表明:驯化后的菌株发酵纤维质水解液的糖利用率比原来提高了37.2%,生物量提高了24.3%,油脂含量提高了18.3%,油脂浓度提高了45.6%。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初始糖浓度60~80 g/L,初始pH 6.0,质量比3∶1的酵母粉+(NH4)2SO4复合氮源。在该条件下,可得菌体生物量、油脂含量和油脂浓度分别为22.6 g/L、46.3%和10.5 g/L。同时对其生物油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SPE-GC-GC-TOFMS检测油脂中游离甾醇及精炼废弃油脂的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开发一种基于固相萃取的植物油中游离甾醇的快速分离及多维气相色谱串联飞行时间质谱检测方法。与普通一维气相色谱相比,14 种游离甾醇及β-香树脂醇的三甲基硅烷化衍生物在多维气相色谱上得到了更好地分离,并且检测灵敏度更高。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胆固醇、菜籽甾醇、芸薹甾醇和β-谷甾醇的检出限分别为0.03、0.04、0.04 mg/100 g油和0.05 mg/100 g油,定量限分别为0.06、0.08、0.08 mg/100 g油和0.08 mg/100 g油,在不同添加水平条件下的加标回收率皆高于93%,相对标准偏差在1.4%~10.0%之间。同时,利用本方法对6 种商品植物油及25 份精炼废弃油脂中的游离甾醇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在植物油和废弃油脂中的分布模式,提出了以判别指数对废弃油脂进行鉴别的方法,结果显示25 份精炼废弃油脂被完全正确识别。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氧化铝固相萃取前处理法,结合气相-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MS)技术建立了检测油脂中16种多环芳烃分析方法。样品用正己烷提取,提取液经活性氧化铝柱吸附净化,浓缩后进行G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实验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物质在低质量浓度(1μg/L)的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3%~89.7%,高质量浓度(50μg/L)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4.2%~97.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其中16种物质的方法检出限(LOD)分别为0.17~3.01μg/L;相关系数都大于0.991。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性高、检出限低的特点,适合于油脂中多环芳烃物质检测。  相似文献   

10.
高产油脂隐球酵母菌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摇瓶培养,对各项与菌体产油脂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摇瓶发酵培养最佳产油脂条件:碳源,葡萄糖120g/L;氮源,硝酸钾1g/L,玉米浆2.5g/L;C/N:400,硫酸镁1.5g/L,硫酸锰2mg/L;培养温度为28℃,接种量10%,发酵时间96h,起始pH7.0,最后可得油脂产量14.32g/L,菌体生物量25.67g/L,油脂含量55.8%。  相似文献   

1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8):117-122
利用粘红酵母发酵荔枝渣水解液对制备微生物油脂,为综合利用荔枝加工下脚料提供参考。通过摇床培养确定粘红酵母种子液的最佳培养时间及最适装液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参数,获得产油脂最优发酵条件,并对所得微生物油脂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粘红酵母种子液的最佳培养时间为24 h;发酵液最适装液量为40 m L/250 m L;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8°Brix、初始p H值5.5、接种量10%、发酵时间96 h。在此基础上测得微生物平均油脂浓度、生物量和油脂含量分别为:0.378 g/L、15.670 g/L和2.414%,产脂能力为378.3 mg/L。(2)对得到的微生物油脂进行理化指标分析,所得微生物油脂呈黄色透明液体,无特殊气味,平均相对密度为1.104 4 g/m L,折光指数为1.459 0,酸价为5.39(mg/g),碘价为101.8(g I2/100 g),过氧化值为9.44(mmol/kg)。  相似文献   

12.
通过摇瓶发酵实验考察不同调控方式对弯曲隐球酵母N-11菌体生长和积累油脂的影响。主要从改变培养基组成中的小分子限制性因素(氮、磷、硫)、调控脂质合成关键酶(苹果酸酶)的酶活性以及采取不同发酵模式(分批培养与补料培养)研究影响微生物积累油脂的因素并对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碳氮比为180.2∶1、碳磷比为61∶1、碳硫比为2 413.4∶1时,酵母菌油脂产量及含油率达到最高,分别为5 g/L、68.30%,5 g/L、65.99%及5.53 g/L、67.11%;培养基中苹果酸酶抑制剂——芝麻酚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酵母积累油脂的能力;补料培养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油脂产量(由4.25 g/L增加至9.17 g/L),含油率也从65.28%增加至74.92%。  相似文献   

13.
山嵛酸低热量油脂的可用热量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葵花籽油为标准进行21 d的大鼠生长试验,评价了含30%山嵛酸的低热量油脂的可用热量,得到其可用热量为25.8 kJ/g,与葵花籽油37.8 kJ/g相比降低了31.75%。添加5%、15%山嵛酸低热量油脂中未被吸收的山嵛酸分别为73.53%和81.24%。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山嵛酸低热量油脂对大鼠血清中的TG、TC、HDL-C、LDL-C以及AI值和AII值的影响与葵花籽油类似,不会升高发生动脉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拟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油脂性食品中脂溶性维生素含量的新方法。对试验条件进行优化后发现,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以PT785 Bio-BeadsS-X3型为色谱柱,环己烷-乙酸乙酯(5:5,V/V)溶液为流动相,选择5m L/min的流速进行样品前处理;在质谱分析部分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方式,以多反应监测(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能满足油脂性食品中维生素A、D、E含量测定的需求。实验表明:视黄醇、视黄醇醋酸酯、维生素D2、维生素D3、维生素E在5~200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在0.999以上),检出限分别为2μg/kg、1μg/kg、5μg/kg、2μg/kg、10μg/kg;回收率为93.1%~l06.6%;相对标准偏差(n=6)1.09%~4.77%。该法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度高、分析周期短、操作简便等多重优势,适合油脂性食品中维生素A、D、E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研究光照强度和硝酸钾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的影响,通过两步培养法培养微绿球藻提高其生物量和油脂含量。结果表明:在硝酸钾质量浓度100 mg/L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 940~2 060 lx时,培养12 d,微绿球藻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最高,分别为0.68 g/L和16.28%;低光照强度(1 940~2 060 lx)下,在不添加硝酸钾时,微绿球藻的生物量最低,为0.39 g/L,油脂含量最高,为22.62%;随着硝酸钾质量浓度的增加,微绿球藻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而油脂含量逐渐下降;两步培养法可以促进微绿球藻的油脂合成,油脂含量和油脂产量分别达到30.50%和0.15 g/L。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了生物柴油副产品粗甘油培养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sp.)WZU6961产油脂的优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对粗甘油浓度对裂殖壶菌生长和积累油脂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溶氧及培养基其他成分相同的培养条件下,随着粗甘油浓度的增加,菌体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的变化;但甘油的生物量和油脂得率系数以及生物量生产率和油脂生产率逐渐下降,说明粗甘油浓度过高对细胞的生长有抑制效应;当粗甘油质量浓度分别为30 g/L和60 g/L时,生物量生产率分别为0.94 g/(L·h)和0.87 g/(L·h),油脂生产率分别为0.69 g/(L·h)和0.64 g/(L·h),两者的生物量生产率和油脂生产率比较接近,因而可以得出适宜的粗甘油质量浓度为30 g/L。在粗甘油质量浓度30 g/L下,发酵时间26 h,生物量、菌体油脂含量和DHA占油脂的比例分别为(24.38±1.42)g/L、(74.08±2.20)%和23.72%。  相似文献   

17.
乐意  刘力 《中国酿造》2015,34(6):8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籽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最佳油脂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50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绞股蓝籽油脂提取率可达35.37%。所得绞股蓝籽油脂密度0.915 1 g/mL,酸值0.739 8 mg KOH/g,皂化值185.919 7 mg KOH/g,平均分子质量908.845 9 u,水分和挥发物含量0.281 9%。油脂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6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5%,含量最多的是α-桐酸(56.24%)。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植物油中TBHQ的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用TBHQ标准溶液10、25μg/m L和50μg/m L进行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在100.0%~103.0%之间,RSD为2.0%~6.0%,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重现性。研究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油脂净化完全,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以掷孢酵母(Sporobolomyces reseus)As.2.618为原始菌株,进行紫外-亚硝基胍和紫外-硫酸二乙酯两种复合诱变筛选,以获得高产油脂菌株。采用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及马来酰肼初筛,突变株UV-NTG-2经摇瓶发酵复筛,生物量、油脂含量、油脂产量分别为39.01 g/L、19.83%、7.74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2.42%、52.30%、116.81%。采用紫外-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经浅蓝菌素初筛及摇瓶复筛,突变株UV-DES-2的生物量、油脂含量、油脂产量分别为38.96g/L、20.80%、8.10 g/L,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42.24%、59.75%、126.89%。诱变菌株的油脂脂肪酸组成中C18∶1的相对含量较原始菌株分别提高了11.88个百分点和6.69个百分点,且C20∶1的含量降低,说明突变菌株油脂的流动性较原始菌株有所提高。经5次连续传代表明,诱变菌株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20.
建立快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GC-MS/MS)法测定海产品中的苯并(a)芘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快速溶剂萃取仪进行提取,以丙酮和乙腈体系(2︰1, V/V)为提取溶剂, GC-MS/MS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苯并(a)芘浓度在0.5~2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1;检出限为0.03μg/kg;两种海产品加标回收率(低点0.1μg/kg,中点0.4μg/kg,高点4.0μg/kg)分别为94.9%和90.0%;精密度RSD (n=6)分别为1.39%和1.65%;重复性RSD (n=6)分别为3.83%和3.26%。试验证明,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检出限低、检测结果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